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七年级下5月校本作业科学卷
1.(2025七下·义乌月考)根据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子宫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C.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A.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B.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发育成胚泡;
C.根据胚胎发育营养供给的知识判断;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A.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故A错误;
B.②~③表示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的过程,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③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来自母体,故C错误;
D.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D正确。
故选D。
2.(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则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胚芽 胚 种子
B 酵母菌 原核生物 微生物
C 卵生 卵胎生 有性生殖
D 精子 受精卵 生殖细胞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1属于2,2属于3。
【解答】A、胚芽属于胚,胚属于种子,故A符合题意;
B、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卵生和卵胎生属于并联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不属于生殖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机物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吸水过程:种子萌发首先要吸收水分,这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吸胀吸水是种子萌发初期的主要吸水方式,通过吸胀作用,种子的鲜重会迅速增加,使种皮变软,有利于氧气进入和胚根突破种皮。2、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通过有氧呼吸将储存的有机物分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用于细胞分裂、生长等生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消耗,种子的干重会逐渐减少。
3、干重和鲜重的概念
干重:指细胞除去水分后的重量,主要反映细胞内有机物等干物质的含量。在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过程中,干重的变化主要与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有关。
鲜重:指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重量,包括细胞内的水分、有机物、无机盐等所有物质的重量。鲜重的变化主要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物质的积累等因素有关。
【解答】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A错误。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B错误。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5七下·义乌月考)甲、乙、丙和丁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B.图中的甲、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
C.丙生物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可以用来酿酒
D.乙是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细胞壁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霉菌、丙是酵母菌、丁是蘑菇。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和蘑菇都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和真菌均没有叶绿体,需要依赖现有的有机物生存。
【解答】A、图中甲是细菌,乙、丙、丁是真菌,它们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甲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可以用来酿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是霉菌,霉菌常为丝状的多细胞真菌,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霉菌细胞具有细胞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A、是垃圾的标志,不属于模型;
B、是一个足球烯模型;
C、电路模型;
D、柱状图模型;
故答案为:A。
6.(2025七下·义乌月考)美国《Science》杂志曾报道,有人合成和分离出含有高能量阳离子 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团 AsF6的化合价为-1
B.N5+得到一个电子后可变成单质
C.已知F为-1价, 则 As为+5价
D.Ns+的性质很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含高能量的阳离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5AsF6,可知N5的化合价为+1价,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来解答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A.由阳离子,则N5的化合价为+1价,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得到一个电子后可变成单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为-1价,已知F为-1价,设As的化合价为x,则x+(-1)×6=-1,解得:x=+5,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的性质不稳定,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5七下·义乌月考)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8.(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和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a-n=c+m。
故选C。
9.(2025七下·义乌月考) X、Y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4,在X,Y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Y的质量比为3: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 X、Y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4,在X,Y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Y的质量比为3:8,则该化合物的分子中X和Y原子的个数比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
故选B。
10.(2025七下·义乌月考)由 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1-a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 根据等效原理,可以转化为MgS、MgSO3、MgSO4(相当于NaHSO4)组成,则该混合物可视为两部分MgS和氧元素组成,由于MgS中镁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24:32,因为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状态和终末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2.(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解答】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其实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中高温的水蒸气向外散热,从气体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解答】A、由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A错误;
B、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熔化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的凝固时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C正确;
D、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科用天平测量一铁球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他把铁球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天平右盘上放5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然后将游码拨回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虽然小科的操作方法有误,但还是可以测出铁球的质量。铁球的质量为( )
A.60.4g B.60.2g C.59.6g D.59.8g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解答】据甲图可知,此时天平平衡了,且游码对应标尺上的示数是0.6g;所以对于乙图来说,若天平平衡时标尺上示数仍是0.6g时,天平上左盘上的铁球的质量就是右盘上所有砝码的质量;但是该题中,标尺上的示数是0.4g,比甲图中的示数少了0.2g,故故此时铁球的质量应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减去0.2g,故铁球的质量是:60g-0.2g=59.8g。
故答案为:D。
