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宿 建 德 江
[唐]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zhǔ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渚
德
初读诗歌
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诗题意思、大致内容等。
整体感知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住
默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宿
移舟
划船
泊
停靠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日暮
黄昏时分
客
愁新
诗人
新的愁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
空旷的原野
江清
清清的江水
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齐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谁能读出诗中的意境?
想象画面
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借景抒情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似乎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
直抒胸臆
配乐朗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参考诗意,背诵原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词牌
题目
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出现。
què
初读诗歌
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书写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乡村夏夜
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想象:自由读上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景 迷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横斜的树枝。
是谁在说丰年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情 喜悦
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这种写法叫什么?
半夜的蝉鸣和蛙声更显得夜晚的宁静, 以动衬静。
你们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词和《宿建德江》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从这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
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
“两三点雨”
“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词人刚开始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林茂密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忽然看见,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陆游有两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请同学们想象词人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会是怎样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受作者的喜悦。
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号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整首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回味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宿(sù xiǔ)建德江
(2)移舟泊(bó pō))烟渚,日暮客愁新。
(3)卷(juǎn juàn )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zhuǎn zhuàn)溪桥忽见(xiàn jiàn)。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_ 绝句
(2)诗中点明标题“宿建德江”的句子是_ 。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暮”指_ ,“愁"指 ,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口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②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 ,“两三点”说明了 ,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 。词中“ , ”和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 使句子整齐,增添了词的音韵美。请再默写一个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词名句:_
。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下列字词在这首词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B.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C.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D.见:看到,看见
(2)这几句以动写静,用 、 、蛙声等动景衬托了夏季月夜的 ,同时作者从“ ”联想到了将来的丰收之景,写出了乡村夏夜的 以及望见丰收的喜悦。
(3)词的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下面没有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宿建德江》中,作者通过“ , ”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 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通过“ , ”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 之情。
6.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山村秋夜风光,充满了恬静自然的乡土气息,抒发
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宿建德江》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托羁旅之愁,使情感物化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这两首诗词都同时写了人和景,在景与人的相互映衬中,表达自已内心独特的感受
参考答案
【识字写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宿(sù √ xiǔ)建德江 (2)移舟泊(bó √ pō))烟渚,日暮客愁新。 (3)卷(juǎn√ juàn )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望湖楼下水如天。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zhuǎn√ zhuàn)溪桥忽见(xiàn √ jiàn)。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 绝句(2)诗中点明标题“宿建德江”的句子是__移舟泊烟渚_。(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暮”指_ 黄昏时分 ,“愁"指 忧愁 ,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①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口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②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七八个”说明了_星星很稀疏 ,“两三点”说明了_ 雨下得很小,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2)“忽见”的意思是_忽然出现。词中“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和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了_对偶的修辞手法, 使句子整齐,增添了词的音韵美。请再默写一个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词名句:_黑云翻墨未遮山 ,_ 白雨跳珠乱入船
【阅读与鉴赏】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下列字词在这首词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B.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C.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D.见:看到,看见 (2)这几句以动写静,用 惊鹊 、 鸣蝉 、蛙声等动景衬托了夏季月夜的 寂静 ,同时作者从“ 稻花香 ”联想到了将来的丰收之景,写出了乡村夏夜的 · 恬静自然 以及望见丰收的喜悦。 (3)词的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下面没有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宿建德江》中,作者通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 忧愁思乡 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通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 喜悦 之情。6.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山村秋夜风光,充满了恬静自然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宿建德江》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托羁旅之愁,使情感物化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D.这两首诗词都同时写了人和景,在景与人的相互映衬中,表达自已内心独特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3 古诗词三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重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问题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 、联结经验 导入新课 一、单元回顾 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2.上节课通过学习《丁香结》,阅读了许多古诗词中的诸多意象,如,丁香结、明月、梅花、折柳等,提到这些事物,大家能联想到哪些诗句? 出示: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中《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由所读内容想开去。自主阅读诗句,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自主阅读,汇报成果 1.自主阅读: ①能读准字音,能读出节奏。 ②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③能结合资料,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宿建德江》自学成果展示。 ①解诗题,读诗题。(事件:宿;地点:建德江。朗读节奏:宿/建德江。) 德dé(美德、德行、品德) 多音字: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②有感情地范读古诗,划分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③关注“移舟泊烟渚”中多音字“泊”读bō,和“渚”的读音zhǔ,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理解课题。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说说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读通、读顺。 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现”,读音xiàn。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能结合资料,了解“客愁新”中新的愁绪具体指什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那么,作者的旧愁是什么?(联系创作背景可知是仕途失意。)作者的新愁又是什么呢?(思乡之愁。) 2.能结合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背景,想象作者描绘画面。 (1)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2)“客”是指谁?(诗人)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客呢?(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日暮”是指日落黄昏时分,这时候正是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独在异乡的诗人却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羁旅之情油然而生。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3.读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想象画面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描写到的景物:明月 惊鹊 鸣蝉 稻花 蛙 星 雨 茅店 社林 桥 惊鹊:鹊儿被惊醒 。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鸣蝉:蝉儿鸣叫。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3)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柄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忽然出现在眼前。 4.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的:明月、惊鹊、星、雨、茅店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说丰年,蛙声 四、对比阅读 体会情感 1.读《宿建德江》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你体会到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这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明月,这画面是何等的苍凉、孤寂。 (3)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2.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你想到了什么? (1)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到的是稻花香:听到的是说丰年,蛙声。 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2)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天气忽变,诗人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 3.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阅读相同点不同点《宿建德江》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
4.探究问题:《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1)聚焦《宿建德江》,体会诗人情感。 ①《宿建德江》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客愁新”“月近人” ②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创作背景资料:孟浩然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苍苍、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诗人怀着愁绪,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绪似乎寻得了慰藉。 (2)聚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诗人情感。 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天空中繁星若隐若现,山前落下淅淅沥沥的雨滴。体现了诗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闲逸、喜悦之情。
作业设计 1.配乐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借助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这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自主学习 汇报预习
1.自主学习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移舟泊烟渚。 ( ) 宿建德江。( )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移舟泊烟渚。( ) ②路转溪桥忽见。( )
③日暮客愁新。( ) ④明月别枝惊鹊。(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描绘了建德江 时分恬静清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淡的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它的作者是 代词人 ,是从 、 和 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三、精读《宿建德江》,感受愁绪之深。
1.自由读《宿建德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诗中哪个字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说说你的感受。
四、精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喜悦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题有两部分,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简单做批注。
小组合作,探究词景。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4.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