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测试
1.(2025七下·杭州期末)造血干细胞享有“血细胞的种子细胞”之美称,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 (如图),这一过程称为()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衰老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 A.细胞的分裂指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故A错误;
B.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功能,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故B正确;
C.细胞生长指细胞的体积由小变大,但又不是无限的生长下去,故C错误;
D.细胞衰老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其中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主动停止分裂和代谢,并经历一系列形态和功能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2025七下·杭州期末)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就是制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制造过程的是( )
A.农田种植,棉花收获
B.将处理后的棉花纤维纺成纱
C.织布机把纱线织成布料
D.裁剪并制作成衣
【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
【解析】【分析】 制造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生产方式。
【解答】 A.摘取棉花只是将棉花从植株上采摘下来,这个过程并没有对棉花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和转化,棉花依然是原材料的状态,没有变成新的产品,所以摘取棉花不属于制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纺成纱线是将棉花这种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使其变成纱线这种新的产品形态,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纺成纱线属于制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织成布料是把纱线进一步加工,通过织布等工艺将其变成布料,改变了原材料的形态和性质,形成了新的产品,织成布料属于制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裁剪成衣是将布料按照一定的设计和尺寸进行裁剪、缝制等操作,最终制成成衣,这是将布料这种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服装产品,裁剪成衣属于制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2025七下·杭州期末)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下列实验中,能说明这种现象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扁
B.两个铅柱粘合在一起
C.抽取玻璃片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D.酒精与水反应后体积变小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切削干净的两段铅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不合题意;
C. 抽取玻璃片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
D. 酒精与水反应后体积变小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5七下·杭州期末)绿豆芽是常见的食材,制作方法据《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B.绿豆植株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C.绿豆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以水洒湿”提示绿豆种子萌发需要适量水分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解答】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候芽长”的过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在绿豆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绿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绿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以水洒湿”能使绿豆获取适量的水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5七下·杭州期末)2024年1月11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解答】A、白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木雕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刺绣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如图自然现象都是由物态变化形成的,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①“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图②“美丽的云”是升华现象
C.图③“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图④“神奇的雾淞”是凝固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缥缈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美丽的云”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凝重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神奇的雾凇”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正确反映原子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①原子行星模型 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 ③氦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种模型依次为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
则原子模型建立先后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C。
【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的科学发展史解答。
8.(2025七下·杭州期末)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后,小敏在笔记本上绘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体系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
A.子房、柱头、胚 B.子房、胚珠、果皮
C.子房、花柱、果皮 D.胚珠、子房、胚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绿色植物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解答。
【解答】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所以,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故选B。
9.(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水的扩散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说明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5七下·杭州期末)化学上用符号“ ”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 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 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和 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答】 阳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已知和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故核外电子数相等,即a-n=c+m。
故选C。
11.(2025七下·杭州期末)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化学王国里 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2H ②2NH3③SO2④Cu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后面是化学式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 ①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
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D错误;
故选C。
13.(2025七下·杭州期末)图是教材中4个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
【解答】 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可以把土壤样品放在试管底部,试管口朝下。灼烧底部的土壤,观察是否有水滴产生并从试管口里流出。故C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下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D.由图象得出质量等于100g时,甲、乙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体的密度。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
【解答】 AD.由图象得m=100g时,V甲=80cm3、V乙=100cm3,
甲、乙液体的密度为:
,,
且ρ甲>ρ乙,故AD错误;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V甲':V乙'==ρ乙:ρ甲=0.8g/cm3:1g/cm3=4:5,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故C正确。
故选C。
15.(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以下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48.8g
B.如图乙,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40mL
C.实验如果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石块密度偏大
D.称量过程中 发现指针如图丙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答案】C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B.排水法测小石块的体积V小石块=V总-V水;
C.小石块沾水后测得的质量比真实值偏大,利用
可知小石块的密度偏大;
D.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解答】 A.由图甲可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游码左边缘所对应的刻度3.4g,所以小石块的质量为45g+3.4g=48.4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V小石块=V总-V水=40mL-20mL=20mL,故B错误;
C.小石块沾水后测得的质量比真实值偏大,利用可知,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偏大,故C正确;
D.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向右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16.(2025七下·杭州期末)分析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生长速度曲线 (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的曲线是 (填字母),该器官快速发育的时期是 .
