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3 20: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测量工具,单位为牛顿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时从起点沿直线向东行驶到达终点,如图记录了两车在此路程内的运动时间,在记录的这段时间内,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一定是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一定是向东做减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D.甲车16s内的平均速度与乙车前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 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加速上升过程中惯性增大
B.火箭使用的液态氢燃料热值较大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5.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C.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
6.涪江河畔景色宜人,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到河边散步,卓同初二年级甲、乙两名同学周末在河边绿道上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他们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相遇4次
B.在6.5s时,
C.在8~19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19s~30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7.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关于下列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左,可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乙图:若小车离开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C.丙图:无论是否匀速拉动长木板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等于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
D.丁图:在液体压强实验中,U形管压强计管内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8.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0 -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1~3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C.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
9.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70mm
D.中学生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5s
10.甲、乙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如图,正确的是(  )
A.甲速度大于乙速度 B.乙速度大于甲速度
C.以甲为参照物,乙静止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后
11.关于速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关于该公式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
C.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12.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二、填空题
13.”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右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14.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5.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对接前飞船与核心舱沿同一个方向运动,当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时,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选填“飞船”或“核心舱”);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核心舱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16.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   m/s,当t=4 s 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   m.
1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s的速度是8m/s,则它在前5s内的速度是   m/s,运动半分钟后通过的路程是   m。
三、作图题
18.乘“水上巴士”游船,领略壶山兰水画卷之美。甲、乙两艘游船从北大码头到白塘科第坊码头匀速航行分别用时0.8h和1.1h,此线路长8.8km。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艘游船在此航程中的s﹣t和v﹣t的对应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
19.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题图甲所示。
①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②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③如题图乙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
2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斜面应选择较   (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   ;
(2)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s=   cm,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t=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v=   c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的是   运动;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五、综合题
21.2023年10月28日,秋风和煦,彩旗飘扬。
(1)入场式结束后,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奏唱国歌,几位同学对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20s B.50s C.3min D.5min
(2)小刚同学注意到,学校的国旗旗杆大约有四层楼高,因此对旗杆高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6m B.12m C.20m D.30m
(3)小智同学担任男子200米比赛的计时员,他用停表测量了3号选手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则3号选手的成绩是   s;
(4)田赛赛场同样精彩纷呈,裁判老师使用皮卷尺来测量运动员们的跳远成绩,如图3所示,将零刻线固定在起跳线处,然后将卷尺拉出,笔直地铺在沙坑上。在试跳阶段,几位同学读出了运动员的成绩,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肯定有误的是___________;
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
(5)跳远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落地后,身体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弯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时调整,则测得的成绩(跳远距离)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六、计算题
22.如图,某同学用200N的拉力,用动滑轮将重为250N的物体在20内匀速吊起2m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这段时间内该同学做的功。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元旦假期,爸爸带小睿驾车到长沙高铁南站,然后乘高铁去湖南张家界游玩。从出发地点到长沙高铁南站要通过的路程是25km,汽车以5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到长沙高铁南站,小睿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的高铁时刻表如表。求:
车次 开车时间(长沙高铁南站) 到达时间(张家界西) 里程
G6520 09:06 11:36 320km
G6439 09:11 12:27 320km
G5894 09:22 11:23 320km
(1)小睿和爸爸驾车从出发地点到长沙高铁南站所用的时间?
(2)乘坐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若下车后还需花5分钟才能通过安检进站,则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
24.匀速直线运动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图像中的矩形面积来表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也可以用v-t图像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图甲所示)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小。如图乙所示,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20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42m处有一只受到惊吓的羊以5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机经过1s后开始刹车。若从司机看见羊开始计时,客车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
(1)在第1s内,客车运动的路程;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
(3)假设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变,请通过计算说明,羊是否会被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游标卡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国际单位是米,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国际单位是牛顿,故B正确;
C.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国际单位是千克,故C错误;
D.压强计是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显示压强大小的工具,国际单位是帕斯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理解各测量工具的作用及国际单位。
2.【答案】C
【解析】【解答】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1,物体紧贴刻度尺由刻度线的一端,AB错误;2、物体起始段与刻度尺整刻度线对齐,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2、长度的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物体紧贴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刻度平行
3.【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不能确定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故A错误;
