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03 21:23:0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1.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33。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苯和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乙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156 ℃,沸点:389.9 ℃。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2.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调味用的食醋
B.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
C.消毒用的75%酒精
D.餐饮用的啤酒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胶体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NO3 KOH Na2CO3 O2
B.NaHCO3 Ba(OH)2 NaCl Zn
C.H2SO4 Na2O MgCl2 C
D.HCl KOH Na2CO3 SiO2
5.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⑤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B.从物质所属类别来看,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C.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易溶于水
D.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中均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7.(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黏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他特殊成分构成。如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X牙膏 Y牙膏 Z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物质类别(填“酸” “碱”“盐”或“氧化物”)
(1)将上述摩擦剂所属物质的正确类别填入空格:      、      、      。
(2)你推测上述三种摩擦剂都    (填“溶于”或“不溶于”)水。
8.(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中)故宫珍藏的扛鼎之作是北宋王希孟的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种矿物颜料——石青[2CuCO3·Cu(OH)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青属于碱
B.该颜料难溶于水
C.石青加热分解能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D.石青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Cu(OH)2+6HCl3CuCl2+4H2O+2CO2↑
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Z烧杯中分散质不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0.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
A.向KOH溶液中通入CO2 得到的无色溶液
B.向CuSO4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得到的分散系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 溶液并加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11.酸式盐是盐的一类,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 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 D.NaH2PO2属于正盐
12.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①七氧化二锰、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钠、④氧化钙、⑤氧化锌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5种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二氧化硫和氧化钙                       ;
②二氧化硫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
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
④氧化钠和稀盐酸                       ;
⑤氧化钠和水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13.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有多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检验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向40 mL 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 溶液(浓度约为30%),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色,停止加热。
②用激光笔(可见光)照射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     (填化学式)胶体生成。
③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向40 mL 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 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 溶液,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现红褐色为止。
用激光笔(可见光)照射制得的液体,从侧面也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也生成了胶体。
①写出该制备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2的优点是                       。
(3)①若Fe(OH)3 胶体中混有NaCl,除去NaCl 提纯胶体所用物品是      ;操作名称是    。
②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以从急救箱中取出FeCl3 溶液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                                           原理。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1.B 由题述资料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33,且具有固定的熔、沸点,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B 调味用的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消毒用的75%酒精是乙醇的水溶液,餐饮用的啤酒是酒精和麦芽糖等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A、C、D不符合题意;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B符合题意。
3.D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它们均是混合物,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A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成分是水,是一种纯净物,B错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C错误。
4.A B项,NaHCO3属于盐,错误;C项,Na2O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D项,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5.C 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Al2O3,同理,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6.C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难溶于水,C错误。
7.(1)碱 盐 氧化物 (2)不溶于
解析:(1)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在牙膏中主要起摩擦作用,摩擦剂不溶于水。
8.A 石青[2CuCO3·Cu(OH)2]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
9.B X中分散系是FeCl3溶液,Z中分散系是Fe(OH)3胶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Cl3与水反应生成 Fe(OH)3胶体和盐酸,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CO2,选B。
10.B A、C中得到无色溶液,溶液具有稳定性,D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介稳性;B中得到氢氧化铜的悬浊液,浊液不稳定,选B。
11.D 由于H3PO2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NaH2PO2属于正盐。
12.(1)①② ③④ ⑤ (2)①SO2+CaOCaSO3
②SO2+2NaOHNa2SO3+H2O
③Na2O+CO2Na2CO3
④Na2O+2HCl2NaCl+H2O
⑤Na2O+H2O2NaOH (3)C
解析:(3)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氧化铝和氧化锌;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13.(1)①红褐 ②Fe(OH)3
③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①FeCl3+3NaOHFe(OH)3 (胶体)+3NaCl
②不需要加热或FeCl3的浓度小或操作简单方便等
(3)①半透膜 渗析 ②聚沉(或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
解析:(1)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2)①该制备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胶体)+3NaCl;②实验2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FeCl3 的浓度小、操作简单方便等。(3)①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透过,故提纯胶体应选渗析法;②FeCl3 溶液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或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原理。
4 / 4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课程 标准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点突破(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是    和      。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H2CO3、CH3CH2OH(酒精)。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对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
(2)树状分类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3.根据元素组成和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1.对于物质的分类,某同学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1)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3)K2CO3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4)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5)NaHSO4可以电离出H+,故NaHSO4属于酸
(6)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一定不是酸性氧化物
(8)CH3COOH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是四元酸
2.对于(NH4)2SO4,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哪类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哪类盐?
