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保傲塔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科学试题卷
1.(2025九下·杭州模拟)敦煌莫高窟享有世界“东方美术馆”之美誉。科学研究表明,壁画所用颜料大部分取自天然矿物,下列壁画颜料所含主要物质中,加点的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
A.白垩: B.赫石:
C.炭黑: D.密陀僧:
2.(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3.(2025九下·杭州模拟)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呼热
4.(2025九下·杭州模拟)频闪照相机能够实现间隔相同的时间自动连续拍摄,小科用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情况,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球的运动方向和受到的阻力方向为( )
A. B.
C. D.
5.(2025九下·杭州模拟)茶叶文化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浙江人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 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脂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氨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
D.茶氨酸是一种有机物
6.(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刷卡机,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列选项中与刷卡机读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7.(2025九下·杭州模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去错误的是 (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利于气体交换
B.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的化学性质 因为其都有氧分子构成
C.小麦根毛细胞向外突起,因此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D.有些植物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传粉的成功率
8.(2025九下·杭州模拟)芦苇是嘉兴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下列关于芦苇及分类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处于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S位置
B.与水杉的共同特征多于玉米
C.主要是靠孢子繁殖
D.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9.(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科同学去某景区的溶洞中游玩时,收集了一瓶溶洞内的气体。他将这瓶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这两个实验现象,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洞中的气体是酸性 B.洞中的气体中可能CO2含量很高
C.洞中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D.洞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10.(2025九下·杭州模拟)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11.(2025九下·杭州模拟)手偶然碰到针刺,会迅速把手缩回来。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针扎后,先感觉到疼痛后才缩手
B.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
C.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
D.若④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感觉到痛
12.(2025九下·杭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举办。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杭州处于夏季,昼长夜短
B.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闭一条直线上
C.地球绕日运动的位置正从甲向乙运行
D.当晚杭州可能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上弦月
13.(2025九下·杭州模拟)葡萄酒的制作主要利用酵母菌在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及时排气,因为有氧气大量产生
B.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酵母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葡萄具有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14.(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是课桌调节器,学生通过手摇方式调节课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课桌调节器属于费力杠杆 B.该杠杆的支点是C点
C.使用课桌调节器可以省功 D.它与羊角镶都属于省力杠杆
15.(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人们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在坝底安装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上游一定量的水,经水轮机流到下游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B.水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水冲击水轮机时,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为水轮机的动能
D.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6.(2025九下·杭州模拟)“铁锅炒菜补铁”的原理是利用有机酸与不可直接吸收的单质铁反应,使铁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铁反应:
26 Fe 铁 55.85
(1) Fe(Ac)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
(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此过程中变化的是____。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大小 D.分子间的间隔大小
17.(2025九下·杭州模拟)微纳米机器人可以在人体内自主活动,具备局部诊断、成像、采集活检样品和靶向给药等功能,由螺旋藻制成的微纳米机器人最终还可在人体中降解。据此回答:
(1)若微纳米机器人检测到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较少,病人进食后出现血液中的 含量增高,长期处于该异常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异常,影响兴奋传递到 形成视觉。
(2)已知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中被会消化,其中初步参与蛋白质消化的人体器官是 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
18.(2025九下·杭州模拟)在制备硫酸铜晶体时,小明在50克的70℃热水(图甲)中,加入80克硫酸铜粉末后现象如图乙所示,后续过程如下图。
(1)请判断图丙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图丙到图丁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是 。
(3)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则图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温度/℃ 。 10 20 30 40 60 70 80
溶解度/g 14.8 17.6 20.5 24.2 28.5| 39.6 48.0 53.6
19.(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反应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10秒时间。
(1)东方超环被称为人造太阳,其能量产生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原子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核反应实验装置中,用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将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场中,而要产生强磁场,线圈中需要很大的电流,但是线圈自身有一定的电阻,线圈中有大电流通过,会产生很高的热量,原因是电流具有 (选填“热效应”或“磁效应”)。
(3)人造大阳的加热功率为 利用人造太阳发电的效率为60%,则工作10秒时间,发电量则 kW·h。
20.(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
(1)实验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用图乙中 (选“①”或“②”)显微镜进行观察。
(3)视野中血管1、2、3的血流方向如图丙所示。他想观察静脉血液的流动特点,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为 。(选填“左上”、“右下”或“右上”)
21.(2025九下·杭州模拟)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这是今年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图1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缅甸(图中标注五角星处)位于 地震带上,因此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地震。
22.(2025九下·杭州模拟)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将总质量为1.5千克的大米和瓶子放在桌上,此时大米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否是平衡力 “是”或“否”)。有同学将装有米的瓶子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这是利用了米具有 而将大米压实;如图2竖直插入质量0.01千克的筷子把瓶子提起脱离桌面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方向为
23.(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上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硅胶干、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
(3) 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科还要测量的是 。
24.(2025九下·杭州模拟)杭州某商城发起抓金砖挑战,金砖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其侧面为梯形,若能单手抓起,就算挑战成功。小金模拟了单手抓金砖的情境,探究影响金砖被抓起的难易程度的因素。小金按照图乙安装好实验装置,用大夹子模拟手,用梯形物块和沙桶来模拟金砖。安装好实验装置后,小金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梯形物块掉落,再称量桶和沙子的质量。用5个不同的物块分别进行了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块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光滑 更光滑
物块底角α度数 80 75 70 65 60
掉落时加入沙子和桶的总质量(克) 220 205 190 135 75
(1)掉落时沙子和桶的总质量越大,表示梯形物块越 (填“容易”或“难”)被抓起。
(2)比较第1、2、3组实验的数据可知,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易程度与 有关。
(3)小华认为想从该实验中得出“表面越光滑,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度越高”并不严谨,依据是 。
