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离子反应
题组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源远流长,下列文化遗产在演绎或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常德丝弦 B.桃源木雕
C.九澧渔鼓 D.德山酒古法酿造
2.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B.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C.科学家成功将CO2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 跨临界直冷制冰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3.《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中记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 B.Ca(OH)2→CaCO3
C.NaNO3→NaCl D.CuSO4→FeSO4
5.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但又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纯净物是( )
A.熔融的NaCl B.石墨晶体
C.液氯 D.盐酸
6.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OH)3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三种分散系颜色均相同
C.Fe(OH)3 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7.(2024·江西南昌高一期中)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D.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题组三 离子反应
8.(2024·亳州高一期中)将某无色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发现试纸显蓝色,在此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Mg2+、K+、N、S
B.K+、Fe3+、S、Mn
C.Ag+、Cu2+、Cl-、C
D.Ba2+、Na+、Cl-、N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Ag++Cl-AgCl↓
②Ba2++2OH-+2H++SBaSO4↓+2H2O
③C+2H+CO2↑+H2O
④Fe+Cu2+Fe2++Cu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没有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锌片插入稀硫酸中:Zn+H+Zn2++H2↑
B.CO2通入Ba(OH)2溶液中:Ba(OH)2+CO2BaCO3↓+H2O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Fe+3Cu2+2Fe3++3Cu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Cu(OH)2+2H+Cu2++2H2O
题组四 离子反应的应用
11.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Cl-和S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4 B.3∶4
C.1∶2 D.3∶2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氢氧化 钠溶液 过滤
D CO2(CO) 氧气 点燃
13.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是一种胶体
B.“蜡炬成灰泪始干”;该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爆竹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
D.“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是一种盐
14.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化学实验室中必备的化学品,用途极广。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石灰石中杂质不参加反应)。
以下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发生的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
C.步骤③形成的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步骤④中的化学反应实质为Na+和OH—结合生成NaOH
15.欲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
B.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试剂c为盐酸
16.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且其中含有大量Na+、Cu2+、S、Cl-、N,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离子中,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 (填字母)。
A.Ag+ B.Mg2+
C.OH- D.HC
(2)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此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3)某化学社团小组成员欲除去废水样品中的Cu2+和S,最终得到中性溶液,设计的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工业废水
①试剂a、c分别为 、 (写化学式);“溶液3”所含的溶质离子有Cl-、 (写离子符号)。
②“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③向“溶液1”中加入过量试剂b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所产生的现象相同,试写出将过量的二氧化硫逐渐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
。
(2)①取少量某油漆的原料Fe2O3(红棕色粉末),加入适量浓盐酸,反应后得到棕黄色溶液,取少量棕黄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再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沉淀生成。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另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2 mL上述棕黄色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此时体系无浑浊,鉴别上面得到的棕黄色溶液与红褐色液体,常用的方法是 。
(3)向某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生成硫酸氢钠,然后再改加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试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阶段重点练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离子反应
1.D 常德丝弦、桃源木雕、九澧渔鼓均未涉及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酒的酿造过程中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故选D。
2.D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B “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 H2OCa(HCO3)2,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正确。
4.C A项,Na2CO3+Ca(OH)2CaCO3↓+2NaOH;B项,Ca(OH)2+CO2CaCO3↓+H2O;C项,不能一步实现;D项,Fe+CuSO4FeSO4+Cu。
5.B 熔融的NaCl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A错误; 石墨晶体、液氯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石墨能导电,液氯不能导电,B正确,C错误;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D错误。
6.B FeCl3 溶液为棕黄色,Fe(OH)3 胶体为红褐色,Fe(OH)3 浊液为红褐色,B错误。
7.B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非金属氧化物中有一部分是酸性氧化物,还有一部分(如NO、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正确;金属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非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则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不正确;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D不正确。
8.D 某无色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A项,Mg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Fe3+、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含有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含有Mn的溶液呈紫红色,碱性无色溶液中不能含Fe3+、Mn;C项,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Ag+与Cl-、C反应生成沉淀,Cu2+、OH-反应生成沉淀,碱性无色溶液中不能含Ag+、Cu2+。
9.D Ag++Cl-AgCl↓可以表示盐酸和AgNO3溶液的反应,也可以表示可溶性金属氯化物与AgNO3溶液的反应,如NaCl+AgNO3AgCl↓+NaNO3,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①不符合题意;Ba2++2OH-+2H++SBaSO4↓+2H2O可以表示Ba(OH)2与H2SO4的反应,也可以表示Ba(OH)2与NaHSO4混合时溶液显中性时的反应,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②不符合题意;C+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产生CO2、H2O、可溶性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③不符合题意;Fe+Cu2+Fe2++Cu可以表示可溶性铜盐与Fe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单质与可溶性亚铁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没有任何一个离子反应符合题目要求,选D。