3.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也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那么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
氧化物分类中的“n个”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等。
(3)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
1.(2024·重庆南岸高一期中)《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成分是K2CO3,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该成分不属于(  )
A.化合物 B.钾盐
C.正盐 D.碱式盐
2.下列关于同素异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C.O2和O3的分子式不同,但结构相同
D.S2、S4、S8都是硫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已知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该物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属于  (填“酸”“碱”或“盐”)类。由此可知SiO2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SO2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请你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点突破(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胶体
  
1.分散系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3.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
的状态分类
1.溶液、胶体和乳浊液(或悬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③继续加热,出现红褐色沉淀。
(1)上述三种分散系分别属于      、     、     ,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
(2)分别用一束光透过①②③三种分散系,现象为                       。
(3)向②中滴加稀硫酸现象为                       。
(4)乙同学认为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取Fe(OH)3胶体,你认为正确吗?   ,原因是                       
                                             。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 子的种类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多分子(离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性 质 外观 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 过半 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豆浆 泥水
2.胶体的性质
1.(2024·浙江杭州高一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热水产生的水气 B.Fe(OH)3胶体
C.蔗糖溶液 D.有色玻璃
2.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分散系X,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X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可能为50 nm
B.用激光笔照射X时,可观察到X中有光亮的“通路”
C.稳定性:X>FeCl3溶液
D.无法用过滤的方法除去X中残留的FeCl3
3.下列事实不能用胶体性质解释的是(  )
A.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江河交汇处形成三角洲
C.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可制成可口的豆腐
D.影院中,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形成光柱
物质分类依据的判断(理解与辨析)
【典例】 物质的分类就是根据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某一方面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将物质分成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对下列几组物质进行研究:
(1)CO、CO2、SO2、SO3,若分类标准为     ,则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为CO。
(2)H2SO4、HNO3、HCl、CH3COOH,若分类标准为     ,则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为HCl。
(3)Al2O3、Na2O、CaO、CuO,其中只有Al2O3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则Al2O3 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规律方法】
物质的分类标准
1.分类标准的选择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以下两个视角:一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宏观视角,二是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2.物质分类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混合属于混合物。
误区二:误认为结晶水合物属于混合物,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误区三:误认为酸的“元数”是根据酸中氢原子数目确定,如CH3COOH是一元酸而不是四元酸。
误区四:误认为盐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NH4Cl中不含金属阳离子,但属于盐。
【迁移应用】
1.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HNO3可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类:①氧化物 ②含氧酸 ③一元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碱性氧化物:Fe2O3、CaO、Na2O、CO2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Fe(SO4)2、NH3·H2O
D.酸性氧化物:CO2、SO2、SO3、Mn2O7
3.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的组成、性质等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
(2)Cu、Ag、Au、Na:    。
(3)CO2、SO2、Na2O、SO3:    。
(4)NH4NO3、HNO3、CuSO4·5H2O、Na2CO3:      。
1.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其中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醋酸钠(CH3COONa)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2024·吉林通化高一期中)下列玻璃仪器中所盛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3.受北宋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启发,央视春晚创作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作画所用的绢丝属于有机物
B.作画中的青绿色颜料绿松石
CuAl6(PO4)4(OH)8·5H2O中Cu的化合价为+2
C.作画所需的墨水属于悬浊液
D.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来制造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属于酸
B.纯碱属于碱
C.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D.NaHCO3属于盐
5.人们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它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2)现有淀粉和Na2SO4 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蒸馏水中(如图)。