(2)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分泌性激素,出现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性征。
【答案】(1)C;青春期
(2)第二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特点分析;
(2)根据第二性征的定义解答。
【解答】 (1)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女孩的青春期为10-20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2年。所以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曲线的是C。
(2)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分泌性激素,出现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17.(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乙、丙代表的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图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 ;属于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 。(填代号)
【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甲乙;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 甲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
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丙是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孢子成扫帚状。
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解答】 (1)甲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乙是酵母菌,丙是青霉,都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乙、丙代表的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甲乙;属于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丁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18.(2025七下·杭州期末)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手绘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____。(可多选)
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
D.地壳厚度很不均匀 海洋部分较薄
(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④分别是____.(选填字母)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B.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③圈层的主体是____.(选填字母)
A.浅层地下水 B.河水 C.海洋 D.冰川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3)根据水圈的构成分析。
【解答】(1) 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故A错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故B正确;
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 ,故C正确;
地壳厚度很不均匀,陆地较厚, 海洋部分较薄 ,故D正确。
故选BCD。
(2) 根据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可知,圈层①在最上层,为大气圈;圈层④在最底层,为岩石圈;圈层③在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为水圈;圈层②渗透至圈层①③④中,为生物圈,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③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2025七下·杭州期末)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
(2)属于阴离子的是 ,C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B和E两种原子的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B. C.
D. E.
【答案】(1)BD
(2)D;三
(3)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B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D的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则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粒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和E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0.(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的测量常常需要确定一个标准,然后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195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提出以C-12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如果以C-12质量的1/3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1)9
(2)4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1)根据提示天平平衡,说明右盘和左盘质量相等,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解答。
【解答】 (1)由图可知,天平平衡,故右盘中9个小块的总质量等于一个铍原子的质量,所以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
(2)如果以C-12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4,
21.(2025七下·杭州期末)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 (内装有低沸点制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 (如图乙)。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 ,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
【答案】(1)汽化;液化
(2)室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液化会向外放热,汽化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蒸发器中,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在冷凝器中,气态的氟利昂放出热量,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
(2)综上所述,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
22.(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积雪密度的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密度为ρ冰。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h。
(1)用此方法测出积雪密度的表达式ρ雪= (用H、h、ρ水表示).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 .
【答案】(1)
(2)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积雪压扁后,变成的冰的质量与雪的质量相等,设脚印面积为S,知道积雪原来的厚度,可求雪的体积;知道用脚踩后在雪上形成脚印的深度,可求冰的厚度,可求冰的体积,根据质量相等求雪的密度。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解答】 (1)雪挤压后,质量不变;
设脚印面积为S,
则雪的体积:V雪=SH,
冰的体积:V冰=(H-h)S,
雪压成冰质量不变,
所以m雪=m冰,
即:ρ雪SH=ρ冰S(H-h),
雪的密度:。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23.(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塑料盒 (带盖)、纱布若干、清水、煮沸并冷却的水、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45粒,并准备好3个带盖的塑料盒分别标上标签A、B、C;
②在每个盒子中放3层纱布,纱布上各放15粒绿豆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的条件进行操作;④盖上盒盖,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⑤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在表中;⑥重复实验多次。
塑料盒 种子数量 控制条件1 控制条件2 萌发数量
A 15粒 不洒水 23℃恒温培养箱 0粒
B 15粒 适量水 2℃恒温培养箱 0粒
C 15粒 适量水 23℃恒温培养箱 15粒
(1)B、C组实验是为了探究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写出本探究的结论: .
(3)小组同学探究了其他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案如下:选取15粒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入塑料盒内,加入清水直至没过种子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箱中3天,观察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请对小科的实验进行改进: (填操作) .
【答案】(1)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加入煮沸并冷却的水直至没过种子,盖上盒盖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B、C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分别将实验AC、BC进行对照,确定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3)还需要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空气,那么一组实验有空气,另一组实验没有空气,二者对照即可,据此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 (1)B、C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2)B、C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C组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A、B组种子不萌发,C组种子萌发,由此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由题意可知,小组同学要探究的另一环境因素是充足的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要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试验。选取15粒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清水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培养箱中3天。结果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原因是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较少能量。为避免这种现象,建议把D组的清水加热煮沸冷却后使用,去掉溶解氧。
24.(2025七下·杭州期末) 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答案】(1)液体表面积
(2)甲、丙
(3)慢;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蒸发时吸收热量。
【解答】(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和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5.(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之间,地沟油的密度~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即可).
