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5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5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09:59:1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5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像大小的变化。
探究实践:自制模型照相机,应用照相机的原理。
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1.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2.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3.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画面经投影机镜头在屏幕上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眼睛放在焦点以内
C.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的房子的虚像
D.放大镜是一个凹透镜
5.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成像更大 B.增大像距,成像更大
C.减小取景范围,成像变大 D.增大取景范围,成像变小
6.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透镜看到墙上的“物理世界”的“理世”二字的情境,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一个凹透镜
B.“理世”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C.“理世”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让透镜靠近墙一些,“理世”会变大
7.关于望远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B.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
D.晴天,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8.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手机、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鞋盒(长35cm、宽20cm、高16cm),自制了一台投影仪,得到了放大且较明亮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所成的像为实像
B.手机屏幕保持较大的亮度
C.应在较暗的房间进行实验
D.将手机倒放固定在鞋盒一端
9.当年新冠疫情防控时,实行公共场所扫码出入制度。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后被手机内的软件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出入码是光源
D.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实像
10.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B.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11.如图所示,普通数码相机拍照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D.影像传感器的位置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12.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13.车载摄像头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如图所示,关于车载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
C.当汽车靠近前方目标地点时,目标经过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D.摄像头拍摄的物体要处于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14.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填“实”或“虚”)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正放”或“倒放”)在架上。成像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     (填“大于”或“小于”)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15.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     、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应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16.小明利用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凸透镜、半透明薄膜制成模型照相机,如图所示。
(1)薄膜起到    的作用。
(2)通过调节,使薄膜位于凸透镜的    (填“大于一倍小于二倍”或“大于二倍”)焦距范围内,可在薄膜上看到景物清晰缩小的像,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3)要在薄膜上看到更远处景物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是    。
17.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其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人们看见的“人参”比实际的人参要大,是因为酒瓶和酒一起相当于(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18.如图所示为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若镜头焦距为f,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a<f B.a<b
C.镜头是凹透镜 D.投影是放大的虚像
19.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20.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B.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物片亮度
21.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盒高h=10cm,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观察器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眼睛观察到昆虫标本的像是实像
C.要使观察到的昆虫的像变大一些,应该降低盒子的高度h
D.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某交通要道口的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违章行驶汽车的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B.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由此可以看出违章汽车此时在靠近摄像头
D.两次成像的物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3.人间四月芳菲尽,井冈杜鹃始盛开。如图所示是小丽去井冈山旅游时用照相机先后拍摄同一株杜鹃花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B.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C.拍摄乙照片时,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D.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照相机应适当靠近杜鹃花
24.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如图所示,是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自制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不透明膜
B.观察时,小明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大;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大
26.在太空中,王亚平曾经进行过一项有趣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观察物体时,物体呈现出了特殊的视觉效果。现在我们要在地球上模拟这个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在地球上可以用     模拟水球进行实验(选填字母);
A.表面光亮的钢球 B.实心透明玻璃球
(2)为了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要满足     ,    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要看到王亚平整个上半身的像,她应该     水球(选填“远离”或“靠近”)。
27.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18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此时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   。
29.爱动脑筋的小金在项目化学习中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简易投影仪。他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设计如图甲所示。
(1)选用的透镜应该为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为了获得清晰的画面,透镜离墙的距离应  (选填“小于f”“大于f且小于2f”或“大于2f”)。
(3)如图乙是正立的手机画面,为了在墙上获得正立的画面,手机应该     (选填“正放”或“倒放”)。
30.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以及其他素材自制了照相机模型和投影仪模型:
(1)【器材选择】
①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与凸透镜B间距是     (选填“物距”或“像距”);
②小组成员要选用合适长度的纸筒来作为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现有三种规格的纸筒,其长度分别为5cm、10cm、20cm,应当选择     的纸筒;
③照相机模型中充当胶片的膜(a位置)应该用哪种素材制作     (填字母);
A.白色不透光卡纸 B.黑色不透光卡纸 C.全透明的塑料膜 D.绘画用的薄宣纸
④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想让成像更亮,应选半径更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
(2)【实验操作】完成模型制作后,小组成员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影像,发现成倒立的像。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31.小宁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展开了“自制简易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利用放大镜、手机、鞋盒(内部涂黑,加盖)和硬纸板等将手机上的视频投影到墙壁上。通过调节手机架的位置,实现像大小的改变。
“简易投影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不合格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有创意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 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调节墙壁上像的大小,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调节墙壁上像的大小,但像容易消失 不能通过该设备将手机上的像投影到墙壁上