15.(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由图中数据可以知道,在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甲的质量大,所以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
【解答】A:由图中数据可以知道,在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甲的质量大,所以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故A错误;
B:当体积为0时,质量为20g,此质量为量杯的质量。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为:100-20=80g;所以液体乙的密度:。故B错误;
C:当体积为0时,质量为20g,此质量为量杯的质量。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20=60g。故C错误;
D:由数据可知:液体甲的密度为:1×103kg/m3;液体乙的密度为:0.8×103kg/m3。当甲、乙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七下·义乌月考)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铜原子 ;
(2) 氖气 ;
(3) 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2Cu
(2)Ne
(3)3Fe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不带电,元素符号可代表一个原子。
(2)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下的非金属固体(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物质。
(3)一个铁离子带来3个单位正电荷,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化合价写在元素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电荷数写在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
【解答】(1)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号的前面,故答案为:2Cu。
(2)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物质,故氖气的化学式为:Ne。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故答案为:3Fe3+。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答案为:。
17.(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了感恩母亲,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如图甲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和分泌雌性激素。
(2)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将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 (选填字母)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3)图乙为人体身高生长发育曲线图,图中表示女孩发育曲线的是 (选填序号)。
【答案】(1)卵细胞
(2)C
(3)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统图中包括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生活在母体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3)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点,男性睾丸的发育比女性卵巢的发育要晚两年左右。
【解答】(1)甲图中A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即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将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C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3)图乙为人体身高生长发育曲线图,图中表示女孩发育曲线的是②,女孩比男孩早发育两年。
故答案为:(1)卵细胞(2)C(3)②
18.(2025七下·义乌月考)“短柄樱桃”味美多汁,是我国的四大名品之一。现在的“短柄樱桃”是在原来“长柄樱桃”的基础上通过嫁接技术栽培出来。
(1)通过嫁接技术栽培出“短柄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如图所示为嫁接过程的示意图,则作为接穗的A应是 (填“短柄”或“长柄”)樱桃的枝条,才会繁殖出“短柄樱桃”来。
【答案】(1)无性
(2)短柄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1)“短柄樱桃”的繁殖方式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2)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枝或芽A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B叫砧木,长出的果实的性状是接穗的性状,所以作为接穗的A应是“短柄”樱桃的枝条。
故答案为:(1)无性(2)短柄
19.(2025七下·义乌月考) 1826年法国科学家巴拉尔在实验中制造出了具有恶臭气味的液体,将其命名为溴(Br2),组成它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实验室可以利用KBrO3来制造Br2,KBrO3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非金属;+5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金属元素;如果没有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非金属元素;
(2)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
【解答】(1)因为 溴(Br2) 的名字中没有金字旁,所以它是非金属元素;
(2)设 Br 的化合价为x,那么:(+1)+x+(-2)×3=0,解得:x=+5。
2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氢气;正极
(2)16
(3)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1)中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状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固液共存
(2)增大;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常温下空气处于气态,酒精处于液态,铜处于固态。根据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固体熔化时要从外界吸热。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熔点,熔点会受大气压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当压力升高时,冰的熔点也会相应提升,当压力下降时,冰的熔点也会降为0℃以下。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个晶体的凝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解答】(1) 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0-10分钟属于固态,10-20分钟是固液共存态,20-30分钟是液态;
(2)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加,因为正在熔化的物质中会吸热,冰水混合物被吸热,水结成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热并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不变 ;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增大;不变
22.(2025七下·义乌月考)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ρ水=1.0×103kg/m3)
【答案】3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m=m溢出水后-m剩计算出石块的质量,然后根据m排=m总-m剩计算出石块排开水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它的密度即可。
【解答】石块的质量为:m=m溢出水后-m剩=320g-290g=30g;
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m总-m剩=300g-290g=10g;
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23.(2025七下·义乌月考)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或“”)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3)【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25°,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25°,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25°,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4°,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
【答案】(1)a
(2)淀粉
(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剖开玉米粒时,要保证看到的结构是完整的;
(2)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3)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解答;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B和D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 (1)观察玉米种子时,应将浸软的玉米种子沿扁平面中央纵向剖开。故图乙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a线剖开的。
