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响度
1.如图2-2-1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一次用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不同。实验发现:越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声音的响度 ;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的声音响度 。说明响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
2.物理课上,小明回答问题声音太小,离他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儿。这里的“声音大一点儿”指的是声音的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还发现声音的这一特性与 有关。
3.人们在野外喊话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 ,从而增大声音的 。
4.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 ( )
A.10 dB B.50 dB
C.90 dB D.400 dB
知识点 2 音调
5. (教材素材题) 如图 2-2-2 所示,用一张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纸片发声的音调不同。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少的齿轮时,听到声音的音调较 ,当纸片接触齿数较多的齿轮时,听到声音的音调较
,说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 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越低,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6.甲、乙音叉的形状相同,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
A.甲发声的响度小 B.甲发声的音调低
C.乙的振幅大 D.乙发声的声速小
7.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人们可以用它吹出高音、中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 。
8.初中阶段的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此后,男、女同学的声带有了明显的区别,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生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生的 (选填“高”或“低”),由此可认为男生在“变声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3 音色
9.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由于近视而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10.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11.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某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1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 do、 re、 mi、 sol、 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速度
13.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 )
A.有回声
B.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14.如图2-2-3所示的做法中,不能改变物体发声音调的是 ( )
15.如图2-2-4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C.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D.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16.许多诗句及谚语中涉及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响鼓也应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17. 如图2-2-5 所示,2022 年元宵晚会上,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根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18.如图2-2-6 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
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发声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发声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发声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发声的音调最高
19.在新学期开学主题班会上,李老师戴着“小蜜蜂”扩音器为大家重申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小蜜蜂”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的 ;我们只凭声音就能知道是李老师在讲话,这是利用了不同人发声的 不同。
20.如图2-2-7 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纸屑跳动得越高,说明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21.如图2-2-8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 ,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 归为一类。
22.如图2-2-9所示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 (选填“大”或“小”)。
(2)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
23.在“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2-2-10 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24.[开放探究]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他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松紧 长短 粗细 音调的高低
A 松 100 cm 粗 低
B 松 100 cm 细 中
C 松 50cm 细 高
D 紧 50cm 细 最高
(1)比较编号 A 与B 的发声情况,研究的是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的 的关系。
(2)比较编号 的发声情况可知:粗细、松紧相同时,发声体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
(3)比较编号C与D 的发声情况可知: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该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越大 越大 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距发声体的远近(或声音的传播距离)
2.响度 声音的传播距离
3.分散程度 响度 4. B
5.低高 频率 频率 频率
6. B 7. 音调 8. 低 音调 9. 音色10. C 11. A 12. C 13. B 14. D15. A 16. A 17. B 18. C
19.响度 音色 20.响度
21.振动 音调 笛子
22. (1)不同 大 (2)有关 大
23. (1)乙 (2)低 频率
24. (1)粗细 (2)B与C 高
(3)长短和粗细相同时,发声体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4)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