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9 古诗三首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温暖的春日里,人们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
饮着醇美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人们纷纷把门上的桃符换成新的。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风俗,显示了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的景象。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的行人也因此哀伤得失魂落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馆,
牧童伸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的感受和心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知诗人
王维,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解诗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解诗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
重阳节思念在华山以东的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离开家乡在他乡作客的人,
每逢重阳佳节就格外思念亲人。
明诗意
孤独
加倍、格外
从这三个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你能试着说说一二句的意思么?
在他乡作客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戴着茱萸登上高山望远,
只是可惜少了一个人。
明诗意
消灾避祸、思念亲人
远方的亲人会说什么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在重阳节思念亲人却只能通过想象家人登高的样子,来排解自己孤独的感情。
悟诗情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知道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了么?
登高望远
赏菊花
插茱萸
敬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一读 背一背
拓展延伸
节日名称 节日时间 节日习俗
春节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清明节 4月5日 祭拜祖先、踏青
重阳节 九月九日 登高、插茱萸、赏菊、敬老
端午节 五月初五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
中秋节 八月十五 与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