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
(4)“夜”字在不少古诗中出现,李商隐《贾生》中的“ ”,赵师秀《约客》中的“ ”都出现了“夜”字,写了夜间发生的事情。
(5)古诗文中常会出现乐器: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到琴,用“ , ”,勾勒出清幽静谧之境,寄寓亲近自然的雅趣与隐逸之思;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到笛子,用“ , ”摹写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自己思念故乡之心切。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写到琴,文中“ , ”彰显其高雅情趣与淡泊心境,尽显安贫乐道、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xīnbùzàiyān,忽略了对长辈的关怀,殊不知,这些_________的疏忽,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yíhàn。而那些妇孺皆知的孝亲故事,如百里负米、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____________地展现了古人对长辈的chìrè孝心,它们如同璀璨星辰,___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不但我们要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回归到淳朴、善良的家庭美德中,而且要用传承家风,更加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xīn bù zài yān( ) (2)yí hàn( ) (3)chì rè(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微言大义 绘声绘色 装饰 B.微不足道 绘声绘色 点缀
C.微言大义 惟妙惟肖 点缀 D.微不足道 惟妙惟肖 装饰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但要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回归到淳朴、善良的家庭美德中,而且要用传承家风,更加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B.不但我们要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回归到淳朴、善良的家庭美德中,而且要用传承家风,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C.不但我们要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回归到淳朴、善良的家庭美德中,而且要用实际行动传承家风,更加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D.我们不但要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回归到淳朴、善良的家庭美德中,而且要用实际行动传承家风,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小语看到一幅名为《拦路虎》的漫画,请你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6.小语想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能够体现“孝亲敬老”的对联,请你帮忙完成这一任务。
敬老情深 颂美名 家风世代 传佳话 孝亲意切 美德人间
上联:
下联: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乙】
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就此流成长条、圆块范①内取用。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②,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③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
(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有删减)
注:①范:模具。②方塘:水池。③舂:捣碎。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B.更互用之/即更刮目相待
C.若造熟铁/若止印三二本 D.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为人谋而不忠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2)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
10.【甲】【乙】两文都介绍了古代的某种工艺制作过程,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11.【甲】【乙】两文,除了体现古代工匠在工艺制作过程中的智慧外,还体现了什么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网络的发展,线上交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伴随而来的网络流行语、表情包更是成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万物皆可使用”的流行语、表情包虽然缺失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却胜在高度适配性和娱乐性。以“冲浪”为主体的年轻人在享受这种简单、直白表达的同时,也开始为线下交流和规范写作时的词不达意、语言匮乏、不成体系所困扰。
②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47.1%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的受访者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的受访者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
