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人教版(2024)上册《Starter Unit 2 Section B》新授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Starter Unit 2 Keep Tidy!》Section B部分,核心主题是"Where do you put your things "。教材通过两个生活化对话展开:Ella找不到新帽子向妈妈求助,以及Emma帮助爸爸寻找新眼镜的场景。对话中自然融入了方位介词(in/on/under)、物品词汇和相关句型,同时渗透了"保持整洁"的生活教育理念。
语篇采用问答形式构建,包含四个关键语言功能:表达物品丢失("I can't find...")、询问物品特征("What color is... ")、确认物品位置("Is it... ")以及描述位置("It's under...")。语法上重点呈现了be动词的单复数用法、不定冠词"a pair of"的搭配规则,以及here引导的倒装句("Here it is.")。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in/on/under等基础方位介词和常见物品名称,能够理解简单的位置描述句。但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介词使用易混淆(尤其in与on);二是物品单复数与be动词搭配易出错;三是缺乏在真实语境中连贯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贴近生活的话题兴趣浓厚,喜欢游戏、竞赛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基于此,本课时将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和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单元主题和学生实际,设定以下目标:
1. 能听懂、认读并运用5个物品词汇(cap, glasses, socks, desk, bed)和3个方位介词(in, on, under),准确描述物品位置(如"The cap is under the desk.")。
2. 能理解并运用4组核心句型:
表达找不到物品:"I can't find my..."
询问颜色:"What color is/are... "
确认位置:"Is it/Are they... "
描述位置:"It's/They're..."
3. 能读懂关于寻找物品的简单对话,提取关键信息(物品名称、颜色、位置),并能根据图片提示补全对话空缺部分。
4. 能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寻找物品"的交际任务,语音语调自然。
5. 能意识到保持物品整洁的重要性,并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整理习惯(如"I usually put my books on the desk.")。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方位介词in/on/under的区别使用
"What color is/are... "和"Is it/Are they... "句型的运用
从对话中获取物品位置信息的阅读技能
难点:
"a pair of + 复数名词"结构与be动词的一致(如"A pair of socks is...")
在真实交际中灵活切换使用不同句型
理解"Here it is."的倒装结构及语用场景
五、教学准备
1. 实物道具:帽子、眼镜、袜子、书桌模型、床模型
2. 多媒体资源:介词动画视频、对话录音、凌乱/整洁房间对比图
3. 学习单:包含对话填空练习和房间平面图绘制模板
4. 奖励机制:"整理小能手"勋章贴纸
六、教学过程(45分钟)
Step 1 热身激活(5分钟)
1. 介词chant互动:播放改编版方位介词chant视频(含动作演示),学生跟唱并做动作:"In, in, in the box; On, on, on the desk; Under, under, under the chair"。教师强调介词发音要点,特别注意under的/d/浊化现象。
2. 快速问答:展示教室物品(如黑板擦、粉笔盒),即兴提问:"Where is the eraser " 学生抢答,复习已学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韵律活动激活已学介词知识,为新授内容铺垫。动作辅助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与语言形式的联系。
Step 2 新知呈现(10分钟)
1. 情境导入:教师手持红色帽子,做出寻找状:"Oh, I can't find my new cap. Can you help me " 引导学生说出颜色询问:"What color is it " 自然呈现新句型,板书并领读3遍。
2. 对话初听:播放Ella与妈妈的对话录音(摘要6),提问:"What is Ella looking for What color is it " 学生听完后回答,初步感知语篇内容。
3. 细节研读:
展示对话文本,标注关键句:"Is it in your schoolbag " "It's under your desk."
对比分析:"a red cap"与"a pair of socks",讲解"a pair of"的用法及单复数一致规则。
演示"Here it is."的语用场景:教师在书桌下找到帽子时自然说出,强调倒装结构的强调功能。
4. 词汇拓展:利用实物和图片,呈现cap, glasses, socks等词汇,特别注意glasses常以复数形式出现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真实情境中呈现语言知识,通过视听结合和实物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Step 3 练习巩固(12分钟)
1. 看图填空(1a练习):
展示1a图片(凌乱房间),学生用in/on/under完成句子:"A pair of socks is ___ the bed."
同桌互查答案,教师抽查并纠正典型错误(如将"under"误用为"in")。
2. 对话补全:
提供Emma帮助爸爸找眼镜的对话框架(含部分空缺),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补全。
重点练习:"Where are my new glasses " "Are they on the table " 等复数形式句型。
3. 快速反应游戏:
分组竞赛:教师说出指令(如"Put the pen under the book."),各组派代表操作实物。
升级挑战:使用"a pair of shoes"等短语,考验学生对单复数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从控制型到半开放型,逐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游戏元素增加练习趣味性。
Step 4 综合运用(15分钟)
1. 角色扮演:
设置"失物招领处"情境,学生分组扮演失主和工作人员。
失主需说明:物品名称、颜色(如"I lost my blue pen.");工作人员询问位置(如"Is it in your pencil box ")。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be动词单复数使用和介词搭配。
2. "整理我的房间"项目:
学生在学习单上绘制自己房间的平面图,用3-5句话描述物品位置(如"My books are on the desk.")。
自愿展示并讲解,全班评选"最整洁房间设计",颁发勋章。
3. 价值观渗透:
展示凌乱与整洁房间的对比图,讨论:"Why should we keep tidy "
引导学生用简单英语表达习惯(如"I usually put away my toys.")。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交际和项目式活动,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同时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Step 5 总结拓展(3分钟)
1. 知识梳理:师生共同归纳本课时重点:"Three prepositions (in/on/under) + Two questions (What color Where )"。
2. 家庭作业:
听录音跟读对话3遍,注意语音语调。
与家人进行"找物品"游戏,记录3组对话。
绘制"我的整洁计划",用英语标注2项整理任务(如"Put socks in the box.")。
设计意图:通过结构化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布置实践性作业延伸课堂学习。
七、板书设计
Starter Unit 2 Section B
Where do you put your things
I can't find my... What color is/are...
cap It's/They're...
glasses
socks
Is it/Are they... a pair of socks
in... (is/are) ___ the bed
on...
under...
Here it is! Keep tidy!
(左侧为核心句型,右侧为词汇拓展,底部为主题句)
八、教学反思
1. 需关注学生在"a pair of"结构中be动词使用的错误,可在后续课中设计专项对比练习。
2. 角色扮演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过度关注表演而忽视语言准确性,需提前明确评价标准。
3. 对于空间感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提供更多实物操作机会,强化介词的空间意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