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1.(教材素材题)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个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用到的实验方法叫 法。
2.乐器可以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乐器四类,如笛子、箫、号等为管乐器,而二胡、吉他、小提琴等为弦乐器,在这两类乐器中,管乐器靠 振动发出声音,弦乐器靠 振动发出声音。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同学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奔流的小溪发出潺潺声响
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
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跳动
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4.小明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如图2-1-1甲所示实验中,敲击衣架发声,他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入耳中的;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把绕线的两根手指紧压在耳朵上,敲击衣架,可以听到更大的声音,此时他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入耳中的;在图丙所示实验中,将一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的塑料袋浸没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用另一手机拨通水中的手机,此时小明听到了容器中手机的铃声,这主要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5.下列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 ( )
A.岸上的行人听到河水的哗哗声
B.海边的人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C.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D.士兵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清晰地听到马蹄声
6.如图2-1-2所示,用细线把正在发声的音乐盒吊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出现相反的变化。由这个现象经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不能在 传播。
知识点 3 声速
7.关于“声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 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8.(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2-1-3所示,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 )
空气 B.水 C.尼龙 D.冰
知识点 4 回声
9.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声音在建筑学上的一项奇观,回音壁利用了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 的原理。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中听起来响亮,这是 使原声得到加强的缘故。电视台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 。
10.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 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笛子演奏出动听的声音是笛子振动产生的
B.声速大小只与介质种类有关
C.不能听到真空罩内手机的来电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空气中的声速一定是340 m/s
12.如图2-1-4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不同的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子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13.在学习声现象时,小明做了如图2-1-5所示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轻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若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被弹起,原因是 。
14.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铁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 传来的,第二次是由 (前两空均选填“铁管”或“空气”)传来的,测得乙两次听到的声音相隔0.28 s,已知铁管长102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声音从铁管一端由空气传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是 s,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质疑创新]小明想通过土电话的例子来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他做了如下实验:小明对着土电话的话筒轻声说话,窗外的小阳听到了小明说话的声音,由此来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小明的实验不足以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你认为原因是 ;如果想要证明实验结论,还需要增加的步骤是 ˇ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 转换 2.空气柱 琴弦 3. D
4.空气(或气体)线和手指(或固体)水(或液体)
5. C 6. 变小 真空中 7. D 8. A
9.反射 回声 减弱声音的反射
10. 510 11. C 12. C
1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真空不能传声
14. 铁管 空气 0.3 5100
15.小阳听到小明说话的声音可能是通过固体传播的,也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两人仍站在原位置,小明对着空气同样轻声说话,小阳感受传来的声音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