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张PPT)
章末综合提升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概 念 梳 理
返回
分 层 突 破
典例
1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碳酸钠加入稀硫酸中,能产生CO2气体,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
B.H2SO4的酸性强于HClO,则非金属性:S>Cl
C.Si与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和H2化合的温度,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
D.HBr的热稳定性强于HI,则Br的非金属性比I强
√
H2SO4、H2CO3分别是S、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根据H2SO4、H2CO3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HClO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根据H2SO4、HClO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可以根据非金属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HBr的热稳定性强于HI,则Br的非金属性比I强,故D正确。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的结构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②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题后总结
(3)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题后总结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的结构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②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题后总结
题后总结
(3)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S2-的还原性比Cl-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题后总结
针对练1.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强于Cs+
D.Cs2CO3不易溶于水
√
C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电子层数比K的多,故Cs的金属性比K强,CsOH的碱性比KOH强,A项正确;Cs与Na性质相似,与水或酸反应更剧烈,都生成H2,B项正确;Cs的还原性比Na强,所以Na+的氧化性比Cs+强,C项正确;因为Na2CO3、K2CO3均易溶于水,所以Cs2CO3也易溶于水,D项错误。
针对练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
B.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可判断铁和铜的金属性
强弱
C.根据Cl2和I2分别与氢气反应的条件或生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判断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D.根据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有气泡产生,可判断碳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产生气泡,只能证明氯化氢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氯化氢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不能判断碳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针对练3.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证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
弱。下列选项中所提供的试剂、现象及结论有错误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现象及结论
A 浓盐酸 高锰酸钾 NaOH溶液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试纸变蓝;非金属性:Cl>I
B NaOH溶液 AlCl3溶液 - -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而后沉淀消失;金属性:Na>Al
C 氯水 Na2S溶液 - - 生成淡黄色沉淀;非金属性:Cl>S
D 稀盐酸 碳酸钙 Na2SiO3溶液 - 产生气泡;生成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l>C>Si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浓盐酸和高锰酸
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KI反应生成碘,氯气是氧化剂、
碘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I2,非金属性:Cl>I,故A正
确;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
溶液,NaOH溶液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H)4],NaOH能溶解Al(OH)3,说明碱性:NaOH>Al(OH)3,则金属性:Na>Al,故B正确;氯气和Na2S反应生成S,氯气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S,所以非金属性:Cl>S,故C正确;盐酸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挥发出的HCl干扰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所以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二、元素“位—构—性”关系与元素推断
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Y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Z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
典例
2
√
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律,则W为N,X为O,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的,则Y电子层为3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Y为Mg,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X为O,W为N,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W>X,A错误;X为O,Z为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含有分子间氢键,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没有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Z,B错误;Y为Mg,X为O,他们可形成MgO,为离子化合物,C正确;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
1.元素的结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而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又可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题后总结
2.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
(1)由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
(2)由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特性)推断
题后总结
(3)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题后总结
3.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某些特殊性质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最大的是钠元素。
(2)气体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
(3)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元素是氢元素。
(4)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相等的元素是氢
元素。
题后总结
(5)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Na,非金属单质是F2。
(6)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7)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F。
(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碱性最强的元素是Na。
题后总结
针对练4.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ClO4>H2SO3>H2SiO3
B.碱性:KOH>NaOH>LiOH
C.热稳定性:H2O>H2S>PH3
D.非金属性:F>O>N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不是H2SO3,因此不能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酸性:HClO4>H2SO3>H2SiO3,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K>Na>Li,所以碱性:KOH>NaOH>LiOH,B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P,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PH3,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F>O>N,D正确。
针对练5.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
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
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
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也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
针对练6.(2024·湖南茶陵高一联考)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b、e、f位于同一周期,c、d也是同一周期,且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的非金属性比f强
B.d元素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
C.六种元素中,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
D.a、b、c、d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
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故e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且小于f的最外层电子数,因e、f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f的非金属性比e强,故A错误;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则d处于第二周期,故B错误;c、d处于第二周期,a、b、e、f处于第三周期,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所以金属性a最强,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故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c在d的左侧,且处于第二周期,a、b、e、f处于第三周期,所以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c<d<a<b,故D错误。
针对练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Y、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Y>Z
B.Y单质熔化要克服非极性共价键
C.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XZW
D. 中W和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
由题目可推断出 X、Y、Z、W、M分别是H、C、O、Na、Cl 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H,故A正确;Z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2O,M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Cl,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反常高,故B正确;题述变化过程均为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O和Na可形成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错误。
返回
教 考 衔 接
√
√
√
√
质子数都是7,故A不符合题意;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分别是7和8,故B符合题意;核电荷数=质子数=7,故C不符合题意;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7,故D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5.(2024·北京合格考)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C B.N
C.O D.F
√
6.(2024·北京合格考)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S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非金属性比氧的强
D.加热条件下,其单质能与铁反应
√
7.(2023·山东合格考)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
D.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增强
√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A正确;非金属性:Cl>Br>I,则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B正确;金属性:Li<Na<K,则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C正确;非金属性:S>P>Si,则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D错误。
8.(2024·北京合格考)盐湖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含着
丰富的氯、钠、镁、钾、锂等元素。
(1)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 .
