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体操》大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 体操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本单元围绕"体操"主题,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一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技能,如队列队形、基本站立姿势、简单的翻滚、平衡等,培养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空间感知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体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基本站立姿势、前滚翻(简化版)、侧滚翻(简化版)、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脚尖走直线)等基础体操项目。教材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将枯燥的动作技能训练转化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教材内容为后续更复杂的体操学习和其他运动项目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在6-7岁左右,身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乐于参与游戏和竞赛活动。但该年龄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作协调性和柔韧性有待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但记忆不够牢固。在体操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动作不规范、害怕摔倒等情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示范、鼓励性的语言和安全的保护措施,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受同伴影响,教师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 1. 运动能力: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队列队形变换的简单指令,如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等;初步学会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如昂首挺胸、收腹立腰等;尝试完成简化的前滚翻和侧滚翻动作,做到团身紧、滚动圆滑;能在直线上进行单脚站立和脚尖走等平衡练习,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健康行为:学生了解在体操活动中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如不推挤、不打闹,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通过参与体操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集体练习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
3. 体育品德: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参与、勇于尝试的态度,不怕困难和失败;学会尊重教师和同伴,在活动中遵守纪律和规则;通过完成动作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4. 核心素养:通过体操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记忆和思维能力,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至少3个队列队形的指令名称,如立正、稍息、向左转;能描述出基本站立姿势的要领,如"头顶如球,下巴微收,肩膀放平";能模仿教师示范的简化前滚翻动作,做到滚动时团身;能在直线上保持身体平衡完成脚尖走10米的练习。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体操动作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纠正动作错误,体验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游戏,在活动中思考和总结动作要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体操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体育的兴趣;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自信心;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和帮助同伴,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4. 安全意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别体操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如场地湿滑、器械不当等;学会在练习中自我保护,如摔倒时用手臂撑地等基本保护动作。
教学重点 1. 队列队形的基本指令掌握:立正、稍息、原地转法(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规范,要求学生能在听到指令后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身体姿态端正,动作整齐划一。
2. 基本站立姿势的要领:昂首挺胸、收腹立腰、双肩放平、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或贴于大腿两侧,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为后续动作学习奠定基础。
3. 简化前滚翻的动作连贯:团身紧(膝盖弯曲、双手抱膝)、滚动圆滑(头、肩、背、臀、脚跟依次着地)、方向正(向前滚动,不偏离直线),通过分解动作练习和保护帮助,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 前滚翻中身体的团身与滚动协调:一年级学生在做前滚翻时容易出现团身不紧、滚动时身体松散或方向偏移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分解练习和使用体操垫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体会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如双手抱膝的力度、滚动时的呼吸节奏等。
2. 平衡动作的稳定性:在单脚站立和脚尖走直线的练习中,学生由于身体协调性不足,容易出现身体摇晃、站立不稳的情况,需要教师通过降低难度(如扶墙、缩短距离)、增加辅助物(如直线标记)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平衡感,逐步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集体练习中的纪律与秩序:一年级学生在集体体操活动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混乱的现象,需要教师通过明确的规则、生动的口令和有趣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确保练习的有序进行。
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围绕体操基础技能展开,共分为十八个课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至四课时:队列队形练习,重点学习立正、稍息、原地转法、齐步走、跑步走等基本队列动作,通过口令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队列概念。
第五至七课时:基本站立姿势与简单支撑,学习正确的站立、蹲、坐姿势,以及在垫子上的简单支撑练习,如俯卧撑(跪姿简化版)、仰卧起坐(简化版),发展上肢、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第八至十课时:翻滚动作,包括前滚翻(简化版)、侧滚翻(简化版)、后滚翻(简化版),通过分解动作、保护帮助和游戏化练习,让学生掌握翻滚的基本要领。
第十一至十三课时: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脚尖走直线、走S形路线、燕式平衡(简化版)等,通过增加难度梯度和趣味性游戏,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第十四至十六课时:器械辅助练习,如利用体操棒、小呼啦圈等进行简单的器械操,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和节奏感。
第十七至十八课时:综合练习与展示,将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体操组合动作,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单元课时规划 课时主题主要内容核心目标第一课时队列队形入门——立正与稍息1. 队列概念介绍(什么是队列?队列的意义);2. 立正动作学习(姿势要领:抬头、挺胸、收腹、立腰、两臂自然下垂、眼平视前方);3. 稍息动作学习(姿势要领:左脚向左迈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重心在两脚之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4. 立正与稍息的转换练习(听口令反复练习)掌握立正、稍息的动作要领,能在听到指令后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和队列意识。第二课时队列队形进阶——原地转法1. 复习立正、稍息动作(集体练习、个别纠正);2. 向左转动作学习(动作要领:以右脚跟为轴,左脚跟向前半步,身体向左转90度,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3. 向右转动作学习(动作要领:以左脚跟为轴,右脚跟向前半步,身体向右转90度,左脚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4. 转法的连贯练习(听口令做连续转体)学会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方法,做到转体迅速、动作规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第三课时队列队形拓展——齐步走1. 复习立正、稍息、原地转法;2. 原地齐步走练习(脚跟先着地,向前迈步,手臂自然摆动);3. 原地齐步走与转体结合练习;4. 队列游戏"小火车"(排成一路纵队,模仿火车前进,练习队列整齐度)初步掌握齐步走的动作要领,能在队列中保持整齐步伐,培养节奏感和集体意识。第四课时队列队形与游戏1. 复习队列队形基础动作(立正、稍息、转法、齐步走);2. 跑步走(原地练习:提踵、摆臂);3. 队列游戏"听指令做动作"(如听到"向前看"时,迅速将头转正,听到"报数"时,依次报数);4. 放松活动:深呼吸、简单拉伸巩固队列队形基础动作,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快速反应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第五课时基本站立姿势1. 不良姿势的纠正(观察学生日常坐姿、站姿,指出问题);2. 正确站立姿势的学习(昂首挺胸、收腹立腰、双肩放平、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3. 不同情境下的站立姿势练习(如听到"集合"口令时迅速站立、听到"稍息"时自然稍息);4. 姿势模仿游戏"木头人"掌握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要领,能在不同情境下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正确的身体形态。第六课时基本支撑动作——跪姿1. 复习站立姿势;2. 跪姿学习(膝盖着地,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垂直于地面,上体保持挺直);3. 跪姿与站立姿势的转换练习(跪姿→站立→跪姿);4. 跪姿下的简单伸展(如抬头看前方、左右转头、手臂绕环)学会正确的跪姿动作,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稳定性,为后续支撑类动作学习做准备。第七课时支撑与平衡——俯卧撑(简化版)1. 跪姿俯卧撑学习(膝盖着地,双手撑地与肩同宽,身体保持一条直线,弯曲手肘向下,再推起);2.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身体姿态,如塌腰、撅臀);3. 俯卧撑与呼吸配合练习(推起时呼气,下落时吸气);4. 小组竞赛"谁是大力士"初步学会简化的俯卧撑动作,发展上肢和核心力量,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第八课时翻滚动作入门——前滚翻(准备)1. 