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1 力(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1 力(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10:02:1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1 力(第1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科学思维:通过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品质。
1.“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卵 C.石 D.手
【答案】C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
“以卵击石”,卵对石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石头对卵施加反作用力,大小相同,卵承受力的能力差,石头承受力的能力强,所以卵碎了石头没什么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C
【分析】(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2)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
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力的同时也对施力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重力、磁铁和铁钉相隔一定距离也会有吸引力,故C错误;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C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A、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等,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有物体,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C正确;
D、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答案】A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基本特征是: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一定对甲也施力。根据这样的理解来判断。
【解答】解:A、头对球施力,使球进入球门,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没有说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B、人对地向后施力,地对人向前施力,所以人向前运动,说明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C、火箭对气体向下施力,气体对火箭向上施力,所以火箭向上运动,说明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D、船桨对水向后施力,水对船就向前施力,所以船向前运动,说明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故选:A。
5.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
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
【答案】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解;A、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是我国运动健儿在杭州亚运会比赛时的情景,其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事例不同的是(  )
A.图甲:女足运动员将足球踢进球网
B.图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弦拉到变形
C.图丙:篮球运动员将篮球抛进球筐
D.图丁:标枪运动员将标枪投出
【答案】B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A.女足运动员将足球踢进球网,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弦拉到变形,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C.将篮球抛进球筐,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标枪运动员将标枪投出,标枪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只有乙图与其他三个事例不同,故B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一只小鸭子正在湖中游泳。小鸭子的脚掌向后拨水,自身受力向前运动,使小鸭子前进的力是(  )
A.湖水对鸭身的力
B.湖水对鸭掌的力
C.鸭掌对湖水的力
D.鸭子腿部肌肉产生的力
【答案】B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小鸭子的脚掌向后拨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脚掌一个向前的力,即鸭子受到的向前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湖水对鸭掌的力。
故选:B。
8.如图所示,在斯诺克台球比赛中,由于目标球被障碍球阻挡,有时运动员会用特殊的“扎杆”打法使白球高速旋转打出漂亮的“弧线球”,从而绕过障碍击中目标,则使白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
A.桌面 B.地球 C.障碍球 D.球杆
【答案】A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可知白球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据此分析施力物体。
【解答】解: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员用特殊的“扎杆”打法使白球高速旋转,绕过障碍击中目标,白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桌面对球的摩擦力的作用,故改变白球运动状态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
故选:A。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C
【分析】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
A、磁铁吸铁,同时铁吸引磁铁;磁力是在磁铁和铁之间产生的,只有磁铁或铁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指南针受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的同学,如果对墙壁没有挤压作用,则两者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答案】D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解答】解: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合适;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合适;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C不合适;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合适。
故选D。
11.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D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2.立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喜欢玩一种“斗蛋”游戏。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答案】C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两只鸡蛋相碰,两只鸡蛋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相等,
只碰破一只,是因为这个鸡蛋壳的承受能力弱。
故选:C。
1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①④  ,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②③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①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运动状态变化;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形状变化;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运动状态变化。
在这四种现象中:①④物体是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②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
14.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
(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的。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  改变物体的形状  。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答案】(1)相互的;(2)改变物体的形状;(3)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故答案为:(1)相互的;(2)改变物体的形状;(3)气球内喷出的气体。
15.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对跳板产生向  下  (填“上”或“下”)的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形变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由图可知,跳板向下弯曲,说明运动员对跳板产生了向下的压力,使跳板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即使跳板发生了形变;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由静止变为运动,向上跳起,即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下;形变;运动状态。
16.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古诗词可以感受诗词之美、之趣,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部分所描述的现象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看,不同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A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白草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水晶帘动微风起”是指水晶帘在微风(力)的作用下动了起来,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风刮过屋顶,屋顶上的茅草被卷走,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头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选项A与其它三个选项中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A。
17.《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答案】B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木星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故B正确。
故选:B。
18.甲、乙两队拔河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获胜,说明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B.无论哪队获胜,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只有甲、乙两队相持阶段(静止),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D.只有甲、乙两队匀速运动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答案】B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拔河比赛中,靠的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因为他们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解答】解: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管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如图所示是一种空气锤,它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迅速推出,产生巨大压力,能将铁钉打入木板,甚至能将混凝土压碎。下列关于空气锤使用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被压缩时,受到力的作用,形状改变
B.压缩空气对钉子施加力时,钉子对空气有力的作用
C.铁钉被打入木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混凝土能被压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B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空气被压缩时,受到力的作用,体积减小,空气的形状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压缩空气使活塞对钉子施加力时,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钉子对活塞也有力的作用,但钉子与内部空气没有接触,则钉子对空气没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铁钉被打入木板,钉子的位置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混凝土能被压碎,混凝土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B。
20.有甲乙两艘紧挨着停靠在小湖的湖面上,坐在甲船上的人用力把乙船从自己的船旁推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船不动,乙船动
B.甲船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朝同一个方向运动
D.甲、乙两船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答案】D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坐在甲船上的人用力把乙船从自己的船旁推开,甲船上的人对乙船施加作用力使乙船远离的同时,乙船也对甲船上的人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使得甲船也远离乙船。