族。
(2)含氯元素的物质应用广泛。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
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Na与水的反应比Mg与水的反应更容易发生,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Na和Mg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小于Mg,原子半径Na大于Mg,失电子能力 ,金属性Na强于Mg。
ⅠA
+4
Na强于Mg
(4)锂元素在新能源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下列关于锂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b.原子半径:Li<Na<K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LiOH>NaOH
ab
9.(2024·福建合格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表示两种元素),按要求作答。
(1)a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2)b的元素符号是 ,其最高化合价是 。
(3)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a C N O F
3 Na Al b S Cl
4 K Ca
二
第ⅠA
P
+5
碳元素
(4)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5)O与S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
(6)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7)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a C N O F
3 Na Al b S Cl
4 K Ca
2
O
氟元素
铝元素
(8)HClO4与H2SO4中,酸性较强的是 。
(9)钠、钾分别与水反应,反应更剧烈的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a C N O F
3 Na Al b S Cl
4 K Ca
HClO4
K
(10)已知溴(Br)与氯同主族,且位于第四周期。根据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热稳定性:HBr>HCl
B.氧化性:Br2>Cl2
C.HBr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a C N O F
3 Na Al b S Cl
4 K Ca
C
10.(2023·山东合格考)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Z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W与Y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为 (填名称),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氮
第二周期第ⅥA族
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可知X为N,Z 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推测Z是F,W与Y同主族,可知W是O,Y是S,Q是Cl。元素X为氮,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2)X、Z简单气态氢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Y、W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W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
式为 。
O
(4)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属于 (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可知X为N,Z 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推测Z是F,W与Y同主族,可知W是O,Y是S,Q是Cl。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属于共价化合物。
考向三 化学键
11.(2024·北京合格考)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CO2 B.KCl
C.H2O D.CH4
√
√
13.(2024·福建合格考)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氮气液化过程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数目 D.化学键
√
氮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改变的是氮气的状态,元素种类不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原子数目不变,化学键并未改变,故A、C、D错误,B正确。
14.(2024·福建合格考)氯化铵等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发生反应释放氨气而降低肥效。反应中涉及的下列四种物质,不含离子键的是
A.NH4Cl B.Ca(OH)2
C.CaCl2 D.NH3
√
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A不选;Ca(OH)2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B不选;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C不选;NH3中只存在N—H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故D选。
15.(2023·山东合格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离子键的是
A.NaHSO4 B.CH3CH2OH
C.NH3·H2O D.CH3COOH
√
NaHSO4中含有钠离子与硫酸氢根之间的离子键,A正确;CH3CH2OH只含共价键,B错误;NH3·H2O只含共价键,C错误;CH3COOH只含共价键,D错误。
返回
单 元 检 测 卷
1.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数 D.元素的种类
√
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可知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A、B不符合题意。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元素,D不符合题意。二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的原子质量数不相同,C符合题意。
2.(2024·河南信阳高一期末)铟(In)被称为信息产业中的“朝阳元素”。如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9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C.115In、113In互为同素异形体
D.115In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
图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B正确;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铟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最外层有3个电子,D正确。
√
H2O2是共价化合物,A项错误;S2-的核电荷数仍为16,B项错误;HClO的结构式为H—O—Cl,D项错误。
4
√
1
√
6.(2024·湖北枝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锂、镁、铁、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2O2
B.常温下,镁能与水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气泡
C.可用NaOH溶液除去Fe粉中的少量Al杂质
D.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很易锈蚀
√
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2O,A错误;常温下镁和水反应缓慢,不能剧烈反应,B错误;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铁粉中含有少量的Al,可加入NaOH溶液过滤除去,C正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其在空气中不易锈蚀,D错误。
√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碱性:Mg(OH)2>Be(OH)2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酸性:HClO4>H2SO4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
√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与其金属性强弱一致,故碱性:Mg(OH)2>Be(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是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符合题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一致,酸性:HClO4>H2S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一致,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不符合题意。
√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B.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
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的原子半径是最小的,故A错误;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说明非金属性越弱,越不容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0族元素俗称稀有气体元素,室温下其单质均呈气态,故C正确;氯原子形成的单原子离子是Cl-,化合价是-1价,与其族序数不相等,氟只能形成-1价离子,而氟位于第ⅦA族,故D错误。
