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
第 1 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眼睛的视物原理
1.人的眼球结构如图 4-3-1甲所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 相当于光屏。如图乙所示是我们看物体的示意图,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不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眼来说都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知识点 2 视力的矫正
3.如图4-3-2所示,患近视的同学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人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或者戴一个由合适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关于近视眼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5.关于戴了近视眼镜能正常阅读的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
B.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仍然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如图4-3-3所示是杨大爷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7.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
B.远视眼要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
C.远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
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物体还是远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8.“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图4-3-4中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
9.(2024 安庆期末)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4-3-5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装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模型表示的眼睛类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10.(2023安庆期末)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4-3-6甲所示,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11.如图4-3-7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其矫正方法是图 ;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其矫正方法是图 。
12.眼镜片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再乘以 100(即 焦距 f 以m为单位,D的单位才为度)。已知小明戴的眼镜度数为 400度,根据以上知识可知:该眼镜焦距的大小为 cm。
13.如图4-3-8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14.[跨学科实践]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4-3-9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图示光具座的位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
(3)注水太多导致水透镜凸度过大,可用于模拟人的某种眼病,此时需要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第 2 课时 透镜的应用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放大镜
1.如图4-3-10 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 ,这种透镜对光有 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只需填写一种)。
2.如图4-3-11 所示是小东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在瓶口处安装一个透镜便于观察瓶底小昆虫放大的像,安装的应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 cm,选择透镜的焦距应 (选填“大于”或“小于”)10 cm。
3. (2023绥化)如图 4-3-12 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 15 cm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5 cm
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30cm
知识点 2 照相机
4. 如图 4-3-13 所示是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用相机拍照时,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
5.如图4-3-14 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倒转正处理)、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在拍照时 ( )
A.人脸位于镜头的焦距以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人脸位于镜头的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人脸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人脸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外,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 3 投影仪、幻灯机
6.如图4-3-15 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的范围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 、 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如图4-3-16 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通过镜头在屏幕上成 (选填“实”或“虚”)像。
知识点 4 显微镜与望远镜
8.(教材素材题)常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如图4-3-17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被观察物体反射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经目镜再放大一次
9.如图4-3-18所示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物镜成的是虚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4-3-19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
A.照相机 B.潜望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1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2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1倍焦距
12. (2023 雅安)如图 4-3-20所示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D.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
13.(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关于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内
14.(2024 蚌埠蚌山区校级月考)生物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如图4-3-21甲所示)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人口腔上皮细胞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载玻片向 (选填“左上”或“右下”)移动时,从图乙中的像A变成像B。
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第 1课时 眼睛与视力矫正
1.凸视网膜 倒立 缩小 实
2. D 3. 靠近 四 4. D 5. D
6. A 7. B 8. A 9. B 10. A
11. A C B D 12. 25 13. 图略
14. (1)倒立、缩小 (2)抽水 (3)凹透镜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
1.凸透镜 会聚 放大镜(合理即可)
2. 凸 大于 3. C
4.倒立 缩小 远离 5. C
6. 大于10 cm小于20cm 倒立 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7.凸透 倒着 实
8. D 9. D 10. A 11. A
12. C 13. B 14. 虚 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