前滚翻概念介绍(什么是前滚翻?在生活中的应用);2. 团身练习(抱膝团身,滚动成球,体会身体蜷缩的感觉);3. 原地滚动练习(双手抱膝,向前滚动,体会滚动的感觉,保护与帮助方法学习:同伴扶肩或腰部);4. 游戏"滚轮胎比赛"(用小轮胎模拟前滚翻,体验滚动)学会团身紧的动作,初步体会向前滚动的感觉,为学习完整的前滚翻动作奠定基础。第九课时翻滚动作进阶——前滚翻(分解)1. 复习团身和原地滚动;2. 前滚翻分解动作学习:蹲撑(双腿屈膝,臀部后坐,双手撑地)、低头(下巴贴胸)、团身(双手抱膝,身体蜷缩)、滚动(头、肩、背、臀、脚跟依次着地)、站起(双手推地,双腿伸直);3. 分步骤练习,重点练习蹲撑和滚动;4. 教师示范分解动作,学生模仿练习掌握前滚翻的分解动作要领,能在保护下完成蹲撑、团身、滚动和站起的连贯动作。第十课时翻滚动作巩固——前滚翻(完整)1. 复习前滚翻分解动作;2. 完整前滚翻动作练习(教师强调团身紧、滚动圆滑、方向正);3. 小组合作练习,互相保护与帮助(一人练习,一人保护:扶肩或腰部);4. 游戏"滚轮胎接力",巩固前滚翻动作基本掌握完整的前滚翻动作,做到团身紧、滚动圆滑、方向正确,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第十一课时翻滚动作拓展——侧滚翻1. 前滚翻复习(集体练习,纠正常见错误);2. 侧滚翻动作学习(动作要领:侧卧,屈膝,双手抱膝,向一侧滚动,滚动时头、肩、髋、脚依次着地);3. 左右侧滚翻练习(先扶墙练习,再独立练习);4. 侧滚翻与前滚翻的对比练习(观察两者的区别)学会侧滚翻动作,掌握向左右两侧滚动的方法,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空间感知能力。第十二课时翻滚动作拓展——后滚翻(简化版)1. 侧滚翻复习;2. 后滚翻动作学习(动作要领:仰卧,屈膝,双手撑地于体后,向后滚动,团身紧,滚动后迅速站起);3. 分解练习:仰卧抱膝→团身→后滚→站起;4. 保护与帮助:同伴扶肩,教师指导动作初步学会简化的后滚翻动作,掌握向后滚动的方法,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空间感知能力。第十三课时平衡动作入门——单脚站立1. 站立姿势复习;2. 单脚站立练习(扶墙或同伴帮助,单脚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可闭眼练习);3. 逐渐增加难度:闭眼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时间延长(从5秒到15秒);4. 游戏"木头人",巩固单脚站立的平衡能力学会单脚站立的平衡方法,能在有辅助的情况下保持身体稳定,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第十四课时平衡动作进阶——脚尖走直线1. 单脚站立复习;2. 脚尖走直线练习(双脚脚尖朝前,沿直线行走,保持身体平衡,手臂自然摆动);3. 脚尖走S形路线练习(在地上画S形线,沿路线行走);4. 小组竞赛"脚尖走接力",提高练习兴趣掌握脚尖走直线和S形路线的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培养节奏感。第十五课时平衡动作拓展——燕式平衡(简化版)1. 脚尖走复习;2. 燕式平衡简化版学习(站立,单脚支撑,另一脚向后抬起,身体前倾,手臂前伸保持平衡);3. 扶墙练习燕式平衡;4. 小组展示"谁的平衡最持久"初步学会简化的燕式平衡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培养身体的控制能力。第十六课时器械辅助练习——体操棒1. 体操棒介绍(名称、用途);2. 体操棒操练习:
(1)持棒举(双手持棒上举,保持身体正直);
(2)持棒体侧屈(持棒向左右侧屈,拉伸侧腰);
(3)持棒绕环(双手持棒向前、向后绕环);3. 游戏"棒操接力赛"学会利用体操棒进行简单的器械操,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体验器械练习的乐趣。第十七课时综合动作练习(一)1. 队列队形复习(立正、稍息、转法、齐步走);2. 翻滚动作(前滚翻、侧滚翻、后滚翻)复习;3. 平衡动作(单脚站立、脚尖走、燕式平衡)复习;4. 组合动作练习:立正→前滚翻→站立→脚尖走整合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队列队形、翻滚和平衡动作,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第十八课时单元成果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编的体操组合(3-4个动作连贯起来,可加入队列、翻滚、平衡、器械动作);2. 个人展示(如前滚翻、单脚站立等);3.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 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回家和家人一起练习前滚翻)巩固和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培养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激发持续学习体育的兴趣。
单元结构图
学习评价 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等级队列队形1. 立正姿势正确,动作规范
2. 稍息、转法动作标准,反应迅速
3. 队列整齐,听从指挥优秀/良好/需努力基本姿势1. 站立、跪姿姿势正确,身体形态良好
2. 支撑动作稳定,力量足够
3. 姿势转换自然、协调优秀/良好/需努力翻滚动作1. 团身紧,滚动圆滑
2. 方向正,不偏离直线
3. 保护与帮助到位优秀/良好/需努力平衡动作1. 单脚站立稳定,时间达标
2. 脚尖走直线/曲线平稳,无明显摇晃
3. 身体控制能力强优秀/良好/需努力器械练习1. 器械使用方法正确
2. 动作与器械配合协调
3. 积极参与器械练习优秀/良好/需努力参与态度1.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
2. 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与同伴合作良好,遵守规则优秀/良好/需努力
《体操》第1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体操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内容为队列队形中的"立正"与"稍息"动作。队列队形是体操的基础,是组织教学、培养纪律性的重要手段。教材通过情境化的描述(如"小解放军列队训练"),将枯燥的动作要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化学习。立正、稍息动作是后续所有队列练习的基础,正确掌握这两个动作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身体控制能力和集体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解放军、警察等职业有天然的崇拜感,适合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但该年龄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动作协调性较弱,容易出现含胸驼背、重心不稳等问题。在教学中需通过示范、分解练习和趣味游戏降低难度,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立正、稍息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出基本姿势,做到"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和"左脚向左迈出约全脚三分之二"的动作要领
2. 能在听到口令后迅速完成立正与稍息的转换,动作基本规范,身体重心稳定
3. 能在10人一组的小队伍中保持队列整齐,完成2次口令下的动作转换
健康行为
1. 了解队列训练能培养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愿意在集体中遵守统一指令
2. 学会在练习中注意身体姿态,避免含胸、弯腰等不良姿势
3. 通过"小解放军"角色扮演,体验运动带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认真听讲、积极模仿的态度,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2. 学会尊重教师的示范和同伴的练习,不随意打闹或做小动作
3. 通过小组练习,初步体验"互相观察、互相提醒"的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立正姿势要领:抬头(下巴微收)、挺胸(两肩放平)、收腹(小腹收紧)、立腰(腰部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眼平视前方
2. 稍息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重心在两脚之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双手自然下垂
难点
1. 动作转换的协调性:听到口令后迅速完成从立正到稍息再到立正的连贯动作,避免动作拖沓
2. 身体重心的控制:稍息时重心稳定在两脚之间,不前后倾斜或左右摇晃
3. 集体队列的整齐度:在小组练习中保持与同伴的间距一致,动作同步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小解放军帽(可选)、哨子1个、地面标记线(粉笔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一、创设"小解放军训练"情境 (1)、情境引入
1. 教师手持小解放军帽走进教室,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解放军帽子")解放军叔叔在训练时是不是要站得特别整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解放军,学习他们的基础队列动作,好不好?"
2. 播放解放军列队行进的短视频(15秒),展示整齐的队列动作,提问:"解放军叔叔站得这么整齐,他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叫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站姿)"
3. 出示课题:《小解放军的第一课——立正与稍息》
(2)、队列概念初步渗透
1. 讲解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就是大家站成整齐的队伍,听指挥做动作。今天我们先学习两个最基础的动作,以后还要学习更多!"
2. 示范"整齐站立"的要求:"请大家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找一个空位置站好,脚尖朝前,脚跟并拢,身体坐直,眼睛看前方。"
3. 巡视检查学生初始站姿,纠正明显的含胸、歪肩等问题 1. 观察教师展示的解放军帽,回答问题
2. 观看短视频,观察解放军站姿
3. 在教室空地上找位置站好,尝试"整齐站立"
4. 倾听教师讲解队列概念
评价任务 1. 学生能主动参与情境,情绪积极:☆☆☆
2. 能观察视频并回答问题:☆☆☆
3. 站姿基本符合"整齐"要求:☆☆☆
设计意图 通过"小解放军"角色扮演和解放军视频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队列意识,同时为后续动作学习营造情境氛围。
二、示范讲解,学习动作
【15分钟】 一、学习立正动作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完整示范立正动作(正面、侧面),强调:"解放军叔叔的立正姿势,就像一棵挺拔的小松树!我们来看看:头顶像顶着一个气球,不能歪;肩膀要放平,不能耸肩;肚子要收紧,腰要挺直;手要自然下垂,中指要贴在裤缝上;眼睛要平视前方,不能东张西望。"
2. 分解讲解要领:
(1)"脚:双脚并拢,脚尖朝前,脚跟靠紧,形成一条直线"
(2)"身体:抬头(下巴微收),挺胸(胸部向前挺),收腹(小腹往里收),立腰(腰部挺直不塌腰)"
(3)"手臂: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中指贴于裤缝"
(4)"眼睛:平视前方,看教室前方的某一点"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我们弯腰驼背,就像小老头;如果肩膀一高一低,就像歪脖子树,对不对?所以我们要像小松树一样挺拔!"
(2)、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
1. 学生分组(4-5人一组),在地面标记线(脚尖线)后站立,教师巡回指导:
(1)"请大家先把脚站在这条线上,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30度(模拟解放军站姿)"
(2)"手要贴紧裤缝,不要翘兰花指哦!"
(3)"抬头看前方,不要低头看自己的脚"
2. 选2-3名学生示范,教师纠正错误:"这位同学的肩膀有点歪,我们一起帮他调整一下!"(示范正确动作,让学生互相观察)
二、学习稍息动作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稍息动作:"稍息就是让我们的脚稍微分开一点,方便接下来的活动。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重心在两脚之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双手自然下垂。"
2. 分解讲解:
(1)"脚:左脚向左迈,不要太大,大概和自己的脚一样宽,脚尖还是朝前"
(2)"身体:保持立正姿势,不要弯腰,不要塌腰"
(3)"重心:前后左右都要稳,不要向前倾或向后仰"
3. 示范对比:"立正时我们是'小松树',稍息时就像'小松树'的根稍微扎得开一点,但树干还是直的!"