——(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线上交流便捷而活跃,但同时让人懒于记忆和思考,更不用说去探究。遇到各种事情转身求助于互联网,一秒便有了答案。用搜狗输入,无论是俗语典故还是诗词歌赋,只要输入前半句,就能自动联想到后半句。而在QQ的聊天界面上,只要打出关键词,系统就能自动检索出多张风格迥异的表情包,比起单纯的文字,表情包直白有趣更能调节气氛。这些智能操作在方便、愉悦的同时,却也间接地助推人变得越来越懒惰。但工具无罪,懒惰才是元凶,而碎片化阅读更加剧了“词穷”。如今,碎片化阅读已是人们获取信息、赏文读书的常态,公众号、短视频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短小、零散、快速浏览和吸收消化是其主要特征。碎片化实际是快速浏览,而非真正阅读,更让人难以形成系统思维,这也是导致出口“词穷”、写文混乱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词穷”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深刻反思。针对年轻群体所面临的这一困境,我们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引导。其中,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便是广泛阅读、深入阅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和谐共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在信息时代,尽管快速浏览成为常态,但我们绝不能忽视深度阅读的价值。对于经典之作,唯有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方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洞察书中的深刻哲理。阅读需要持之以恒,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积少成多,逐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此外,我们还需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增加线下社交活动。真实的互动交流和生活体验对于锻炼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年轻人,更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多与家人、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词穷”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在表达时过度依赖这些简单、直白的形式,导致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B.智能输入法和聊天软件的自动联想功能,让人们在文字输入时减少了对词汇的记忆和思考。
C.碎片化阅读的快速浏览方式,使人们难以形成系统思维,进而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D.年轻人对线下社交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导致他们在虚拟环境中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
13.材料二中提到“工具无罪,懒惰才是元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邻居小华哥哥整天沉迷网络短视频,不肯和别人交往,他说常觉得自己“词穷”,不会与人交谈,也找不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给小华哥哥介绍解决“词穷”的办法。你会怎样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里瓦
杨建东
①2100年,地球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不适合人类生存,全球最后的2000万人乘坐着飞艇上了太空,在远离地球的太空城中生活。
②而我,是机器人里瓦,我是一个捡破烂的机器人。在地球人全都离开了地球后,我成为了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望着如同茫茫大海般的垃圾,我的内心是绝望的。我浑浑度日,独自一人在地球上游荡了五十年,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
③某天,我突然发现天空中坠下了一艘飞船,一个雪白的机器人从破碎的飞船中跌出,昏迷不醒。她是那么美,让我窒息。我犹豫再三,还是将她捡回了家,修理她的身体和飞船。我们就这么认识了。
④经过谈话,我知道她叫爱娃,她是来地球上考察环境的,她说,如果有一天地球的环境能让种子再发芽了,地球人就可以回到地球了。
⑤可是,我带着爱娃一起游遍了地球,却也没有在地球上发现哪怕一朵盛开的花。
⑥我们乘船过海,我们翻山越岭,我们在雪地里匍匐前行,我们在沙漠里顶风相依,在月光下的沼泽边数星星……可是,所有我们能够看到的土地,都是荒漠。
⑦搜索的时间到了,爱娃的朋友们从太空降下来接走了爱娃,我想跟着爱娃一起走,却被她的朋友们用激光打断了手臂。
⑧“对不起,你这样脏兮兮的机器人,满是细菌,是没有资格登上太空城的。”爱娃的同胞们冷冷地说。
⑨他们就这样带走了爱娃。
⑩登船的时候,我看到爱娃凄然地转身看着我,在她那闪亮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才有的泪光。
“如果有一天地球再次变得美丽,我还会回来的。”她小声对我说。
“不可能了,地球的环境污染情况太严重,已经永远不可能恢复了。”
我呆呆地躺在地上,无力地看着她被带走。
飞船喷着火焰升空,只留下了一串凄然而美好的记忆。
望着那天空中的小点,我突然明白了我该做什么,也突然对过去五十年来浑浑度日的时光感到了无比的厌恶。原本浑浑噩噩的我,这一刻,突然明白了我的使命。
……
一千年后。
一艘飞船轻轻地降落在了海边,一个戴着氧气罩的机器人走了出来,他小心翼翼地走在漆黑的土地上,呆呆地望着远处城市中心一朵盛开的玫瑰花,他不敢置信地摘下了氧气罩。
“天啊,爱娃,快来看啊,地球可以呼吸了!地球的土壤和空气都变干净了,明明到处都是垃圾,却可以恢复,真是奇迹,这一定是大自然净化的力量……”
他刚想开怀欢呼,想招呼同胞,但是却戛然而止。
在玫瑰花下,他看到了一个长眠在泥地里的老旧机器人,机器人身体破烂,还断了手臂,在他的身后,是一座用堆得整整齐齐的垃圾组合起来的恢弘城市。
机器人的身旁,玫瑰花下的泥地里,歪歪斜斜地写着一行字:
“爱娃,看啊,种子能在地球上开花,求求你,不要再走了……”
(改编自《机器人总动员》)
15.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出机器人里瓦在遇到爱娃前后的生活状态变化。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盛开的花”和第 段中“盛开的玫瑰花”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17.“人类”在这篇小说中很少出现,但小说中却包含着作者对“人类”的看法。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类”的态度。