11.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元素、Y元素、硫元素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
A.X2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H2X和H2S分别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C.酸性:HYO4>H2SO4
D.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X2可以把硫
从H2S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X2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元素
的非金属性X大于硫,不选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
的氢化物越稳定,不选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YO4>H2SO4,可说明Y的非金属性较强,不选C;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只能说明酸性的强弱,但由于HY不是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选D。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沸点:H2O>HF
B.热稳定性:HF>H2O
C.NCl3、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
常温下,水为液体,HF为气体,所以沸点:H2O>HF,A项正确;F的非金属性大于O的,所以热稳定性:HF>H2O,B项正确;NCl3中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和3个Cl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使N、Cl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理,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C项正确;NH4NO3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项
错误。
13.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2XO4
B.X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元素
C.X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元素
D.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
√
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的是硫酸和磷酸,且磷元素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而是PH3,故X应为磷,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
14.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逐渐减小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三种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
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可知X、Y、Z的原子序数为X<Y<Z。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可知正确选项为A。
15.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W<R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
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可
能为C或S,由题图中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
可知R应为C;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
Z2Y2型化合物,即为Na2O、Na2O2,则Y为O,
Z为Na;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则W为S;由题图中知X的原子半径最小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T为C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Na+的半径小于O2-,故A错误;
非金属性:Cl>S>C,酸性:HClO4>H2SO4>H2CO3,故B错误;非金属性:O>S,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C正确;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aHCO3,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16.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分别为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
B.非金属性:X>Y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D.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只有一种
√
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1、2、3、4,W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W为H;若X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2,X为He,不属于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X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O;Z+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Z为Na。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Y(O2-)>Z(Na+),A项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项错误;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均属于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有NaHCO3、Na2CO3·10H2O,D项错误。
17.(12分)下列几种物质:
①MgCl2 ②H2O ③Al ④H2O2 ⑤K2O2 ⑥Ca(OH)2 ⑦HClO
⑧I2 ⑨He。
(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3)共价化合物是 ;
(4)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是 ;
(5)HClO的结构式是 ,I2的电子式是 。
①
⑤⑥
②④⑦
③
H—O—Cl
18.(10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的数据(已知Be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1)元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上述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有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①和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第二周期第ⅢA族
Li和Na、N和P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AD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性:Be(OH)2<LiOH<NaOH<KOH
B.半径:K>Na>Li>Li+
C.氧化性:Li+<Na+<K+<Rb+<Cs+
D.金属性:Cs>Rb>K>Na>Li>Be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C
由题中及表中数据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位于第ⅥA、ⅡA、ⅠA、ⅤA、ⅦA、ⅠA、ⅤA、ⅢA族。Be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Be的最高价为+2,②的最高价也是+2、半径比Be大,则②为Mg;③的最高价为+1、半径比Mg小,则③是Li;⑥的最高价为+1、半径比Mg大,则⑥为Na;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④和⑦的最高价都是+5、最低价都是-3,则它们为第ⅤA族元素,因为④的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可知⑧为B、①为O、⑤为Cl。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19.(15分)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⑦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Na>Al>Cl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①③⑦三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Cl。
(2)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第三周期第ⅠA族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
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
(3)①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KOH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①②③三种元素的金属性:K>Na>Al,①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KOH>NaOH>Al(OH)3,最强的是KOH。
(4)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
