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默写 空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提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默写 空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3 23: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民族关系、地方政策)
(先秦—至今)
古代
1、先秦:
⑴炎黄战蚩尤( ),形成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⑵西周实行( ),开发了( ),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⑶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秦朝:秦始皇
⑴( ),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蒙恬;东辽东-西临洮)。
⑵( ),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
3、西汉:
⑴汉武帝派( ),保证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⑵汉武帝派( ),后( )年,西汉政府设立( ),今( )开始( )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 )时,( ),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三国两晋南北朝:
⑴东汉末年以来,( ),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⑵316年,( ),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⑶北魏(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采汉制、学汉礼),促进了民族交融。
5、唐朝:
⑴“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⑵“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①实行(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实行(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 )、封粟末靺鞨首领为( )、封南诏首领( )。)
③设置( )管辖边疆(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
6、宋元:
⑴民族政权之间“战”“和”( ):保持了边境和平;加强了( )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⑵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民族—(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人亦解调胡琴。”)
7、明朝:
⑴1421年,明成祖( ),加强了( )。
⑵明朝中后期,( ),维护了东南海疆的安宁。
⑶明朝大规模修筑(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一个奇迹。
8、清朝:
⑴在西藏:顺治康熙确立( )和( )的( )制度。 后雍正帝设( ),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设立噶厦颁布《 》。
⑵在西北:康熙帝平定( )叛乱;乾隆帝平定( )叛乱,后设(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⑶在北方:( )还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⑷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 ),打败了入侵黑龙江流域的( )侵略者。( )年,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⑸在东南:(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于( )年设( ),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 )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年台湾正式设省,成为中国的一个( )。
二、近代、现代
1、新疆:
⑴近代: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78年( )收复新疆,( )年设( )管辖。
⑵建国后:实行( ),设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⑶随着( )战略、( )战略的提出,新疆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现象,但同时为维护新疆的稳定,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2、西藏:
⑴( )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⑵20世纪60年达初,西藏完成( ),废除了( )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进入( )阶段。
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 )。
⑷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藏也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现象,但同时为维护西藏的稳定,必须坚决同达赖分裂分子作斗争。
3、香港:
⑴近代: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割占( ),( )年强租( )。
⑵建国后:( )年( )月(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 )。
4、澳门:
⑴葡萄牙殖民者于( )年( )居住权,( )年( )月( )日,澳门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⑵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 ),标志我国在完成(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台湾:
⑴近代:1895年,日本通过《 》割占台湾岛,1945年( )后回归,(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⑵建国后:
①基本方针:为解决( )问题,党和政府提出( )的基本方针。
②积极影响: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两岸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 )( 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一个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05年胡连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两岸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 )年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现在:两岸经济上( 、 )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认识
1、( )是我国历史发展的( ),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 )。
2、国家统一,加强了( )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 )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3、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 )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
中国古代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民族关系、地方政策)
(先秦—至今)
一古代
1、先秦:
⑴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形成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⑵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⑶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秦朝:秦始皇
⑴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蒙恬;东辽东-西临洮)。
⑵南抚越族,修灵渠,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
3、西汉:
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漠北大破匈奴,保证了北部边疆的安全。
⑵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汉元帝时,昭君出塞,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三国两晋南北朝:
⑴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内迁,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⑵316年,匈奴灭西晋,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⑶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采汉制、学汉礼),促进了民族交融。
5、唐朝:
⑴“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⑵“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①实行“和亲” 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实行“册封”制度(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③设置“管理机构”管辖边疆(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
6、宋元:
⑴民族政权之间“战”“和”(澶渊之盟):保持了边境和平;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⑵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民族—回族。(“胡人有妇解汉音,汉人亦解调胡琴。”)
7、明朝:
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了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⑵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维护了东南海疆的安宁。
⑶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一个奇迹。
8、清朝:
⑴在西藏:顺治康熙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后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善后章程》。
⑵在西北: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⑶在北方:乾隆帝还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⑷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者。1689年,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⑸在东南: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于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设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近代、现代
1、新疆:
⑴近代: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新疆行省管辖。
⑵建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⑶随着西北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疆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现象,但同时为维护新疆的稳定,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2、西藏:
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⑵20世纪60年达初,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西藏自治区。
⑷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藏也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现象,但同时为维护西藏的稳定,必须坚决同达赖分裂分子作斗争。
3、香港:
⑴近代: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强租新界。
⑵建国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4、澳门:
⑴葡萄牙殖民者于1553年攫取澳门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⑵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台湾:
⑴近代: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⑵建国后:
①基本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②积极影响: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两岸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995年: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一个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005年胡连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两岸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现在: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认识
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国家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3、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