【答案】(1)右
(2)0.92;合格
(3)偏大;ACD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调节托盘天平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看出指针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其中,读取游码所对数值时,应以左侧刻度为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对液面是凹形的,应以最凹处为准。
(2)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并判断是否合格;
(3)因烧杯壁上沾上油后测得的体积偏小,使得密度偏大;为了减小误差,考查实验顺序的排列。
【解答】 (1)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m总=50g+5g+1g=56g,
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V=50mL=50cm3;
(2)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m=m总-m杯=56g-10g=46g。
该色拉油的密度:,
因为0.92g/cm3在0.91~0.93g/cm3之间,
故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
(3)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油,导致测得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油的密度偏大;
实验时只要先测量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再将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即可减小测量时的误差,故顺序为ACDB。
26.(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同学在学习“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时做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取粗细和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技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分别标记A、B、C,将每组枝条插入一杯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A枝条不做处理;B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剥去树皮;C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 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叶脉变红的枝条是 .(选填“A”、“B”或“C”)
(2)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 .
(3)实验二: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
经过一个月观察,在切口 (选填“下方”、“上方”或“中间”)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这活动表明 。(注:向根基为下方,向树顶为上方,环剥中部为中间)
【答案】(1)AB
(2)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3)上方;筛管是植物树皮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可从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方向的角度解答;
(3) 筛管是植物树皮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红墨水相当于水和无机盐,由于AB中木质部的导管都没有受到损伤,因此水和无机盐能够正常输送,那么可以看到叶脉变红的枝条是AB;
(2) 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3) 如果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韧皮部中的筛管就被切断了,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27.(2025七下·杭州期末)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一种由于胚胎异位发育而引发的疾病。请根据图和实验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早期胚胎.早期胚胎最终附着在 内膜上,继续发育成胚胎、胎儿。
(2)如果早期胚胎附着在身体的其他位置,称为异位妊娠,其中最常见的情况如图所示,即早期胚胎停留在 中,并继续发育成胚胎。由于该处管腔较窄、管壁较薄,胚胎在此发育会导致管壁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危及母体生命。
(3)已知胚泡的移动需要借助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和纤毛的摆动。有人认为,吸烟可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之一。对此,研究人员选用生长状况相似的雌性仓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频率 (%) 输卵管壁纤毛的摆动频率 (%)
1 培养液 100 100
2 培养液+主流烟成分 52 77
3 培养液+侧流烟成分 23 73
(注:主流烟是指从抽吸端流出的烟气;侧流烟是指在燃烧端渗透出来的烟气)
①实验结果表明,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 ,减缓早期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 (填“主流烟”或“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
②请应用上述研究结果,为孕妇或其家人写一则健康提示: .
【答案】(1)子宫
(2)输卵管
(3)降低;侧流烟;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或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或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等)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胚胎发育的过程解答;
(2)根据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解答;
(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②可从禁止吸烟,以及减小二手烟的摄入等角度思考。
【解答】 (1)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其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
(2)异位妊娠指的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3)①据表中数据可见: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 均降低,减缓胚泡的移动,从而提高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
②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请戒烟,健康提示如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等。
28.(2025七下·杭州期末)研究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3D打印心脏。这颗3D打印人工心脏大约两厘米长,不仅有心脏细胞,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千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1)3D打印心脏需具有和人类心脏一样大的收缩特性,说明心脏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2)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上皮细胞来自于人体细胞培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如图所示,在① 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 先复制再平分,该过程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在经过② ,形成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答案】(1)肌肉;器官
(2)细胞分裂;染色体;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1)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包括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器官是动物或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结构一起组成各个系统。
(2)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答】 (1) 3D打印心脏需具有和人类心脏一样大的收缩特性,说明心脏主要是肌肉由组织构成;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2) 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来自于人体细胞培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如图所示,在①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产生的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均相同,该过程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再经过②细胞分化,形成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29.(2025七下·杭州期末)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变化,下图是研究物态变化的三个实验及图像。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像BC段是 过程。
(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图丁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再 (填实验操作),摇匀后测出已试管中的水温t2,比较t1、t2,若t1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1)晶体;熔化
(2)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形成小水珠;不变
(3)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水蒸气的液化的知识解答。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解答。
(3)烧瓶内的水和水蒸气的温度相同,将烧瓶内的水加入乙试管,直到与甲试管内水面相平,然后比较两个试管内的水的温度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为晶体。图像BC段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应该是熔化过程。
(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形成小水珠;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不变。
(3)如图丁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再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 ,摇匀后测出已试管中的水温t2,比较t1、t2,若t1>t2,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30.(2025七下·杭州期末)我们吃玉米时经常会碰到同一个玉米棒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玉米粒(如图甲所示),有时玉米粒的甜糯程度也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这与“花粉直感”现象有关.“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请结合玉米花(如图乙所示)和玉米传粉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是玉米花,其花粉多而轻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 (填“昆虫”或“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粒符合图丙中的 (填“①”“②”“③”或“④”)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口感色泽一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可行的种植方法: .