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移走半透膜,然后取烧杯中的液体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滴加碘水,溶液是否变为蓝色    (填“是”或“否”);向乙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现象是                       
                       。
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同种元素 同一种元素 (1)碳 氧气(O2) 臭氧(O3)
(2)CO、CO2 3.碱 酸
探究活动
1.提示:(1)(2)(3)(4)
2.提示:对于(NH4)2SO4,从组成阳离子来看,它属于铵盐;从阴离子来看,它属于硫酸盐。
3.提示:不一定。Mn2O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CO、NO等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自主练习
1.D K2CO3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属于钾盐,属于正盐,D符合题意。
2.D 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属于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A错误;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不同,B错误;O2和O3的结构不同,C错误;S2、S4、S8为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3.盐 酸性 2NaOH+SO2Na2SO3+H2O
解析:Na2SiO3属于盐类。因为Si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酸性氧化物,类比可知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2.溶液 胶体
探究活动
1.提示: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1)提示: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2)提示:②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①③无明显现象
(3)提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慢慢消失
(4)提示:不正确 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得的是Fe(OH)3浊液
自主练习
1.C 蔗糖溶液是溶液而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选C。
2.C X是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A正确;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稳定性弱于溶液,C错误;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D正确。
3.A FeCl3与Na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与胶体的性质无关,A符合题意。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 (1)酸性氧化物
(2)含氧酸
(3)Al2O3+6HNO32Al(NO3)3+3H2O
解析:(1)CO2、SO2、SO3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分类标准为酸性氧化物。(2)H2SO4、HNO3、CH3COOH都是含氧酸,而HCl是无氧酸。(3)Al2O3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NO32Al(NO3)3+3H2O。
迁移应用
1.A HNO3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HNO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含氧酸。
2.D C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Na2CO3不是碱,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NH3·H2O是弱碱,不是铵盐,C不符合题意。
3.(1)NaClO (2)Na (3)Na2O (4)HNO3
解析:(1)按氯化物分类,NaClO不是氯化物。(2)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其他金属均为不活泼金属,排在氢元素之后。(3)CO2、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4)NH4NO3、CuSO4·5H2O、Na2CO3都是盐类,HNO3是酸,不是同一类。
【教学效果·勤检测】
1.D 醋酸钠是由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C A项,NaOH溶液是NaOH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B项,空气是由N2、O2等构成的混合物;D项,稀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
3.C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物,A正确;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u的化合价为x,则x+(+3)×6+(-3)×4+(-1)×8=0,可得x=2,B正确;墨水是碳溶于水形成的液溶胶,属于胶体,C错误;舞台上的“云雾”是通过干冰升华制造的,D正确。
4.B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B错误。
5.(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
(2)否 生成白色沉淀 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解析:(2)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淀粉分子属于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Na+和S能透过半透膜,故试管中的液体没有淀粉分子,有S,滴加碘水,溶液不会变蓝色;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7 / 7(共73张PPT)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课程 标准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4、学科素养·稳提升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1. 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分点突破(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碳元素
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
是 和 。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
H2O2;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H2CO3、
CH3CH2OH(酒精)。
碳 
氧气(O2) 
臭氧(O3) 
CO、
CO2 
2. 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对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
(2)树状分类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3. 根据元素组成和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1. 对于物质的分类,某同学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1)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
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3)K2CO3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4)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5)NaHSO4可以电离出H+,故NaHSO4属于酸
(6)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一定不是酸性氧化物
(8)CH3COOH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是四元酸
(1)(2)(3)(4)
2. 对于(NH4)2SO4,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哪类盐?从阴
离子来看,又属于哪类盐?