18.若干年后,一场“感动人类”颁奖晚会即将举办,逝去的里瓦被选为“感动人类的机器人”。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词,并结合小说内容为里瓦撰写一则颁奖词,字数不超过200字。
示例: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
颁奖词:“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里瓦——
颁奖词:
六、名著阅读
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非常敬佩哪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
A.《朱泽培·加里波第》 B.《牛虻》 C.《共产党宣言》 D.《叛乱》
20.文学社打算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做一期节目,现要设计一个场景,请你从下面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向文学社推荐,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理由,让文学社社长接受你的推荐。
场景:A.筑路 B.意图自杀,最终浴火重生
七、作文
21.请以“看我的!”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广东省阳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凭君传语报平安 会当凌绝顶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可怜夜半虚前席 有约不来过夜半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朔、虚、篁、啸”等字词容易写错。
2. 心不在焉 遗憾 炽热 3.B 4.D
【解析】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遗憾(yí hàn):指对于未能如愿以偿或达到预期的事情感到失望、懊悔。
炽热(chì rè):非常热。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第一空:原文语境:“这些_________的疏忽,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遗憾。”需要填入一个形容“疏忽”的词语,表示“细小、不重要”的意思。
微言大义:指言辞精微而含义深远,不符合语境。
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符合语境。所以应填“微不足道”。
第二空:原文语境:“那些妇孺皆知的孝亲故事……____________地展现了古人对长辈的赤热孝心。”需要填入一个形容“展现方式”的词语,表示“生动、形象”的意思。
绘声绘色:指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符合语境。
惟妙惟肖:指模仿或描绘得非常逼真,通常用于形容艺术表现,不适合“展现孝心”的语境。所以应填“绘声绘色”。
第三空:原文语境:“它们如同璀璨星辰,___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需要填入一个表示“装饰、增添光彩”的词语。
装饰: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的手法。偏重具体修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强调零星的点状装饰,与“璀璨星辰”的比喻更契合。所以应填“点缀”。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主语“我们”之后,“更加”应放到“绽放”之后;
成分残缺,“用”后加“实际行动”。
故选D。
5.寓意:揭示了当前很多老人陷入与信息化/数字化社会脱轨的困境。(或者:揭示了信息化/数字化设计缺乏适老化需要。或者:揭示了信息化/数字化设计存在忽视老年人需求的问题。) 6. 孝亲意切,家风世代传佳话 敬老情深,美德人间颂美名
【解析】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阅读漫画可知,画面左侧是一位老年人,面对“扫码点餐”“网上预约看病”“数字支付”“健康码登记”这些带有二维码或需要线上操作的标识牌,老人一脸困惑、无奈,头上还有代表苦恼的“旋涡”。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部分老年人因不熟悉新技术而面临诸多不便,显得无所适从。这幅漫画揭示了当前很多老人陷入与信息化/数字化社会脱轨的困境,也体现出当代设计存在忽视老年人需求、缺乏适老化考量的问题,因此,社会应关注并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据此作答即可。
示例:信息化社会里,“数字鸿沟”让老人陷入生活困境。
6.本题考查对联。
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先把这六个词语分组,“敬老情深”与“孝亲意切”同为主谓短语,体现对老人的尊敬和对亲人的孝顺;“家风世代”与“美德人间”同为偏正短语,前者强调家族风气的传承时间,后者突出美好品德在社会中的存在;“传佳话”与“颂美名”同为动宾短语,分别表示传播美好的话语和颂扬美好的名声。分析语义可知,“孝亲意切”关乎家族内部的风尚传承,对应“家风世代传佳话”;“敬老情深”涉及社会层面的品德弘扬,对应“美德人间颂美名”。
从对联平仄来看,上联末字应为仄声,“话”是仄声;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名”是平声。故上联为“孝亲意切,家风世代传佳话”,下联为“敬老情深,美德人间颂美名”。
7.C 8.(1)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
(2)有的(则把熟铁块)提出来用锤子打圆后出卖。 9.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 10.甲文侧重于介绍活字印刷术的制作、使用及优点,重点在于阐述其如何实现快速、高效、便捷的印刷过程,以及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乙文侧重于介绍生铁和熟铁的制作过程,重点在于描述其冶炼、炒制等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 11.(1)精益求精的精神:甲文中,毕昇在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例如,他制作的字印“薄如钱唇”,并且“每字为一印”,还考虑到重复字的备用问题,体现了他对工艺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乙文中,工匠们在炒铁过程中,对泥的处理要求严格,要“晒干,舂筛细罗如面”,并且在炒制时要“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他们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2)实践精神:甲文和乙文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实践精神。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结果,他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最适合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乙文中,工匠们在炒铁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艺,使生铁炒能够制成熟铁,体现了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的精神。