。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字母,下同)。
a.⑦的氢化物比⑧的
氢化物稳定
b.⑦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于⑧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l、Br处于同一主族(第ⅦA族),易得1个电子,Cl的原子半径比Br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Cl的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强
abc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
中的相对位置可知
各元素是:①Na、
②K、③Al、④H、
⑤C、⑥N、⑦Cl、
⑧Br。a项,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b项,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c项,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能将溴离子氧化,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
(5)④与⑤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是 (填字母)。
C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④H元素与⑤C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是甲烷,其结构为C。
20.(15分)(2024·南昌高一检测)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Na、K、Mg、Al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填元素符号,下同)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K
Al
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钾;生成1 mol氢气需要得到2 mol电子,1 mol钾、钠都失去1 mol电子,1 mol镁失去2 mol电子,而1 mol铝失去3 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 。
分液漏斗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稀盐酸、②稀硝酸、③Na2SiO3
溶液、④Na2CO3固体,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N、
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
别为 、 (填序号)。但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
如何改进?
.
。
②
④
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
故非金属性:C>Si,所以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②稀硝酸、④Na2CO3固体;因硝酸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需要除去,否则会干扰碳酸与硅酸的强弱比较,需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
Ⅲ.完成下列问题。
(5)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KHCO3
0.6NA(或3.612×1023)
返回章末综合提升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下列关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碳酸钠加入稀硫酸中,能产生CO2气体,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
B.H2SO4的酸性强于HClO,则非金属性:S>Cl
C.Si与H2化合所需温度远高于S和H2化合的温度,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
D.HBr的热稳定性强于HI,则Br的非金属性比I强
答案:B
解析:H2SO4、H2CO3分别是S、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根据H2SO4、H2CO3的酸性强弱,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HClO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根据H2SO4、HClO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可以根据非金属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HBr的热稳定性强于HI,则Br的非金属性比I强,故D正确。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的结构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②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3)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的结构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②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3)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S2-的还原性比Cl-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针对练1.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强于Cs+
D.Cs2CO3不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C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电子层数比K的多,故Cs的金属性比K强,CsOH的碱性比KOH强,A项正确;Cs与Na性质相似,与水或酸反应更剧烈,都生成H2,B项正确;Cs的还原性比Na强,所以Na+的氧化性比Cs+强,C项正确;因为Na2CO3、K2CO3均易溶于水,所以Cs2CO3也易溶于水,D项错误。
针对练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
B.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可判断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
C.根据Cl2和I2分别与氢气反应的条件或生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判断氯和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D.根据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有气泡产生,可判断碳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D
解析: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氯化氢产生气泡,只能证明氯化氢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氯化氢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不能判断碳和氯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针对练3.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证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下列选项中所提供的试剂、现象及结论有错误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现象及结论
A 浓盐酸 高锰酸钾 NaOH溶液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试纸变蓝;非金属性:Cl>I
B NaOH溶液 AlCl3溶液 - -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而后沉淀消失;金属性:Na>Al
C 氯水 Na2S溶液 - - 生成淡黄色沉淀;非金属性:Cl>S
D 稀盐酸 碳酸钙 Na2SiO3溶液 - 产生气泡;生成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l>C>Si
答案:D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浓盐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和KI反应生成碘,氯气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I2,非金属性:Cl>I,故A正确;氢氧化钠和氯化铝反应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H)4],NaOH能溶解Al(OH)3,说明碱性:NaOH>Al(OH)3,则金属性:Na>Al,故B正确;氯气和Na2S反应生成S,氯气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S,所以非金属性:Cl>S,故C正确;盐酸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挥发出的HCl干扰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所以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二、元素“位—构—性”关系与元素推断
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Y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Z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
答案:C