(1)利用“简易投影仪”观看手机电影时,需将手机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在支架上。
(2)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投影仪“指标二”被评为“良好”。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1.5 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像大小的变化。
探究实践:自制模型照相机,应用照相机的原理。
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1.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
【答案】D
【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与其它光现象的区分、实像和虚像的区分,熟悉三种光学现象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2.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答案】D
【分析】明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放大镜和汽车观后镜的结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D、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综合分析可知:D汽车观后镜和其它三个光学元件不是同一类型。
故选:D。
【点评】掌握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各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
3.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画面经投影机镜头在屏幕上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分析】投影仪: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4.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眼睛放在焦点以内
C.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的房子的虚像
D.放大镜是一个凹透镜
【答案】A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其次是明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成像是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一种,故A正确。
B、只有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而不是眼睛放在焦点以内。
C、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的房子是,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而不是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用三种成像情况能解释很多问题,这是基础,一定要掌握。
5.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成像更大
B.增大像距,成像更大
C.减小取景范围,成像变大
D.增大取景范围,成像变小
【答案】D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6.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透镜看到墙上的“物理世界”的“理世”二字的情境,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一个凹透镜
B.“理世”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C.“理世”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让透镜靠近墙一些,“理世”会变大
【答案】D
【分析】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理世”二字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让透镜靠近墙一些,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理世”会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7.关于望远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B.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
D.晴天,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答案】D
【分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太阳的光很亮,如果用望远镜直接观察,会伤害眼睛。
【解答】解:A、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A正确;
B、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观看演出时借助望远镜可以清晰观看舞台上的表演,故B正确;
C、旅行时,可用望远镜来欣赏远处的风景,故C正确;
D、太阳的光很亮,如果用望远镜直接观察,会伤害眼睛,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望远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的特点,注意与显微镜相区别,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
8.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手机、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鞋盒(长35cm、宽20cm、高16cm),自制了一台投影仪,得到了放大且较明亮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所成的像为实像
B.手机屏幕保持较大的亮度
C.应在较暗的房间进行实验
D.将手机倒放固定在鞋盒一端
【答案】D
【分析】(1)投影仪的成像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为了使成像更清晰,应该在较暗的环境实验,并将手机屏幕保持较大的亮度。
【解答】解:A、投影仪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C、为了使成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房间进行实验,并将手机屏幕保持较大的亮度,故BC正确;
D、投影仪的成像时,f<u<2f,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手机应放置在距离凸透镜10cm~20cm之间的位置上,鞋盒的长度为35cm,所以不能将手机倒放固定在鞋盒一端,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属于基础题。
9.目前,我国上海地区疫情形势尤为严峻。为了加强对新冠疫情防控,实行公共场所扫码出入制度。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后被手机内的软件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出入码是光源
D.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实像
【答案】D
【分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解答】解: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感光晶片相当于光屏,扫二维码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10.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B.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了这一原理;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变小时,像距会变大,像也变会变大;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会向各个方向反射,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解答】解:A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这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C错误;
B.调小镜头与图片(即物体)的距离,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像会变大,故B错误;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是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能够向各个方向传播,人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图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难度一般。
11.如图所示,普通数码相机拍照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D.影像传感器的位置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答案】B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其实际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C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的范围为f<v<2f,则影像传感器的位置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D错误;
A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即让实像变小,则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做到举一反三。
12.如图甲所示,小张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D
【分析】透明玻璃杯可以看成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柱形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实像,因为它是倒立的,倒立的像都是实像,故A错误;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边缘薄,中间厚,相当于凸透镜,故B错误;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物距小于一倍的焦距,可以是放大镜成像,故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可以是不掉头的,故C错误;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水、玻璃、水晶、冰等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相同,成像性质相同。
13.车载摄像头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如图所示,关于车载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实像
C.当汽车靠近前方目标地点时,目标经过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