(4)小华提议用多个50g钩码串联替代沙桶,认为这样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说明理由: 。
25.(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保利用镁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如下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固体
(2)小保推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是 。
(3)小保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少骤Ⅰ: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争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16
步骤Ⅱ: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如图一所示。
步骤Ⅲ:镁条完全燃烧后将白色固体与石棉网同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
对比实验结果 。小保发现 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原因 。
(4)在镁条燃烧过程中,产生白烟的质量与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比为 。
26.(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金同学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V、…、3V 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I-U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根据图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____。
A.“0.5A10Ω” B.“IA20Ω”
C.“1A60Ω” D.“0.2A200Ω”
27.(2025九下·杭州模拟)兴趣小组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1)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
(2)【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胡认为小金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3)【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填序号)。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28.(2025九下·杭州模拟)2024年3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报告了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使人类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微塑料”是直径在1微米~5毫米之间的塑料颗粒物,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中会大量产生。因其粒径小,可被植物的根吸收,也易被蚯蚓等土壤动物摄入。因其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从而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如图所示为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有 条。
(2)写出微塑料进入人体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写出一条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 。
29.(2025九下·杭州模拟)1.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1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中的现象 。
(2)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均如图2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X是 金属,Y是 溶液。
(3)将表面锈蚀的铁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30.(2025九下·杭州模拟)“正在倒车中,请注意避让。”近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校园内,一辆“小蛮驴”缓缓驶出菜鸟驿站,精准地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面对机器人后置的摄像头“刷脸”,储存舱自动打开,学生取走自己包裹(如图甲为学生取快递场景)。已知这样一台输出功率恒定的四轮智能无人快递车空载时的质量为240kg,最大载货量为100k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学生“刷脸”取快递时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生活中 (选填“投影机”、“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
(2)智能无人快递车按最大载货量装满货物在水平地面静止时,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约为0.05m2,此时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某次快递任务时,按最大载货量满载的快递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受到的阻力为快递车总重的0.1倍,则智能无人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31.(2025九下·杭州模拟)我国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正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图是利用熔盐和1.2万块镜子建成的甘肃敦煌100MW熔盐塔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工作流程示意图:
通过镜子将太阳光聚集在吸热器上,加热其中熔盐。高温熔盐流入温度为565℃的高温熔盐罐,随后热泵将它压入蒸汽发生器,与其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熔盐经过蒸汽发生器降温后,流回低温熔盐罐。两个熔盐罐中共储存3万吨熔盐(熔点为210℃).白天高温熔盐罐把能量储存起来,夜晚释放发电,可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1)“持续地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能。
(2)为节约用水,冷却塔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后流回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这部分水在冷却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放出热量。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0℃。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写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2.(2025九下·杭州模拟)艾灸在中国用于疾病预防和保健已有悠久的历史。
(1)艾灸能提高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属于 免疫;
(2)艾草中的某种有效成分为异戊二烯,其分子式为 C5 H8,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如图甲所示的艾灸仪,内部加热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R1 和 R2是两个电热丝。使用时,先用高温档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调节到低温档保温并开始进行理疗。
图乙中S2 是自动开关,艾灸仪开始进行理疗,S2的状态是 的;
(4)若此艾灸仪的额定电压为12V,电路的加热功率和保温功率分别为30W和5W,求电热丝R2的阻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A.CaCO3中Ca为+2价,C为+4价,O为-2价,表示为,故A错误;
B.Fe2O3中Fe为+3价,O为-2价,表示为,故B错误;
C.炭黑中的碳属于单质,其中C为0价,故C错误;
D.PbO中Pb为+2价,氧元素为-2价,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任何血型的血,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解答】A、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A错误。
B、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正确。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C错误。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 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可得物体的运动情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会促进物体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阻碍物体运动。
【解答】 AC.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由于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阻力作用,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止,由图可以看出,如果足球向右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与实际情况不符,故AC错误;
BD.足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阻力作用,向左做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是阻碍足球的运动,方向与足球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A.根据茶氨酸的微观构成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分析。
【解答】 A.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茶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刷卡机刷一下后,产生了感应电流,故原理为电磁感应原理。
【解答】A、电流周围产生磁场,使小磁针偏转,属于电生磁,故A错误。
B、通电导线在U型磁铁中,受力运动,属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B错误。
C、通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属于电生磁,故C错误。
D、闭合线圈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后,在电流表中显示有感应电流通过,属于电磁感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花的结构;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 A.根据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决定来分析;
C.根据根毛细胞的功能来分析;
D.根据雌蕊柱头羽毛状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体现结构与功能适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液氧也含氧分子,助燃性是氧分子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雌蕊柱头羽毛状,增大表面积,利于黏附花粉,助于传粉,体现结构与功能适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的单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科是分类的重要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A、芦苇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故芦苇处于二歧分类表中的Q位置,A不符合题意;
B、芦苇和玉米都是被子植物,而水杉是裸子植物,所以芦苇与玉米的共同特征多于水杉,B不符合题意;
C、芦苇主要靠种子繁殖,C不符合题意;
D、禾本目范围大于禾本科,所以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呈酸性,故A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能够自己发光的是光源;
