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5 诗词五首(学生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5 诗词五首(学生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0 20: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人:秦春香
备课组:语文组
审核人:

小组
姓名:
编号:
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题:
《诗词五首》
课型:新授课
时间:三课时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
2、细读品析,把握诗歌的语言及主旨。
【学习重点】
学会透过语言分析把握诗句的主旨。
饮酒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元亮,死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没落士族,少有大志,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进入仕途后,做过一些小官。41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因看透腐败的官场,解绶辞官,毅然归隐。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陶渊明集》。
2、背景资料
《饮酒(其五)》,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学法指导】
学习古代诗歌要多诵读,然后可联系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生平,了解其诗歌风格;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品味诗中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提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自主学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结庐:
人境:
而:
车马喧:  
君:
尔:  
悠然:
南山  
山气:
日夕:
相与:
还:  
此中:
真意:
辨:  
忘言:  
二、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陶渊明




境,而



喧。




尔,心



偏。




下,悠



山。




佳,飞



还。




意,欲



言。
三、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合作探究】
一、再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2、“心远”是指什么?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为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 )的情趣。
4、这两句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一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怎样表达,诗中的“此中”指什么?“真意”具体指什么?


二、谈谈本诗的艺术特点:
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小结】
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1、联系背景,知晓风格2、品味语言,理解感情
3、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课堂测评】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3、结合你们所学过的相关课文,以及你课外所掌握的资料,谈谈你是如何评价陶渊明的?
次北固山下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 http: / / www.21cnjy.com )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2、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自主学习】
1、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3、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
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4、解释下列词语,翻译重点诗句:
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
【合作探究】
再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
远的客路。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阔”和“悬”有什么妙处?为什么说“风正”呢?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拓展
诗句与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精神态度。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诗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表达了游子怎样的情思?

拓展
简述“鸿雁传书”的典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在这里,诗人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小结】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品味。
【达标测评】
1、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的诗句(
)。
2、说明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寒冬的人生哲理(
)。
3、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登幽州台歌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3. 题目解析:
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前:


(2)古人、来者:
(3)念:


(4)悠悠:
(5)怆(chuàng )然:
(6)涕:

涕下:
2、用“/”划分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合作探究】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中的“古人”“来者”是指什么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4、“念天地之悠悠”,写出(
)。
5、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
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7、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8、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课堂练习: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雁门太守行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人称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2、关于题目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黑云:
(2)摧:
(3)甲光:
(4)金鳞:
(5)角:
(6)塞上燕脂凝夜紫:
(7)燕脂:
(8)临:
(9)易水:
(10)霜重鼓寒:
(11)声不起:
(12)黄金台:
(13)玉龙:
(14)君:
2、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将这首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义。
2、概括诗歌的主题。
诗句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首句既写景又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其中“黑云”比喻什么?一个“压”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甲光向日金鳞开”次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照甲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
)和(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半卷”二字有什么丰富的意义?“临易水”呢?
5、“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尾联的含义是什么?
艺术特色:
1、找出诗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品味其作用。
天净沙 秋思
【知识链接】
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 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王国维称赞其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昏鸦:
古道:
断肠人:
天涯:
2、朗读,划分节奏。
【合作探究】
1、从前三句中挑选一句,描述一下画面,说出景物特点。
2.此曲哪一句点明了主旨?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试分析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