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律,则W为N,X为O,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的,则Y电子层为3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Y为Mg,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X为O,W为N,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W>X,A错误;X为O,Z为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含有分子间氢键,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没有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Z,B错误;Y为Mg,X为O,他们可形成MgO,为离子化合物,C正确;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
1.元素的结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而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又可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
(1)由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
(2)由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特性)推断
(3)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3.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某些特殊性质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最大的是钠元素。
(2)气体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
(3)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元素是氢元素。
(4)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相等的元素是氢元素。
(5)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Na,非金属单质是F2。
(6)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7)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F。
(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碱性最强的元素是Na。
针对练4.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ClO4>H2SO3>H2SiO3
B.碱性:KOH>NaOH>LiOH
C.热稳定性:H2O>H2S>PH3
D.非金属性:F>O>N
答案:A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不是H2SO3,因此不能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酸性:HClO4>H2SO3>H2SiO3,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K>Na>Li,所以碱性:KOH>NaOH>LiOH,B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S>P,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PH3,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F>O>N,D正确。
针对练5.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C
解析: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也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
针对练6.(2024·湖南茶陵高一联考)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b、e、f位于同一周期,c、d也是同一周期,且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的非金属性比f强
B.d元素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
C.六种元素中,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
D.a、b、c、d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故e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且小于f的最外层电子数,因e、f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f的非金属性比e强,故A错误;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则d处于第二周期,故B错误;c、d处于第二周期,a、b、e、f处于第三周期,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所以金属性a最强,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故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c在d的左侧,且处于第二周期,a、b、e、f处于第三周期,所以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c<d<a<b,故D错误。
针对练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Y、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Y>Z
B.Y单质熔化要克服非极性共价键
C.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XZW
D.中W和Y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说明W为O,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说明X为Na,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Y为Si,Z为Cl。Y、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Cl>SiH4,故A错误;Si单质是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熔化时要克服Si—Si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X、W、Z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故C正确;利用价态绝对值加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等于8来判断得出Si中Si和O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针对练8.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A为厨房中的食用碱,C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D都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ABC(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W>Y>Z>X
B.对应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M
C.上述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离子键
答案:D
解析:由题目可推断出 X、Y、Z、W、M分别是H、C、O、Na、Cl 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Na>C>O>H,故A正确;Z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2O,M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Cl,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反常高,故B正确;题述变化过程均为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O和Na可形成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错误。
考向一 原子结构
1.(2024·福建合格考)某紫薯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硒的一种核素为Se,其核电荷数为( )
A.34 B.44
C.78 D.112
答案:A
解析:根据Se可知,硒元素为第34号元素,且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因此硒的核电荷数为34。
2.(2024·北京合格考Lu是一种重要的核素,可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具有靶向功能的放射性药物。下列关于Lu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1 B.核外电子数为106
C.中子数为106 D.质量数为177
答案:B
3.(2023·福建合格考)月球车可用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Pu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94 B.电子数144
C.中子数238 D.质量数332
答案:A
解析Pu中质子数为94,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238-94=14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4。
4.(2023·山东合格考N和N是氮元素的两种核素,它们具有不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排布
答案:B
解析:质子数都是7,故A不符合题意;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分别是7和8,故B符合题意;核电荷数=质子数=7,故C不符合题意;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7,故D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5.(2024·北京合格考)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C B.N
C.O D.F
答案:D
6.(2024·北京合格考)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是S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非金属性比氧的强