(2)(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判断。
【解答】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自己发光,现在它是光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五部分构成。
【解答】 A.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来自人体的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发出缩手的指令,然后再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脑所发出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下行的神经纤维传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以当你的手偶尔碰到火或是触到针尖,手就立刻会缩回,而且缩手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缩手之后才感觉到手疼,故A错误;
B.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但是也受大脑的控制,故B错误;
C.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④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痛觉,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A.2023年9月23日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杭州处于秋季,昼夜平分,故A错误;
B.当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应是农历初一和农历的十五,故B错误;
C.2023年9月23日这天地球绕日运动的位置正从丙向丁运行,故C错误;
D.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这天杭州的夜晚可能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上弦月,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解答】 A.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气,故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以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一个种群,故B错误;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适应无氧环境的酵母菌,体现了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ABD.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D. 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解答】 如图是课桌调节器,学生通过手摇方式调节课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需求,动力作用在C点,不是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B错误,D正确;
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C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和。
水轮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水的机械能减少,故A错误;
B、水经水轮机流到下游的过程中,水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B错误;
C、水冲击水轮机时,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为水轮机的动能,故C正确;
D、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16.【答案】(1)+2
(2)26
(3)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
(3)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解答】 (1)HAc中氢元素显+1价,则醋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设中Fe(Ac)2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2=0,则x=+2。
(2)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大小均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了改变。
故选D。
17.【答案】(1)葡萄糖;视觉中枢
(2)胃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食物中的糖类最终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解答。
(2)根据人体消耗的知识解答。
【解答】 (1)胰岛素能降低人的血糖浓度,因此,若微纳米机器人检测到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较少,病人进食后出现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高。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视神经是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高血糖会影响兴奋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因此,初步参与蛋白质消化的人体器官是胃。
18.【答案】(1)饱和
(2)降温结晶
(3)17.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丙中溶液是乙中溶液过滤之后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丁中溶液是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乙中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是70℃时的饱和溶液;丙中溶液是乙中溶液过滤之后得到的,则图丙是饱和溶液。
(2)图丙到图丁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图丁中溶液是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5g,则图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答案】(1)聚变
(2)热效应
(3)2×106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核裂变与核聚变;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种反应叫做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2)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具有热效应;
(3)已知功率和发电效率,利用公式W=ηPt可计算每小时发电量。
【解答】 (1)“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通过核聚变的途径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获得高温;
(2)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具有热效应,因此线圈流过大电流后会产生大量热量,这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
(3)人造太阳”每小时发电量为:W=ηPt=60%×1.2×1012W×10s=60%×1.2×109kW×h=2×106kW h。
20.【答案】(1)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便于观察
(2)①
(3)右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湿纱布可以为小鱼提供水分;
(2)图甲中:a反光镜。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图丙中:1动脉、2毛细血管、3静脉。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 (1)小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故实验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便于观察。
(2)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实验中需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则应选用图乙中①显微镜进行观察。
(3)静脉血管的血流方向是分支流向主干,故图丙中3是静脉。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想观察静脉血液的流动特点,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为右下,将3移至视野中央。
21.【答案】(1)内力
(2)地中海-喜马拉雅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组成,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形式;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该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解答】 (1)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
(2)缅甸位于东南亚,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因此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地震。
22.【答案】否;惯性;竖直向上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叫平衡力,据此分析;
(2)根据惯性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摩擦力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1)大米所受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大米,桌面对瓶子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瓶子,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2)装有米的瓶子在桌上敲几下,利用米具有惯性(米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向下运动),从而将大米压实。
(3)瓶子静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米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重力平衡,瓶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23.【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
(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增加的质量
(3)少于
(4)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散失水分的多少与叶片上气孔的数量有关。
【解答】 (1)(2)锥形瓶液面有油团,防止水分蒸发。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锥形瓶中水的多少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
(3)蒸腾散失的水分被硅胶片吸收,因此硅胶片增加的重量就是蒸腾散失的水量,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由此说明上表皮的气孔比下表皮的气孔少。
(4)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需要测量装置中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
24.【答案】(1)被
(2)物块底角α的度数
(3)没有控制物块底角α这一变量保持不变
