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学案: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3 23:5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
专题一 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知识线索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
发展阶段 时期 概况
古代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 (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2)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
统一国家的初步发展 汉朝 汉武帝时通过颁布“推恩令”、统一铸币、北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通西域等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古代 多民族的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已达到了几百万,民族界限日益缩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推行汉化等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 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隋炀帝时又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巩固了南北的统一。
唐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一全国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交往(唐朝与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密切了各民族的联系。
古代 统一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宋元 (1)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近20年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2)辽、宋、金政权并立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3)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4)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了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时实行行省制。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明清 (1)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统一;(2)清朝前期,确立了中央册封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近代 近代中国的统一 (1)近代前期: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领土主权等均遭到破坏,香港岛、台湾等被列强割占; (2)近代后期:日本进行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现代 祖国的统一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2)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导下,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向前发展。
民族关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线索二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新疆地区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的标志。
唐朝 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了管辖新疆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和以北地区。
清朝 (1)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2)阿古柏侵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3)1884年,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现代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新藏公路;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新疆的发展。
西藏地区 唐朝 (1)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2)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3)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元朝 元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西藏隶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清朝 (1)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2)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3)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4)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西藏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3)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
港澳问题 古代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使澳门与祖国分离。
近代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港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 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1987年,中葡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台湾问题 三国 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地区(今台湾),台湾正式属于中央管辖。
明朝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地区/问题 时期 概况
台湾问题 清朝 (1)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2)1885年清政府面对列强侵略的加剧,设立台湾省以加强海防,台湾至此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一部分;(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抗日战争时期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解放战争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9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二、专题演练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 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
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 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
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
8.右表表明我国古代就对____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A.新疆 B.西藏
C.蒙古 D.云南
9.“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开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
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少数民族问题
10.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的卡片含有如下内容“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如果要给卡片拟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11.“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民族区域自治 D.香港、澳门回归
13.下图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我国省级自治区一览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首府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银川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拉萨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14.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是
①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②清朝设置台湾府 ③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 图二 收复新疆示意图
材料二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题为《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王冠中说,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过任何国家,从未主动挑起事端,也绝不接受他国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挑事闹事。
——摘自2014年6月2日《广西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一是哪一战役之后的结果?(1分)与图二相关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冈村宁次为什么“不可能再趾高气扬”?(1分)这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2分)
(3)近年来,少数国家肆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不能照抄原文。2分)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1分)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1分)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为巩固统治,选拔人才,隋朝创立了什么制度?(1分)
(3)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3分)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1分)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1分)该构想的实践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1分)
参考答案
1-10 BCCAB CBAAD
11-15 BDBBD
16.(1)图一:雅克萨之战。(1分)图二:左宗棠。(1分)
(2)原因: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分)
(3)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意思相近即可。2分)
17.(1)嬴政(秦始皇)。(1分)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科举制度。(1分)
(3)伊犁将军;(1分)驻藏大臣;(1分)台湾府。(1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一国两制;(1分)港澳回归。(1分)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