D.加热条件下,其单质能与铁反应
答案:C
7.(2023·山东合格考)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
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
D.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D
解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A正确;非金属性:Cl>Br>I,则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B正确;金属性:Li<Na<K,则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C正确;非金属性:S>P>Si,则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D错误。
8.(2024·北京合格考)盐湖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氯、钠、镁、钾、锂等元素。
(1)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 族。
(2)含氯元素的物质应用广泛。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3)Na与水的反应比Mg与水的反应更容易发生,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Na和Mg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a小于Mg,原子半径Na大于Mg,失电子能力 ,金属性Na强于Mg。
(4)锂元素在新能源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下列关于锂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b.原子半径:Li<Na<K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LiOH>NaOH
答案:(1)ⅠA (2)+4 (3)Na强于Mg (4)ab
9.(2024·福建合格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表示两种元素),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a C N O F
3 Na Al b S Cl
4 K Ca
(1)a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2)b的元素符号是 ,其最高化合价是 。
(3)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4)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5)O与S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
(6)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7)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是 。
(8)HClO4与H2SO4中,酸性较强的是 。
(9)钠、钾分别与水反应,反应更剧烈的是 。
(10)已知溴(Br)与氯同主族,且位于第四周期。根据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热稳定性:HBr>HCl
B.氧化性:Br2>Cl2
C.HBr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1)二 第ⅠA (2)P +5 (3)碳元素 (4)2 (5)O (6) (7)氟元素 铝元素 (8)HClO4 (9)K (10)C
10.(2023·山东合格考)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Z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W与Y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为 (填名称),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X、Z简单气态氢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Y、W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W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4)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属于 (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答案:(1)氮 第二周期第ⅥA族
(2)NH3+HFNH4F
(3)O H︰︰H
(4)共价化合物
解析:X、Y、Z、W、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可知X为N,Z 单质与H2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推测Z是F,W与Y同主族,可知W是O,Y是S,Q是Cl。(1)元素X为氮,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2)X气态氢化物为NH3,Z气态氢化物为HF,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FNH4F;(3)W是O,Y是S,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W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H︰︰H;(4)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属于共价化合物。
考向三 化学键
11.(2024·北京合格考)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O2 B.KCl
C.H2O D.CH4
答案:B
12.(2024·北京合格考)下列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Na+[︰︰]- B.︰︰C︰︰
C.︰︰︰ D.H︰︰H
答案:B
13.(2024·福建合格考)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氮气液化过程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数目 D.化学键
答案:B
解析:氮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改变的是氮气的状态,元素种类不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原子数目不变,化学键并未改变,故A、C、D错误,B正确。
14.(2024·福建合格考)氯化铵等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发生反应释放氨气而降低肥效。反应中涉及的下列四种物质,不含离子键的是( )
A.NH4Cl B.Ca(OH)2
C.CaCl2 D.NH3
答案:D
解析: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A不选;Ca(OH)2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B不选;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C不选;NH3中只存在N—H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故D选。
15.(2023·山东合格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离子键的是( )
A.NaHSO4 B.CH3CH2OH
C.NH3·H2O D.CH3COOH
答案:A
解析:NaHSO4中含有钠离子与硫酸氢根之间的离子键,A正确;CH3CH2OH只含共价键,B错误;NH3·H2O只含共价键,C错误;CH3COOH只含共价键,D错误。
单元检测卷(四)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同的是(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数 D.元素的种类
答案:C
解析: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可知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A、B不符合题意。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元素,D不符合题意。二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的原子质量数不相同,C符合题意。
2.(2024·河南信阳高一期末)铟(In)被称为信息产业中的“朝阳元素”。如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9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C.115In、113In互为同素异形体
D.115In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答案:C
解析:图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B正确;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铟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最外层有3个电子,D正确。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H2O2的电子式:H+[︰︰︰]2-H+
B.S2-的结构示意图:
C.含10个中子的氧离子O2-
D.HClO的结构式:H—Cl—O
答案:C
解析:H2O2是共价化合物,A项错误;S2-的核电荷数仍为16,B项错误;HClO的结构式为H—O—Cl,D项错误。
5.核聚变发电有望成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氘H)是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的中子数为2
BH的核电荷数为1
CH是自然界中最轻的原子
DH是氢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H的中子数为2-1=1,故A错误H的质子数为1,则核电荷数为1,故B正确;自然界中最轻的原子是H,不是H,故C错误H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素,故D错误。
6.(2024·湖北枝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锂、镁、铁、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2O2