(4)不可行;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因为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只能以50g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拉力,而沙子可以更连续地改变质量,从而更精确地模拟不同的拉力情况,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梯形物块掉落时需要的力越大,则越难被抓起;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1、2、3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4)使用50g的钩码时,拉力的增大间距是0.05N,且是跳跃的,测量误差会非常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掉落时沙子和桶的总质量越大,说明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使梯形物块掉落,也就意味着梯形物块越难被抓起。
(2)第1、2、3组实验中,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底角α度数不同,且随着底角α度数的减小,掉落时加入沙子和桶的总质量逐渐减小,即物块越容易掉落,说明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易程度与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从实验数据看,表面粗糙程度变化的同时,物块底角α也在变化,无法确定是表面粗糙程度还是底角α的变化导致了抓起难度的变化,所以得出“表面越光滑,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度越高”这一结论不严谨。
(4)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理由是: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因为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只能以50g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拉力,而沙子可以更连续地改变质量,从而更精确地模拟不同的拉力情况,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5.【答案】(1)
(2)反应的氧气质量
(3)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4)2: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分析;
(3)氧气参加反应会造成质量增大,生成的氧化镁会扩散空气中会造成质量减小,据此分析二者的大小关系;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保推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是反应的氧气质量。
(3)根据题意可知,M1=M2的原因是: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4)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设反应的氧气质量是x,产生白烟的质量也是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32 80
x 2.5x
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是2.5x-x=1.5x
产生白烟的质量与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比为x:1.5x=2:3。
26.【答案】(1)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1
(3)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读出电压表示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根据图丙灯额定电压下的电流,由P=UI求灯的额定功率;
(3)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的最大值。
【解答】 (1)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则电压表选择小量程;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由图乙知,灯泡两端电压等于1.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泡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由图丙所示的I-U图象,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4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P=UI=2.5V×0.4A=1W;
(3)电源由三节干电池,所以电源电压4.5V;
小金同学测量的六组实验中,灯泡两端电压最小0.5V,由分压原理知,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图象知,此时电路中电流约为0.1A,
则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由图象知,灯泡电压为3V时的电流大于0.4A,
所以应选择“1A 60Ω”的变阻器,
故选C。
27.【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2)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3)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猜想与假设】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评价与改进】
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3)【拓展应用】
根据“ 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分析判断。
【解答】 (1)【猜想与假设】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2)【评价与改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3)【拓展应用】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易溶解在水中,故A不合题意;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稀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易溶解在水中,故B不合题意;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容易挥发出来,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8.【答案】(1)3
(2)植物→昆虫→家禽→人类
(3)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或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管理、研发可降解塑料等)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按营养关系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连结成的链状序列。
(3)根据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解答。
【解答】 (1)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人类、植物→昆虫→家禽→人类、植物→家禽→人类。故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有3条。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微塑料进入人体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昆虫→家禽→人类。
(3)由图可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主要污染大气和土壤,则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管理、研发可降解塑料等。
29.【答案】(1)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铁;硫酸铜
(3)解:铁和稀盐酸反应消耗稀盐酸质量是60g-10g=50g。
设生成氢气质量是x。
Fe+2HCl═FeCl2+H2↑
73 2
50g×14.6% x
解得:x=0.2g。
答:生成氢气质量是0.2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铜和硝酸银的反应产物解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中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比铁快,说明锌比铁活泼,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X是铁,Y是硫酸铜溶液,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
30.【答案】(1)照相机
(2)解:智能无人快递车按最大载货量装满货物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40kg+100kg)×10N/kg=3400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解:因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牵引力F'=f=0.1G=0.1×3400N=340N,
由图乙可知,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2m/s,运动的时间t=4min-1min=3min=180s,
那么快递车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s=vt=2m/s×180s=360m,
牵引力做的功:W=F's=340N×360m=1.224×105J。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分析解答;
(2)快递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据此求出牵引力,根据图乙读出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快递车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利用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 (1)刷脸支付时,人脸在摄像头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1.【答案】(1)光;内
(2)液化
(3)大于
(4)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 (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大于盐的熔点;
(4)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 (1)“持续地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2)为节约用水,冷却塔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后又重新流回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这部分水在冷却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同时放出热量;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大于210℃。这样熔盐才是液态的,便于热量交换;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2.【答案】(1)非特异性
(2)15:2
(3)断开
(4)解:根据图片可知,当S2断开时,R1与R2串联,总电阻R=R1+R2;当S2闭合时,R2被短路,总电阻R= R1,
比较可知,前者总电阻大,后者总电阻小;
根据可知,前者总功率小,后者总功率大;
那么前者为保温状态,后者为加热档。
所以保温时S2是断开的。
②高温档时,S2闭合,只有R1工作,
那么R1的阻值;
保温档时,S2断开,R1与R2串联,总电阻;
则R2的阻值R2=R总-R1=28.8Ω-4.8Ω=24Ω。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 (1)根据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来分析;
(2)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根据分别计算出R1的阻值和串联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R2=R总-R1计算R2的阻值。
【解答】 (1)因为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艾灸能提高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符合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2)异戊二烯(为C5H8)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60:8 =15:2。
1 / 1浙江省杭州市保傲塔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科学试题卷