(2)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故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用作实验的玉米种子过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故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B组和D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4.(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了测量某鸡蛋的密度,小明和小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 处,天平稳定时指针如图-1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鸡蛋的质量,平衡时如图-2,鸡蛋的质量为 g;
(2)小明用溢水杯测量鸡蛋的体积。做法是先往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管口相平时停止。用透明胶带将鸡蛋和细线的一端固定,用细线吊着鸡蛋,使其缓慢浸入水中,直至浸没,同时用量筒收集溢出水。量筒示数如图-3,计算出鸡蛋的密度ρ1为 g/cm3,这样测量会导致鸡蛋的密度 。
【答案】(1)零刻度线;右;42
(2)1.05;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实验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节,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2)由溢水法根据图-3读出溢出水的体积,从而得到鸡蛋的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鸡蛋的密度;因透明胶带和细线也要排开一定体积的水,据此分析。
【解答】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处,天平稳定时指针如图-1所示,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鸡蛋的质量,平衡时如图-2,图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鸡蛋的质量为
m=20g+20g+2g=42g;
(2)使用溢水杯测量鸡蛋的体积,应先往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管口相平;由图-3所示量筒分度值为1mL,鸡蛋排开水的体积V排=40mL=40cm3,因为鸡蛋沉底,所以鸡蛋的体积V=V排=40cm3,鸡蛋的密度为;
因透明胶带和细线也要排开一定体积的水,故溢出水的体积变大,导致测量的体积变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会导致鸡蛋的密度偏小。
25.(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 年8 月,国际上采用碳-12 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3)根据材料三,现发现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图,根据上述资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 。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
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确,实验结果就不会存在误差
C.若干年后,科学家有可能更改现在国际上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不是整数,可推测很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
【答案】(1)A
(2)中子
(3)
(4)C;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判断。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根据材料三中的计算方法结合图像进行计算。
(4)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不断在改变,可知以后也可能会重新定义标准。
【解答】(1)材料一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不是氢的整数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为:B。
(2)元素种类有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相同,说明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相对原子中质量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3)根据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为:。
(4)A、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不可能避免和消除,故B错误;
C、由题中材料可知对于相对原子质量,在不断的改变和修正,参照的标准也不同,可知若干年后,
科学家有可能更改现在国际上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不是整数,可推测很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
质量是由材料三中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6.(2025七下·义乌月考)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1)Q
(2)使冰受热均匀
(3)保持不变;等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好铁圈的高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器材;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①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
②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该方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①根据丙图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② 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则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7.(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正确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小明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答案】(1)平衡螺母
(2)BAC
(3)50g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在调节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2)合理的实验顺序可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并使操作简便,从这一角度分析步骤的合理性;
(3)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解答】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根据题意知:应该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然后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ρ=m/V就能求出密度。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BAC。
(3)称量过程中,用镊子夹取砝码,从大到小,最后还要调节游码。所以,应取下50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第1周期 1H 1.008 2 He 4.003
第2周期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O 16.00 9 F 19.00 10Ne 20.18
第3周期 11Na 22.99 12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的质子数是 。
(2)元素周期表的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VIII族和0族。主族用字母“A”来表示,共有七个主族, 依次用IA族、IIA族、IIIA族、IVA族、VA族、VIA族、VIIA族表示。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 族。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
A.NC B.F C.Mg Al D.Ne Na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和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的化合物,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18
(2)ⅡA
(3)B
(4)H2O2、H2O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1)根据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元素来分析;
(2)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一致来分析;
(3)根据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1)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元素,氩元素的质子数是18;
(2)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的核外电子数目为20,最外层电子数是2,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和N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B.F和Cl在同第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
C.Mg和Al 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D.Ne和Na不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选B;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和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氢、水,化学式分别是H2O2、H2O。
29.(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水珠。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②③两题填物态变化名称)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答案】(1)高;液化;汽化
(2)乙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①②根据液化需要向外放热分析;