B.常温下,镁能与水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气泡
C.可用NaOH溶液除去Fe粉中的少量Al杂质
D.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中很易锈蚀
答案:C
解析: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2O,A错误;常温下镁和水反应缓慢,不能剧烈反应,B错误;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铁粉中含有少量的Al,可加入NaOH溶液过滤除去,C正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其在空气中不易锈蚀,D错误。
7.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式:[H︰︰H]+[︰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5属于离子化合物
B.NH5属于共价化合物
C.NH5只含有离子键
D.NH5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A
解析:因为固体A中存在阴、阳离子,所以为离子化合物,A正确、 B错误;固体A中H-与N之间存在离子键,N内部存在共价键,C、 D错误。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碱性:Mg(OH)2>Be(OH)2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酸性:HClO4>H2SO4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
答案:B
解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与其金属性强弱一致,故碱性:Mg(OH)2>Be(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是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无关,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符合题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一致,酸性:HClO4>H2S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非金属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其非金属性强弱一致,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不符合题意。
9.(2024·山东安丘高一检测)我国航天器“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5月到达火星,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此次探测由核素Cm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m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55
BCmCmCm互为同位素
C.已知Cm属于过渡元素,推测其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D.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纵列至第12纵列均为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Cm原子核内中子数=247-96=151,核外电子数=96,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151-96=55,故A正确CmCmCm是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等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m属于过渡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离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较远,一般不会用作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纵列至第12纵列为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B.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答案:C
解析: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的原子半径是最小的,故A错误;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说明非金属性越弱,越不容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0族元素俗称稀有气体元素,室温下其单质均呈气态,故C正确;氯原子形成的单原子离子是Cl-,化合价是-1价,与其族序数不相等,氟只能形成-1价离子,而氟位于第ⅦA族,故D错误。
11.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元素、Y元素、硫元素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是( )
X
硫 Y
A.X2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H2X和H2S分别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C.酸性:HYO4>H2SO4
D.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
答案:D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X2可以把硫从H2S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X2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元素的非金属性X大于硫,不选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不选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YO4>H2SO4,可说明Y的非金属性较强,不选C;Na2SO3可与HY反应生成H2SO3,只能说明酸性的强弱,但由于HY不是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选D。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H2O>HF
B.热稳定性:HF>H2O
C.NCl3、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D.仅由N、H、O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答案:D
解析:常温下,水为液体,HF为气体,所以沸点:H2O>HF,A项正确;F的非金属性大于O的,所以热稳定性:HF>H2O,B项正确;NCl3中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和3个Cl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使N、Cl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同理,SiCl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C项正确;NH4NO3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项错误。
13.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2XO4
B.X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元素
C.X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元素
D.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
答案:D
解析: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的是硫酸和磷酸,且磷元素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而是PH3,故X应为磷,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
14.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逐渐减小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三种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答案:A
解析: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可知X、Y、Z的原子序数为X<Y<Z。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可知正确选项为A。
15.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W、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W<R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W
D.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C
解析: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可能为C或S,由题图中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应为C;Z是金属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化合物,即为Na2O、Na2O2,则Y为O,Z为Na;Z与W形成化学式为Z2W的化合物,则W为S;由题图中知X的原子半径最小且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H,T为C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Na+的半径小于O2-,故A错误;非金属性:Cl>S>C,酸性:HClO4>H2SO4>H2CO3,故B错误;非金属性:O>S,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故C正确;由X、Y、Z、R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aHCO3,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16.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分别为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Z