(2)、学生练习与口令强化
1. 学生原地练习稍息与立正的转换,教师用口令强化:"立正!""稍息!""立正!"(口令节奏由慢到快)
2. 教师重点关注:"稍息时脚的位置是否正确""转换时是否迅速""身体是否保持立正姿势"
3. 小组内互相检查动作,"请大家看看旁边同学的稍息姿势,对不对?"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动作要领
2. 在标记线后尝试站立,感受"挺拔"的身体姿态
3. 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纠正明显错误
4. 跟随口令做立正与稍息的转换练习
5. 注意脚的位置和身体重心的稳定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立正、稍息的基本姿势:☆☆☆
2. 能在口令下完成动作转换,反应较迅速:☆☆☆
3. 身体重心稳定,无明显摇晃或歪肩:☆☆☆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讲解-分解-对比-练习"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通过小组观察和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我纠正能力,同时通过口令强化动作记忆。
三、游戏巩固,深化体验
【15分钟】 一、游戏"小解放军列队"(基础版)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组10人左右,在场地两端画两条起点线和终点线(相距10米)
2. 游戏规则:"各小组从起点线开始,按照'立正-稍息-立正'的口令依次做动作,当教师说'前进'时,全组同时向前走3步(稍息姿势下的小碎步),再'立正'站好。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往返,并且动作最整齐!"
3. 安全提示:"走路时不要推挤同伴,注意脚下安全,摔倒了要举手告诉老师!"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前进时保持稍息姿势,动作要小,不要跑太快,否则会摔倒哦!"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动作不规范的小组及时提醒:"第三组的同学,你们的稍息脚迈得太大啦,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标准!"
3. 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一组做得最整齐,像真正的小解放军!"
二、放松活动:"小松树放松"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小松树累了,我们来伸伸懒腰吧!"(伸展手臂、转腰、踢腿等动作)
2. 配合呼吸:"吸气时举高手臂,像小松树长高;呼气时放松身体,像小松树弯腰。"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成圆圈,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动作?(引导学生回答"立正、稍息")大家表现得怎么样?"
2. 总结:"小解放军们今天表现得非常棒,不仅学会了立正稍息,还能整齐地完成游戏!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看看谁站得最像小松树!" 1. 分组后明确游戏规则,听教师讲解
2. 按口令做动作,在稍息姿势下小碎步前进
3. 观察同伴动作,互相提醒保持整齐
4. 跟随教师做放松动作,调整呼吸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学习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动作基本整齐:☆☆☆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今天学习的两个动作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小解放军列队",将所学动作融入情境化活动,在竞争与合作中巩固动作技能,培养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四、课后延伸
【10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对着镜子练习立正和稍息,看看自己的姿势像不像小解放军!"
2.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口令游戏':爸爸妈妈说'立正',你就做立正;说'稍息',你就做稍息,看谁反应快!"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校园里的解放军叔叔(或警察叔叔)是怎么站的,他们的姿势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完成"口令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校园观察,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对着镜子练习立正姿势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感受"抬头、挺胸、收腹、立腰"的身体状态,记录自己的进步。
2. 和家人玩"口令游戏",每人轮流当"指挥官",说"立正"或"稍息",对方迅速做出动作,共玩5轮,记录自己做对的次数。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里的国旗手(或体育老师)的站姿,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的姿势和我们今天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天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时选择平整的地面,不要在光滑或有障碍物的地方做动作,避免摔倒。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立正姿势练习的关键是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头顶如球(抬头)、胸部挺起(挺胸)、腹部收紧(收腹)、腰部挺直(立腰)、手臂贴紧裤缝、脚尖朝前。每天练习能帮助形成肌肉记忆,逐步改善身体姿态。
2. "口令游戏"能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规范性,家长参与可增加趣味性,同时培养亲子互动。
二、拓展观察
3. 国旗手或体育老师的站姿是标准的队列姿势,通过观察可以直观感受"挺拔、整齐"的队列要求,与课堂学习形成对比,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创设有效:通过"小解放军"角色扮演和解放军视频,成功激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模仿动作。
2. 示范讲解清晰:采用"整体示范-分解要领-对比错误"的方法,配合生动的比喻(如"小松树""气球"),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降低了学习难度。
3. 游戏巩固到位:"小解放军列队"游戏将动作练习融入情境,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运用所学动作,同时培养了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学生(约3-4人)在稍息动作时重心不稳,容易左右摇晃,需要更细致的个别指导,如使用体操垫辅助平衡练习。
2. 口令节奏控制:口令转换速度过快,个别学生反应不及时,后续可通过"慢口令-快口令"逐步提升难度,给学生更多适应时间。
3. 动作细节纠正:部分学生在"中指贴裤缝"时容易出现手指弯曲或手臂外撇,需要增加"手型示范"和"同伴互查"环节,强化动作细节。
《体操》第2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延续,重点学习原地转法(向左转、向右转)动作。原地转法是队列变换的基础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军事训练"情境,将转体动作与"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确掌握转法动作能为后续学习齐步走、跑步走等队列行进动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反应速度。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基本掌握立正、稍息动作,但转体时易出现"身体晃动""重心不稳""方向错误"等问题。该年龄段学生空间感知能力较弱,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控制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分解示范、慢速练习和趣味游戏降低难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反应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口令强化"和"动作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转体动作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出"以脚跟为轴、身体转动、靠拢成立正"的基本姿势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完成"立正-向左转-立正"和"立正-向右转-立正"的连贯动作,转体角度基本准确(约90度)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队列位置不变,完成连续3次转体动作,动作基本协调
健康行为
1. 了解转体动作在队列训练中的作用,愿意在集体中服从统一指令
2. 学会在转体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摔倒
3. 通过"军事训练"情境,体验遵守纪律、快速反应带来的成就感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倾听、积极模仿的态度,主动纠正动作错误
2. 学会在小组练习中互相观察、互相提醒,培养合作意识
3. 通过游戏竞赛,体验"公平竞争、为小组争光"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转体动作要领:以脚跟为轴(左脚跟或右脚跟为转动轴),另一脚向前半步(约全脚的三分之二),身体迅速转动90度,重心保持稳定
2. 转体与靠拢:转动后迅速将另一脚靠拢原脚跟,成立正姿势,保持身体挺直
3. 动作连贯性:从立正到转体再到靠拢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避免"停顿""晃动"
难点
1. 转体角度的准确性:向左转和向右转时,身体转动角度控制在90度左右,避免"转多""转少"
2. 重心的稳定:转体过程中身体重心不前后偏移或左右摇晃,保持"小松树"般的挺拔
3. 方向的判断:转体后能迅速判断新的朝向,保持与原队列方向一致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口令强化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小红旗(4面,代表4个小组)、哨子1个、地面标记线(粉笔画,用于队列位置标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5分钟】 一、"小解放军军事训练"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解放军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动作?(引导学生回答"立正、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转体,就像解放军叔叔在训练时一样,听指挥向左右转,好不好?"
2. 带领学生做"立正-稍息-立正"的连贯练习,用口令强化:"立正!""稍息!""立正!"(节奏由慢到快)
3. 检查学生动作:"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脚有没有站在脚尖线上,手有没有贴紧裤缝,像小松树一样挺拔!"
(2)、情境引入转体
1. 出示小红旗,提问:"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红旗")解放军叔叔在训练时,会根据红旗的方向改变自己的朝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看指挥旗'转体!"
2. 示范转体动作(可先做原地踏步,再做转体):"大家看,当指挥旗向左指时,我们就向左转;指挥旗向右转时,我们就向右转!" 1. 齐答上节课学习的动作名称
2. 跟随口令做立正-稍息-立正的转换
3. 检查自己的站姿,调整身体姿态
4. 观察红旗,理解转体情境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快速完成立正-稍息转换:☆☆☆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理解转体与红旗方向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基础,同时创设"看指挥旗转体"的军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转体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讲解,学习转体
【15分钟】 一、学习向左转动作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完整示范向左转动作(正面、侧面),强调:"向左转就像我们要向左看,身体要像拧螺丝一样转过去!我们来分解一下:"
2. 分解讲解要领:
(1)"准备:立正姿势,双脚并拢,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
(2)"转体:以左脚跟为轴,右脚跟向前半步(约10厘米),脚尖稍微向外(约30度),身体迅速向左转动90度,同时右手臂自然摆动(配合口令"1-2",转体时"1"为转体,"2"为靠拢)"
(3)"靠拢:转动后,右脚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保持身体挺直,眼睛平视前方"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转体时'脚没动',就像原地打转;如果'身体没挺直',就会歪歪扭扭。我们要像机器人一样,身体是直的,脚是稳的!"
(2)、分解练习与口令强化
1. 分解练习:"左脚跟为轴,右脚向前半步(口令"1"),身体向左转(口令"2"),右脚靠拢(口令"3"),立正(口令"4")",教师慢速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口令强化:教师发出口令"1-2-3-4",学生按口令做分解动作,逐步加快节奏
3. 个别指导:对转体角度不准确的学生,用手辅助其身体转动,纠正"转多""转少"问题
二、学习向右转动作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向右转动作:"向右转和向左转方法差不多,只是转动的方向相反。要领:以右脚跟为轴,左脚跟向前半步,身体迅速向右转90度,然后左脚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
2. 分解讲解:
(1)"准备:同向左转,立正姿势"
(2)"转体:以右脚跟为轴,左脚跟向前半步,身体迅速向右转90度,右手臂自然摆动(配合口令"1-2")"
(3)"靠拢:转动后,左脚迅速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
3. 对比强调:"向左转用左脚跟,向右转用右脚跟,方向相反,不要搞混哦!"