B.乙车通过相等的路程需要的时间变短,则速度越来越大,是加速运动,不是减速运动,故B错误;
C.甲、乙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相等,但甲的时间大于乙的时间,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甲车在16s内的平均速度为:,
乙车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甲车16s内的平均速度与乙车前4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运动时,任意相同时间的速度相等,是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根据,计算速度。
4.【答案】B
【解析】【解答】A.飞船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惯性不会发生改变,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
B.液氢燃料具有较高的热值,相同质量的氢与其他燃料相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发射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故B正确;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线相交即为相遇,说明甲乙共相遇3次,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6.5s甲的斜率小于乙的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小,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8~19s内,乙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所以甲相对于乙也向东运动,故C错误;
D.在19~30s的时间内,甲、乙的路程相等,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本题中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3-8s,24-30s做匀速直线运动,8-24s静止。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解答】A.2~4s内,由图甲可知,a行驶的路程为0,所以其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为60m,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0-2sa速度为10m/s,a甩开b,在4s时,两车的运动路程相同,所以ab相遇,此后a的速度大于b,两车不相遇,C正确;
D.4~6s内,由C分析可知,a速度大于b,且两车向南运动,所以 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为60m,在0-2sa经过的路程为20m,据此计算a的速度;
2、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4~6s内,且两车向南运动,a速度大于b,据此分析ab的相对运动关系。
13.【答案】3.83;19.15
【解析】【解答】(1)根据刻度尺的测量原理可知, 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约为3.83cm;(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根据刻度尺的测量原理即可得知,需要注意的是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时间间隔为0.2s,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14.【答案】92.3;B;1.65
【解析】【解答】由图1是停表,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2.3s,因此停表读数为:1min32.3s=92.3s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进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A错误,B正确,选B。
图2是刻度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5cm。
故答案为:92.3;B;1.65
【分析】根据停表读数和刻度尺读数填空。
1、停表的读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确定分针和秒针的位置 :停表通常由两个表圈组成,内圈表示分钟,外圈表示秒。首先,观察内圈的指针位置,确定分钟数。然后,观察外圈的指针位置,确定秒数。
读取分钟和秒数 :内圈的每一大格通常表示0.5分钟或1分钟,具体取决于停表的规格。外圈的每一大格通常表示0.1秒或0.5秒。读取分钟数时,注意内圈指针是否过半刻度线,以确定是前半分钟还是后半分钟。
计算总时间 :将内圈的分钟数与外圈的秒数相加,得到总时间。如果内圈指针未过半刻度线,则秒数在前30秒范围内;如果过半刻度线,则秒数在后30秒范围内。
2、使用刻度尺时,应确保视线与尺面垂直,避免产生读数误差。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5.【答案】飞船;飞船
【解析】【解答】根据“对接前飞船与核心舱沿同一个方向运动,当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时”可知,飞船和核心舱都相对于地球运动,且飞船的速度大于核心舱的速度。
对接后,航天员看到核心舱静止,地球转动,说明航天员相对飞船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而地球相对飞船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航天员选取飞船为参照物。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6.【答案】1;4
17.【答案】8;240
18.【答案】
【解析】【解答】 据题可知,船只的运动距离为8.8km,甲、乙两艘游船的运动时间为0.8h,1.1h,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据此作图
【分析】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题目中甲乙在0.8h 1.1h通过的距离为8.8km,计算甲乙的速度。
19.【答案】加速;75;50;C
【解析】【解答】由照片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可算小球在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由图甲可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所以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计算求解,所用的工具为刻度尺和停表,为了使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应该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所以选择较缓的斜坡;
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20.【答案】(1)小;测量时间
(2)40.0;25.0
(3)大;加速
(4)小
【解析】【解答】(1)实验时斜面应该选择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段的路程为:
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为t=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小车原来是静止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如果小车过了B点停止计时,会导致所测的AB段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故答案为:(1)小;测量时间;(2)40.0;25.0;(3)大;加速;(4)小。
【分析】 (1)实验时如果斜面的倾角较大,小车在斜面上会运动过快,不利于时间的测量;
(2)由图可以读数出AB段的路程s,知道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
(3)小车原来是静止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是越来越快的,在做变速运动;
(4)如果小车过了B点停止计时,会导致所测的AB段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小车速度的变化。
(1)[1][2]实验时如果斜面的倾角较大,小车在斜面上会运动过快,不利于时间的测量,所以斜面应该选择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
(2)[1][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段的长度即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
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为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1][2]小车原来是静止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是越来越快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如果小车过了B点停止计时,会导致所测的AB段时间偏大,由可知,计算出来的速度会偏小。
21.【答案】(1)B
(2)B
(3)40
(4)C
(5)偏大
【解析】【解答】(1)根据实际,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最接近实际的是50s,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4×3m=12m,B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中,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后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则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读数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固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分析】(1)升旗时间约50s;
(2)根据楼层高度和楼层数,计算升高的高度;
(3)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4)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卷尺弯曲,使测量的长度偏大。
(1)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所以最接近实际的是50s。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
4×3m=12m
故选B。
(3)由图可知,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此时3号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经固定在起跳点,若不及时调整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22.【答案】(1)解:
(2)解:
(3)解:
【解析】【分析】(1)利用移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计算速度;
(2)根据拉力和距离,利用W=Fs,计算拉力做功多少;
(3)根据W=Gh,计算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根据,计算机械效率。
23.【答案】解:(1)由可知,小睿和爸爸驾车从出发地点到长沙高铁南站所用的时间为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3)根据题意可知,到达车站的时刻为
由于安检还需要5min,所以安检进站的时刻为9:15,则能最早赶上的高铁为G5894。
答:(1)小睿和爸爸驾车从出发地点到长沙高铁南站所用的时间为0.5h;
(2)乘坐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8km/h;
(3)小睿和爸爸最早能赶上G5894趟列车。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睿和爸爸驾车从出发地点到长沙高铁南站所用的时间;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G6520由长沙高铁南站到张家界高铁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3)根据驾车出发时间和安检进站时间可知最早能赶上的高铁。
24.【答案】(1)20m
(2)12m/s
(3)不会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