D.摄像头拍摄的物体要处于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答案】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ABD、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故ABD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当被拍摄的汽车靠近摄像头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汽车经摄像头所成的像会变大,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4.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实  (填“实”或“虚”)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倒放  (填“正放”或“倒放”)在架上。成像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答案】实;倒放;小于。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当2f>u>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这种情况应用于幻灯机;倒立的像与幻灯片比较,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据此分析。
【解答】解:放映时,幻灯片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放;
成像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屏幕到镜头的距离。
故答案为:实;倒放;小于。
【点评】透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光学仪器的元件都是透镜,如眼镜的镜片、照相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等都要用到它。我们用它就是因为它对光线有会聚或发散作用以及它能够成像的特点。
15.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  凸  透镜,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成  倒立  、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应往  前伸  (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答案】凸;倒立;前伸
【分析】摄像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像距更大,所以镜头应该前伸一些。
故答案为:凸;倒立;前伸。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6.小明利用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凸透镜、半透明薄膜制成模型照相机,如图所示。
(1)薄膜起到 光屏  的作用。
(2)通过调节,使薄膜位于凸透镜的 大于一倍小于二倍  (填“大于一倍小于二倍”或“大于二倍”)焦距范围内,可在薄膜上看到景物清晰缩小的像,像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
(3)要在薄膜上看到更远处景物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是 使半透明薄膜靠近凸透镜  。
【答案】(1)光屏;(2)大于一倍小于二倍;倒立;(3)使半透明薄膜靠近凸透镜。
【分析】(1)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纸做光屏。
(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1)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薄膜做光屏;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通过调节,使薄膜位于凸透镜的大于一倍小于二倍焦距范围内,可在薄膜上看到景物倒立、缩小的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变小,要在薄膜上看到更远处景物清晰的像,可采用的方法是使半透明薄膜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光屏;(2)大于一倍小于二倍;倒立;(3)使半透明薄膜靠近凸透镜。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成像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17.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其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人们看见的“人参”比实际的人参要大,是因为酒瓶和酒一起相当于(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答案】C
【分析】看到的这支人参是真实的人参所成的像,根据此现象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解决此题。
【解答】解: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就告诉了其形状是向外凸出的,具有了凸透镜的特征,装满酒的酒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支人参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看到浸在瓶中的这支人参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C。
【点评】生活中的圆形的透明体很多情况下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如圆形的露珠下能够看清楚树叶细小的叶脉;雨过天晴,要把扇在干柴草上的透明的塑料布去掉等等,都是此种情况。
18.如图所示为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若镜头焦距为f,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a<f B.a<b
C.镜头是凹透镜 D.投影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B
【分析】当2f>u>f时,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解答】解: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a为物距;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b为像距,此时的像时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a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b大于二倍焦距,故a<b,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知道投影、幻灯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9.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注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玻璃杯后白纸上的水平箭头为物体;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箭头的方向不改变、箭头变长了,由图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的原理,注意对正立的像的理解。
20.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B.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物片亮度
【答案】C
【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反光镜是一个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21.小科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盒高h=10cm,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个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观察器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眼睛观察到昆虫标本的像是实像
C.要使观察到的昆虫的像变大一些,应该降低盒子的高度h
D.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答案】D
【分析】把小的物体放大便于观察,就是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观察器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故A错误;
B、眼睛观察到昆虫标本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要使观察到的昆虫的像变大一些,应升高盒子的高度h,故C错误;
D、由于观察器是根据放大镜的原理制成的,因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针对本类型的习题,首先明确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还是放大镜,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22.某交通要道口的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违章行驶汽车的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B.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由此可以看出违章汽车此时在靠近摄像头
D.两次成像的物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C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来解答此题。
(2)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解答】解: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错误;
BD、摄像头拍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错误;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汽车的像越来越大,物距越来越小,所以汽车靠近摄像头,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三种情况的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23.人间四月芳菲尽,井冈杜鹃始盛开。如图所示是小丽去井冈山旅游时用照相机先后拍摄同一株杜鹃花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B.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C.拍摄乙照片时,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D.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照相机应适当靠近杜鹃花
【答案】C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测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BC、照相机的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拍照时镜头离杜鹃花的距离(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杜鹃花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故A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像变小;先拍甲照片再拍乙照片,像变小,所以照相机应适当远离杜鹃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4.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
(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如图所示,是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自制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不透明膜
B.观察时,小明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大;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大
【答案】D
