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用方法
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把等质量的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B项,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而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可用来鉴别;C项,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快,故可用来鉴别;D项,Ca(OH)2溶液与Na2CO3、NaHCO3溶液均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来鉴别。
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常用方法
Na2CO3 NaHCO3
固体加热 无明显现象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加BaCl2(CaCl2)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2.鉴别Na2CO3与NaHCO3的三种方法
(1)
(2)
(3)
针对练1.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溶于水滴加澄清石灰水时NaHCO3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只能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
针对练2.(2025·安徽巢湖高一检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
答案:C
解析:有关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B错误;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C正确;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
针对练3.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 )
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味道
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
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 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
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 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故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故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故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选D。
二、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常用除杂方法
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盐酸
B.通入过量的CO2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解析:加入稀盐酸,两种盐均能反应,NaHCO3被消耗且引入了Cl-,达不到除杂目的,A项不合理;通入过量的CO2,CO2能与H2O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把Na2CO3除去的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B项合理;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NaOH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NaHCO3被消耗且达不到除杂目的,C项不合理;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能与NaHCO3反应,NaHCO3被消耗且会引入新的杂质,D项不合理。
1.除杂原则
(1)不影响主要物质;
(2)不引入新杂质;
(3)除杂剂易除去。
2.除杂方法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或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针对练4.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答案:C
解析:由于是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即可,若是溶液,可加适量NaOH溶液。
针对练5.下表中叙述Ⅲ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叙述Ⅲ
A 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 无明显现象 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B 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C 加热小苏打固体 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 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
D 向苏打稀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无明显现象 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
答案:B
解析:向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均产生白色沉淀,离子反应如下:C+Ca2+CaCO3↓,Ca2++2OH-+2HCCaCO3↓+C+2H2O(NaHCO3足量),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图像
(2025·重庆沙坪坝区高一检测)化学项目小组为探究久置后自制干燥剂的组成,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静置,再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知: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②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OH
B.该久置后自制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Na2CO3和CaCO3
C.图中x=18.25,且M点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D.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4∶25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0 g≤m(稀盐酸)<14.60 g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此阶段的稀盐酸与某物质发生反应,且不产生二氧化碳,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4.60 g时,开始产生二氧化碳,M点后二氧化碳质量的增加幅度减小,说明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这两种物质分别是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由NaHCO3+HClNaCl+CO2↑+H2O,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稀盐酸时,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碳酸钙,所以0.44 g二氧化碳由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1.32 g-0.44 g=0.88 g二氧化碳由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碳酸氢钠由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说明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Na2CO3),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所以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钙;当滴加稀盐酸质量为14.60 g~x g时,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 g,当滴加稀盐酸质量为x g~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 g。设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0.44 g二氧化碳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y:
HCl ~ CO2
36.5 44
10%y 0.44 g
=,y=3.65 g,故x=14.60+3.65=18.25,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氢钠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也为3.65 g<14.60 g,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都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0 g≤m(稀盐酸)<14.60 g时,稀盐酸依次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则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4.60 g-3.65 g=10.95 g,设10.95 g稀盐酸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HCl ~ NaOH
36.5 40
10.95 g×10% z
=,z=1.20 g;
样品溶解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Ca(OH)2+Na2CO32NaOH+CaCO3↓,若1.20 g氢氧化钠全部由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设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1.20 g氢氧化钠时,同时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n,
CaCO3 ~ 2NaOH
100 80
n 1.20 g
=,n=1.5 g,
1.5 g Ca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66 g<0.88 g,由此可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CaCO3,滴加0~10.95 g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此阶段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肯定有来自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根据现有条件无法确定是否还有来自干燥剂样品的氢氧化钠,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18.25,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8.25 g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全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且此时碳酸钙还未反应,所以M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Cl一种,C项正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 g,设变质前,干燥剂中CaO的质量为a,
CaO~Ca(OH)2~CaCO3~CO2