(4)图丁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市场上所卖的玉米淀粉主要取自玉米的 (填序号和名称)
【答案】(1)风力
(2)③
(3)将白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分开种植,防止异株传粉
(4)5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1) 虫煤花:颜色鲜艳,有特殊的气味;风媒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柱头上常有分叉和黏液。
(2)玉米粒的颜色不同,说明传粉不同,据此分析;
(3)防止不同玉米的花粉串粉,可以保持玉米粒的口感一致,据此解答。
(4) 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解答】 (1)仔细观察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这是由于异花传粉造成的,②③表示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属于异花传粉,因此,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可以将白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分开种植,防止异株传粉。
(4) 图丁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市场上所卖的玉米淀粉主要取自玉米的5胚乳。
31.(2025七下·杭州期末)元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象征,在喜庆吉祥的春节,小科的妈妈买了一个金元宝.小科看着很喜欢,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他测出金元宝的质量为38.6g,体积为 并查阅密度表,得到黄金的密度为
(1)列式计算金元宝的密度。
(2)小观根据计算出来的金元宝的密度断定“金元宝一定不是纯黄金制作的”,如果小观的观点正确,且除黄金外还含有铜或银两种金属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请判断必须含有哪种金属 并说明理由.
(3)小成根据计算出来的金元宝的密度断定“金元宝一定是纯黄金制作的,只是金元宝是空心的”。如果小成的观点正确,请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解:金元宝的密度:。
(2)金、铜混合,理由是:由于元宝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若是金、银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银,故不可能是银、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铜混合。
(3)解:若用黄金和铜混合制作一个质量与外形大小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元宝,设含有黄金的质量为m黄金,则含有铜的质量m铜=m-m黄金,
若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的,实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实=4cm3-2cm3=2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金元宝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其密度;
(2)黄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金元宝的密度不等于黄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宝不是由黄金制成,而是由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制成;②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但金元宝是空心的。
不同物质混合时,混合物的密度比较大的小,比较小的大。
(3)若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实心部分的体积,进而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可得进一步的构成情况。
【解答】 (2)黄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金元宝的密度不等于黄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宝不是由黄金制成,而是由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制成;②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但金元宝是空心的。
由于元宝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若是金、银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银,故不可能是银、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铜混合。
32.(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农民伯伯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无机盐,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了田间实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含氮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60 65.50 56.33 55.32
(1)设置丁地块的目的是 。
(2)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是含 的无机盐。
(3)“测土配方施肥”是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后,科学施用配方肥的农业技术。某地,经测定,土壤中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试计算至少需要购买硝酸钾、硝酸铵的质量各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对照
(2)钾
(3)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钾元素质量守恒可得x×38.6%=3.9kg,
解得:x≈10.1kg;
硝酸钾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那么硝酸铵需要提供的氮元素质量为4.2kg-1.4kg=2.8kg,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y,根据氮元素质量守恒可得y×35%=2.8kg,
解得:y=8k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设置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3)首先用钾元素的质量,结合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硝酸钾的质量。再用硝酸钾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用需要氮元素的总质量减去它得到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最后结合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计算簇拥硝酸铵的质量即可。
【解答】(1)丁地块没有施肥,其它地块都施肥了,二者比较可以确定地块缺少哪种肥料,因此设置丁地块的目的是:对照。
(2)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与没有施肥的丁地块比较可知,小麦收获最好是的是乙,所以该农田缺少的无机盐是钾肥。
1 / 1浙江省杭州市滨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科学期末测试
1.(2025七下·杭州期末)造血干细胞享有“血细胞的种子细胞”之美称,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 (如图),这一过程称为()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衰老
2.(2025七下·杭州期末)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就是制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制造过程的是( )
A.农田种植,棉花收获
B.将处理后的棉花纤维纺成纱
C.织布机把纱线织成布料
D.裁剪并制作成衣
3.(2025七下·杭州期末)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下列实验中,能说明这种现象的是( )
A.气体容易被压扁
B.两个铅柱粘合在一起
C.抽取玻璃片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D.酒精与水反应后体积变小
4.(2025七下·杭州期末)绿豆芽是常见的食材,制作方法据《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B.绿豆植株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C.绿豆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以水洒湿”提示绿豆种子萌发需要适量水分
5.(2025七下·杭州期末)2024年1月11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6.(2025七下·杭州期末)下列如图自然现象都是由物态变化形成的,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①“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图②“美丽的云”是升华现象
C.图③“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图④“神奇的雾淞”是凝固现象
7.(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正确反映原子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①原子行星模型 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 ③氦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8.(2025七下·杭州期末)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后,小敏在笔记本上绘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体系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
A.子房、柱头、胚 B.子房、胚珠、果皮
C.子房、花柱、果皮 D.胚珠、子房、胚
9.(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10.(2025七下·杭州期末)化学上用符号“ ”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 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 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和 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1.(2025七下·杭州期末)太空电解水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技术将飞船废水中的水分和氧气分离出来,装置如图,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导管a、b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12.(2025七下·杭州期末)在化学王国里 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2H ②2NH3③SO2④CuO 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3.(2025七下·杭州期末)图是教材中4个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
