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修辞立其诚》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修辞立其诚》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3 21: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修辞立其诚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重要观点,并梳理全文的论述思路。
2.学习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
3.体会文中对于“真”“善”的孜孜追求,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教学过程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张岱年先生在评析儒家“五常”伦理说,“五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张岱年先生说:“诚的本义是信。《说文》云:‘诚,信也。’说话符合事实谓之诚。”“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要真实可信。
教学过程
2.背景介绍
张岱年先生以“修辞立其诚”作为自己的治学之道,在学术研究中,张岱年先生无论在逆境还是在顺境中,都能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张岱年先生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为其一生立身之则,可见“修辞立其诚”也是张岱年先生的立身之道。
教学过程
3.作者介绍
当代哲学大师——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怀“世界大同”之意。原籍河北省献县(今属沧州市),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哲学家、文化学家、国学大师。父张濂,为光绪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兄张崧年(张申府),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30年代中期,撰写完成重要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大纲》。
抗战期间滞留北平,1943年秋起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1946年重返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担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职务。他终生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著述宏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论点
4.论述类文本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指的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教学过程
(2)论据
指的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教学过程
(3)论证方法
指的即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等。
①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
② 道理论证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教学过程
③ 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④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识,化深奥为浅显。
⑤ 类比论证
把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
教学过程
⑥ 因果论证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⑦ 假设论证
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
⑧ 演绎论证(由普遍规律到特殊规律)
⑨ 归纳论证(由若干的个例归纳出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概述“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第三部分(第6-10段),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
二、文本详析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教学过程
2.提取中心观点和核心概念的关键句,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阐述的这些观点和概念。
① 中心论点:发言著论写文章坚持“修辞立其诚”的原则。
② 核心概念:“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③ “立其诚”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参考提示:
教学过程
3.张岱年先生为学真诚,为师热诚,为人坦诚,归根结底是一个“诚”字。在文章的第九段至第十一段,作者针对时弊,追索了哪些学风不端的原因和需以“修辞立其诚”治愈弊病的理由?
(1)张先生从引《汉书·儒林传》中齐诗经师辕固生的故事入手,深度剖析学风不端的原因有:
参考提示:
① 曲学阿世,曲解经典原义以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讨好学术风向。
② 背离原则,不实事求是,违反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顺风使舵以博取利益。
③ 千年积习,世事错综,人们习惯隐藏真实的思想感情,不说真话,不讲实话。
④ 人与人之间异常的社会关系和扭曲的人心。
教学过程
(2)“修辞立其诚”是治愈学风不端的良药,主要是这一治学之道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修辞立其诚”是儒家尊崇的原则,也是今天强调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是作为科学研究真实基础的唯物主义的原则。
教学过程
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① 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② 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教学过程
三、深入探究
1.作者围绕“立其诚”,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思考和阐述的?试简要分析。
①一开篇,作者追本溯源,先从“修辞立其诚”在文献中的意义说起,提出论题,继而分析了“立其诚”的意义,“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阐明了论题的重要性。
明确:
教学过程
② 接下来,作者先分析“立其诚”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然后在理论论证基础上,作者将论题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分析了学说、言论、文章等方面诚伪问题的根源,并阐述了“立其诚”对端正学风的重要作用。
③ 最后,作者提升了论题的高度,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原则,认为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愿想见解亮出来,深化主题,明确“立其诚”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2.在本文中,张先生结合实际,提议从哪些认识入手做到“修辞立其诚”?
① 理论命题需符合客观实际,揭示真理,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文学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从而做到名实一致。
② 言论与行为须一致,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也须一致,从而做到言行一致。
③ 口中所说与心中所想须一致,表达自己真实思想,从而做到表里一致。
④ 人在认识世界和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性,应该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⑤ 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改造世界应以正确认识世界为基础,在改造世界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明确:
教学过程
3.张岱年研究和尊崇北宋大儒张载,张载在《正蒙》中说:“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论文抄袭、学术造假、不当署名等学术丑闻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新时期,为肃清学术不正之风,请从本文提及的角度,给学术界整风提供几条建议。
① 正解经典,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不讨好媚俗。
② 坚持客观真实的治学原则和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③ 坚持说真话、讲实话,勇敢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
④ 建立健康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以防止人心的扭曲与异化。
明确:
教学过程
①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文章思路清晰,总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构文章。分析问题时,则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地分析阐述。先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再阐述学术上“立其诚”的问题,阐述学术上的“立其诚”问题,又先从学术的目的谈起。这样就一步步引领读者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4.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②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接着就对文献加以解释。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比较难理解,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容易理解了。
教学过程
本文围绕“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含义,层层深人,既阐释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又对现实中“立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倡议写文章、做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
四、课堂小结
读万卷书,
提升理论素养;
行万里路,
见微知著,行稳致远。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