(2)、分解练习与对比练习
1. 分解练习:"右脚跟为轴,左脚向前半步(口令"1"),身体向右转(口令"2"),左脚靠拢(口令"3"),立正(口令"4")",学生跟随口令练习
2. 对比练习:"请大家先做向左转,再做向右转,感受左右方向的不同"
3. 小组互查:"请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转体角度,角度不对的同学帮他纠正"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动作要领
2. 跟随口令做分解练习,感受"1-2-3-4"节奏
3. 尝试向左右转,体会"脚跟为轴"的转动方式
4. 小组内互相观察转体动作,纠正错误
5. 区分向左转和向右转的不同要领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向左转、向右转的基本姿势:☆☆☆
2. 能在口令下完成分解转体动作,节奏基本正确:☆☆☆
3. 转体角度基本准确,身体重心稳定:☆☆☆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对比错误-口令强化-小组互查"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转体动作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分解练习和口令强化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节奏,小组互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三、游戏竞赛,巩固技能
【15分钟】 一、游戏"指挥旗传递"(进阶版)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组选1名"旗手"(手持小红旗),站在队伍最前面
2. 游戏规则:"各小组从起点线开始,旗手根据教师举旗方向(左/右)指挥全组做向左转/向右转,当教师说'前进'时,全组同时向前走3步(立正姿势),到达终点后'立正'站好,最快完成往返的小组获胜!"
3. 安全提示:"转体时注意与同伴保持距离,不要推挤;前进时步伐小而稳,避免摔倒"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旗手要看好老师的指挥旗,口令要清晰;其他同学要听旗手的'指令',快速转体,不要犹豫!"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转体不及时的小组提醒:"第三组的同学注意,老师举的是红旗,要向右转哦!"
3. 对配合默契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二组反应最快,转体最整齐,像真正的解放军队伍!"
二、放松活动:"关节放松操"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关节放松操:"小关节,动一动,转转头,弯弯腰,踢踢腿,拍拍肩,身体放松真舒服!"
2. 配合呼吸:"吸气时伸展身体,呼气时放松肌肉"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圈坐,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答"向左转、向右转")大家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2. 总结:"小解放军们今天的转体动作越来越标准了,不仅能听口令转体,还能配合旗手完成任务!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玩'指挥转体'的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1. 明确游戏规则,选旗手并站好位置
2. 旗手根据教师举旗方向指挥小组转体
3. 快速完成转体和前进动作,保持队列整齐
4. 跟随教师做关节放松操,调整身体状态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转体迅速、整齐:☆☆☆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要领:☆☆☆
设计意图 通过"指挥旗传递"游戏,将转体动作与团队合作结合,在竞争中巩固技能,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团队意识。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四、课后延伸
【10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和家人玩'指挥转体'游戏:家人举左手代表向左转,举右手代表向右转,你快速做出反应,每天玩3轮,记录自己做对的次数。"
2. "对着镜子练习转体,观察自己转体时'脚有没有动','身体有没有歪',并请家人帮忙纠正。"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升旗仪式、课间操),看看他们是怎么转体的,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玩"指挥转体"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校园观察,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和家人玩"指挥转体"游戏,家人举左手时做向左转,举右手时做向右转,每天练习3轮,每轮10次,记录自己做对的次数(目标:8次以上)。
2. 对着镜子练习转体,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脚跟为轴、身体转90度、靠拢立正"的要领,让家人帮忙纠正错误动作。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升旗仪式、体育课集合),记录他们转体时"用哪只脚的脚跟为轴",和我们今天学的是否一致,明天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转体时选择平整、宽敞的地面,不要在有障碍物的地方练习,避免因地面不平导致摔倒。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指挥转体"游戏能提高反应速度和方向判断能力,每天练习可帮助形成肌肉记忆,逐步改善转体动作的准确性。
2. 对着镜子练习能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动作,家人的帮助可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动作要领的记忆。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队伍的转体动作,能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加深对"标准队列动作"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小解放军军事训练"情境,将向左转、向右转与"指挥旗"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角色扮演心理,课堂参与度高。
2. 分解示范清晰:采用"分解动作+口令强化"的方法,将转体动作分解为"脚跟为轴-前半步-转体-靠拢"四步,配合"1-2-3-4"口令节奏,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大部分学生能在2-3次练习后基本掌握。
3. 游戏巩固有效:"指挥旗传递"游戏将转体动作融入团队任务,学生在竞争中主动练习,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反应速度,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约2-3名学生在向右转时易混淆"左脚前半步"和"右脚前半步",需要增加"左右脚对比练习",如"先做5次向左转,再做5次向右转",强化动作记忆。
2. 转体角度控制:个别学生转体角度过大或过小(如180度),需要用"地面标记线"辅助判断,在地面画90度角标记,让学生直观感受转体角度。
3. 动作连贯性:部分学生转体后"靠拢"动作不及时,需要增加"转体-靠拢"的连续口令,如"1-2-3"(转体1,靠拢2,立正3),强化动作衔接。
《体操》第3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3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进阶内容,重点学习齐步走动作。齐步走是队列行进的基础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和集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军事拉练"情境,将齐步走与"听口令、踏步伐"的游戏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模仿军人"的心理特点。正确掌握齐步走动作能为后续学习跑步走、队形变换等复杂队列动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立正、稍息、原地转法动作,对"走路"有生活经验,但齐步走需要"脚跟先着地、有节奏、步幅一致",与日常走路存在差异。该年龄段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弱,易出现"同手同脚""步幅不一""队列散乱"等问题。教学中应通过分解示范、节奏训练和趣味游戏降低难度,重点关注"脚跟先着地""摆臂自然"等细节,同时通过"口令强化"和"队列标记"帮助学生建立整齐行进的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齐步走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出"脚跟先着地、前脚掌推进、步幅适中、摆臂自然"的基本姿势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以"1-2-1"的节奏完成齐步走,步频基本稳定(约每分钟116-122步)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队列间距一致(约1米),按"一路纵队"整齐行进10米,动作基本协调
健康行为
1. 了解齐步走在队列行进中的作用,愿意在集体中保持整齐步伐
2. 学会在行进中注意身体平衡,避免因步幅过大或过小导致摔倒
3. 通过"军事拉练"情境,体验团队行进带来的成就感和纪律性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倾听、积极参与的态度,主动调整步频与队列
2. 学会在行进中关注同伴位置,避免碰撞,培养团队意识
3. 通过游戏竞赛,体验"为集体荣誉努力"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齐步走动作要领:
(1)脚:脚跟先着地,向前推进,步幅适中(约30厘米),脚尖朝前
(2)身体:上体保持正直,挺胸收腹,重心稍前倾
(3)手臂:自然摆动,肘部弯曲约90度,前摆到胸前,后摆到腰际
(4)节奏:配合口令"1-2-1","1"抬右脚,"2"抬左脚,"1"落地
2. 队列整齐:保持一路纵队,前后间距一致,步频步幅统一
难点
1. 节奏与动作的协调:"1-2-1"口令与"脚落地-摆臂-迈步"的动作配合,避免"同手同脚"或"动作拖沓"
2. 摆臂的自然性:摆臂时肘部弯曲角度一致,前后摆动幅度相同,避免"摆臂过大"或"摆臂僵硬"
3. 队列保持:行进中不偏离直线,前后同学间距一致,避免"掉队"或"挤队"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口令强化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1-2-1"节奏拍手器(4个)、地面标记线(粉笔画,用于队列位置标记)、小鼓1个(用于节奏提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5分钟】 一、"小解放军拉练"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解放军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转体动作?(引导学生回答"向左转、向右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齐步走,就像解放军叔叔拉练时一样,听指挥整齐地前进,好不好?"
2. 带领学生做"立正-稍息-立正-向左转-立正-向右转-立正"的连贯练习,强化转体动作
3. 检查队列:"请大家保持一路纵队,间距1米,脚跟贴紧脚尖线,像一条小火车!"
(2)、情境引入齐步走
1. 出示玩具小鼓,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回答"打鼓")解放军拉练时会用鼓来指挥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当'小鼓手',听鼓声走整齐的队伍!"
2. 示范齐步走动作(原地踏步+行进):"大家看,这就是齐步走,脚跟先落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像小火车一样整齐!" 1. 齐答上节课学习的转体动作名称
2. 跟随口令做连贯的队列动作
3. 调整自己的队列位置,保持间距1米
4. 观察小鼓和教师示范,理解齐步走情境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快速完成转体和立正:☆☆☆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理解齐步走与"小鼓手"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队列基础,同时创设"小解放军拉练"情境,引入"小鼓指挥"的齐步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齐步走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讲解,学习齐步走
【15分钟】 一、原地齐步走分解练习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原地齐步走分解动作(正面、侧面),强调:"齐步走就像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每一步都要踩稳!我们来分解一下:"
2. 分解讲解要领:
(1)"脚:原地踏步时,'1'抬右脚,脚跟先着地,向前推进,'2'抬左脚,脚尖朝前,步幅约30厘米,像踩在小格子上一样"
(2)"身体:上体保持立正姿势,不要弯腰,眼睛看前方,重心稍微向前(像要走路的感觉)"
(3)"手臂:自然弯曲,'1'时右臂前摆到胸前,'2'时左臂前摆到胸前,后摆到腰际,摆臂时肘部不要外撇"
(4)"节奏:配合口令'1-2-1','1'抬右脚(摆右臂),'2'抬左脚(摆左臂),'1'落地(换摆右臂)"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脚先着地',就像踩在棉花上;如果'摆臂太用力',就像小鸭子走路。我们要像小火车一样,平稳、整齐!"