B.非金属性:X>Y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D.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只有一种
答案:C
解析:分布在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1、2、3、4,W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W为H;若X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2,X为He,不属于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X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O;Z+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Z为Na。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Y(O2-)>Z(Na+),A项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项错误;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均属于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有NaHCO3、Na2CO3·10H2O,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下列几种物质:
①MgCl2 ②H2O ③Al ④H2O2 ⑤K2O2 ⑥Ca(OH)2 ⑦HClO ⑧I2 ⑨He。
(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3)共价化合物是 ;
(4)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是 ;
(5)HClO的结构式是 ,I2的电子式是 。
答案:(1)① (2)⑤⑥ (3)②④⑦ (4)③
(5)H—O—Cl ︰︰︰
解析:只含离子键的是MgCl2 ,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K2O2、Ca(OH)2,共价化合物是H2O、H2O2、HClO,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是Al,HClO的结构式是H—O—Cl ,I2的电子式是︰︰︰。
18.(10分)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的数据(已知Be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074 0.160 0.152 0.110 0.099 0.186 0.075 0.082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1)元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上述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有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①和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含锂材料在社会中应用广泛,如各种储氢材料(Li2NH等)、便携式电源材料(LiCoO2等)。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Li和Li可作核反应堆最佳热载体LiH和LiD用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Li和Li互为同位素
BLi和Li属于同种核素
CLiH和LiD的化学性质不同
DLiH和LiD是同种物质
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性:Be(OH)2<LiOH<NaOH<KOH
B.半径:K>Na>Li>Li+
C.氧化性:Li+<Na+<K+<Rb+<Cs+
D.金属性:Cs>Rb>K>Na>Li>Be
答案:(1)第二周期第ⅢA族 Li和Na、N和P
(2)2Na2O2+2H2O4Na++4OH-+O2↑
(3)①AD ②C
解析:由题中及表中数据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位于第ⅥA、ⅡA、ⅠA、ⅤA、ⅦA、ⅠA、ⅤA、ⅢA族。Be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Be的最高价为+2,②的最高价也是+2、半径比Be大,则②为Mg;③的最高价为+1、半径比Mg小,则③是Li;⑥的最高价为+1、半径比Mg大,则⑥为Na;④和⑦的最高价都是+5、最低价都是-3,则它们为第ⅤA族元素,因为④的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可知⑧为B、①为O、⑤为Cl。
19.(15分)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⑦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①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4)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字母,下同)。
a.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
b.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④与⑤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是 (填字母)。
答案:(1)Na>Al>Cl (2) 第三周期第ⅠA族 (3)KOH (4)Cl、Br处于同一主族(第ⅦA族),易得1个电子,Cl的原子半径比Br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Cl的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强 abc (5)C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1)①③⑦三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Cl。(2)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金属性:K>Na>Al,①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KOH>NaOH>Al(OH)3,最强的是KOH。(4)a项,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b项,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c项,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氯能将溴离子氧化,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正确。(5)④H元素与⑤C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是甲烷,其结构为C。
20.(15分)(2024·南昌高一检测)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Na、K、Mg、Al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填元素符号,下同)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 。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稀盐酸、②稀硝酸、③Na2SiO3溶液、④Na2CO3固体,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 、 (填序号)。但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如何改进?
。
Ⅲ.完成下列问题。
(5)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C为+2价),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已配平)。试指出A的化学式: ,如此反应中有6.72 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
答案:(1)K Al (2)S2-+Cl22Cl-+S↓ (3)分液漏斗 (4)② ④ 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
(5)2Al+2NaOH+6H2O2Na[Al(OH)4]+3H2↑
(6)KHCO3 0.6NA(或3.612×1023)
解析:(1)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钾;生成1 mol氢气需要得到2 mol电子,1 mol钾、钠都失去1 mol电子,1 mol镁失去2 mol电子,而1 mol铝失去3 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2)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4)要证明非金属性:N>C>Si,则利用此装置证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NO3>H2CO3>H2SiO3,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由于B中加Na2CO3,故A中可以加硝酸,通过硝酸和碳酸钠的反应来制取CO2,证明酸性:HNO3>H2CO3,故非金属性:N>C,然后将CO2通入C中的Na2SiO3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从而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故非金属性:C>Si,所以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②稀硝酸、④Na2CO3固体;因硝酸有挥发性,生成的CO2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需要除去,否则会干扰碳酸与硅酸的强弱比较,需在B、D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HNO3。(5)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6)H2O2具有氧化性,将KCN中的C由+2价氧化为+4价,再根据原子守恒判断A的化学式为KHCO3;n(NH3)==0.3 m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