故选:D。
21.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
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压缩过程中,弹簧受到了力,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向右的弹力,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
C、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球对弹簧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改变了弹簧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在压缩过程和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方向相同,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22.小明在学习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后,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制了“空气动力马达”(如图),吸管1与吸管2中间连通,先将吸管Ⅰ的一端与吸管2的a、b两端均密封,再将吸管2的两端各自剪出一个小口,往吹气端吹气后,从学生视角看吸管2会顺时针转动,为了实现上述设计,下列开口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吸管受力的方向与出气方向相反,要使吸管转动,两端的开口应该异向,故AB错误;
CD、因为从学生视角看吸管2会顺时针转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下降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N或M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平面镜上的光斑移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则光点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①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中间变形下降,两个平面镜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在平面镜上由上向下移动,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
②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桌面发生形变,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下降;形状。
24.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拍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却往前运动;⑥人坐沙发,沙发下陷。
事  例 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二  ③和⑥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三  ④和⑤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③和⑥;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④和⑤。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解答】解: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出去,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用力提起水桶,手臂也感到被下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对水桶施力的同时也受到水桶对手的作用;
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③和⑥;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④和⑤。
25.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
(1)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  瓶口口径的大小  有关(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可乐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瓶塞塞入深度 浅 深 更深
水火箭上升高度/m 2 5 12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  瓶塞塞入深度  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瓶口口径的大小;
(3)塞子塞入的深度。
【分析】(1)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向下推瓶塞和水获得向上的推力;
(2)根据水火箭升空的原理,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中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可猜想水火箭上升高度会与瓶口口径的大小有关;
(3)从表中内容看出,改变了瓶塞塞入深度,且深度越深,水火箭上升高度越高,说明水火箭上升的高度与塞子塞入的深度有关。
【解答】解:(1)高压气体给水和橡皮塞向下的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橡皮塞给瓶向上的力使瓶升空;此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水火箭升空的原理,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中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可猜想水火箭上升高度会与瓶口口径的大小有关;
(3)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了瓶塞塞入的深度,且深度越深,水火箭上升高度越高,说明水火箭上升的高度与塞子塞入的深度有关。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瓶口口径的大小;
(3)塞子塞入的深度。
26.某小组同学研究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如图(a)、(b)为他们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1)他们应根据图  (b)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2)图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30s时它的示数均为  5  牛,该小组同学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  大小  是相等的。
【答案】(1)(b);(2)5;大小。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解答】解:(1)由图a可知,此时测力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硬纸板上,两个测力计的拉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b);
(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由图可知:30s时它的示数均为5N,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b);(2)5;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1 力(第1课时)
科学观念: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科学思维:通过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品质。
1.“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卵 C.石 D.手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5.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
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
6.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是我国运动健儿在杭州亚运会比赛时的情景,其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事例不同的是(  )
A.图甲:女足运动员将足球踢进球网 B.图乙:射箭运动员射箭时将弦拉到变形
C.图丙:篮球运动员将篮球抛进球筐 D.图丁:标枪运动员将标枪投出
7.如图所示,一只小鸭子正在湖中游泳。小鸭子的脚掌向后拨水,自身受力向前运动,使小鸭子前进的力是(  )
A.湖水对鸭身的力
B.湖水对鸭掌的力
C.鸭掌对湖水的力
D.鸭子腿部肌肉产生的力
8.如图所示,在斯诺克台球比赛中,由于目标球被障碍球阻挡,有时运动员会用特殊的“扎杆”打法使白球高速旋转打出漂亮的“弧线球”,从而绕过障碍击中目标,则使白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
A.桌面 B.地球 C.障碍球 D.球杆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10.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11.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12.立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喜欢玩一种“斗蛋”游戏。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1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
14.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回答:
(1)如图甲,左手压气球,两球都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
(2)如图乙,手指戳气球,气球凹陷,说明力能     。
(3)如图丙,向后喷气,气球前进,使气球向前运动的物体是     (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15.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对跳板产生向     (填“上”或“下”)的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改变。
16.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古诗词可以感受诗词之美、之趣,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部分所描述的现象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看,不同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7.《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18.甲、乙两队拔河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队获胜,说明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B.无论哪队获胜,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只有甲、乙两队相持阶段(静止),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D.只有甲、乙两队匀速运动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19.如图所示是一种空气锤,它利用压缩空气使活塞迅速推出,产生巨大压力,能将铁钉打入木板,甚至能将混凝土压碎。下列关于空气锤使用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被压缩时,受到力的作用,形状改变
B.压缩空气对钉子施加力时,钉子对空气有力的作用
C.铁钉被打入木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混凝土能被压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0.有甲乙两艘紧挨着停靠在小湖的湖面上,坐在甲船上的人用力把乙船从自己的船旁推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船不动,乙船动 B.甲船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朝同一个方向运动 D.甲、乙两船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21.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22.小明在学习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后,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制了“空气动力马达”(如图),吸管1与吸管2中间连通,先将吸管Ⅰ的一端与吸管2的a、b两端均密封,再将吸管2的两端各自剪出一个小口,往吹气端吹气后,从学生视角看吸管2会顺时针转动,为了实现上述设计,下列开口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24.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拍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却往前运动;⑥人坐沙发,沙发下陷。
事  例 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二 ______ ______________
例三 ______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5.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
(1)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     ;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可乐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瓶塞塞入深度 浅 深 更深
水火箭上升高度/m 2 5 12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     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26.某小组同学研究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如图(a)、(b)为他们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1)他们应根据图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2)图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30s时它的示数均为     牛,该小组同学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     是相等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