(2)、分解练习与节奏训练
1. 原地踏步分解练习:"1-2-1"口令,学生先做"1"抬右脚(摆右臂),"2"抬左脚(摆左臂),"1"落地,重复10次
2. 节奏拍手训练:"用手拍'1-2-1'的节奏,同时踏步,感受步频"
3. 结合小鼓节奏:教师敲小鼓("咚-咚-咚"),学生按鼓点做原地齐步走,强化节奏与动作的配合
二、行进齐步走练习 (1)、队列标记与分组练习
1. 在场地画3条平行直线(间距1米),代表3条"小火车轨道",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站在起点线后
2. 讲解队列要求:"每列纵队间距1米,前后同学脚尖对脚跟,像小火车车厢一样连起来"
(2)、口令指挥与纠错
1. 教师发出口令"齐步走!",学生开始行进,教师用"1-2-1"口令指挥,观察学生动作:"第一组的同学,你们的步幅太大啦,要像踩小格子一样,步幅30厘米就好!"
2. 个别指导:对"同手同脚"的学生,用手轻拍其手臂纠正摆臂方向;对"步频过快"的学生,用口令"慢一点,1-2-1,慢慢来"
3. 小组互查:"请大家看看前面同学的脚,步幅是不是一样大?"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分解要领
2. 跟随口令做原地踏步分解练习
3. 用手拍节奏,配合小鼓做齐步走
4. 按标记站好队列,保持间距1米
5. 跟随口令行进,调整步幅和摆臂
6. 互相观察同伴动作,纠正错误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齐步走的基本姿势:☆☆☆
2. 能在口令下完成原地分解动作,节奏基本正确:☆☆☆
3. 能在队列中保持间距一致,整齐行进10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节奏训练-分组练习"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齐步走动作概念,降低学习难度。节奏拍手和小鼓辅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地面标记线帮助学生保持队列整齐,小组互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三、游戏竞赛,巩固技能
【15分钟】 一、游戏"小火车拉货"(进阶版)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组选1名"火车头"(举小红旗),其余为"车厢",成一路纵队
2. 游戏规则:"各小组从起点线出发,'火车头'举旗指挥,按'1-2-1'口令齐步走,到达终点后'立正',将'货物'(体操垫)搬到指定位置,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3. 安全提示:"行进时注意与前面同学保持1米距离,不要推挤;搬垫子时注意脚下,避免绊倒"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火车头要看好前方,口令要清晰;车厢同学要跟着前面的节奏走,不要掉队!"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摆臂不自然"的学生提醒:"第三组的同学,摆臂时肘部要弯曲,不要太直哦!"
3. 对配合默契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二组像真正的小火车一样整齐,没有一个同学掉队!"
二、放松活动:"小火车到站"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小火车到站啦,大家来伸伸腿、拍拍肩,放松一下!"(动作:弓步压腿、肩部绕环、深呼吸)
2. 配合呼吸:"吸气时伸展身体,呼气时放松肌肉"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圈坐,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答"齐步走")大家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2. 总结:"小解放军们今天的齐步走越来越整齐了,不仅能听口令行进,还能合作完成任务!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玩'小火车'游戏,看看谁的'火车'最整齐!" 1. 明确游戏规则,选"火车头"并站好队列
2. 举旗指挥或跟随"火车头"行进,完成拉货任务
3. 保持队列整齐,避免"掉队"或"挤队"
4. 跟随教师做放松动作,调整身体状态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队列整齐,行进迅速:☆☆☆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齐步走的动作要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火车拉货"游戏,将齐步走动作与团队合作结合,在竞争中巩固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四、课后延伸
【10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和家人玩'小火车'游戏:家人当'火车头',你当'车厢',按'1-2-1'口令齐步走,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自己的步幅和摆臂是否自然。"
2. "对着镜子练习齐步走,检查自己的'脚跟是否先着地','摆臂是否自然',并请家人帮忙记录进步。"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课间操、升旗仪式),看看他们齐步走时'脚是怎么落地的','手臂是怎么摆的',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玩"小火车"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校园观察,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和家人玩"小火车"游戏,家人当"火车头",你当"车厢",按"1-2-1"口令在客厅或小区齐步走,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并记录:
(1)自己的步幅是否一致(用尺子量30厘米左右)
(2)摆臂时肘部是否弯曲(约90度)
(3)是否能跟上"火车头"的节奏
2. 对着镜子练习原地齐步走,按"脚跟先着地-前脚掌推进-摆臂自然"的要领,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纠正错误动作。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升旗仪式、体育课集合),记录他们齐步走时的"口令"(是否有"1-2-1")、"摆臂方向"(左/右)、"步幅大小"(是否一致),明天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时选择平整、宽敞的地面,避免在光滑或有障碍物的地方行走,防止摔倒。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步幅控制在30厘米左右能保证行进的稳定性,肘部弯曲90度可使摆臂自然,跟上节奏能保持队列整齐,这些都是齐步走的关键要领。
2. 对着镜子练习能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动作细节,家人的帮助可及时纠正"脚跟不着地""摆臂僵硬"等问题,强化动作记忆。
二、拓展观察
3. 校园队伍的齐步走是标准的队列行进动作,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加深对"标准队列动作"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联系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贯穿有效:通过"小解放军拉练"和"小火车"游戏,将齐步走与军事情境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角色扮演心理,课堂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练习动作。
2. 分解示范清晰:采用"原地分解-节奏训练-行进练习"的步骤,配合"1-2-1"口令和小鼓节奏,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大部分学生能在3-4次练习后基本掌握原地齐步走。
3. 游戏巩固有趣:"小火车拉货"游戏将动作练习与团队任务结合,学生在竞争中关注队列整齐和步频一致,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约2-3名学生在"摆臂方向"上易混淆(如"同手同脚"),需要增加"左右摆臂对比练习",如"先做5次右臂前摆,再做5次左臂前摆",强化动作记忆。
2. 步幅控制:个别学生步幅过大或过小(如超过40厘米或小于20厘米),需要用"地面标记格子"辅助,在地面画30厘米间隔的格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步幅大小。
3. 队列保持:部分学生在行进中易"掉队"或"挤队",需要增加"队列标记",如在地面画"脚印"标记,让学生按脚印位置行进,保持间距一致。
《体操》第4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进阶内容,重点学习“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和“二路纵队变一路纵队”的基本变换方法。队列变换是集体活动中调整队伍的重要技能,教材通过“军事拉练分合队伍”情境,将变换动作与“听口令、找位置”的游戏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模仿军人”的心理特点。正确掌握队列变换能为后续学习复杂队形(如圆形、方形)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立正、稍息、齐步走动作,对“前后对齐”“左右间距”有初步概念,但在“分队时如何保持直线”“插入位置是否准确”等方面存在困难。该年龄段学生空间判断能力较弱,易出现“插入后队伍歪斜”“间距忽大忽小”等问题。教学中应通过“标记辅助”“分解示范”和“游戏体验”降低难度,重点关注“前一名学生不动”“后一名学生从两侧插入”的动作要领,同时通过“口令强化”和“小组互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变换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一路变二路”“二路变一路”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前不动、后左/右插”的基本姿势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以“1-2-1”节奏完成“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和“二路纵队变一路纵队”,前后对齐误差≤20厘米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变换后队列的直线性,左右间距一致(约50厘米),动作基本协调
健康行为
1. 了解队列变换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愿意在变换中主动关注同伴位置
2. 学会在变换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插队”导致碰撞
3. 通过“分合队伍”情境,体验“集体行动需统一指令”的纪律性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倾听、快速反应的态度,主动调整自己的位置
2. 学会在变换中互相观察、互相提醒,培养“不推挤、不抢先”的团队意识
3. 通过游戏竞赛,体验“为集体荣誉努力”的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队列变换要领:
(1)“一路变二路”:口令“1-2-1,右分队!”,前1/3学生不动,后2/3学生从右侧插入(左分队则从左侧插入),形成“2列,每列5人”
(2)“二路变一路”:口令“1-2-1,合队!”,2列学生同时向中间靠拢,前1人不动,后1人从两侧插入,形成“1列”
(3)变换时保持队列直线,前后对齐(脚尖对脚跟),左右间距一致(约50厘米)
2. 动作连贯性:从“立正”到“分队/合队”再到“齐步走”的过程中,身体不晃动,位置准确
难点
1. 插入时机与位置:“后一名学生”需在“前一名学生移动前”插入,避免“撞到前面同学”
2. 左右方向判断:左分队时从右侧插入,右分队时从左侧插入,避免“方向混淆”
3. 队列直线保持:变换后队伍不歪斜,左右间距一致,避免“斜线”或“拥挤”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口令强化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地面标记线(粉笔画,用于队列位置标记)、小旗4面(代表4个小组)、哨子1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5分钟】 一、"小解放军分合队伍"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解放军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行进动作?(引导学生回答"齐步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队列变换,就像拉练时需要分成两队或合并成一队前进,该怎么操作呢?"