提示:对于(NH4)2SO4,从组成阳离子来看,它属于铵盐;从阴
离子来看,它属于硫酸盐。
3. 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也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那么酸性氧化物
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Mn2O7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CO、NO
等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分类中的“ n 个”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
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等。
(3)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
1. (2024·重庆南岸高一期中)《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
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成分是K2CO3,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该成分不属于(  )
A. 化合物 B. 钾盐
C. 正盐 D. 碱式盐
解析:  K2CO3由多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属于钾盐,属于
正盐,D符合题意。
2. 下列关于同素异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 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C. O2和O3的分子式不同,但结构相同
D. S2、S4、S8都是硫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解析:  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属于不同物质,它们
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A错误;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
体,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不同,B错误;O2和O3的结构
不同,C错误;S2、S4、S8为硫元素的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
异形体,D正确。
3. 已知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该物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
方程式为2NaOH+SiO2 Na2SiO3+H2O,Na2SiO3属于
(填“酸”“碱”或“盐”)类。由此可知SiO2属于 (填
“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SO2也具有类似的性
质,请你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Na2SiO3属于盐类。因为Si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
属于酸性氧化物,类比可知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 Na2SO3+H2O。
盐 
酸性 
2NaOH+SO2
Na2SO3+H2O
分点突破(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胶体
1. 分散系
2. 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3.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
的状态分类
1. 溶液、胶体和乳浊液(或悬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 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
褐色;
③继续加热,出现红褐色沉淀。
(1)上述三种分散系分别属于   、   、   ,它们的本质区
别是   。
提示: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2)分别用一束光透过①②③三种分散系,现象为
                       。
提示:②中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①③无明显现象
(3)向②中滴加稀硫酸现象为                       
  。
提示: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慢慢消失
(4)乙同学认为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取Fe
(OH)3胶体,你认为正确吗?   ,原因是
                       。
提示:不正确 向Fe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得的是Fe
(OH)3浊液
1.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1 nm 1~100 nm >100 nm
分散质粒 子的种类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多分子(离子)集
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或离
子集合体(固体小
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性 质 外观 特征 均一、透
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性 质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 豆浆 泥水
2. 胶体的性质
1. (2024·浙江杭州高一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
达尔效应的是(  )
A. 热水产生的水气 B. Fe(OH)3胶体
C. 蔗糖溶液 D. 有色玻璃
解析:  蔗糖溶液是溶液而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
应,选C。
2.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分
散系X,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X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可能为50 nm
B. 用激光笔照射X时,可观察到X中有光亮的“通路”
C. 稳定性:X>FeCl3溶液
D. 无法用过滤的方法除去X中残留的FeCl3
解析:  X是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A正
确;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稳定性弱于溶液,C
错误;胶体与溶液均可透过滤纸,D正确。
3. 下列事实不能用胶体性质解释的是(  )
A. 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江河交汇处形成三角洲
C.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可制成可口的豆腐
D. 影院中,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形成光柱
解析:  FeCl3与NaOH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
氧化铁沉淀为红褐色,与胶体的性质无关,A符合题意。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物质分类依据的判断(理解与辨析)
【典例】 物质的分类就是根据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某
一方面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将物质分成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某化学学
习小组对下列几组物质进行研究:
(1)CO、CO2、SO2、SO3,若分类标准为 ,则不属
于该类别的物质为CO。
解析: CO2、SO2、SO3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
氧化物,所以分类标准为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2)H2SO4、HNO3、HCl、CH3COOH,若分类标准为 ,
则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为HCl。
解析: H2SO4、HNO3、CH3COOH都是含氧酸,而HCl是
无氧酸。

解析: Al2O3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NO3
2Al(NO3)3+3H2O。
含氧酸 
Al2O3+
6HNO3 2Al(NO3)3+3H2O
【规律方法】
物质的分类标准
1. 分类标准的选择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
分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以下两个视角:一是物质
的组成和性质的宏观视角,二是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
的粒子等微观视角。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