A. B.
C. D.
14.(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下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5:4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液体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15.(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以下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48.8g
B.如图乙,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40mL
C.实验如果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石块密度偏大
D.称量过程中 发现指针如图丙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16.(2025七下·杭州期末)分析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生长速度曲线 (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的曲线是 (填字母),该器官快速发育的时期是 .
(2)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分泌性激素,出现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性征。
17.(2025七下·杭州期末)如图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乙、丙代表的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图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 ;属于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 。(填代号)
18.(2025七下·杭州期末)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手绘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____。(可多选)
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
D.地壳厚度很不均匀 海洋部分较薄
(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④分别是____.(选填字母)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B.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③圈层的主体是____.(选填字母)
A.浅层地下水 B.河水 C.海洋 D.冰川
19.(2025七下·杭州期末)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
(2)属于阴离子的是 ,C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3)B和E两种原子的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B. C.
D. E.
20.(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的测量常常需要确定一个标准,然后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195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提出以C-12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如果以C-12质量的1/3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1.(2025七下·杭州期末)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 (内装有低沸点制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 (如图乙)。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 ,在冷凝器中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填“室内”或“室外”)机。
22.(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积雪密度的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密度为ρ冰。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h。
(1)用此方法测出积雪密度的表达式ρ雪= (用H、h、ρ水表示).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 .
23.(2025七下·杭州期末)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塑料盒 (带盖)、纱布若干、清水、煮沸并冷却的水、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45粒,并准备好3个带盖的塑料盒分别标上标签A、B、C;
②在每个盒子中放3层纱布,纱布上各放15粒绿豆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的条件进行操作;④盖上盒盖,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⑤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在表中;⑥重复实验多次。
塑料盒 种子数量 控制条件1 控制条件2 萌发数量
A 15粒 不洒水 23℃恒温培养箱 0粒
B 15粒 适量水 2℃恒温培养箱 0粒
C 15粒 适量水 23℃恒温培养箱 15粒
(1)B、C组实验是为了探究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写出本探究的结论: .
(3)小组同学探究了其他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案如下:选取15粒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入塑料盒内,加入清水直至没过种子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箱中3天,观察到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请对小科的实验进行改进: (填操作) .
24.(2025七下·杭州期末) 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可以得出结论: 。
25.(2025七下·杭州期末)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之间,地沟油的密度~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即可).
26.(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同学在学习“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时做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取粗细和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技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分别标记A、B、C,将每组枝条插入一杯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A枝条不做处理;B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剥去树皮;C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 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叶脉变红的枝条是 .(选填“A”、“B”或“C”)
(2)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 .
(3)实验二: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
经过一个月观察,在切口 (选填“下方”、“上方”或“中间”)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这活动表明 。(注:向根基为下方,向树顶为上方,环剥中部为中间)
27.(2025七下·杭州期末)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一种由于胚胎异位发育而引发的疾病。请根据图和实验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早期胚胎.早期胚胎最终附着在 内膜上,继续发育成胚胎、胎儿。
(2)如果早期胚胎附着在身体的其他位置,称为异位妊娠,其中最常见的情况如图所示,即早期胚胎停留在 中,并继续发育成胚胎。由于该处管腔较窄、管壁较薄,胚胎在此发育会导致管壁破裂,造成大量出血,危及母体生命。
(3)已知胚泡的移动需要借助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和纤毛的摆动。有人认为,吸烟可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之一。对此,研究人员选用生长状况相似的雌性仓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输卵管壁肌肉的收缩频率 (%) 输卵管壁纤毛的摆动频率 (%)
1 培养液 100 100
2 培养液+主流烟成分 52 77
3 培养液+侧流烟成分 23 73
(注:主流烟是指从抽吸端流出的烟气;侧流烟是指在燃烧端渗透出来的烟气)
①实验结果表明,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 ,减缓早期胚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 (填“主流烟”或“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
②请应用上述研究结果,为孕妇或其家人写一则健康提示: .