1.(2025九下·杭州模拟)敦煌莫高窟享有世界“东方美术馆”之美誉。科学研究表明,壁画所用颜料大部分取自天然矿物,下列壁画颜料所含主要物质中,加点的元素化合价标注正确的是( )
A.白垩: B.赫石:
C.炭黑: D.密陀僧: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A.CaCO3中Ca为+2价,C为+4价,O为-2价,表示为,故A错误;
B.Fe2O3中Fe为+3价,O为-2价,表示为,故B错误;
C.炭黑中的碳属于单质,其中C为0价,故C错误;
D.PbO中Pb为+2价,氧元素为-2价,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D。
2.(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样可输给A型血患者 B.血中含有血细胞和血浆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任何血型的血,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解答】A、输血需遵循输同型血原则,否则会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生命危险。依据电子献血证可知,该献血者为AB型血,可输给AB型血患者,A错误。
B、献全血是指抽取献血者体内血液的全部成分,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B正确。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C错误。
D、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5九下·杭州模拟)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呼热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2025九下·杭州模拟)频闪照相机能够实现间隔相同的时间自动连续拍摄,小科用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情况,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球的运动方向和受到的阻力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 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可得物体的运动情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会促进物体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阻碍物体运动。
【解答】 AC.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由于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阻力作用,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止,由图可以看出,如果足球向右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与实际情况不符,故AC错误;
BD.足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阻力作用,向左做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作用效果是阻碍足球的运动,方向与足球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5.(2025九下·杭州模拟)茶叶文化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浙江人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 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脂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氨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
D.茶氨酸是一种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A.根据茶氨酸的微观构成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分析。
【解答】 A.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茶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6.(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刷卡机,当人们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刷卡机指定位置刷一下,刷卡机的检测头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列选项中与刷卡机读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刷卡机刷一下后,产生了感应电流,故原理为电磁感应原理。
【解答】A、电流周围产生磁场,使小磁针偏转,属于电生磁,故A错误。
B、通电导线在U型磁铁中,受力运动,属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B错误。
C、通电螺旋管周围产生磁场,属于电生磁,故C错误。
D、闭合线圈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后,在电流表中显示有感应电流通过,属于电磁感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7.(2025九下·杭州模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去错误的是 ( ).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利于气体交换
B.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的化学性质 因为其都有氧分子构成
C.小麦根毛细胞向外突起,因此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D.有些植物的雌蕊柱头成羽毛状,有助于传粉的成功率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花的结构;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 A.根据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决定来分析;
C.根据根毛细胞的功能来分析;
D.根据雌蕊柱头羽毛状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体现结构与功能适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液氧也含氧分子,助燃性是氧分子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雌蕊柱头羽毛状,增大表面积,利于黏附花粉,助于传粉,体现结构与功能适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5九下·杭州模拟)芦苇是嘉兴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下列关于芦苇及分类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处于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S位置
B.与水杉的共同特征多于玉米
C.主要是靠孢子繁殖
D.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的单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科是分类的重要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解答】A、芦苇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故芦苇处于二歧分类表中的Q位置,A不符合题意;
B、芦苇和玉米都是被子植物,而水杉是裸子植物,所以芦苇与玉米的共同特征多于水杉,B不符合题意;
C、芦苇主要靠种子繁殖,C不符合题意;
D、禾本目范围大于禾本科,所以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科同学去某景区的溶洞中游玩时,收集了一瓶溶洞内的气体。他将这瓶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这两个实验现象,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洞中的气体是酸性 B.洞中的气体中可能CO2含量很高
C.洞中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D.洞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呈酸性,故A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九下·杭州模拟)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光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能够自己发光的是光源;
(2)(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判断。
【解答】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自己发光,现在它是光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1.(2025九下·杭州模拟)手偶然碰到针刺,会迅速把手缩回来。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针扎后,先感觉到疼痛后才缩手
B.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
C.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
D.若④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能感觉到痛
【答案】D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五部分构成。
【解答】 A.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来自人体的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发出缩手的指令,然后再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脑所发出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下行的神经纤维传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以当你的手偶尔碰到火或是触到针尖,手就立刻会缩回,而且缩手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缩手之后才感觉到手疼,故A错误;
B.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但是也受大脑的控制,故B错误;
C.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④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痛觉,故D正确。
故选D。
12.(2025九下·杭州模拟)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举办。关于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杭州处于夏季,昼长夜短
B.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闭一条直线上
C.地球绕日运动的位置正从甲向乙运行
D.当晚杭州可能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上弦月
【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月相
【解析】【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A.2023年9月23日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杭州处于秋季,昼夜平分,故A错误;
B.当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应是农历初一和农历的十五,故B错误;
C.2023年9月23日这天地球绕日运动的位置正从丙向丁运行,故C错误;
D.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这天杭州的夜晚可能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上弦月,故D正确。
故选D。
13.(2025九下·杭州模拟)葡萄酒的制作主要利用酵母菌在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酒酿制过程中需及时排气,因为有氧气大量产生
B.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酵母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葡萄具有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群落的结构