2. 带领学生做"一路纵队齐步走10米"练习,强化齐步走动作
3. 检查队列:"请大家保持一路纵队,间距1米,脚跟贴紧脚尖线,像一条小火车!"
(2)、情境引入变换
1. 出示小旗,提问:"这面旗能指挥队伍变化吗?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当'分合旗',听旗手口令变队伍!"
2. 示范“一路变二路”动作:"大家看,这是一路纵队,现在听口令变成二路纵队,像两条小火车并行!" 1. 齐答上节课学习的齐步走动作名称
2. 跟随口令做齐步走,保持队列整齐
3. 调整自己的队列位置,保持间距1米
4. 观察小旗和教师示范,理解变换情境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整齐完成齐步走10米:☆☆☆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理解“分合旗”与队列变换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齐步走巩固队列基础,同时创设“分合队伍”的军事情境,引入“分合旗”指挥变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队列变换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讲解,学习变换
【15分钟】 一、学习“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一路变二路”分解动作(正面、侧面),强调:"分队伍就像分蛋糕,要均匀、不抢位置!我们来分解一下:"
2. 分解讲解要领:
(1)"口令:'1-2-1,右分队!'(教师举右旗),前1/3学生保持立正不动,后2/3学生听口令开始移动"
(2)"右分队:后1名学生从右侧插入前1名学生右侧,形成2列,每列间距50厘米,脚尖对脚尖"
(3)"左分队:后1名学生从左侧插入前1名学生左侧,形成2列,每列间距50厘米"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前不动,后乱插',队伍就会歪;如果'间距太小',就会挤在一起。我们要像分蛋糕一样,每块大小一样!"
(2)、分解练习与口令强化
1. 原地分解练习:"前3名学生不动,后7名学生听口令'右分队',从右侧插入,重复5次"
2. 口令强化:教师举旗(左/右),发出口令“1-2-1,左/右分队!”,学生按口令做分解动作
3. 小组互查:"请大家互相检查,插入后队伍是不是直的?间距是不是50厘米?" 二、学习“二路纵队变一路纵队”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二路变一路”分解动作:"现在我们是二路纵队,如何变成一路纵队呢?要领:2列学生同时向中间靠拢,前1人不动,后1人从两侧插入"
2. 分解讲解要领:
(1)"口令:'1-2-1,合队!',2列学生同时向前走1步,前1名学生不动,后1名学生向中间插入"
(2)"插入位置:左列学生从右插入,右列学生从左插入,形成1列,前后间距1米"
3. 对比强调:"二路变一路要'同时动,中间插',不要抢位置,也不要掉队!"
(2)、分解练习与对比练习
1. 原地分解练习:"2列学生听口令'合队',前1人不动,后1人从两侧插入,重复5次"
2. 对比练习:"先做1次'一路变二路',再做1次'二路变一路',感受分合的不同"
3. 完整变换练习:"一路变二路(10秒)→ 二路变一路(10秒)→ 齐步走5米",连贯练习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分解要领
2. 跟随口令做原地分解练习,感受“前不动、后插入”
3. 互相检查插入后队列是否直线、间距是否一致
4. 尝试“一路变二路”和“二路变一路”的连贯变换
5. 跟随口令完成“分合-行进”的连贯动作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分合”的基本姿势:☆☆☆
2. 能在口令下完成“分合”分解动作,方向准确:☆☆☆
3. 能保持变换后队列直线,间距一致:☆☆☆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口令强化-小组互查-连贯练习”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队列变换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分合旗”和“地面标记”辅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小组互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三、游戏竞赛,巩固技能
【15分钟】 一、游戏“分合接力赛”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组10人,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2. 游戏规则:"各小组从起点出发,完成'一路变二路'(每列5人)→ 二路齐步走5米 → 二路变一路 → 齐步走回起点,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途中若队伍歪斜或间距不一致,需原地调整后继续,否则加时5秒"
3. 安全提示:"变换时注意与同伴保持距离,不要推挤;行进时步幅适中,避免摔倒"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旗手要举旗清晰,口令要响亮;其他同学要听口令,快速插入,不要掉队!"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方向错误”的小组提醒:"第三组注意,左分队要从左侧插入,不要从右侧哦!"
3. 对配合默契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二组像真正的解放军队伍一样,分合又快又整齐,没有一个同学掉队!" 二、放松活动:“队伍放松操”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队伍解散啦,大家来'抖抖手、踢踢腿、转转头',放松一下!"(动作:手臂绕环、弓步压腿、颈部转动)
2. 配合呼吸:"吸气时伸展,呼气时放松"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圈坐,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答"队列分合")大家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2. 总结:"小解放军们今天的分合队伍越来越熟练了,不仅能听口令变换,还能合作完成接力赛!回家后可以和家人玩'分合游戏',看看谁的队伍最整齐!" 1. 明确游戏规则,选“旗手”并站好队列
2. 旗手举旗指挥,小组完成“分合-行进”接力
3. 保持队列直线和间距一致,调整错误后继续
4. 跟随教师做放松动作,调整身体状态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变换迅速、整齐:☆☆☆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分合”的动作要领:☆☆☆
设计意图 通过“分合接力赛”游戏,将队列变换与团队合作结合,在竞争中巩固技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方向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四、课后延伸
【10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和家人玩'分合游戏':家人当'分合旗手',你和家人组成'一路纵队',听口令做'一路变二路'和'二路变一路',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自己的插入位置是否准确。"
2. "对着镜子练习'分合',检查自己的'前不动、后插入'是否清晰,让家人帮忙记录进步。"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课间操、体育课集合),看看他们是怎么'分合队伍'的,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玩“分合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校园观察,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和家人玩“分合游戏”,家人当“分合旗手”(举左/右旗),你和家人组成“一路纵队”,听口令做“一路变二路”和“二路变一路”,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并记录:
(1)插入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与前一名同学对齐)
(2)队伍是否保持直线(是否有“斜线”)
(3)左右间距是否一致(约50厘米)
2. 对着镜子练习“分合”,按“前不动、后插入”的要领,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纠正错误动作。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升旗仪式、体育课集合),记录他们“分合队伍”时的“口令”(是否有“1-2-1”)、“插入方向”(左/右)、“间距大小”(是否一致),明天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时选择平整、宽敞的地面,避免在光滑或有障碍物的地方“分合”,防止摔倒或碰撞。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插入位置准确能保证队列整齐,队伍保持直线可避免“斜线”,左右间距一致能保证队伍宽度均匀,这些都是队列变换的关键要领。
2. 对着镜子练习能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动作细节,家人的帮助可及时纠正“插入过慢”“位置歪斜”等问题,强化动作记忆。
二、拓展观察
3. 校园队伍的“分合”是标准的集体活动技能,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加深对“标准队列动作”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联系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贯穿有效:通过“分合队伍”的军事情境,将队列变换与“分合旗”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角色扮演心理,课堂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练习动作。
2. 分解示范清晰:采用“原地分解-口令强化-小组互查-连贯练习”的步骤,配合“1-2-1”口令和“分合旗”,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大部分学生能在3-4次练习后基本掌握分合变换。
3. 游戏巩固有趣:“分合接力赛”游戏将动作练习与团队任务结合,学生在竞争中关注队列直线和间距一致,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约2-3名学生在“左/右方向判断”上易混淆(如左分队时从右侧插入),需要增加“左右方向对比练习”,如“先做5次右分队,再做5次左分队”,强化方向记忆。
2. 插入时机:个别学生插入“过慢”或“过快”(如前一名学生未站稳就插入),需要用“口令停顿”辅助,如“1-2-1,(停顿1秒)右分队!”,给学生反应时间。
3. 队伍直线保持:部分学生变换后队伍“歪斜”,需要增加“地面标记线”,在地面画直线,让学生按线行进,强化直线概念。
《体操》第5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5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衔接内容,重点学习“原地踏步与齐步走的自然衔接”。通过“军事拉练行进节奏”情境,将“踏步转齐步”动作与“听口令、控节奏”的核心能力结合,是从“原地动作”过渡到“行进动作”的关键一步。教材通过分解踏步与齐步的衔接要领,帮助学生建立“节奏转换”的身体感知,为后续跑步走、队形变换等复杂动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原地齐步走和队列分合,对“踏步”有生活经验(如上下楼梯),但“踏步转齐步”时易出现“节奏混乱”“步幅突变”等问题。该年龄段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依赖听觉和身体记忆,需通过“口令强化”“分解示范”和“节奏游戏”突破难点。教学中应重点关注“重心前移”“步幅调整”“摆臂配合”三个细节,通过“慢动作示范”和“节奏拍手”帮助学生建立“踏步-齐步”的流畅转换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踏步转齐步”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重心前移-步幅增大-摆臂自然”的衔接过程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以“1-2-1”节奏完成“原地踏步→齐步走”的衔接,节奏误差≤2拍/10秒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衔接后齐步走的稳定性,步频与摆臂协调,动作自然不僵硬
健康行为
1. 了解“节奏转换”在行进中的作用,愿意在练习中主动调整步频与步幅
2. 学会在衔接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节奏突变”导致摔倒
3. 通过“军事拉练”情境,体验“节奏统一”带来的集体行进美感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倾听、积极调整的态度,主动配合口令节奏
2. 学会在衔接中关注同伴节奏,避免“快前慢后”的队列混乱
3. 通过游戏竞赛,体验“节奏同步”的团队默契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衔接动作要领:
(1)“踏步转齐步”的节奏控制:口令“1-2-1,走!”,“1-2”为踏步节奏,“走”时重心前移,步幅从“小”到“大”(踏步步幅20厘米→齐步步幅30厘米)
(2)身体协调:上体保持正直,摆臂从“小幅度”到“自然摆动”,步频从“慢”到“适中”(踏步110-120步/分→齐步116-122步/分)
(3)衔接时机:“走”字口令发出时,立即完成“重心前移-步幅增大-摆臂到位”的连贯动作
2. 节奏稳定性:从“踏步”到“齐步”的转换过程中,不出现“停顿”或“加速/减速”
难点
1. 节奏与动作的匹配:“踏步时小步慢节奏,齐步时大步快节奏”的转换衔接,避免“踏步未停就迈步”或“迈步后节奏混乱”
2. 重心与步幅的协调:“重心前移”与“步幅增大”同步,避免“重心后坐”导致步幅过小或“重心前倾”导致步幅过大
3. 摆臂与步频的配合:摆臂幅度随步频加快而增大,避免“摆臂僵硬”或“摆臂过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节奏训练法、口令强化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节奏拍手器”(4个)、地面标记线(粉笔画,用于步幅标记)、小鼓1个(用于节奏提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5分钟】 一、“小解放军拉练途中”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解放军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引导学生回答"队列分合")今天拉练途中遇到一条小河,需要从'原地踏步'变成'齐步走'过河,怎么操作呢?"