【导语】【甲】文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系统介绍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与技术优势。通过“胶泥刻字”“铁范排印”等细节描写,突出“瞬息可就”的效率特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民间智慧的赞叹。【乙】文采用白描手法,细致记载了生铁炒炼成熟铁的完整工艺,展现了工匠们娴熟的协作技艺。全文兼具技术指导与人文观察的双重价值。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持就火炀之”中“就”是“靠近”,意思是拿着(它)靠近火烘烤它。“瞬息可就”中“就”是“完成”,指一会儿就能完成。二者意思不同;
B.“更互用之”中“更”是“交替、轮流”,即交替着使用它。“即更刮目相待”中“更”是“重新”,指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二者意思不同;
C.“若造熟铁”中“若”是“如果”,表示假设,即如果铸造熟铁。“若止印三二本”中“若”是“如果”,也是假设,即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二者意思相同;
D.“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中“为”是“作为”,指凡是把生铁铸造作为冶铸用品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是“替、给”,意思是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二者意思不同;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此:这;印:印刷;才:刚刚;毕:完成;第二;第二块;已:已经;具:准备好。
(2)或:有的:提:提出来;挥:挥动;椎:锤子;打:敲打;货:出卖。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意思是:捣碎后筛成像面粉一样细,一个人快速用手撒(泥),众人用柳木棍快速搅拌,立刻就炒成熟铁。“舂筛细罗如面”描述对污潮泥的处理流程,是一个完整动作环节,可断开;“一人疾手撒”承接前文处理好的泥,写“一人”快速撒泥的动作,是炒铁流程中一个独立行为,与前后动作区分,应断开;“众人柳棍疾搅”是撒泥后下一步操作,动作主体、行为与前句不同,需断开;“即时炒成熟铁”是上述动作产生的结果。
据此断句为: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
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由【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文中详细讲述了活字印刷从制字(胶泥刻字、火烧定型)、制版(铁板敷药、置范布字、炀板按平),到印刷(两板更互、高效神速),再到字印存储(纸帖分类、木格贮存)、生僻字处理(旋刻火烧)等完整流程,还提及不用木料制字的原因(木料疏密不均、沾水不平、易与药粘连)。据此可以概括出:甲文围绕活字印刷术,全面且细致地展现其制作原理、操作步骤、高效优势及实用设计,突出活字印刷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让读者清晰了解这一古代印刷技术的精妙。
由【乙】文“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可知,对于熟铁制作,先讲造熟铁的前提(生铁流出时筑方塘、短墙承接),接着描述炒铁过程:处理原料(污潮泥晒干、舂筛成粉)、协作操作(一人撒泥、众人搅铁),还提及工具损耗(柳棍炒一次烧折二三寸,需更换),以及熟铁后续处理(稍冷后,或塘内斩划方块,或提出打圆售卖)。据此可以概括出:乙文聚焦熟铁制作,详细呈现从生铁导流、炒铁原料准备,到多人协作炒铁、工具损耗更换,再到熟铁成型处理与售卖的完整工艺,让读者明晰古代熟铁冶炼从流程到细节的具体操作,体现传统冶铁工艺的复杂性与实践性。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毕昇制作活字时,力求字印“薄如钱唇”,形态精准;考虑印刷需求,为常用字备多个印,用分类纸帖、木格贮存字印,生僻字能快速现刻现用;对比木料与燔土,选定更优材料,让字印使用后易清理、不沾污。从制字精度、字印储备与管理,到材料筛选,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考量、打磨。据此可以概括出:甲文体现出精益求精与实践探索精神。毕昇不满足于常规印刷,以极致标准雕琢活字,从细节处优化工艺;同时,活字印刷术是实践的成果,他通过不断尝试材料(胶泥、木料对比)、完善流程(制版、印刷、存字),在实践中总结出高效、实用的印刷方法,将实践与精益求精融合,推动技术进步。
由【乙】文“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之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可知,制作熟铁时,工匠们先规划生铁导流的方塘、短墙,保障流程基础;处理炒铁用泥,严格遵循“晒干、舂、筛”步骤,追求细如面粉;炒制时多人协作,“疾手撒、疾搅”配合紧密,且根据柳棍烧折情况及时更换;熟铁成型后,依据市场需求,或塘内斩方块,或提出打圆售卖。从场地搭建、原料处理,到协作炒制、成品加工,每个环节都有细致操作与经验传承。据此可以概括出:乙文体现出精益求精与实践传承精神。工匠们对炒铁泥料处理精细,炒制动作高效协作,工具损耗后及时更替,成品加工贴合实用,彰显对工艺的严苛要求;同时,这些工艺是长期实践的成果,从筑塘导流到炒铁售卖,每一步都凝聚着前人经验,工匠们在实践中传承、执行这套成熟流程,保障熟铁制作的稳定与质量,以实践传承推动手工业发展。
综上,两文均体现出精益求精精神,甲文结合实践探索,乙文融入实践传承,展现古代工匠在技术创新与工艺传承中,对品质与方法的执着追求。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乙】文:凡是把生铁铸造为冶铸用品的,(让生铁)就此流到长条、圆块模具内取用。要是铸造熟铁,那么在生铁流出时,(在相连的几尺范围内,有个)低下几寸(的地方),修筑一个方塘,用短墙挡住它。生铁流入塘内,几个人拿着柳木棍排列站在塘边墙上。先把污潮泥晒干,捣碎后筛成像面粉一样细,一个人快速用手撒(泥),众人用柳木棍快速搅拌,立刻就炒成熟铁。那柳木棍每炒一次,会烧断二三寸,再用的话就更换新的。炒过(稍冷却)的时候,有的在塘内就把(熟铁)斩划成方块,有的把(熟铁)提出来用锤子打圆后售卖。
