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诗体小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苦难与新生,单元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荷花淀》一文充满诗情画意和家国情怀,文章用诗化的语言描写了抗战胜利前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劳动妇女如何在战争年代里锻炼成长的故事,细腻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了中国妇女含蓄而刚烈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白洋淀军民的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高一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关注到“诗体小说”。但每篇小说都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荷花淀》这篇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呈现故事内容,弱化情节,语言朴素清新,富有诗意。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从传统小说教学的三要素出发解读文本,而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本篇小说人物对话和荷花淀景物,探究小说的主旨,进而理解经典文本的价值导向。
三、教学目标
了解作家孙犁及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情节线索,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
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
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会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情节线索,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会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讨论法、研讨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中国当代作家孙犁先生去世后,有人用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
孙犁先生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的创作如荷花般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纯朴气息,充满诗情画意。后来,以孙犁先生为代表形成一个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孙犁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
【任务一】回顾文本
概括小说内容。
明确:水生嫂得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划分文章层次,并给每个层次起一个小标题。
明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1):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32-61):探夫遇险(发展)
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3)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行文线索。
明确: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时间顺序)
主线:水生嫂们的活动
暗线:地区队伍的行动
(①明暗线交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更为集中紧凑。②深化主旨。③丰富小说的内容。④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任务二】细读文本
有人评价说:“《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请结合文本。,谈谈《荷花淀》是如何表现“美”的。
(提示: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着重进行探讨)
找出文章典型的三处自然环境描写,赏析其中的意境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些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明确:
夜晚月下编席时的景色描写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第40段)
(3)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第61段)
2、本文的对话描写极其传神,试着通过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切合人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讨论: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这些对话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
水生嫂:温柔体贴,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
水生: 水生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为不顾个人生死,参加抗日,爱家
并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的一位革命战士。
3、探究作者不标注说话者的写作意图。
4、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什么特点?
①女性形象的完美体——理想化。
你们有没有发现,水生嫂身上有缺点吗?水生嫂可以说是众星拱月般的存在。作者孙犁极有可能把不利于表现水生嫂“完美”的地方都给了其他女人,最后赋予水生嫂以完美的女性形象。所以孙犁笔下的水生嫂具有:理想化。不仅如此,还有哪里理想化?在“胜后归途”这一部分,水生嫂们有与男人并肩战斗的勇气,有自己独立人格,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夫妻关系的思想基础也不再是封建伦理道德所要求的夫妻纲常,而是夫妻二人共同服从于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乃至于上升到革命同志般的相扶相助,明显出现了具有了现代品格的人物形象。
②模糊化
在孙犁同时代的小说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形象还具有怎样的特点?
“模糊化”:虽然《荷花淀》刻画了一群勤劳纯朴、机智勇敢、积极上进的青年妇女形象,但这些女性形象总体上是模糊的。有两点为证:一是小说中没有外貌描写,水生嫂到底长得怎么样?小说没说。二是这些女人都没有名字。
③发展化——新生力量
在小说开头,妻子等着丈夫回来(不出门)。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人们大胆地迈出家门,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这就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最后,水生嫂们“胜后归途”中的对话,以及后来女人们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此时已经完全成熟了。因此,《荷花淀》确实是一部女性意识的发展史。女性已经成为了抗日根据地的新生力量。
【任务三】探究文本的艺术特色
为何《荷花淀》被称为“诗体小说”?
1、艺术特色
①主题上:同样是描写战争的故事,《长津湖》、《一九四二》、《八佰》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残酷)。那《荷花淀》呢?虽是战争小说,但不选择描写刀光剑影,隐晦地描写战争的残酷。更多的笔墨描绘的是美好的人性人情,更多的是夫妻间的亲情。关注情感,重在抒情。
②情节上:没有用大篇幅来描写激烈的战争过程,淡化了情节。
③环境上:还有描绘战争环境的清雅的诗意感。白洋淀飘飞的芦花、雪白的苇眉子、清幽淡雅的荷花等为主,营造出清新淡雅、恬静安逸的意境,同时富有民俗风情之美。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
诗体小说
①淡化小说情节。情节朴素清新舒缓。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②淡化的人物形象。写人不以外貌为主,而是注重神似,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
③环境描写具有诗意美。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意象、诗的意境、诗的情调。
④语言具有诗意美。语言纯朴简练、自然清新,往往语言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七、文本小结
小说以简练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八、课后作业
想象伏击歼敌后,战士们也在回去的路上讨论起水生嫂们,请你模仿《荷花淀》中的“探夫场景”的对话,站在战士们的角度续写战士们的对话。
九、板书设计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荷花淀(诗化小说)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十、课后反思
亮点:采用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和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角色扮演则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的角色和情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不足: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有些学生过于积极,而有些学生则比较沉默。此外,在角色扮演时,有些学生不够投入,表演效果不够理想。
改进措施:在小组讨论中,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对于比较沉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发言。在角色扮演前,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讲解角色特点、情感表达等,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