【解析】【分析】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解答】 A.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气,故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以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构成一个种群,故B错误;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适应无氧环境的酵母菌,体现了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故D错误。
故选C。
14.(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是课桌调节器,学生通过手摇方式调节课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需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课桌调节器属于费力杠杆 B.该杠杆的支点是C点
C.使用课桌调节器可以省功 D.它与羊角镶都属于省力杠杆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ABD.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D. 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解答】 如图是课桌调节器,学生通过手摇方式调节课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需求,动力作用在C点,不是支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B错误,D正确;
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C错误。
故选D。
15.(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人们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在坝底安装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上游一定量的水,经水轮机流到下游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B.水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C.水冲击水轮机时,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为水轮机的动能
D.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和。
水轮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水的机械能减少,故A错误;
B、水经水轮机流到下游的过程中,水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B错误;
C、水冲击水轮机时,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为水轮机的动能,故C正确;
D、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16.(2025九下·杭州模拟)“铁锅炒菜补铁”的原理是利用有机酸与不可直接吸收的单质铁反应,使铁元素以离子形式进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铁反应:
26 Fe 铁 55.85
(1) Fe(Ac)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个。
(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此过程中变化的是____。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大小 D.分子间的间隔大小
【答案】(1)+2
(2)26
(3)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
(3)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解答】 (1)HAc中氢元素显+1价,则醋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设中Fe(Ac)2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2=0,则x=+2。
(2)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3)炒菜时盖上锅盖,锅盖内表面会出现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大小均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了改变。
故选D。
17.(2025九下·杭州模拟)微纳米机器人可以在人体内自主活动,具备局部诊断、成像、采集活检样品和靶向给药等功能,由螺旋藻制成的微纳米机器人最终还可在人体中降解。据此回答:
(1)若微纳米机器人检测到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较少,病人进食后出现血液中的 含量增高,长期处于该异常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异常,影响兴奋传递到 形成视觉。
(2)已知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中被会消化,其中初步参与蛋白质消化的人体器官是 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
【答案】(1)葡萄糖;视觉中枢
(2)胃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食物中的糖类最终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解答。
(2)根据人体消耗的知识解答。
【解答】 (1)胰岛素能降低人的血糖浓度,因此,若微纳米机器人检测到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较少,病人进食后出现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高。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视神经是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高血糖会影响兴奋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因此,初步参与蛋白质消化的人体器官是胃。
18.(2025九下·杭州模拟)在制备硫酸铜晶体时,小明在50克的70℃热水(图甲)中,加入80克硫酸铜粉末后现象如图乙所示,后续过程如下图。
(1)请判断图丙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2)图丙到图丁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是 。
(3)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则图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温度/℃ 。 10 20 30 40 60 70 80
溶解度/g 14.8 17.6 20.5 24.2 28.5| 39.6 48.0 53.6
【答案】(1)饱和
(2)降温结晶
(3)17.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丙中溶液是乙中溶液过滤之后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丁中溶液是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乙中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是70℃时的饱和溶液;丙中溶液是乙中溶液过滤之后得到的,则图丙是饱和溶液。
(2)图丙到图丁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图丁中溶液是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5g,则图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反应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行10秒时间。
(1)东方超环被称为人造太阳,其能量产生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原子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核反应实验装置中,用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将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场中,而要产生强磁场,线圈中需要很大的电流,但是线圈自身有一定的电阻,线圈中有大电流通过,会产生很高的热量,原因是电流具有 (选填“热效应”或“磁效应”)。
(3)人造大阳的加热功率为 利用人造太阳发电的效率为60%,则工作10秒时间,发电量则 kW·h。
【答案】(1)聚变
(2)热效应
(3)2×106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核裂变与核聚变;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种反应叫做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2)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具有热效应;
(3)已知功率和发电效率,利用公式W=ηPt可计算每小时发电量。
【解答】 (1)“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通过核聚变的途径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获得高温;
(2)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流具有热效应,因此线圈流过大电流后会产生大量热量,这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
(3)人造太阳”每小时发电量为:W=ηPt=60%×1.2×1012W×10s=60%×1.2×109kW×h=2×106kW h。
20.(2025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
(1)实验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用图乙中 (选“①”或“②”)显微镜进行观察。
(3)视野中血管1、2、3的血流方向如图丙所示。他想观察静脉血液的流动特点,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为 。(选填“左上”、“右下”或“右上”)
【答案】(1)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便于观察
(2)①
(3)右下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湿纱布可以为小鱼提供水分;
(2)图甲中:a反光镜。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图丙中:1动脉、2毛细血管、3静脉。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 (1)小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故实验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便于观察。
(2)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图乙中:①低倍物镜、②高倍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实验中需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则应选用图乙中①显微镜进行观察。
(3)静脉血管的血流方向是分支流向主干,故图丙中3是静脉。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想观察静脉血液的流动特点,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为右下,将3移至视野中央。
21.(2025九下·杭州模拟)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这是今年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图1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缅甸(图中标注五角星处)位于 地震带上,因此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地震。
【答案】(1)内力
(2)地中海-喜马拉雅
【知识点】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组成,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形式;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该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解答】 (1)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
