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教学目标
会写2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清明起源
清明习俗
古诗欣赏
作者
生字
意思
自学提示
读古诗。
学习生字词。
小组内弄懂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伙伴交流。
抓关键词,了解诗人的心情。
了解节日风俗。
再读古诗。
清明这一天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返回
失魂落魄
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有酒馆?牧童远远的指着杏花深处的山村。
请问
远远的指着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诗人在细雨中问路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孤身行路的愁苦落寞和想要借酒消愁的期望。
小结:
杜牧(公元803 - 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知诗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著有《樊川文集》,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民俗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常见的有:扫墓、祭祖、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
【饮食文化】
北方的清明饮食主要是糕饼、冷粥,南方地区主要是一些应时应景的时令食物。上海江浙一带居民有吃青团、吃藕的习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这个时节的天气清爽,景物明朗,所以称之清明。清明节起源于秦朝,在唐朝时盛行。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后一天,二者风俗习惯大致相同,之前清明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改为节日,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称为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