28.(2025七下·杭州期末)研究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3D打印心脏。这颗3D打印人工心脏大约两厘米长,不仅有心脏细胞,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千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1)3D打印心脏需具有和人类心脏一样大的收缩特性,说明心脏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2)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上皮细胞来自于人体细胞培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如图所示,在① 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 先复制再平分,该过程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在经过② ,形成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29.(2025七下·杭州期末)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变化,下图是研究物态变化的三个实验及图像。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像BC段是 过程。
(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图丁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再 (填实验操作),摇匀后测出已试管中的水温t2,比较t1、t2,若t1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30.(2025七下·杭州期末)我们吃玉米时经常会碰到同一个玉米棒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玉米粒(如图甲所示),有时玉米粒的甜糯程度也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这与“花粉直感”现象有关.“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请结合玉米花(如图乙所示)和玉米传粉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是玉米花,其花粉多而轻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 (填“昆虫”或“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粒符合图丙中的 (填“①”“②”“③”或“④”)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口感色泽一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可行的种植方法: .
(4)图丁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市场上所卖的玉米淀粉主要取自玉米的 (填序号和名称)
31.(2025七下·杭州期末)元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象征,在喜庆吉祥的春节,小科的妈妈买了一个金元宝.小科看着很喜欢,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他测出金元宝的质量为38.6g,体积为 并查阅密度表,得到黄金的密度为
(1)列式计算金元宝的密度。
(2)小观根据计算出来的金元宝的密度断定“金元宝一定不是纯黄金制作的”,如果小观的观点正确,且除黄金外还含有铜或银两种金属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请判断必须含有哪种金属 并说明理由.
(3)小成根据计算出来的金元宝的密度断定“金元宝一定是纯黄金制作的,只是金元宝是空心的”。如果小成的观点正确,请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32.(2025七下·杭州期末)某农民伯伯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无机盐,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了田间实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含氮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千克 55.60 65.50 56.33 55.32
(1)设置丁地块的目的是 。
(2)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是含 的无机盐。
(3)“测土配方施肥”是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后,科学施用配方肥的农业技术。某地,经测定,土壤中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试计算至少需要购买硝酸钾、硝酸铵的质量各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 A.细胞的分裂指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故A错误;
B.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产生的血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红细胞具有运输功能、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功能,这个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故B正确;
C.细胞生长指细胞的体积由小变大,但又不是无限的生长下去,故C错误;
D.细胞衰老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其中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点主动停止分裂和代谢,并经历一系列形态和功能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制造的概念及其门类
【解析】【分析】 制造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系列工程技术手段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它涵盖了从传统手工到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等多种生产方式。
【解答】 A.摘取棉花只是将棉花从植株上采摘下来,这个过程并没有对棉花进行实质性的加工和转化,棉花依然是原材料的状态,没有变成新的产品,所以摘取棉花不属于制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纺成纱线是将棉花这种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使其变成纱线这种新的产品形态,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纺成纱线属于制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织成布料是把纱线进一步加工,通过织布等工艺将其变成布料,改变了原材料的形态和性质,形成了新的产品,织成布料属于制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裁剪成衣是将布料按照一定的设计和尺寸进行裁剪、缝制等操作,最终制成成衣,这是将布料这种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服装产品,裁剪成衣属于制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切削干净的两段铅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不合题意;
C. 抽取玻璃片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
D. 酒精与水反应后体积变小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解答】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候芽长”的过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在绿豆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绿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绿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以水洒湿”能使绿豆获取适量的水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解答】A、白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木雕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刺绣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缥缈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美丽的云”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凝重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神奇的雾凇”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三种模型依次为葡萄干蛋糕模型、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
则原子模型建立先后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C。
【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的科学发展史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绿色植物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解答。
【解答】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个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所以,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种子。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水的扩散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说明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答】 阳离子是由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已知和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故核外电子数相等,即a-n=c+m。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B.水中自由移动的电荷可以帮助水导电;
C.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的现象判断。
【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只有水分子通过,为纯净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导电,而水中添加电解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那么气体b是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通电时,导管 a 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导管 b 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2∶1,不是 1∶2,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中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后面是化学式表示分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解答】 ①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2NH3表示2个氨分子;