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2. 物质分类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
混合属于混合物。
误区二:误认为结晶水合物属于混合物,如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误区三:误认为酸的“元数”是根据酸中氢原子数目确定,如
CH3COOH是一元酸而不是四元酸。
误区四:误认为盐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NH4Cl中不含金属阳
离子,但属于盐。
【迁移应用】
1.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HNO3可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类:①氧化物 
②含氧酸 ③一元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  HNO3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
物,HNO3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含氧
酸。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Fe2O3、CaO、Na2O、CO2
B. 碱:NaOH、KOH、Ba(OH)2、Na2CO3
C. 铵盐:NH4Cl、NH4NO3、(NH4)2Fe(SO4)2、NH3·H2O
D. 酸性氧化物:CO2、SO2、SO3、Mn2O7
解析:  C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Na2CO3不是
碱,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NH3·H2O是弱碱,不是铵盐,C不符
合题意。
3. 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
析每组物质的组成、性质等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
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
解析: 按氯化物分类,NaClO不是氯化物。
(2)Cu、Ag、Au、Na: 。
解析: 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其他金属均为不活泼金属,
排在氢元素之后。
NaClO 
Na 
(3)CO2、SO2、Na2O、SO3: 。
解析: CO2、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
氧化物。
(4)NH4NO3、HNO3、CuSO4·5H2O、Na2CO3: 。
解析: NH4NO3、CuSO4·5H2O、Na2CO3都是盐类,
HNO3是酸,不是同一类。
Na2O 
HNO3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其
中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醋酸钠
(CH3COONa)属于(  )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解析:  醋酸钠是由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
于盐。
2. (2024·吉林通化高一期中)下列玻璃仪器中所盛装的物质属于纯
净物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NaOH溶液是NaOH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B项,
空气是由N2、O2等构成的混合物;D项,稀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
成的混合物。
3. 受北宋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启发,央视春晚创作了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古代作画所用的绢丝属于有机物
B. 作画中的青绿色颜料绿松石CuAl6(PO4)4(OH)8·5H2O中Cu的
化合价为+2
C. 作画所需的墨水属于悬浊液
D. 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来制造
解析: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
物,A正确;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u的化合价为 x ,
则 x +(+3)×6+(-3)×4+(-1)×8=0,可得 x =2,B
正确;墨水是碳溶于水形成的液溶胶,属于胶体,C错误;舞台上
的“云雾”是通过干冰升华制造的,D正确。
4.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属于酸 B. 纯碱属于碱
C.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D. NaHCO3属于盐
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B错误。
5. 人们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
浊液等。
(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它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是 。
解析: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 
(2)现有淀粉和Na2SO4 的混合液,
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蒸馏
水中(如图)。
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移走半透膜,然后取烧杯中的液体于
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滴加碘水,溶液是否变为蓝
色 (填“是”或“否”);向乙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
液,现象是 。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是 。
否 
生成白色沉淀 
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解析: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淀粉分子属于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Na+和S 能透过半透膜,故试管中的液体没有淀粉分子,有S ,滴加碘水,溶液不会变蓝色;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离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33。无色针状晶
体,味苦。在苯和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乙醚中可溶解,在水中
几乎不溶。熔点:156 ℃,沸点:389.9 ℃。青蒿素属于(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混合物
解析:  由题述资料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O5,相对分
子质量为282.33,且具有固定的熔、沸点,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调味用的食醋 B. 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
C. 消毒用的75%酒精 D. 餐饮用的啤酒
解析:  调味用的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消毒用的75%酒精是乙
醇的水溶液,餐饮用的啤酒是酒精和麦芽糖等的水溶液,都属于混
合物,A、C、D不符合题意;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只含
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B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 “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 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 胶体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
浊液三种,它们均是混合物,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透明的分
散系,A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成分是水,是一种纯净物,B错误;
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HNO3 KOH Na2CO3 O2
B. NaHCO3 Ba(OH)2 NaCl Zn
C. H2SO4 Na2O MgCl2 C
D. HCl KOH Na2CO3 SiO2
解析:  B项,NaHCO3属于盐,错误;C项,Na2O属于碱性氧化
物,错误;D项,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
化物;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⑤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
定是酸性氧化物
A. 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