③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温度越低,则水蒸气越容易液化,看到白气的量越多。
【解答】(1)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发生液化,仍然保持气态,因此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会液化变为小水珠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会汽化变为水蒸气,即“白气”消失。
(2) 因为水蒸气遇冷时才易发生液化,所以在火焰熄灭前,炉子上方空气温度较高,液化现象不明显,我们所看到的“白气”较少,故可以确定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30.(2025七下·义乌月考) 一个铜球的体积是20cm3,质量是89g, 问:
(1)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铜的密度为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总质量为多大 (铅的密度为
【答案】(1)解: 质量为89g铜球中铜的体积:
,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20cm3-10cm3=10cm3;
(3)解: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铅的质量为:m铅=ρ铅V铅=ρ铅V空=11.3g/cm3×10cm3=113g,
此时球体的总质量:m总=m铅+m铜=113g+89g=202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铜球的质量和铜的密度,根据求出铜球中铜的密度,然后与铜球的体积相比较,两者相等时铜球是空心的,否则是实心的;
(2)铜球的体积减去铜的实际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3)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铅的体积也是在中空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铅的质量,然后加上原来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31.(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如图所示。
(1)富马酸亚铁分子中C、H、O、Fe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每天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4)药疗不如食疗,动物内脏含铁量就很高,每100克猪肝中就含有高达25毫克的铁元素,如果每天改吃猪肝,那么只要吃多少克就能达到该药剂的补铁效果
【答案】(1)4:2:4:1
(2)170
(3)解: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4)解:每100克猪肝中就含有高达25毫克的铁元素,每天改吃猪肝,需要吃猪肝的质量为
。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C4H2FeO4可知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和C、H、O、Fe原子个数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每包含富马酸亚铁的质量×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猪肝中铁元素的含量分析。
【解答】 (1)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C4H2FeO4可知,它是由C、H、O、Fe这四种元素组成,其中C、H、O、Fe原子个数比为4:2:4:1;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2+56+16×4=170。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七年级下5月校本作业科学卷
1.(2025七下·义乌月考)根据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子宫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C.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2.(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则如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胚芽 胚 种子
B 酵母菌 原核生物 微生物
C 卵生 卵胎生 有性生殖
D 精子 受精卵 生殖细胞
A.A B.B C.C D.D
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有机物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4.(2025七下·义乌月考)甲、乙、丙和丁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与乙、丙、丁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B.图中的甲、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
C.丙生物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这些结构,可以用来酿酒
D.乙是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细胞壁
5.(2025七下·义乌月考)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6.(2025七下·义乌月考)美国《Science》杂志曾报道,有人合成和分离出含有高能量阳离子 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团 AsF6的化合价为-1
B.N5+得到一个电子后可变成单质
C.已知F为-1价, 则 As为+5价
D.Ns+的性质很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2025七下·义乌月考)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③He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8.(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和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d-c B. C. D.
9.(2025七下·义乌月考) X、Y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4,在X,Y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Y的质量比为3: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 B. C. D.
10.(2025七下·义乌月考)由 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1-a D.无法确定
11.(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2.(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14.(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科用天平测量一铁球质量,他先把游码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然后旋动横梁右端的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接下来他把铁球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天平右盘上放5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然后将游码拨回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天平再次平衡。虽然小科的操作方法有误,但还是可以测出铁球的质量。铁球的质量为( )
A.60.4g B.60.2g C.59.6g D.59.8g
15.(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16.(2025七下·义乌月考)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铜原子 ;
(2) 氖气 ;
(3) 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7.(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了感恩母亲,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如图甲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和分泌雌性激素。
(2)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将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 (选填字母)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3)图乙为人体身高生长发育曲线图,图中表示女孩发育曲线的是 (选填序号)。
18.(2025七下·义乌月考)“短柄樱桃”味美多汁,是我国的四大名品之一。现在的“短柄樱桃”是在原来“长柄樱桃”的基础上通过嫁接技术栽培出来。
(1)通过嫁接技术栽培出“短柄樱桃”的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如图所示为嫁接过程的示意图,则作为接穗的A应是 (填“短柄”或“长柄”)樱桃的枝条,才会繁殖出“短柄樱桃”来。
19.(2025七下·义乌月考) 1826年法国科学家巴拉尔在实验中制造出了具有恶臭气味的液体,将其命名为溴(Br2),组成它的元素是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实验室可以利用KBrO3来制造Br2,KBrO3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2025七下·义乌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1.(2025七下·义乌月考)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填状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2025七下·义乌月考)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成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ρ水=1.0×103kg/m3)
23.(2025七下·义乌月考)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对物种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
【观察种子的结构】
(1)如图乙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 (填“”“”或“”)线剖开的;
