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教学课件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三单元 写作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跟着课文学写作
03. 范文示例
04. 写作实践
同学们,在上个单元的写作学习中我们已经迈出了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了解、掌握议论性文章如何做到观点明确。
写议论性文章的目的是要使观点有说服力,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证明观点,使观点有说服力。
接下来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议论要言之有据。
1.围绕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学会选取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重点
难点
回顾教材课文,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到议论言之有据的方法吧?
技法1 材料真实准确
论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另一类是道理论据。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必须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道理论据应该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无论使用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要真实准确,不能杜撰。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易被人接受。
知识卡片
来看看课文中那些真实准确的论据吧。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的杜撰,因而能使人信服。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道理来论证应该如何敬业,引述准确。
技法2 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来看看课文是怎样选择材料的!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敬业与乐业》)
引用朱熹的话解释“敬”字的含义,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接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朱熹的话,便于听众接受、理解,这与作者“敬业”的观点相契合。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论教养》)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一个男人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反面指出什么是“教养”,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这与作者良好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相一致。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精神的三间小屋》)
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常常轻易接受别人的思想和收集外部信息,却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论证了我们需要第三间精神小屋,安放自我的观点。
技法3 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增强课文的说服力的吧!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敬业与乐业》)
作者既举例百丈禅师不断劳作、总统和黄包车夫各司其职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又引用孔子、庄子等言论作为道理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论教养》)
作者多列举生活中众多“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使文章浅显易懂,生动亲切,更富说服力。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1.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
2.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3.根据你的观点和材料列一个提纲,与同学交流,互相补充论据,在此基础上完成作文。
提示
忧乐铭心间,天下入胸怀
有人忧乐为己,有人忧乐为所关心之人,有人忧乐却是为天下。在我看来,只有将四海黎民之忧乐铭刻于心,方能不负时代对我辈之期望。
被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伟人,从来都不忘天下之忧乐,不负民族赋予的责任。
开门见山,直接阐明自己忧乐观。
君不见,首辅张居正不畏权贵,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倾尽全力支撑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为百姓谋福祉。君不见,爱因斯坦听闻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不为自己科学理论被证实而欣喜,而为全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丰盈的心灵,必以苍生福泽为己任。伟人之所以能为天下所铭记,正是因为他们以天下之忧乐为己之忧乐,以民族兴亡为己之责任。这种博大的胸襟,令人钦佩。
心系天下忧乐绝不只有伟人才可做到,普通如你我亦可为之。
运用举例论证,论述伟人是如何践行“心忧天下”的忧乐观,与作者的观点契合。
古有红拂女,夫妇一体守大唐安宁;今有王继才夫妻默默守岛几十年,将民族的利益视作自己的利益,甘做南海诸岛的守护者。陆游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普通人虽未必有济世之才,但当他们将个人忧乐、命运与国家民族相连时,那沉甸甸的责任便赋予了他们的生命无比崇高的意义。
如今,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啊,我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接力者,未来的引领者。
举例论证,引用“红拂女和王继才”的故事,有充足的事实依据,使人信服。
道理论证,引用陆游的诗,引述准确。
我们当以所有心系天下忧乐之人为楷模,以苍生之忧乐丰盈自己的心灵,以责任为引路明灯,用担当谱写青春之歌,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在九州大地上奏响心怀天下忧乐的时代最强音!以此为梦,则民族未来可期!
总结全文,呼吁青少年以苍生之忧丰盈自己的心灵,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论证严密。
①论点鲜明,层次清晰。开篇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忧乐观,然后分别论述了伟人和普通人是怎样践行“心忧天下”的忧乐观。最后收束全文,生发倡议,论证严密。
②论证丰富,说理有据。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据类型丰富,论证深入,具有说服力。
范文点评
“杂交水稻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50多年来我一直心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出高产、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这番话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当精神。
作为少年,你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是否有过自己的担当?请以“担起这份责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自己的担当经历,或者谈谈你对担当的看法。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