2. 带领学生做"一路纵队分合后齐步走10米"练习,强化分合与齐步走的衔接
3. 检查队列:"请大家保持一路纵队,间距1米,脚跟贴紧脚尖线,像一条小火车!"
(2)、情境引入衔接
1. 出示玩具小鼓,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回答"打鼓")解放军过河时要听鼓声节奏走,今天我们就用'小鼓节奏'练习'踏步转齐步'!"
2. 示范“踏步转齐步”动作:"大家看,这是原地踏步,现在听鼓声节奏变成齐步走,像小火车开上正轨!" 1. 齐答上节课学习的“队列分合”
2. 跟随口令做分合后齐步走,保持队列整齐
3. 调整自己的队列位置,保持间距1米
4. 观察小鼓和教师示范,理解“节奏转换”情境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整齐完成分合后齐步走10米:☆☆☆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理解“小鼓节奏”与“踏步转齐步”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分合与齐步走巩固队列基础,同时创设“过河”情境,引入“小鼓节奏”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踏步转齐步”的衔接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讲解,学习衔接
【15分钟】 一、分解“踏步转齐步”动作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踏步转齐步”分解动作(正面、侧面),强调:"过河要'慢进快出',我们来分解一下:"
2. 分解讲解要领:
(1)"踏步阶段:'1-2-1'口令,脚跟先着地,步幅20厘米,摆臂小幅度(前摆到胸口下,后摆到腰侧),像踩在小石子上一样慢走"
(2)"衔接口令:'走!'(教师敲小鼓'咚'),重心向前移,步幅增大到30厘米,摆臂自然摆动(前摆到胸口,后摆到腰际),节奏加快到116-122步/分"
(3)"齐步阶段:'1-2-1'口令,脚跟先着地,脚尖朝前,步幅30厘米,摆臂与步频同步(抬右脚摆右臂,抬左脚摆左臂)"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踏步未停就迈步',会像踩空;如果'摆臂太大',会像机器人走路。我们要像小火车从慢到快地开起来!"
(2)、节奏分解练习
1. 踏步节奏练习:"用手拍'1-2-1'节奏,同时做原地踏步,感受慢节奏:1(抬右)-2(抬左)-1(落地),重复10次"
2. 衔接口令练习:"听口令'踏步-走',踏步时拍'1-2-1','走'时加快节奏到'1-2-1'(齐步节奏),重复5次"
3. 地面标记练习:在地面画20厘米(踏步)和30厘米(齐步)的格子,学生按格子大小做“踏步-齐步”衔接,强化步幅概念 二、连贯动作练习 (1)、原地衔接练习
1. 教师发出口令“1-2-1,踏步!”“1-2-1,走!”,学生做“踏步5次→齐步走5步”的连贯动作,重复3组
2. 小组互查:"请大家互相观察,衔接时步幅有没有从20厘米变成30厘米?摆臂有没有变自然?"
(2)、行进衔接练习
1. 在场地画3条“过河路线”(每条长10米),学生分成3组,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2. 讲解要求:"从起点到终点,完成'踏步5次→齐步走5步→踏步5次→齐步走5步'的循环,保持队列直线和间距1米"
3. 教师用小鼓控制节奏,发出口令“1-2-1,踏步!”“1-2-1,走!”,学生按节奏完成练习 1.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记忆分解要领
2. 跟随口令做“踏步-走”的节奏分解练习
3. 按地面格子标记步幅,感受“小步→大步”的变化
4. 小组互查同伴的步幅和摆臂是否正确
5. 跟随小鼓节奏完成“行进衔接”练习,调整节奏
评价任务 1. 能模仿出“踏步转齐步”的衔接姿势:☆☆☆
2. 能在口令下完成“踏步-齐步”的节奏转换,步频基本稳定:☆☆☆
3. 能保持衔接后齐步走的稳定性,步幅协调:☆☆☆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节奏分解-连贯练习”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踏步转齐步”的节奏转换概念,降低学习难度。“小鼓节奏”和“地面格子标记”辅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步幅控制能力,小组互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三、游戏竞赛,巩固技能
【15分钟】 一、游戏“节奏过河” (1)、游戏规则讲解
1. 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组10人,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2. 游戏规则:"各小组从起点出发,在'20厘米格子'(踏步区)走5步,在'30厘米格子'(齐步区)走5步,交替前进至终点,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途中若节奏混乱或步幅错误,需原地调整后继续,否则加时5秒"
3. 安全提示:"过河时注意脚下格子标记,避免踩错;行进时步幅适中,不要推挤同伴"
(2)、游戏过程与指导
1. 第一组示范,教师强调:"旗手要举旗提示节奏,其他同学要听口令,'踏步'时拍小步,'齐步'时迈大步,保持队伍不歪斜!"
2. 游戏中教师巡回观察,对“节奏混乱”的小组提醒:"第三组注意,'走'字口令时要加快节奏,步幅要从20厘米变成30厘米哦!"
3. 对配合默契的小组给予表扬:"第二组节奏统一,像真正的解放军一样整齐,没有一个同学掉队!" 二、放松活动:“节奏放松操” (1)、放松动作示范
1. 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动作:"过河成功啦,大家来'甩甩腿、拍拍臂、深呼吸',放松一下!"(动作:手臂绕环、弓步压腿、腹式呼吸)
2. 配合呼吸:"吸气时想象自己是小火车,呼气时放松身体"
(2)、放松与总结
1. 学生围圈坐,做深呼吸放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引导学生回答"踏步转齐步")大家在游戏中表现怎么样?"