(2)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
(3)【种子萌发的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的玉米种子80粒,并准备好4个带盖的玻璃杯、纱布等;
②分别在玻璃杯上贴上标签A、B、C、D,每个杯子放4层纱布,在纱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种子;
③按照下表所示进行操作;
④3天后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实验条件 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粒
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
A 20粒 室内25°,干燥 0 0 0 0 0
B 20粒 室内25°,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6 9 18 20 20
C 20粒 室内25°,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2 8 12
D 20粒 保温箱内4°,部分浸没在蒸馏水中 0 0 0 0 0
(4)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制作种子一生模型图】……
24.(2025七下·义乌月考)为了测量某鸡蛋的密度,小明和小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 处,天平稳定时指针如图-1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鸡蛋的质量,平衡时如图-2,鸡蛋的质量为 g;
(2)小明用溢水杯测量鸡蛋的体积。做法是先往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管口相平时停止。用透明胶带将鸡蛋和细线的一端固定,用细线吊着鸡蛋,使其缓慢浸入水中,直至浸没,同时用量筒收集溢出水。量筒示数如图-3,计算出鸡蛋的密度ρ1为 g/cm3,这样测量会导致鸡蛋的密度 。
25.(2025七下·义乌月考)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 年8 月,国际上采用碳-12 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____。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3)根据材料三,现发现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图,根据上述资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 。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
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确,实验结果就不会存在误差
C.若干年后,科学家有可能更改现在国际上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不是整数,可推测很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
26.(2025七下·义乌月考)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7.(2025七下·义乌月考)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正确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小明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28.(2025七下·义乌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第1周期 1H 1.008 2 He 4.003
第2周期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O 16.00 9 F 19.00 10Ne 20.18
第3周期 11Na 22.99 12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的质子数是 。
(2)元素周期表的纵行叫做族,分为主族、副族、VIII族和0族。主族用字母“A”来表示,共有七个主族, 依次用IA族、IIA族、IIIA族、IVA族、VA族、VIA族、VIIA族表示。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 族。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
A.NC B.F C.Mg Al D.Ne Na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和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的化合物,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29.(2025七下·义乌月考)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水珠。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②③两题填物态变化名称)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30.(2025七下·义乌月考) 一个铜球的体积是20cm3,质量是89g, 问:
(1)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铜的密度为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总质量为多大 (铅的密度为
31.(2025七下·义乌月考)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如图所示。
(1)富马酸亚铁分子中C、H、O、Fe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每天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4)药疗不如食疗,动物内脏含铁量就很高,每100克猪肝中就含有高达25毫克的铁元素,如果每天改吃猪肝,那么只要吃多少克就能达到该药剂的补铁效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A.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B.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发育成胚泡;
C.根据胚胎发育营养供给的知识判断;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A.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故A错误;
B.②~③表示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的过程,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③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来自母体,故C错误;
D.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1属于2,2属于3。
【解答】A、胚芽属于胚,胚属于种子,故A符合题意;
B、酵母菌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卵生和卵胎生属于并联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不属于生殖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吸水过程:种子萌发首先要吸收水分,这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吸胀吸水是种子萌发初期的主要吸水方式,通过吸胀作用,种子的鲜重会迅速增加,使种皮变软,有利于氧气进入和胚根突破种皮。2、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通过有氧呼吸将储存的有机物分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用于细胞分裂、生长等生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消耗,种子的干重会逐渐减少。
3、干重和鲜重的概念
干重:指细胞除去水分后的重量,主要反映细胞内有机物等干物质的含量。在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过程中,干重的变化主要与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有关。
鲜重:指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重量,包括细胞内的水分、有机物、无机盐等所有物质的重量。鲜重的变化主要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及物质的积累等因素有关。
【解答】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A错误。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B错误。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霉菌、丙是酵母菌、丁是蘑菇。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和蘑菇都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和真菌均没有叶绿体,需要依赖现有的有机物生存。
【解答】A、图中甲是细菌,乙、丙、丁是真菌,它们的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甲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乙、丙、丁都通过产生丁图中的a孢子来繁殖后代,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可以用来酿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是霉菌,霉菌常为丝状的多细胞真菌,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霉菌细胞具有细胞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A、是垃圾的标志,不属于模型;
B、是一个足球烯模型;
C、电路模型;