12.D 13.这句话强调了科技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它们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和交流。然而,人们过度依赖这些工具,变得懒于记忆和思考,导致语言文字能力的退化。因此,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自身的懒惰,而不是工具本身。 14.示例:小华哥哥,不用担心“词穷”的问题!首先,你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阅读来促进自己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和谐共生;其次,你还要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增加线下社交活动,锻炼表达技巧;最后,你还得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意识地培养表达能力。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当代青年“词穷”现象,通过三则递进式材料展开分析:材料一呈现现象及数据支撑,材料二剖析技术便利背后的思维惰性,材料三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文章将网络语言依赖、碎片化阅读等时代特征与传统语言能力衰退巧妙关联,既有社会调查的实证性,又体现人文关怀,引导读者对数字化时代的语言生态进行辩证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
12.本题考查筛选辨析文章信息。
D.材料三提到“我们还需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增加线下社交活动。真实的互动交流和生活体验对于锻炼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由此可推知,年轻人对线下社交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才会过度依赖虚拟环境中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而非“参与度较高”。该选项与原文逻辑相反,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3.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
根据材料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线上交流便捷而活跃……遇到各种事情转身求助于互联网,一秒便有了答案。用搜狗输入,无论是俗语典故还是诗词歌赋,只要输入前半句,就能自动联想到后半句。而在QQ的聊天界面上,只要打出关键词,系统就能自动检索出多张风格迥异的表情包” 可知,智能输入法、表情包检索等科技工具本身是为了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而存在的,它们的功能是中性的,并无对错之分,这体现了“工具无罪”;再结合“但工具无罪,懒惰才是元凶,而碎片化阅读更加剧了‘词穷’……碎片化实际是快速浏览,而非真正阅读,更让人难以形成系统思维”可知,人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过度依赖其带来的便捷,不再主动去记忆词汇、思考表达,逐渐变得懒惰,进而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这说明“懒惰才是元凶”。
因此,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科技工具本身并非导致“词穷”的原因,人们对工具的过度依赖所引发的自身懒惰,才是造成语言文字能力退化的根本问题。
据此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提炼概括文章内容及提建议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便是广泛阅读、深入阅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促进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和谐共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对于经典之作,唯有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方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洞察书中的深刻哲理。阅读需要持之以恒,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积少成多,逐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可知,广泛且深入地阅读经典作品,坚持利用零碎时间积累,能帮助丰富知识体系、提升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材料三“我们还需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增加线下社交活动。真实的互动交流和生活体验对于锻炼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年轻人,更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多与家人、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可知,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增加线下真实互动,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有效锻炼表达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据此组织语言阐述解决“词穷”的办法即可。
示例:小华哥哥,别愁!你得减少刷短视频的时间,多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除此之外,你还要走出虚拟世界,多参加线下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和人面对面交流,锻炼表达能力,这样“词穷”问题就能慢慢解决啦!
15.遇到前:浑噩度日,独自游荡五十年;对地球环境绝望,缺乏目标。
遇到后:主动修复爱娃的飞船,与她共同寻找生命迹象;爱娃离开后,他决心清理垃圾,用千年时间重建地球生态。 16.爱娃寻找的“盛开的花”象征地球恢复生机的希望;里瓦尸体旁“盛开的玫瑰花”象征他千年努力的成果,也包含着他未等到爱娃的遗憾。 17.