(2)缅甸位于东南亚,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因此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地震。
22.(2025九下·杭州模拟)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将总质量为1.5千克的大米和瓶子放在桌上,此时大米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否是平衡力 “是”或“否”)。有同学将装有米的瓶子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这是利用了米具有 而将大米压实;如图2竖直插入质量0.01千克的筷子把瓶子提起脱离桌面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方向为
【答案】否;惯性;竖直向上
【知识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叫平衡力,据此分析;
(2)根据惯性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摩擦力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1)大米所受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大米,桌面对瓶子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瓶子,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2)装有米的瓶子在桌上敲几下,利用米具有惯性(米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向下运动),从而将大米压实。
(3)瓶子静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米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重力平衡,瓶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23.(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上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硅胶干、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
(3) 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科还要测量的是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
(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增加的质量
(3)少于
(4)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散失水分的多少与叶片上气孔的数量有关。
【解答】 (1)(2)锥形瓶液面有油团,防止水分蒸发。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锥形瓶中水的多少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速率。
(3)蒸腾散失的水分被硅胶片吸收,因此硅胶片增加的重量就是蒸腾散失的水量,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由此说明上表皮的气孔比下表皮的气孔少。
(4)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需要测量装置中实验前锥形瓶中的水量和实验后锥形瓶中的水量。
24.(2025九下·杭州模拟)杭州某商城发起抓金砖挑战,金砖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其侧面为梯形,若能单手抓起,就算挑战成功。小金模拟了单手抓金砖的情境,探究影响金砖被抓起的难易程度的因素。小金按照图乙安装好实验装置,用大夹子模拟手,用梯形物块和沙桶来模拟金砖。安装好实验装置后,小金向沙桶内慢慢装入沙子,直到梯形物块掉落,再称量桶和沙子的质量。用5个不同的物块分别进行了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块表面粗糙程度 粗糙 粗糙 粗糙 光滑 更光滑
物块底角α度数 80 75 70 65 60
掉落时加入沙子和桶的总质量(克) 220 205 190 135 75
(1)掉落时沙子和桶的总质量越大,表示梯形物块越 (填“容易”或“难”)被抓起。
(2)比较第1、2、3组实验的数据可知,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易程度与 有关。
(3)小华认为想从该实验中得出“表面越光滑,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度越高”并不严谨,依据是 。
(4)小华提议用多个50g钩码串联替代沙桶,认为这样可以省去称量沙子质量的步骤。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说明理由: 。
【答案】(1)被
(2)物块底角α的度数
(3)没有控制物块底角α这一变量保持不变
(4)不可行;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因为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只能以50g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拉力,而沙子可以更连续地改变质量,从而更精确地模拟不同的拉力情况,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梯形物块掉落时需要的力越大,则越难被抓起;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1、2、3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4)使用50g的钩码时,拉力的增大间距是0.05N,且是跳跃的,测量误差会非常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掉落时沙子和桶的总质量越大,说明需要更大的拉力才能使梯形物块掉落,也就意味着梯形物块越难被抓起。
(2)第1、2、3组实验中,物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底角α度数不同,且随着底角α度数的减小,掉落时加入沙子和桶的总质量逐渐减小,即物块越容易掉落,说明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易程度与物块底角α的度数有关。
(3)从实验数据看,表面粗糙程度变化的同时,物块底角α也在变化,无法确定是表面粗糙程度还是底角α的变化导致了抓起难度的变化,所以得出“表面越光滑,梯形物块被抓起的难度越高”这一结论不严谨。
(4)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理由是:用钩码不能连续改变拉力的大小。因为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只能以50g为单位增加或减少拉力,而沙子可以更连续地改变质量,从而更精确地模拟不同的拉力情况,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5.(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保利用镁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如下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固体
(2)小保推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是 。
(3)小保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少骤Ⅰ: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争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16
步骤Ⅱ: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如图一所示。
步骤Ⅲ:镁条完全燃烧后将白色固体与石棉网同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
对比实验结果 。小保发现 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原因 。
(4)在镁条燃烧过程中,产生白烟的质量与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比为 。
【答案】(1)
(2)反应的氧气质量
(3)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4)2: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分析;
(3)氧气参加反应会造成质量增大,生成的氧化镁会扩散空气中会造成质量减小,据此分析二者的大小关系;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保推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是反应的氧气质量。
(3)根据题意可知,M1=M2的原因是: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4)反应的氧气质量和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相等。
设反应的氧气质量是x,产生白烟的质量也是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32 80
x 2.5x
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是2.5x-x=1.5x
产生白烟的质量与石棉网上白色固体的质量比为x:1.5x=2:3。
26.(2025九下·杭州模拟)小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金同学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V、…、3V 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I-U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3)根据图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____。
A.“0.5A10Ω” B.“IA20Ω”
C.“1A60Ω” D.“0.2A200Ω”
【答案】(1)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1
(3)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读出电压表示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根据图丙灯额定电压下的电流,由P=UI求灯的额定功率;
(3)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变阻器的最大值。
【解答】 (1)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则电压表选择小量程;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由图乙知,灯泡两端电压等于1.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泡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由图丙所示的I-U图象,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4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P=UI=2.5V×0.4A=1W;
(3)电源由三节干电池,所以电源电压4.5V;
小金同学测量的六组实验中,灯泡两端电压最小0.5V,由分压原理知,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图象知,此时电路中电流约为0.1A,
则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由图象知,灯泡电压为3V时的电流大于0.4A,
所以应选择“1A 60Ω”的变阻器,
故选C。
27.(2025九下·杭州模拟)兴趣小组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1)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
(2)【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胡认为小金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3)【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填序号)。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2)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3)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1)【猜想与假设】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评价与改进】
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3)【拓展应用】