2. 总结:"小解放军们今天的节奏转换越来越熟练了,不仅能听口令衔接,还能合作完成'过河'任务!回家后可以和家人玩'节奏拍手游戏',看看谁的节奏最准!" 1. 明确游戏规则,选“节奏旗手”并站好队列
2. 旗手举旗提示节奏,小组完成“踏步-齐步”交替行进
3. 保持节奏稳定和步幅正确,调整错误后继续
4. 跟随教师做放松动作,调整身体状态
5. 参与课堂总结,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1. 游戏中能遵守规则,节奏稳定、步幅正确:☆☆☆
2. 放松动作到位,情绪积极:☆☆☆
3. 能说出“踏步转齐步”的衔接要领:☆☆☆
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过河”游戏,将“踏步转齐步”的衔接动作与团队任务结合,在竞争中巩固节奏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默契感。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总结环节回顾学习内容,增强成就感。
四、课后延伸
【10分钟】 一、布置课后任务 (1)、个人练习
1. "回家后和家人玩'节奏拍手游戏':家人拍'1-2-1'节奏,你做'踏步',家人喊'走'时做'齐步走',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自己的'步幅变化'和'节奏是否同步'。"
2. "对着镜子练习'踏步转齐步',按'小步→大步'的要领,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记录'衔接是否流畅'。"
(2)、观察与思考
1.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课间操、体育课集合),看看他们'从静止到行进'时,是不是先'踏步'再'齐步走',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吗?" 1. 记录课后任务,明确练习方法
2. 准备与家人一起玩“节奏拍手游戏”
3. 回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和观察
评价任务 1. 能认真记录课后任务:☆☆☆
2. 能与家人互动完成练习:☆☆☆
3. 能在下次课分享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和观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和校园观察,让体育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练习
1. 和家人玩“节奏拍手游戏”,家人拍“1-2-1”节奏,你做“踏步”,家人喊“走”时做“齐步走”,每天练习3分钟,观察并记录:
(1)步幅是否从20厘米变成30厘米(用尺子测量)
(2)衔接时是否有“停顿”或“节奏混乱”
(3)与家人的节奏是否同步(误差≤1拍/10秒)
2. 对着镜子练习“踏步转齐步”,按“小步慢节奏→大步快节奏”的要领,每天练习5分钟,让家人帮忙纠正“步幅突变”或“摆臂僵硬”的问题。
二、拓展观察
3. 观察校园里的队伍(如升旗仪式、体育课集合),记录他们“从静止到行进”的过程中,是否有“踏步”到“齐步走”的衔接,以及他们的“口令节奏”(如“1-2-1,走!”),明天课堂上和同学分享。
三、安全提示
4. 练习时选择平整、宽敞的地面,避免在光滑或有障碍物的地方“踏步转齐步”,防止摔倒。
【答案解析】
一、基础练习
1. 步幅从20厘米到30厘米的变化是“踏步转齐步”的关键,节奏同步能保证行进稳定,这些都是衔接动作的核心要领。
2. 对着镜子练习能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动作细节,家人的帮助可及时纠正“步幅突变”“摆臂僵硬”等问题,强化动作记忆。
二、拓展观察
3. 校园队伍的“静止到行进”衔接是标准的队列行进技能,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加深对“标准队列动作”的理解,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联系意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贯穿有效:通过“过河”情境和“小鼓节奏”辅助,将“踏步转齐步”与军事情境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角色扮演心理,课堂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练习节奏转换。
2. 分解示范清晰:采用“踏步阶段-衔接口令-齐步阶段”的分解步骤,配合“地面格子标记”和“节奏拍手”,帮助学生掌握步幅和节奏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能在3-4次练习后基本掌握衔接动作。
3. 游戏巩固有趣:“节奏过河”游戏将动作练习与团队任务结合,学生在竞争中关注节奏稳定和步幅正确,同时培养了节奏感和团队默契,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之处
1.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约2-3名学生在“步幅转换”时易出现“突变”(如直接迈大步),需要增加“慢动作示范”,如“先做1次小步,再做1次大步”,强化“渐进转换”概念。
2. 节奏记忆:个别学生对“1-2-1”的节奏变化不敏感,需要增加“节奏口令卡”,用卡片提示“慢→快”节奏,帮助学生建立听觉记忆。
3. 摆臂配合:部分学生摆臂与步频不同步,需要增加“摆臂与步频同步练习”,如“抬右脚时摆右臂,同时数‘1’;抬左脚时摆左臂,同时数‘2’”,强化动作协调。
《体操》第6课时教案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8课时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6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队列队形教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学习“跑步走”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预摆-蹬地-落地-摆臂”的完整动作链。通过“军事训练”情境,将“跑步走”与“快速行进”“队列整齐”的军事需求结合,是从“齐步走”过渡到“跑步走”的关键技能。教材通过分解动作要领、强调“前脚掌落地”“摆臂紧凑”等细节,帮助学生建立“快速、有力、整齐”的行进概念,为后续复杂队形行进和军事训练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爆发力、节奏感和集体纪律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掌握齐步走和踏步转齐步,对“快速移动”有生活经验(如追逐游戏),但“跑步走”时易出现“摆臂过大”“落地过重”“步频过快”等问题。该年龄段学生肌肉力量较弱,对“动作连贯性”的感知依赖身体记忆,需通过“分解示范”“节奏口令”和“负重练习”突破难点。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摆臂与步频的配合”“落地缓冲”“身体前倾”三个细节,通过“慢动作分解”和“轻物负重”帮助学生建立“快速而不慌乱”的跑步走动作概念。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跑步走”的动作名称,在教师示范下模仿“预摆-蹬地-落地-摆臂”的完整动作链
2. 能在教师口令指挥下,以“1-2-1-2”节奏完成“原地跑步走”,步频170-180步/分,步幅35-40厘米,摆臂自然紧凑
3. 能在10人小组中保持跑步走队列的直线性,间距1米,不出现“抢前”“掉队”或“摆臂混乱”
健康行为
1. 了解“跑步走”在军事和体育中的作用,愿意在练习中主动调整呼吸与摆臂
2. 学会在跑步走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落地过重”导致膝盖或脚踝酸痛
3. 通过“军事训练”情境,体验“快速行进”带来的身体活力与集体荣誉感
体育品德
1. 在练习中表现出专注、坚持的态度,主动克服“累”的困难,完成规定次数练习
2. 学会在跑步走中关注同伴位置,保持队列整齐,培养“集体行动”意识
3. 通过“军事拉练”游戏,体验“服从口令、整齐划一”的纪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跑步走动作要领:
(1)“预摆-蹬地-落地”:预摆时前脚掌向前下方摆,蹬地时用力向前上方蹬,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并缓冲(脚跟不着地)
(2)“摆臂紧凑”:两臂自然弯曲,前后摆臂(前摆至胸前下,后摆至腰侧),与步频同步(抬右脚摆右臂,抬左脚摆左臂)
(3)“节奏控制”:口令“1-2-1-2”,步频170-180步/分,步幅35-40厘米,上体正直,不左右摇晃
2. 队列整齐:跑步走时前后对齐、左右间距一致,不出现“斜线”或“拥挤”
难点
1. 摆臂与步频的协调:摆臂“前快后慢”“幅度过大”或“过小”,需通过“慢动作分解”和“口令强化”纠正
2. 落地缓冲与呼吸配合:落地时“重踏”或“脚跟先着地”,需通过“轻物负重”(如轻拍大腿)感受“前脚掌落地”
3. 身体前倾与平衡:上体过度前倾导致“重心不稳”或“身体后仰”,需通过“靠墙站立”辅助保持上体正直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节奏训练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体操垫(每人1块)、“节奏拍手器”(4个)、轻物(小沙包或矿泉水瓶,每人1个)、地面标记线(粉笔画,用于步幅和间距标记)、小鼓1个(用于节奏提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5分钟】 一、“小解放军紧急集合”情境复习 (1)、队列复习
1. 教师提问:"小解放军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引导学生回答"踏步转齐步")现在接到紧急集合命令,需要用'跑步走'快速到达操场,怎么操作呢?"
2. 带领学生做"一路纵队齐步走10米+跑步走10米"的交替行进练习,强化齐步与跑步走的区别
3. 检查队列:"请大家保持一路纵队,跑步走时步幅35厘米,间距1米,像小火箭一样整齐!"
(2)、情境引入跑步走
1. 出示玩具“紧急集合哨”,提问:"听到这个哨声,我们要做什么动作?(引导学生回答"快速跑")今天我们就学习解放军的'跑步走',比齐步走更快更有力!"
2. 示范“原地跑步走”动作:"大家看,这是解放军叔叔的跑步走,前脚掌落地,摆臂像小马达一样快!" 1. 齐答上节课学习的“踏步转齐步”
2. 跟随口令做齐步与跑步走的交替行进,初步感受跑步走的“快”
3. 调整自己的队列位置,保持间距1米
4. 观察“紧急集合哨”和教师示范,理解“跑步走”的情境意义
评价任务 1. 复习动作规范,能整齐完成齐步与跑步走交替行进:☆☆☆
2. 能专注倾听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情境:☆☆☆
3. 能理解“跑步走”与“齐步走”的区别:☆☆☆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齐步与跑步走的交替行进,创设“紧急集合”情境,引入“紧急集合哨”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跑步走”的技术动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示范讲解,学习技术
【15分钟】 一、分解“跑步走”动作要领 (1)、动作示范与要领讲解
1. 教师示范“原地跑步走”分解动作(正面、侧面),强调:"紧急集合要'快而稳',我们来分解一下:"
2. 分解讲解要领:
(1)“预摆-蹬地-落地”:
预摆:两臂自然下垂,向前下方摆(摆至大腿前),同时重心前倾
蹬地:用力向前上方蹬地,身体向前移动
落地:前脚掌先着地,迅速缓冲(膝盖微屈),重心跟进
(2)“摆臂紧凑”:
两臂自然弯曲,与肩同高,前摆至胸前下(约与乳头同高),后摆至腰侧,摆臂幅度小而快(前摆10厘米,后摆5厘米)
(3)“节奏控制”:
口令“1-2-1-2”,步频170-180步/分,步幅35-40厘米,上体正直,不左右摇晃
3. 对比错误动作:"如果'摆臂过大',会像划水一样慢;如果'落地重踏',会像踩钉子一样疼。我们要像小火箭一样,前脚掌轻落地,摆臂像小马达!"
(2)、分解练习与辅助练习
1. 原地分解练习:
(1)“摆臂练习”:"听口令'摆臂',前摆至胸前下,后摆至腰侧,与步频同步,重复10次"
(2)“落地缓冲练习”:"在体操垫上做'前脚掌落地',听口令'1-2',落地时膝盖微屈,感受缓冲,重复10次"
(3)“完整动作练习”:"听口令'跑步走',结合摆臂与落地,做原地跑步走10步,重复3组"
2. 轻物负重练习:"每人拿一个小沙包,做原地跑步走10步,感受'负重时摆臂更紧凑',重复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