10.D 锌片插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A错误;氢氧化钡完全电离,故CO2通入Ba(OH)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B错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C错误;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D正确。
11.A 设Na+、Al3+、Cl-的个数分别为3、2、1,根据电荷守恒:3×1+2×3=1×1+2×N(S),N(S)=4,Cl-和S 的个数比为 1∶4。
12.B A项,CaO中混有碳酸钙,用水除杂时,碳酸钙不溶于水,但CaO却能与水反应,导致主要成分消耗而杂质却没有减少,错误;B项,Cu中混有CuO,加入的盐酸和CuO反应,而和Cu不反应,在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就能够得到纯净的Cu,正确;C项,CuSO4中混有H2SO4,加入氢氧化钠时,加入物质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所以该试剂选用不合理无法达到除杂效果,错误;D项,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容易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13.B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14.D 步骤①为CaCO3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和CO2,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A正确;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中会放出热量,B正确;步骤③形成的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正确;步骤④发生的反应实质为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aCO3沉淀,D错误。
15.B 加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Mg2+,A正确;先加BaCl2除S,再加过量Na2CO3生成碳酸钙、碳酸钡除去Ca2+、Ba2+,所以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B错误;流程图中,操作x分离出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沉淀,所以操作x为过滤,C正确;加试剂c的目的是除氯化钠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试剂c为盐酸,D正确。
16.(1)B (2)H+、Cu2+
(3)①NaOH Na2CO3 Na+、N ②过滤
③Ba2++SBaSO4↓
解析:(1)废水呈酸性,OH-和HC因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存在,Cl-能与Ag+反应生成沉淀,Mg2+不反应,可大量存在,故选B。(2)废水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过程中,OH-和H+、Cu2+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Na+、H+、Cu2+。(3)①试剂a为NaOH,试剂c为Na2CO3,溶液3所含溶质离子有Cl-、Na+、N;②“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③向“溶液1”中加入的过量试剂b为氯化钡或硝酸钡,反应产生Ba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BaSO4↓。
17.(1)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逐渐溶解 Ca2++2OH-+SO2CaSO3↓+H2O CaSO3+SO2+H2OCa2++2HS
(2)①Fe2O3+6H+2Fe3++3H2O Fe3++3OH-Fe(OH)3↓ ②丁达尔效应
(3)H++OH-H2O H++OH-+Ba2++SBaSO4↓+H2O
解析:(1)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CaSO3沉淀,过量的二氧化硫继续与CaSO3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Ca(HSO3)2,产生的现象为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SO2CaSO3↓+H2O、CaSO3+SO2+H2OCa2++2HS。(2)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②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3)少量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O4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NaHSO4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即按硫酸氢钠为1来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为H++OH-+Ba2++SBaSO4↓+H2O。
3 / 4(共34张PPT)
阶段重点练一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离子反应
题组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常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源远流长,下列文化遗产在演绎或
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常德丝弦 B. 桃源木雕
C. 九澧渔鼓 D. 德山酒古法酿造
解析: 常德丝弦、桃源木雕、九澧渔鼓均未涉及新物质生
成,不是化学变化;酒的酿造过程中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
化,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
A. 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B. 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C. 科学家成功将CO2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 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 跨临界直冷制冰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题组二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3.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中记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
断,水滴石穿”,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解析: “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
钙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 H2O Ca
(HCO3)2,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2CO3→NaOH B. Ca(OH)2→CaCO3
C. NaNO3→NaCl D. CuSO4→FeSO4
解析: A项,Na2CO3+Ca(OH)2 CaCO3↓+2NaOH;B
项,Ca(OH)2+CO2 CaCO3↓+H2O;C项,不能一步实现;
D项,Fe+CuSO4 FeSO4+C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但又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纯净物是
( )
A. 熔融的NaCl B. 石墨晶体
C. 液氯 D. 盐酸
解析: 熔融的NaCl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A错误; 石墨晶
体、液氯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石
墨能导电,液氯不能导电,B正确,C错误;盐酸是混合物,既不
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
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Fe(OH)3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
径在1~100 nm之间
B. 三种分散系颜色均相同
C. Fe(OH)3 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D. 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解析: FeCl3 溶液为棕黄色,Fe(OH)3 胶体为红褐色,Fe
(OH)3 浊液为红褐色,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2024·江西南昌高一期中)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D. 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非金属氧化物中有一部分是酸性氧
化物,还有一部分(如NO、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正确;
金属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非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
则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
于树状分类法,C不正确;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D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题组三 离子反应
8. (2024·亳州高一期中)将某无色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发现
试纸显蓝色,在此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某无色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
A项,Mg2+、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
Fe3+、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含有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含有Mn 的溶液呈紫红色,碱性无色溶液中不能含Fe3+、Mn
;C项,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Ag+与Cl-、C 反应生成
沉淀,Cu2+、OH-反应生成沉淀,碱性无色溶液中不能含Ag+、
Cu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Ag++Cl- AgCl↓ ②Ba2++2OH-+2H++S
BaSO4↓+2H2O ③C +2H+ CO2↑+H2O ④Fe+Cu2+
Fe2++Cu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没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Ag++Cl- AgCl↓可以表示盐酸和AgNO3溶液的反
应,也可以表示可溶性金属氯化物与AgNO3溶液的反应,如NaCl