56 44
a 0.88 g
=,a=1.12 g;
设变质前,干燥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
2NaOH~Na2CO3~2NaHCO3~2HCl
40×2 36.5×2
b 18.25 g×10%
=,b=2 g;
故变质前,自制干燥剂中CaO与NaOH的质量比为1.12 g∶2 g=14∶25,D项正确。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Oa:Na2CO3+HClNaCl+NaHCO3,
ab:NaHCO3+HClNaCl+H2O+CO2↑。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NaHCO3+HClNaCl+H2O+CO2↑。
针对练6.(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2)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请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答案:(1)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C+H+HC,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C完全变成HC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HC+H+H2O+CO2↑,产生气泡。
(2)开始即有大量气泡;由于盐酸量多,开始直接发生C+2H+CO2↑+H2O。
针对练7.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3.65 g·L-1的稀盐酸,生成的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a= 。
(3)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 Na2CO3的质量之比为 。
答案:(1)HC+H+H2O+CO2↑
(2)0.3 (3)40∶53
解析:(1)在O~a内,先发生H+与OH-的中和反应,再发生C与H+生成HC的反应,a点时的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H2O+CO2↑。(2)由ab段发生的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生成0.44 g CO2消耗盐酸的体积为(0.4-a) L,则3.65 g·L-1×(0.4-a) L=,解得a=0.3。(3)由计算可得Na2CO3的质量是1.06 g,生成HC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1 L,则中和NaOH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3 L-0.1 L=0.2 L,所以NaOH的质量是3.65 g·L-1×0.2 L×=0.8 g,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之比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专题突破(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除
杂及相关图像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一、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用方法
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把等质量的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典例
1
√
1.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常用方法
题后总结
Na2CO3 NaHCO3
固体加热 无明显现象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加BaCl2(CaCl2)溶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滴加少量盐酸 无气泡 有气泡
2.鉴别Na2CO3与NaHCO3的三种方法
(1)
(2)
题后总结
(3)
题后总结
针对练1.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于水滴加澄清石灰水时NaHCO3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只能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
针对练2.(2025·安徽巢湖高一检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
针对练3.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
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味道
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
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
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
√
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咸味的是食盐,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故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故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故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选D。
返回
二、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常用除杂方法
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加入稀盐酸
B.通入过量的CO2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典例
2
√
加入稀盐酸,两种盐均能反应,NaHCO3被消耗且引入了Cl-,达不到除杂目的,A项不合理;通入过量的CO2,CO2能与H2O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把Na2CO3除去的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B项合理;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NaOH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NaHCO3被消耗且达不到除杂目的,C项不合理;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能与NaHCO3反应,NaHCO3被消耗且会引入新的杂质,D项不合理。
1.除杂原则
(1)不影响主要物质;
(2)不引入新杂质;
(3)除杂剂易除去。
题后总结
2.除杂方法
题后总结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或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针对练4.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
由于是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即可,若是溶液,可加适量NaOH溶液。
针对练5.下表中叙述Ⅲ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叙述Ⅲ
A 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 无明显现象 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B 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C 加热小苏打固体 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 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
D 向苏打稀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无明显现象 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
返回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图像
典例
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
分析图示: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0 g≤m(稀盐
酸)<14.60 g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此阶
段的稀盐酸与某物质发生反应,且不产生二氧化
碳,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4.60 g时,开始产生
二氧化碳,M点后二氧化碳质量的增加幅度减小,
说明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结合题目信息可知,这两种物质分别是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碳酸氢钠由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说明该
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Na2CO3),由于碳酸钠能
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所
以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
化钙;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当滴加稀盐酸质量为14.60 g~x g时,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 g,当滴加稀盐酸质量为x g~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 g。设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0.44 g二氧化碳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y:
HCl ~ CO2
36.5 44
10%y 0.44 g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1.5 g Ca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二氧化
碳的质量为0.66 g<0.88 g,由此可知,干燥剂
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CaCO3,滴加0~
10.95 g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此阶段与稀盐
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肯定有来自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反应生成的,根据现有条件无法确定是否还有来自干燥剂样品的氢氧化钠,A项错误,B项正确;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自制干燥剂
成分:CaO、NaOH
久置后可能含:CaO、Ca(OH)2、CaCO3、NaOH、Na2CO3
题后总结
题后总结
针对练6.(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请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文字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产生气泡。
CO2↑+H2O。
针对练7.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3.65 g·L-1的稀盐酸,生成的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a= 。
0.3
(3)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 Na2CO3的质量之比为 。
40∶53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