根据“ 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分析判断。
【解答】 (1)【猜想与假设】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2)【评价与改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3)【拓展应用】
A.加热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易溶解在水中,故A不合题意;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稀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易溶解在水中,故B不合题意;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容易挥发出来,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5九下·杭州模拟)2024年3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报告了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使人类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微塑料”是直径在1微米~5毫米之间的塑料颗粒物,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中会大量产生。因其粒径小,可被植物的根吸收,也易被蚯蚓等土壤动物摄入。因其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从而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如图所示为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有 条。
(2)写出微塑料进入人体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写出一条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 。
【答案】(1)3
(2)植物→昆虫→家禽→人类
(3)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或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管理、研发可降解塑料等)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按营养关系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连结成的链状序列。
(3)根据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解答。
【解答】 (1)图中的食物链有:植物→人类、植物→昆虫→家禽→人类、植物→家禽→人类。故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食物链有3条。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微塑料进入人体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昆虫→家禽→人类。
(3)由图可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主要污染大气和土壤,则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管理、研发可降解塑料等。
29.(2025九下·杭州模拟)1.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1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中的现象 。
(2)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均如图2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X是 金属,Y是 溶液。
(3)将表面锈蚀的铁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铁;硫酸铜
(3)解:铁和稀盐酸反应消耗稀盐酸质量是60g-10g=50g。
设生成氢气质量是x。
Fe+2HCl═FeCl2+H2↑
73 2
50g×14.6% x
解得:x=0.2g。
答:生成氢气质量是0.2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铜和硝酸银的反应产物解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中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比铁快,说明锌比铁活泼,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X是铁,Y是硫酸铜溶液,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
30.(2025九下·杭州模拟)“正在倒车中,请注意避让。”近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校园内,一辆“小蛮驴”缓缓驶出菜鸟驿站,精准地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面对机器人后置的摄像头“刷脸”,储存舱自动打开,学生取走自己包裹(如图甲为学生取快递场景)。已知这样一台输出功率恒定的四轮智能无人快递车空载时的质量为240kg,最大载货量为100k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学生“刷脸”取快递时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生活中 (选填“投影机”、“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
(2)智能无人快递车按最大载货量装满货物在水平地面静止时,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约为0.05m2,此时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某次快递任务时,按最大载货量满载的快递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受到的阻力为快递车总重的0.1倍,则智能无人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照相机
(2)解:智能无人快递车按最大载货量装满货物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40kg+100kg)×10N/kg=3400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解:因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牵引力F'=f=0.1G=0.1×3400N=340N,
由图乙可知,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2m/s,运动的时间t=4min-1min=3min=180s,
那么快递车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s=vt=2m/s×180s=360m,
牵引力做的功:W=F's=340N×360m=1.224×105J。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分析解答;
(2)快递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利用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和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据此求出牵引力,根据图乙读出快递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快递车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利用W=Fs求出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 (1)刷脸支付时,人脸在摄像头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31.(2025九下·杭州模拟)我国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正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图是利用熔盐和1.2万块镜子建成的甘肃敦煌100MW熔盐塔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工作流程示意图:
通过镜子将太阳光聚集在吸热器上,加热其中熔盐。高温熔盐流入温度为565℃的高温熔盐罐,随后热泵将它压入蒸汽发生器,与其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熔盐经过蒸汽发生器降温后,流回低温熔盐罐。两个熔盐罐中共储存3万吨熔盐(熔点为210℃).白天高温熔盐罐把能量储存起来,夜晚释放发电,可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1)“持续地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能。
(2)为节约用水,冷却塔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后流回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这部分水在冷却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放出热量。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0℃。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写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光;内
(2)液化
(3)大于
(4)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 (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大于盐的熔点;
(4)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 (1)“持续地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2)为节约用水,冷却塔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后又重新流回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这部分水在冷却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同时放出热量;
(3)低温熔盐罐内的温度应大于210℃。这样熔盐才是液态的,便于热量交换;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2.(2025九下·杭州模拟)艾灸在中国用于疾病预防和保健已有悠久的历史。
(1)艾灸能提高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属于 免疫;
(2)艾草中的某种有效成分为异戊二烯,其分子式为 C5 H8,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如图甲所示的艾灸仪,内部加热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R1 和 R2是两个电热丝。使用时,先用高温档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调节到低温档保温并开始进行理疗。
图乙中S2 是自动开关,艾灸仪开始进行理疗,S2的状态是 的;
(4)若此艾灸仪的额定电压为12V,电路的加热功率和保温功率分别为30W和5W,求电热丝R2的阻值。
【答案】(1)非特异性
(2)15:2
(3)断开
(4)解:根据图片可知,当S2断开时,R1与R2串联,总电阻R=R1+R2;当S2闭合时,R2被短路,总电阻R= R1,
比较可知,前者总电阻大,后者总电阻小;
根据可知,前者总功率小,后者总功率大;
那么前者为保温状态,后者为加热档。
所以保温时S2是断开的。
②高温档时,S2闭合,只有R1工作,
那么R1的阻值;
保温档时,S2断开,R1与R2串联,总电阻;
则R2的阻值R2=R总-R1=28.8Ω-4.8Ω=24Ω。
【知识点】人体的免疫功能;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电阻的串联、并联
【解析】【分析】 (1)根据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来分析;
(2)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根据分别计算出R1的阻值和串联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R2=R总-R1计算R2的阻值。
【解答】 (1)因为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艾灸能提高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符合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2)异戊二烯(为C5H8)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60:8 =15: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