+AgNO3 AgCl↓+NaNO3,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①不符合
题意;Ba2++2OH-+2H++S BaSO4↓+2H2O可以表示Ba
(OH)2与H2SO4的反应,也可以表示Ba(OH)2与NaHSO4混合时
溶液显中性时的反应,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②不符合题意;C +2H+ 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产生
CO2、H2O、可溶性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③不符合题意;
Fe+Cu2+ Fe2++Cu可以表示可溶性铜盐与Fe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Cu单质与可溶性亚铁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没有任何一个离子反应符合题目要求,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锌片插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
程式为Zn+2H+ Zn2++H2↑,A错误;氢氧化钡完全电离,
故CO2通入Ba(OH)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
BaCO3↓+H2O,B错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和铜,离子方程式为Fe+Cu2+ Fe2++Cu,C错误;氢氧化铜
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
Cu2++2H2O,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题组四 离子反应的应用
11. 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
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Cl-和S 的离子个数比为
( )
A. 1∶4 B. 3∶4
C. 1∶2 D. 3∶2
解析: 设Na+、Al3+、Cl-的个数分别为3、2、1,根据电荷
守恒:3×1+2×3=1×1+2× N (S ), N (S )=4,
Cl-和S 的个数比为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
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
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CO2(CO) 氧气 点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A项,CaO中混有碳酸钙,用水除杂时,碳酸钙不溶于
水,但CaO却能与水反应,导致主要成分消耗而杂质却没有减
少,错误;B项,Cu中混有CuO,加入的盐酸和CuO反应,而和
Cu不反应,在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就能够得到纯净的
Cu,正确;C项,CuSO4中混有H2SO4,加入氢氧化钠时,加入物
质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所以该试剂选用不合理无法达到除杂效
果,错误;D项,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容易
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是一种胶体
B. “蜡炬成灰泪始干”;该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爆竹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
D. “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是一种盐
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化学实验室中必备的化学品,用途极广。
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石
灰石中杂质不参加反应)。
以下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步骤①发生的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 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
C. 步骤③形成的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 步骤④中的化学反应实质为Na+和OH—结合生成Na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步骤①为CaCO3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和CO2,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A正确;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
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中会放出热量,B正确;步
骤③形成的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正
确;步骤④发生的反应实质为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
CaCO3沉淀,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欲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 ,设计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
B. 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 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 试剂c为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加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Mg2+,A正
确;先加BaCl2除S ,再加过量Na2CO3生成碳酸钙、碳酸钡除
去Ca2+、Ba2+,所以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B错误;流
程图中,操作x分离出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沉淀,
所以操作x为过滤,C正确;加试剂c的目的是除氯化钠中的氢氧
化钠和碳酸钠,试剂c为盐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且其中含有大量Na+、Cu2
+、S 、Cl-、N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离子中,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 (填字
母)。
A. Ag+ B. Mg2+
C. OH-
解析: 废水呈酸性,OH-和HC 因与H+发生反应不
能大量存在,Cl-能与Ag+反应生成沉淀,Mg2+不反应,可
大量存在,故选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
溶液呈碱性,此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
化的是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 废水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过程中,
OH-和H+、Cu2+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原废水中存在的离
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Na+、H+、Cu2+。
H+、Cu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某化学社团小组成员欲除去废水样品中的Cu2+和S ,最
终得到中性溶液,设计的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NaOH
Na2CO3
Na+、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②“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解析: ①试剂a为NaOH,试剂c为Na2CO3,溶液3所含
溶质离子有Cl-、Na+、N ;②“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
滤;③向“溶液1”中加入的过量试剂b为氯化钡或硝酸钡,
反应产生Ba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
BaSO4↓。
过滤
Ba2++S BaS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回答下列问题: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逐渐溶
解
Ca2++2OH-+
SO2 CaSO3↓+H2O
CaSO3+SO2+H2O Ca2++2H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先生成CaSO3沉淀,过量的二氧化硫继续与CaSO3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Ca(HSO3)2,产生的现象为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SO2 CaSO3↓+H2O、CaSO3+SO2+H2O Ca2++2H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②另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
中滴入2 mL上述棕黄色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
此时体系无浑浊,鉴别上面得到的棕黄色溶液与红褐色液
体,常用的方法是 。
Fe2O3+6H+ 2Fe3++
3H2O
Fe3++3OH- Fe(OH)3↓
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Fe2O3+6H+ 2Fe3++3H2O,氯化铁和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
+3OH- Fe(OH)3↓;②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
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向某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生成硫酸氢钠,然后
再改加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试写出上
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H++OH-
H2O
H++OH-+Ba2++S BaSO4↓+H2O
解析: 少量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O4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 H2O,NaHSO4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即按硫酸氢钠为1来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为H++OH-+Ba2++S BaSO4↓+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