D、柱状图模型;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含高能量的阳离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5AsF6,可知N5的化合价为+1价,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来解答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A.由阳离子,则N5的化合价为+1价,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得到一个电子后可变成单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原子团AsF6的化合价为-1价,已知F为-1价,设As的化合价为x,则x+(-1)×6=-1,解得:x=+5,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的性质不稳定,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⑥,故A错误;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故B正确;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而粒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 5 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化学上用符号“”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和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a-n=c+m。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 X、Y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4,在X,Y形成的化合物中X和Y的质量比为3:8,则该化合物的分子中X和Y原子的个数比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2。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 根据等效原理,可以转化为MgS、MgSO3、MgSO4(相当于NaHSO4)组成,则该混合物可视为两部分MgS和氧元素组成,由于MgS中镁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24:32,因为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状态和终末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解答】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其实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中高温的水蒸气向外散热,从气体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解答】A、由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A错误;
B、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该物质熔化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的凝固时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C正确;
D、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解答】据甲图可知,此时天平平衡了,且游码对应标尺上的示数是0.6g;所以对于乙图来说,若天平平衡时标尺上示数仍是0.6g时,天平上左盘上的铁球的质量就是右盘上所有砝码的质量;但是该题中,标尺上的示数是0.4g,比甲图中的示数少了0.2g,故故此时铁球的质量应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减去0.2g,故铁球的质量是:60g-0.2g=59.8g。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由图中数据可以知道,在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甲的质量大,所以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
【解答】A:由图中数据可以知道,在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甲的质量大,所以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故A错误;
B:当体积为0时,质量为20g,此质量为量杯的质量。当体积为100cm3时,液体乙的质量为:100-20=80g;所以液体乙的密度:。故B错误;
C:当体积为0时,质量为20g,此质量为量杯的质量。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20=60g。故C错误;
D:由数据可知:液体甲的密度为:1×103kg/m3;液体乙的密度为:0.8×103kg/m3。当甲、乙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2Cu
(2)Ne
(3)3Fe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不带电,元素符号可代表一个原子。
(2)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下的非金属固体(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物质。
(3)一个铁离子带来3个单位正电荷,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化合价写在元素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电荷数写在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
【解答】(1)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号的前面,故答案为:2Cu。
(2)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物质,故氖气的化学式为:Ne。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故答案为:3Fe3+。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答案为:。
17.【答案】(1)卵细胞
(2)C
(3)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统图中包括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生活在母体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3)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点,男性睾丸的发育比女性卵巢的发育要晚两年左右。
【解答】(1)甲图中A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即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将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C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3)图乙为人体身高生长发育曲线图,图中表示女孩发育曲线的是②,女孩比男孩早发育两年。
故答案为:(1)卵细胞(2)C(3)②
18.【答案】(1)无性
(2)短柄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1)“短柄樱桃”的繁殖方式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2)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枝或芽A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B叫砧木,长出的果实的性状是接穗的性状,所以作为接穗的A应是“短柄”樱桃的枝条。
故答案为:(1)无性(2)短柄
19.【答案】非金属;+5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金属元素;如果没有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非金属元素;
(2)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
【解答】(1)因为 溴(Br2) 的名字中没有金字旁,所以它是非金属元素;
(2)设 Br 的化合价为x,那么:(+1)+x+(-2)×3=0,解得:x=+5。
20.【答案】(1)氢气;正极
(2)16
(3)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1)中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21.【答案】(1)固液共存
(2)增大;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常温下空气处于气态,酒精处于液态,铜处于固态。根据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固体熔化时要从外界吸热。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熔点,熔点会受大气压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当压力升高时,冰的熔点也会相应提升,当压力下降时,冰的熔点也会降为0℃以下。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个晶体的凝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解答】(1) 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0-10分钟属于固态,10-20分钟是固液共存态,20-30分钟是液态;
(2)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加,因为正在熔化的物质中会吸热,冰水混合物被吸热,水结成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热并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不变 ;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增大;不变
22.【答案】3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m=m溢出水后-m剩计算出石块的质量,然后根据m排=m总-m剩计算出石块排开水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它的密度即可。
【解答】石块的质量为:m=m溢出水后-m剩=320g-290g=30g;
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m总-m剩=300g-290g=10g;
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23.【答案】(1)a
(2)淀粉
(3)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剖开玉米粒时,要保证看到的结构是完整的;
(2)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3)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解答;
(4)根据表格数据确定B和D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 (1)观察玉米种子时,应将浸软的玉米种子沿扁平面中央纵向剖开。故图乙剖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示的a线剖开的。
