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前往广州参观某一烈士陵园(如图)。据导游词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导游词: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广西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2. 安庆、绍兴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写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绝笔书,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这反映了( )
A.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 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
C. 革命形势燎原全国
D. 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
3. 下面漫画均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这反映了( )
A. 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中心
B. 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C. 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D.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已被推翻
4.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历史专著中的有关叙述
B. 论文《武昌起义胜利原因新探》
C. 今武汉湖北军政府旧址
D. 纪录片《武昌首义》
5. 某作者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从日记记载可以看出( )
A.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C. 列强侵略逐渐深入 D. 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6.右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某事件的重要影响。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8.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C.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9.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实现了民族独立
10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纪念浮雕,下列句子中与之最为搭配的是( )
A. 联名上书归何处,轰动全国维新闹
B. 黄花乱岗葬忠骨,浩气长存照日月
C. 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夷犹强
D. 扫除帝制建丰功,进步潮流思想涌
11.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徐锡麟
12.(2020,徐州模拟)“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安庆绍兴起义
13.孙中山在评价黄花岗起义时写道“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恨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据此分析,黄花岗起义( )
A.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4.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下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5.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
A.湖北省 B.湖南省
C.安徽省 D.江西省
1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A.三民主义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7.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下列诗句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B.伊除专制百年后,犹补前贤功未成
C.抛却十万头颅血,要将乾坤力挽回 D.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18.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材料说明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D.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20.如图所示的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它的衣袖上有三个扣子,据说是代表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
21. 学者杨天石曾说:“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中间只有两个多月……辛亥革命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胜利快。”“短”和“快”侧面反映出( )
A. 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根本胜利
B. 民族资产阶级充分动员群众
C. 民主共和观念已成普遍共识
D. 清政府空前孤立的政治处境
22. 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 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
B.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C. 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
D. 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
2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
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
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
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2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 D.《总统宣辞》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后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
1905年,孙中山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将政治纲领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
义,失败。1907年,孙中山领导广西起义,不克。……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 20世纪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20世纪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两项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感悟。
27、材料一 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部分)
起义时间 起义名称
1906年冬 ①
1907年5月 黄冈起义
1907年6月 七女湖起义
1907年夏 ②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4月 ③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起义补充完整。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2)材料二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3)材料三赞扬了近代史上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材料四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段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
(1)材料一中的三种革命是指三民主义,请你说说什么是三民主义。
(2)材料二中的“文”指的是谁?你认为这一誓词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宣誓的?
请你列举这位临时大总统的两项事迹。并谈谈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答案
1-5DBBCA 6-10CBBCD 11-15ABDDA 16-20ABBCD 21-25DAABA
(1)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
(2)发展迅速(清政府统治迅速瓦解);传播范围广;革命掌权者构成复杂等。
(3)共同之处:结束君主专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作用: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异常艰难曲折的;中国民主革命取得的成就是无数革命志士不懈努力的结果等。
27.(1)①萍浏醴起义 ②安庆起义 ③黄花岗起义
说明了全国各地发动的暴力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此起彼伏,同时也说明了清政府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气概。
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8、(1)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孙中山;1912年1月1日;
(3)创立同盟会、兴中会、提出三民主义(两个即可);品质(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