③SO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ˉ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
【解答】 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可以把土壤样品放在试管底部,试管口朝下。灼烧底部的土壤,观察是否有水滴产生并从试管口里流出。故C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D.由图象得出质量等于100g时,甲、乙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甲、乙液体的密度。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
【解答】 AD.由图象得m=100g时,V甲=80cm3、V乙=100cm3,
甲、乙液体的密度为:
,,
且ρ甲>ρ乙,故AD错误;
B.由可知,在质量相同时,V甲':V乙'==ρ乙:ρ甲=0.8g/cm3:1g/cm3=4:5,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得出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故C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
B.排水法测小石块的体积V小石块=V总-V水;
C.小石块沾水后测得的质量比真实值偏大,利用
可知小石块的密度偏大;
D.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解答】 A.由图甲可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游码左边缘所对应的刻度3.4g,所以小石块的质量为45g+3.4g=48.4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V小石块=V总-V水=40mL-20mL=20mL,故B错误;
C.小石块沾水后测得的质量比真实值偏大,利用可知,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偏大,故C正确;
D.称量的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向右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C;青春期
(2)第二
【知识点】青春期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特点分析;
(2)根据第二性征的定义解答。
【解答】 (1)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女孩的青春期为10-20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2年。所以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曲线的是C。
(2)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分泌性激素,出现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17.【答案】(1)无成形的细胞核
(2)甲乙;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 甲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
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丙是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孢子成扫帚状。
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解答】 (1)甲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乙是酵母菌,丙是青霉,都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从细胞结构来看,图甲代表的细菌和乙、丙代表的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甲乙;属于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的是丁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18.【答案】(1)B
(2)D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1)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3)根据水圈的构成分析。
【解答】(1) 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故A错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故B正确;
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 ,故C正确;
地壳厚度很不均匀,陆地较厚, 海洋部分较薄 ,故D正确。
故选BCD。
(2) 根据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可知,圈层①在最上层,为大气圈;圈层④在最底层,为岩石圈;圈层③在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为水圈;圈层②渗透至圈层①③④中,为生物圈,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③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答案】(1)BD
(2)D;三
(3)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B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D的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则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粒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和E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0.【答案】(1)9
(2)4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1)根据提示天平平衡,说明右盘和左盘质量相等,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解答。
【解答】 (1)由图可知,天平平衡,故右盘中9个小块的总质量等于一个铍原子的质量,所以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
(2)如果以C-12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4,
21.【答案】(1)汽化;液化
(2)室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液化会向外放热,汽化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蒸发器中,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在冷凝器中,气态的氟利昂放出热量,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
(2)综上所述,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
22.【答案】(1)
(2)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积雪压扁后,变成的冰的质量与雪的质量相等,设脚印面积为S,知道积雪原来的厚度,可求雪的体积;知道用脚踩后在雪上形成脚印的深度,可求冰的厚度,可求冰的体积,根据质量相等求雪的密度。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解答】 (1)雪挤压后,质量不变;
设脚印面积为S,
则雪的体积:V雪=SH,
冰的体积:V冰=(H-h)S,
雪压成冰质量不变,
所以m雪=m冰,
即:ρ雪SH=ρ冰S(H-h),
雪的密度:。
(2)从微观的角度(水分子)解释雪变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23.【答案】(1)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加入煮沸并冷却的水直至没过种子,盖上盒盖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B、C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分别将实验AC、BC进行对照,确定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3)还需要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空气,那么一组实验有空气,另一组实验没有空气,二者对照即可,据此设计实验即可。
【解答】 (1)B、C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2)B、C组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C组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A、B组种子不萌发,C组种子萌发,由此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由题意可知,小组同学要探究的另一环境因素是充足的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要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试验。选取15粒健康、饱满的绿豆种子放在塑料盒里,装满清水并盖上盒盖,放在23℃恒温培养箱中3天。结果部分种子胚根突破种皮,原因是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较少能量。为避免这种现象,建议把D组的清水加热煮沸冷却后使用,去掉溶解氧。
24.【答案】(1)液体表面积
(2)甲、丙
(3)慢;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蒸发时吸收热量。
【解答】(1)比较甲、丁可知,丁中的无纺布折叠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可以研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通”对蒸发快慢的影响,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改变液面附近空气流速,故应该选择的装置是甲和丙;
(3)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说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25.【答案】(1)右
(2)0.92;合格
(3)偏大;ACD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调节托盘天平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看出指针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其中,读取游码所对数值时,应以左侧刻度为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对液面是凹形的,应以最凹处为准。
(2)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并判断是否合格;
(3)因烧杯壁上沾上油后测得的体积偏小,使得密度偏大;为了减小误差,考查实验顺序的排列。