(2)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故在图乙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①,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用作实验的玉米种子过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故A、B、C、D每个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B组和D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小组同学进行B组和D组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4.【答案】(1)零刻度线;右;42
(2)1.05;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实验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调节,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2)由溢水法根据图-3读出溢出水的体积,从而得到鸡蛋的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鸡蛋的密度;因透明胶带和细线也要排开一定体积的水,据此分析。
【解答】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处,天平稳定时指针如图-1所示,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鸡蛋的质量,平衡时如图-2,图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鸡蛋的质量为
m=20g+20g+2g=42g;
(2)使用溢水杯测量鸡蛋的体积,应先往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管口相平;由图-3所示量筒分度值为1mL,鸡蛋排开水的体积V排=40mL=40cm3,因为鸡蛋沉底,所以鸡蛋的体积V=V排=40cm3,鸡蛋的密度为;
因透明胶带和细线也要排开一定体积的水,故溢出水的体积变大,导致测量的体积变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测量会导致鸡蛋的密度偏小。
25.【答案】(1)A
(2)中子
(3)
(4)C;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判断。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根据材料三中的计算方法结合图像进行计算。
(4)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不断在改变,可知以后也可能会重新定义标准。
【解答】(1)材料一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不是氢的整数倍,不支持材料一。
故答案为:B。
(2)元素种类有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相同,说明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相对原子中质量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3)根据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为:。
(4)A、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不可能避免和消除,故B错误;
C、由题中材料可知对于相对原子质量,在不断的改变和修正,参照的标准也不同,可知若干年后,
科学家有可能更改现在国际上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不是整数,可推测很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相对原子
质量是由材料三中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6.【答案】(1)Q
(2)使冰受热均匀
(3)保持不变;等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因此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好铁圈的高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器材;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①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
②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该方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①根据丙图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② 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则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7.【答案】(1)平衡螺母
(2)BAC
(3)50g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天平在调节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2)合理的实验顺序可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并使操作简便,从这一角度分析步骤的合理性;
(3)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解答】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根据题意知:应该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然后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ρ=m/V就能求出密度。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BAC。
(3)称量过程中,用镊子夹取砝码,从大到小,最后还要调节游码。所以,应取下50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28.【答案】(1)18
(2)ⅡA
(3)B
(4)H2O2、H2O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1)根据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元素来分析;
(2)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一致来分析;
(3)根据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 (1)第三周期中的稀有气体元素是氩元素,氩元素的质子数是18;
(2)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的核外电子数目为20,最外层电子数是2,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C和N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B.F和Cl在同第一纵行,化学性质相似;
C.Mg和Al 在同一横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D.Ne和Na不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选B;
(4)核电荷数1-18的非金属元素A和B,可形成原子个数比1:1和2:1的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分别是过氧化氢、水,化学式分别是H2O2、H2O。
29.【答案】(1)高;液化;汽化
(2)乙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①②根据液化需要向外放热分析;
③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温度越低,则水蒸气越容易液化,看到白气的量越多。
【解答】(1)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发生液化,仍然保持气态,因此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会液化变为小水珠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会汽化变为水蒸气,即“白气”消失。
(2) 因为水蒸气遇冷时才易发生液化,所以在火焰熄灭前,炉子上方空气温度较高,液化现象不明显,我们所看到的“白气”较少,故可以确定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30.【答案】(1)解: 质量为89g铜球中铜的体积:
,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20cm3-10cm3=10cm3;
(3)解: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铅的质量为:m铅=ρ铅V铅=ρ铅V空=11.3g/cm3×10cm3=113g,
此时球体的总质量:m总=m铅+m铜=113g+89g=202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知道铜球的质量和铜的密度,根据求出铜球中铜的密度,然后与铜球的体积相比较,两者相等时铜球是空心的,否则是实心的;
(2)铜球的体积减去铜的实际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3)若在空心部分灌满铅,铅的体积也是在中空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铅的质量,然后加上原来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31.【答案】(1)4:2:4:1
(2)170
(3)解: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4)解:每100克猪肝中就含有高达25毫克的铁元素,每天改吃猪肝,需要吃猪肝的质量为
。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C4H2FeO4可知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和C、H、O、Fe原子个数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每包含富马酸亚铁的质量×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根据猪肝中铁元素的含量分析。
【解答】 (1)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C4H2FeO4可知,它是由C、H、O、Fe这四种元素组成,其中C、H、O、Fe原子个数比为4:2:4:1;
(2)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2+56+16×4=170。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