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能与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Al2O3,同理,能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B. 从物质所属类别来看,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C.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易溶于水
D.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中均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解析:  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均难溶于水,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
品,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黏合剂、香料、甜味剂
及其他特殊成分构成。如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X牙膏 Y牙膏 Z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物质类别
(填“酸” “碱”“盐”或
“氧化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将上述摩擦剂所属物质的正确类别填入空
格: 、 、 。
解析: 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
氧化物。
(2)你推测上述三种摩擦剂都 (填“溶于”或“不溶
于”)水。
解析: 摩擦剂在牙膏中主要起摩擦作用,摩擦剂不
溶于水。
碱 
盐 
氧化物 
不溶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中)故宫珍藏的扛鼎之作是北宋王希孟的
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种矿物颜料——石青
[2CuCO3·Cu(OH)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青属于碱
B. 该颜料难溶于水
C. 石青加热分解能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解析:A 石青[2CuCO3·Cu(OH)2]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X、Z烧杯中分散质不同
B. 利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 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 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X中分散系是FeCl3溶液,Z中分散系是Fe(OH)3胶
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Cl3与
水反应生成 Fe(OH)3胶体和盐酸,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
A. 向KOH溶液中通入CO2 得到的无色溶液
B. 向CuSO4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C.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得到的分散系
D.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 溶液并加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解析:  A、C中得到无色溶液,溶液具有稳定性,D中得到的
红褐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介稳性;B中得到氢氧化
铜的悬浊液,浊液不稳定,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酸式盐是盐的一类,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
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
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3PO2属于二元酸 B. H3PO2属于三元酸
C. NaH2PO2属于酸式盐 D. NaH2PO2属于正盐
解析:  由于H3PO2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NaH2PO2属于正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已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这些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都只能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这些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
(1)现有①七氧化二锰、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钠、④氧化钙、⑤
氧化锌5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
生成盐和水。这5种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
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② 
③④ 
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②二氧化硫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
④氧化钠和稀盐酸 ;
⑤氧化钠和水 。
SO2+2NaOH Na2SO3
+H2O
Na2O+CO2 Na2CO3
Na2O+2HCl 2NaCl+H2O
Na2O+H2O 2NaOH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二氧化硫和氧化钙 ;
SO2+CaO CaS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氧化铝和氧化锌;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有多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来制
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检验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①向40 mL 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 溶液(浓度约
为30%),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色,停止加热。
红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②用激光笔(可见光)照射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
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 (填化学式)胶
体生成。
③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Fe(OH)3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
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
体,制取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
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实验2: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向40 mL 蒸馏水中滴入5滴10% FeCl3 溶液,然后滴入1滴10
%NaOH 溶液,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现红褐色为止。
用激光笔(可见光)照射制得的液体,从侧面也能观察到一
条光亮的“通路”,说明也生成了胶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①写出该制备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2的优点是

解析: ①该制备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
Fe(OH)3(胶体)+3NaCl;②实验2的优点是不需要
加热、FeCl3 的浓度小、操作简单方便等。
FeCl3+3NaOH Fe
(OH)3 (胶体)+3NaCl
不需要加热或FeCl3的浓度小或操作简单
方便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①若Fe(OH)3 胶体中混有NaCl,除去NaCl 提纯胶体所用
物品是 ;操作名称是 。
②做实验时,手指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以从急救箱中取出
FeCl3 溶液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
原理。
解析:(3)①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透
过,故提纯胶体应选渗析法;②FeCl3 溶液止血是利用了胶
体的聚沉(或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原理。
半透膜 
渗析 
聚沉(或胶体遇到电解
质会发生聚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谢欣赏
THE EN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