【分析】(1)在该模型中,凸透镜是照相机的镜头,半透明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2)为确保像的清晰度。光线充足较好。
(3)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2f,f<u<2f。
(4)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具体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因为如果用不透明的胶片,将看不清像的位置,故A错误;
B、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应选择亮的物体做观察对象较好,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u>2f,即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故C错误;
D、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即物距减小,像距应增大,薄膜上的像变大,则应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模型照相机考查了照相机的结构、使用、怎样使像更清晰等等。体现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而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26.在太空中,王亚平曾经进行过一项有趣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观察物体时,物体呈现出了特殊的视觉效果。现在我们要在地球上模拟这个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在地球上可以用  B  模拟水球进行实验(选填字母);
A.表面光亮的钢球
B.实心透明玻璃球
(2)为了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要满足  物距大于2倍焦距  , 照相机  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要看到王亚平整个上半身的像,她应该  远离  水球(选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1)B;(2)物距大于2倍焦距;照相机;远离。
【分析】(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特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1)水球属于凸透镜,属于凸透镜成像实验:
A.表面光亮的钢球不是透镜,不能模拟水球进行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实心透明玻璃球是透镜,能模拟水球进行实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实验中成的倒立的航天员的像,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u>2f处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原理;应用于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若要看到王亚平整个上半身的像,需要像变小,物距变大,她应该远离水球。
故答案为:(1)B;(2)物距大于2倍焦距;照相机;远离。
【点评】本题是一道科普阅读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7.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当物距为18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10;投影仪。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解答】解: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当物距为18cm时,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故答案为:10;投影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度不大。
2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此时像会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D  。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 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
【答案】(1)远离;(2)D;(3)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分析】(1)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
(3)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焦”。
【解答】解: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u>0.50m时,像距v保持在0.5cm=0.005m左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即手机镜头的焦距约为0.005m,故选D。
(3)因为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需要“调焦”。
故答案为:(1)远离;(2)D;(3)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9.爱动脑筋的小金在项目化学习中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简易投影仪。他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设计如图甲所示。
(1)选用的透镜应该为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为了获得清晰的画面,透镜离墙的距离应  大于2f  (选填“小于f”“大于f且小于2f”或“大于2f”)。
(3)如图乙是正立的手机画面,为了在墙上获得正立的画面,手机应该  倒放  (选填“正放”或“倒放”)。
【答案】(1)凸透镜;(2)大于2f;(3)倒放。
【分析】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为: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根据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白墙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3)根据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可知,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为了在墙上获得正立的画面,手机应该倒放。
故答案为:(1)凸透镜;(2)大于2f;(3)倒放。
【点评】本题以自制简易投影仪为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并会分析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30.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以及其他素材自制了照相机模型和投影仪模型:
(1)【器材选择】
①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与凸透镜B间距是  物距  (选填“物距”或“像距”);
②小组成员要选用合适长度的纸筒来作为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现有三种规格的纸筒,其长度分别为5cm、10cm、20cm,应当选择  20cm  的纸筒;
③照相机模型中充当胶片的膜(a位置)应该用哪种素材制作  D  (填字母);
A.白色不透光卡纸
B.黑色不透光卡纸
C.全透明的塑料膜
D.绘画用的薄宣纸
④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想让成像更亮,应选半径更  大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
(2)【实验操作】
完成模型制作后,小组成员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影像,发现成倒立的像。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投影片倒着插  。
【答案】(1)①物距;②20cm;③D;④大;(2)将投影片倒着插。
【分析】(1)①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相当于物体,物距就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据此判断出纸筒的长度;
③照相机模型应用半透明纸做光屏;
④用焦距相同、镜面直径较大的凸透镜,发光体发出的光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多,据此分析现象;
(2)将投影片倒着插,就会看到正立的像。
【解答】解:(1)①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相当于物体,所以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与凸透镜B间距是物距;
②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像距应该在10cm到20cm之间,由于相机模型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所以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应该在10cm到20cm之间,所以应当选择20cm的纸筒;
③照相机模型使用的凸透镜,为了既能承接像,又能观察到像,应用半透明纸做光屏,所以充当胶片的膜需要选用绘画用的薄宣纸,故D正确;
故选:D;
④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要让成像更加亮,经凸透镜的光线更多,应该选择直径更大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
(2)由于投影仪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像,可以将投影片倒着插,就会看到正立的像。
故答案为:(1)①物距;②20cm;③D;④大;(2)将投影片倒着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1.小宁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展开了“自制简易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利用放大镜、手机、鞋盒(内部涂黑,加盖)和硬纸板等将手机上的视频投影到墙壁上。通过调节手机架的位置,实现像大小的改变。
“简易投影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不合格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有创意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调节墙壁上像的大小,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调节墙壁上像的大小,但像容易消失 不能通过该设备将手机上的像投影到墙壁上
(1)利用“简易投影仪”观看手机电影时,需将手机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放置在支架上。
(2)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投影仪“指标二”被评为“良好”。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倒立;(2)增大纸盒的长度或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
(2)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1)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应该倒着放;
(2)由于无法模拟投影仪成像,说明u≤f,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纸盒的长度太短或提供的凸透镜焦距太大,故还需要进行的改进是:增大纸盒的长度或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1)倒立;(2)增大纸盒的长度或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