【解答】 (1)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m总=50g+5g+1g=56g,
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V=50mL=50cm3;
(2)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m=m总-m杯=56g-10g=46g。
该色拉油的密度:,
因为0.92g/cm3在0.91~0.93g/cm3之间,
故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
(3)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油,导致测得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油的密度偏大;
实验时只要先测量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再将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即可减小测量时的误差,故顺序为ACDB。
26.【答案】(1)AB
(2)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3)上方;筛管是植物树皮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可从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方向的角度解答;
(3) 筛管是植物树皮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红墨水相当于水和无机盐,由于AB中木质部的导管都没有受到损伤,因此水和无机盐能够正常输送,那么可以看到叶脉变红的枝条是AB;
(2) 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3) 如果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cm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韧皮部中的筛管就被切断了,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27.【答案】(1)子宫
(2)输卵管
(3)降低;侧流烟;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或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或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等)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胚胎发育的过程解答;
(2)根据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解答;
(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②可从禁止吸烟,以及减小二手烟的摄入等角度思考。
【解答】 (1)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③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其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
(2)异位妊娠指的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3)①据表中数据可见:主流烟和侧流烟均会使肌肉的收缩频率和纤毛的摆动频率 均降低,减缓胚泡的移动,从而提高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而且以吸入侧流烟的影响更为严重。
②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请戒烟,健康提示如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等。
28.【答案】(1)肌肉;器官
(2)细胞分裂;染色体;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1)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包括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器官是动物或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结构一起组成各个系统。
(2)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答】 (1) 3D打印心脏需具有和人类心脏一样大的收缩特性,说明心脏主要是肌肉由组织构成;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2) 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来自于人体细胞培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如图所示,在①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产生的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均相同,该过程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再经过②细胞分化,形成肌细胞和上皮细胞。
29.【答案】(1)晶体;熔化
(2)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形成小水珠;不变
(3)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水蒸气的液化的知识解答。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解答。
(3)烧瓶内的水和水蒸气的温度相同,将烧瓶内的水加入乙试管,直到与甲试管内水面相平,然后比较两个试管内的水的温度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为晶体。图像BC段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应该是熔化过程。
(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形成小水珠;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不变。
(3)如图丁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再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 ,摇匀后测出已试管中的水温t2,比较t1、t2,若t1>t2,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30.【答案】(1)风力
(2)③
(3)将白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分开种植,防止异株传粉
(4)5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1) 虫煤花:颜色鲜艳,有特殊的气味;风媒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柱头上常有分叉和黏液。
(2)玉米粒的颜色不同,说明传粉不同,据此分析;
(3)防止不同玉米的花粉串粉,可以保持玉米粒的口感一致,据此解答。
(4) 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解答】 (1)仔细观察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这是由于异花传粉造成的,②③表示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属于异花传粉,因此,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可以将白粒玉米和黄粒玉米分开种植,防止异株传粉。
(4) 图丁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市场上所卖的玉米淀粉主要取自玉米的5胚乳。
31.【答案】(1)解:金元宝的密度:。
(2)金、铜混合,理由是:由于元宝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若是金、银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银,故不可能是银、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铜混合。
(3)解:若用黄金和铜混合制作一个质量与外形大小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元宝,设含有黄金的质量为m黄金,则含有铜的质量m铜=m-m黄金,
若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的,实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实=4cm3-2cm3=2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金元宝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其密度;
(2)黄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金元宝的密度不等于黄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宝不是由黄金制成,而是由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制成;②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但金元宝是空心的。
不同物质混合时,混合物的密度比较大的小,比较小的大。
(3)若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的,利用密度公式求实心部分的体积,进而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可得进一步的构成情况。
【解答】 (2)黄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金元宝的密度不等于黄金的密度,原因可能是:①金元宝不是由黄金制成,而是由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制成;②金元宝是由黄金制成,但金元宝是空心的。
由于元宝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若是金、银混合,其密度一定大于银,故不可能是银、金的混合,只能是金、铜混合。
32.【答案】(1)对照
(2)钾
(3)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钾元素质量守恒可得x×38.6%=3.9kg,
解得:x≈10.1kg;
硝酸钾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那么硝酸铵需要提供的氮元素质量为4.2kg-1.4kg=2.8kg,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y,根据氮元素质量守恒可得y×35%=2.8kg,
解得:y=8k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设置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3)首先用钾元素的质量,结合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硝酸钾的质量。再用硝酸钾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用需要氮元素的总质量减去它得到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最后结合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计算簇拥硝酸铵的质量即可。
【解答】(1)丁地块没有施肥,其它地块都施肥了,二者比较可以确定地块缺少哪种肥料,因此设置丁地块的目的是:对照。
(2)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与没有施肥的丁地块比较可知,小麦收获最好是的是乙,所以该农田缺少的无机盐是钾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