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加油站都有“熄火加油”的提示,如图所示,这是为了防止小火花点燃汽油发生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2.根据你对中考体育测试的了解,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立定跳远可达60dm
B.考试专用排球的质量约为5kg
C.中学生跑100m的平均速度约为7m/s
D.梅州中考体育测试期间气温为5℃
3.西周晋候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蜡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青铜液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青铜液会放出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4.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如图所示所蕴含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寒冬撒盐熔雪,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
B.乙图: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都会沸腾
C.丙图: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温度较低且汽化吸热
D.丁图: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
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蜡烛燃烧形成滚烫的烛泪 B.冬天形成轻柔的雪
C.夏天早晨形成晶莹剔透的露珠 D.冬天早上形成飘渺的雾
6. 夏天,小明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7.在家庭实验室中,小阳使用家中的冰箱时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冷冻室,看到有“白气”冒出,这是汽化现象
B.冷藏室的蔬菜放久了会变干变焉,这是升华现象
C.从冷冻室取冰块时,湿手套会被冰块“粘”住,这是凝固现象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8.小明暑假自制老式冰棍,将糖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凝固,下列关于糖水凝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 B.凝固过程中内能增大
C.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 D.凝固后吸热一定熔化
9.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10.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在烹饪过程中涉及各种物态变化,对厨房中的热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要在手上沾点凉水,避免烫伤手:
B.为了让冻肉尽快解冻,可以在肉上撒盐,这样能有效升高冰的熔点
C.冰箱冷冻室会有“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麻花用油炸表面会变黄变焦,因为麻花中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汽化,同时表面因高温而部分碳化形成酥脆外壳
11. 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B.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C.将青菜裹上保鲜膜贮存 D.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12.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实验的安装顺序应自上而下,并选择颗粒较小的冰块进行实验
B.图乙中,冰的熔化过程不需要吸热,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以得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D.图丙中,水的沸点是98°,说明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二、填空题
13.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的钨丝先 后 而形成的。钨的熔点是3140℃, 它的凝固点是 ℃
14.2023年的冬天最火的莫过于哈尔滨了,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同时热水相比于冷水更易甩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遇冷会 成冰。
15.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 ,提高了水的 ,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6.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气压为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17.nbsp;.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 ”。雪后放晴,房顶积雪吸收热量后 ,顺 屋檐流下,当晚上气温下降到 ℃以下时,流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冰锥 ”挂屋檐。
三、作图题
18.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温度为60℃的海波液体经过2min后开始凝固,第5min时全部变成固态,然后在第7min温度降低到40℃。请在图-2中作出海波整个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
19.《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术。如图1所示,人们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是通过增大液体 的方式来加快液体蒸发的速度。小明想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它因素,他在三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2所示,通过A、B两图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是否有关;通过 两图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否有关。
20.冬天,人们常在室外的水管上寨一层保温材料,以防止水管中的水冻结。小智想通过实验探究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与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A.用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被分别裹住两个完全相同的盒子(盒盖上有插温度计的小孔),两个盒内各放着一个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热水的烧杯,每隔10min记录一次杯中的温度,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B.用厚度不同的泡沫塑料分别裹住两个完全相同的盒子,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此实验中,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是通过观察 来显示的。
(2)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你为实验步骤B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计算题
21.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
六、简答题
22.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离壶嘴口远一点还是近一点?在水壶嘴口为什会出现“白气”如图。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七、科普阅读题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建筑“不用空调的楼房”
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调查中,小丽了解到,夏天在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但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她受到我国一些建筑物先进建筑理念的启示,和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节能的好方法。例如研发一种新材料,可以在20~30℃范围内凝固和熔化,没有固定的熔点,把它掺在水泥中作成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
如因所示是一种湿帘降温系统,图中的水帘纸是用一种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高吸水、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在波纹状的纤维表面有层薄薄的水膜,当室外干热空气被风机抽吸穿过布满冷却水的湿帘纸时,水膜上的水由液态转化成气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这样经过处理后的凉爽湿润的空气就进入室内了,此时的室内温度能下降5~10℃以上。该系统降温迅速,效率达到90%~97%,能不断提供新鲜干净的空气,增加空气含氧量,同等情况下造价是中夹空调的。
(1)可以在20~30℃范围内凝固和熔化的新材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材料凝固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2)湿帘降温系统的水帘纸呈波纹状,可以增大水膜的 从而加快了水纸上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八、综合题
24.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当地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当把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将 。
(2)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继续探究水中加盐后沸点有什么变化。于是,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并搅拌均匀,将装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和烧杯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常温下汽油从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油易燃,加油站有“熄火加油”,以防火灾发生的标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2.【答案】C
【解析】【解答】A、 初中生立定跳远可达2.5m,A错误;
B、 考试专用排球的质量约为250g,B错误;
C、 中学生跑100m的平均速度约为7m/s ,C正确;
D、 梅州中考体育测试期间气温为25℃,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如一枚鸡蛋为50g,中学生质量为50kg,
2、熟悉生活重常见的温度,如体温为37℃,令人舒适的温度为24℃,
3、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中学生身高160cm,课桌80cm,
4、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心跳一分钟70次,走路的速度1.2m/s。
3.【答案】B
【解析】【解答】A、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蜡会吸收热量 ,A错误
BC、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青铜液会放出热量 ,B正确,C错误
D、 蜡是非晶体,所以熔化过程中,温度会变化,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物体变化、晶体判识选项
1、晶体:有固定熔点:如冰、海波、无固定熔点:蜡烛、玻璃
2、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3、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4.【答案】D
【解析】【解答】A.冬天在雪上撒盐,降低了雪的熔点,使得雪熔化,故A错误;
B.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温度相同,不能通过热传递吸热,不会沸腾,故B错误;
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故C错误;