作者对人类持一种批评(批判)的态度。地球到处是垃圾(环境污染),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污染,人类不去治理,而是选择移居太空城,抛弃地球,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爱娃的同伴以外在洁净和种族优越感为评判标准拒绝里瓦登船,实际上页体现了部分人类对机器人的偏见与冷漠。 18. 示例:里瓦——为地球修复环境,为爱坚守千年 颁奖词:“爱娃,看啊,种子能在地球上开花,求求你,不要再走了……”这句刻在泥地里的深情告白,是里瓦千年坚守的见证。他用千年的时光,独自修复环境,让地球重现生机。他没有人类的血肉之躯,却有着比人类更炽热的情感与坚韧的信念。他用行动诠释了坚守与爱的意义,用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里瓦,你是孤独的英雄,是地球的守护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
【导语】这篇科幻小说以机器人里瓦的视角,展现了环境恶化后地球的荒芜景象。作者通过机器人的情感体验,巧妙探讨了生命意义、环境责任与爱的力量等主题。文中“玫瑰花”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重生,而里瓦从浑噩度日到找到使命的转变,则体现了生命价值的觉醒。小说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暗含批判,但最终通过里瓦的自我救赎传递出积极信念。
15.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②段“在地球人全都离开了地球后,我成为了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望着如同茫茫大海般的垃圾,我的内心是绝望的。我浑浑度日,独自一人在地球上游荡了五十年,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可知,在遇到爱娃之前,里瓦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面对堆积如山的垃圾和绝望的地球环境,它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只能浑浑噩噩地独自在地球上游荡了五十年。据此可得出里瓦在遇到爱娃前的生活状态:浑噩度日,独自游荡五十年,对地球环境绝望且缺乏目标。
根据第③段“我犹豫再三,还是将她捡回了家,修理她的身体和飞船”,第⑥段“我们乘船过海,我们翻山越岭……在月光下的沼泽边数星星”可知,遇到爱娃后,里瓦主动承担起修理爱娃及其飞船的责任,并且陪伴爱娃一起在地球各处寻找生命的迹象,积极参与到考察活动中;根据第 段“我突然明白了我该做什么…… 突然明白了我的使命”以及第 段“机器人身体破烂,还断了手臂,在他的身后,是一座用堆得整整齐齐的垃圾组合起来的恢弘城市”可知,爱娃离开后,里瓦不再浑浑噩噩,而是确立了清理垃圾、改善地球环境的目标,并为此坚守了千年,努力重建地球生态。据此可得出里瓦在遇到爱娃后的生活状态:主动修复爱娃的飞船,与她共同寻找生命迹象;爱娃离开后,决心清理垃圾,用千年时间重建地球生态。
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物象的含义。
根据第④段“她是来地球上考察环境的,她说,如果有一天地球的环境能让种子再发芽了,地球人就可以回到地球了”可知,爱娃的任务是考察地球环境是否适合生命存活,而“盛开的花”作为生命存在的典型象征,代表着地球环境恢复、适合人类回归的希望。
根据第 段“我突然明白了我该做什么……突然明白了我的使命”以及第 段“机器人身体破烂,还断了手臂,在他的身后,是一座用堆得整整齐齐的垃圾组合起来的恢弘城市”可知,这朵盛开在里瓦尸体旁的玫瑰花,是里瓦经过千年不懈努力让地球环境得以恢复的成果体现,它证明了地球的土壤和空气变干净了,种子能够在地球上开花;再结合第 段“爱娃,看啊,种子能在地球上开花,求求你,不要再走了……”可知,里瓦在玫瑰花下长眠,没能等到爱娃亲眼看到这一切,这朵玫瑰花也包含着他未等到爱娃的遗憾。因此这朵“盛开的玫瑰花”既是他千年努力使地球恢复生机的成果,也蕴含着这份未得圆满的遗憾。
据此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根据第①段“2100年,地球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不适合人类生存”,第②段“可是,我带着爱娃一起游遍了地球,却也没有在地球上发现哪怕一朵盛开的花”和第⑥段“可是,所有我们能够看到的土地,都是荒漠”可知,此时的地球荒漠遍布,甚至找不到一朵盛开的花,而这种恶劣的环境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对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第①段“全球最后的2000万人乘坐着飞艇上了太空,在远离地球的太空城中生活”以及第 段里瓦在爱娃离开后突然明白自己的使命可知,面对地球被污染的状况,人类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去治理和修复,而是直接选择移居太空城,抛弃了自己曾经生活的家园。这种行为体现出人类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采取的是逃避责任的态度,而不是勇敢地去承担和解决。