D.丁图中,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管液化成液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变成气态,过发生的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4、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5.【答案】A
【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形成滚烫的烛泪,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A正确
B、冬天形成轻柔的雪,气态变成固体,凝华放热,B错误
C、形成露珠是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放热,C错误
D、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放热,D错误
选项BCD错误,答案选择A
【分析】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6.【答案】B
【解析】【解答】 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晾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所以是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7.【答案】C
【解析】【解答】A.“白气”是外面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冷藏室的蔬菜,其中的水分会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放久了会变干变焉,故B错误;
C.从冷冻室取冰块时,手套中的水放热,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成冰,故C正确;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答】 凝固: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A: 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A正确。
B: 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B错误。
C: 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C错误。
D: 凝固后吸热不一定融化,需要达到熔点,D错误。
选项BCD错误,答案选择A
【分析】晶体熔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能够不断吸热;晶体凝固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能够不断放热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A的说法是错误的;
B、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C方法不可行;
D、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D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B。
【分析】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那么既要水沸腾,同时又不能超过80℃。
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沸点也会随之降低。
10.【答案】B
【解析】【解答】 A.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要在手上沾点凉水,汽化吸热,避免烫伤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了让冻肉尽快解冻,可以在肉上撒盐,这样能有效降低冰的熔点,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冰箱冷冻室会有“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麻花用油炸表面会变黄变焦,因为麻花中的水分在高温下迅速汽化,同时表面因高温而部分碳化形成酥脆外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 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晶体中掺入其他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一般会发生变化。比如:冬天道路结冰,往路上撒盐可使冰的熔点降低,更易熔化。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玉米苗盖上地膜,是通过减小蒸发面积来减弱蒸发;
B. 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是通过减小蒸发面积来减弱蒸发;
C. 将青菜裹上保鲜膜贮存 ,是通过减小蒸发面积来减弱蒸发;
D. 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是通过增大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物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温度、湿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
12.【答案】D
13.【答案】升华;凝华;3140
【解析】【解答】白炽灯的灯丝是钨丝,在高温下,直接变为气体,发生升华现象,形成钨蒸气,遇冷后,直接变为固体,发生凝华现象;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钨丝的熔点是3140℃,则凝固点也是3140℃。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同种物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4.【答案】凝华;凝固
【解析】【解答】解:开水能在短时间内能汽化成水蒸气,“泼水成冰”是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同时热水相比于冷水更易甩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遇冷会变为固态,即凝固。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15.【答案】空气流速;温度
【解析】【解答】 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加快了水面空气流速,提高了水的温度,故使蒸发的速度加快了。
综上 第1空、 空气流速; 第2空、温度。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合空气流速, 减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以及降低温度都可以降低蒸发的速度,增大温度以及加快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16.【答案】
【解析】【解答】当显示温度t‘=32℃时,根据得到:
;
解得:t=30℃。
则当时的实际气温为30℃。
【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显示温度的变化量与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17.【答案】熔化;0;凝固
【解析】【解答】(1)雪后放晴,房顶积雪吸收热量后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成水,顺屋檐流下;
(2)第2空,水凝固需要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所以晚上气温需要下降到0℃以下时,流水放出热量后从液态变为固态,第3空,凝固成“冰锥”挂屋檐。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2)晶体凝固条件必须满足: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18.【答案】
【解析】【解答】 海波是晶体,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为48℃,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开始凝固的时间和凝固需要的时间,画图为。
【分析】同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19.【答案】表面积;温度;A、C
【解析】【解答】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千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蒸发。由图A、B两图可知,温度不同,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相同,故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相同,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选A、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
20.【答案】(1)相同时间内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2)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好
(3)
表格如下: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厚度1
厚度2
【解析】【解答】
(1) 此实验中,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显示的。
(2)分析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好
(3)根据题意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厚度1
厚度2
【分析】
(1)根据题意,保温材料保温效果是根据相同时间温度计示变化大的,效果不好,示数变化小的,效果好。
(2)通过对比表中图像,时间小于60min时,相同时间泡沫塑料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好。
(3)因为在B中,应用控制变量法,厚度不一样,在相同时间,测他们的温度。
21.【答案】(1)
(2)
(3)
【解析】【解答】(1)根据摄氏温度规定和题意得,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
(2)37℃对应实际温度为 t=(37-5)×1.25℃=40℃
(3)如图所示:
实际温度 60℃对应显示格数为,所以温度计中的水银液柱的液面在实际0℃以上第48格处,又因为实际温度的0℃对应此温度计的5℃,所以液柱的液面在不准确温度计0℃以上第5+48=53格处,故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53℃
【分析】(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此温度计100℃之间分为85-5=80个格,据此计算出一格代表的温度值,即分度值;
(2)测得的温度是37℃时,先求出液柱实际上升的格数,结合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可求出此时的实际温度;
(3)先求出实际温度为60℃对应的格数,再利用实际温度0℃和测量温度0℃的差值,可以得到液柱的液面在此温度计的位置,即显示的温度值
22.【答案】水壶嘴口出现的“白气”是壶内冒出的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离壶嘴口近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无法放热液化,离壶嘴口较远的地方,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白气”出现在离壶嘴口较远的地方。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23.【答案】(1)非晶体;放热
(2)表面积;蒸发
24.【答案】(1)97;小于;不变
(2)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解析】【解答】(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位于97,故水的沸点为97℃;因为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当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温度仍保持不变,故当把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并搅拌均匀,将装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和烧杯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说明烧杯内的液体温度高于试管内的水温,试管内的水能从中吸热,即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分析】(1)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液体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