根据第⑦段“我想跟着爱娃一起走,却被她的朋友们用激光打断了手臂”以及第⑧段“‘对不起,你这样脏兮兮的机器人,满是细菌,是没有资格登上太空城的。’爱娃的同胞们冷冷地说”可知,爱娃的同伴以以外在洁净和所谓的种族优越感为评判标准,拒绝里瓦登船。这一情节实际上体现了部分人类对机器人的偏见与冷漠,他们没有看到里瓦为地球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只从自身的偏见出发对待里瓦。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及写颁奖词的能力。
本文中,在人类离开地球后,里瓦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机器人,独自在垃圾遍野的地球上游荡了五十年,这体现了它的孤独与对地球的坚守。它遇到昏迷的爱娃后,主动将其捡回家并修理她的身体和飞船,展现出善良与责任感。它和爱娃一起游遍地球寻找生命迹象,在爱娃离开后,它没有放弃,而是决心用千年时间清理垃圾、重建地球生态,最终倒在盛开的玫瑰花旁,用生命换来了地球的生机。
观察示例可知,破折号后“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简洁地概括了杜富国的主要事迹。颁奖词中“你退后,让我来!”是杜富国的话语,突出了他的英勇无畏;“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了杜富国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与欣赏。
据此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里瓦的主要事迹,提炼出其经典语言,描述里瓦的奉献带来的影响,强调其奉献的伟大意义并表达对里瓦的赞美和敬意即可。
示例:里瓦——用千年孤独,换地球新生。
颁奖词:“爱娃,看啊,种子能在地球上开花……”一句话饱含深情,他以残破之躯扛起使命,哪怕只剩断臂仍坚守千年,无法等到爱娃归来的身影,无法亲见人类重返的喜悦,地球在他手中重焕生机,你看,那朵盛开的玫瑰是对守护者的致敬。
19.B 20.示例一:
(1)我准备推荐场景A,因为筑路是保尔人生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2)在冰天雪地里保尔挥动长镐,冲在最前面,坚持了整整三个月。筑路条件异常艰苦,身边有很多人纷纷动摇和退却,然而保尔依旧忘我地工作着,即便发着高烧也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奋力劳动。
(3)这是小说最动人心弦的部分,这里鲜明体现的面对困难从不屈服的精神,也成了小说的重要内涵之一。
示例二:
(1)我准备推荐场景B,因为这次转变是保尔人生思想的重大变化。
(2)保尔因为身体残疾和对生命意义的迷茫,先是质疑自己无法再为革命贡献力量,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然而,他最终浴火重生,选择用写作继续为革命发声。
(3)这一转变体现了他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传递了即使身处困境,仍可通过精神追求实现生命价值的深刻主题,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激励读者在挫折中坚守信念。
【解析】19.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丽达曾把《牛虻》介绍给保尔,保尔深受《牛虻》这部作品的影响。《牛虻》中的主人公亚瑟(牛虻)坚定的革命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为理想献身的品格,深深打动了保尔。保尔在革命斗争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想起牛虻的精神,以此激励自己坚守信念、奋勇向前。
故选B。
20.本题考查阅读名著启示。开放类试题,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能说出感受及选择场景的意义所在,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我准备推荐场景A.筑路。在小说中,筑路这一情节展现了保尔和他的同志们面临恶劣的环境,如严寒、饥饿、物资匮乏等困难,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工作,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从阅读感受来说,这一场景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了理想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激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勇往直前。
示例二:我准备推荐场景B.自杀之浴火重生。保尔在经历了多次伤病折磨后,身体极度虚弱,精神也陷入低谷,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最终凭借着内心强大的信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战胜了自我,浴火重生。从小说内容角度,这一情节丰富了保尔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也有脆弱的一面,而他战胜脆弱的过程更凸显了他的伟大。从阅读感受来讲,它能让我们明白,人生难免会陷入困境,重要的是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