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经济专项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试题:中国古代经济专项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3 23: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日照·1)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主要用于研究(  )
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青铜 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耜
A.古代农业古代畜牧业 B.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
C.古代商业古代手工业 D.古代渔业古代畜牧业
2.(2022·湖北鄂州·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3.(2022·湖南张家界·3)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三峡工程
4.(2021·山东淄博·1)我国某历史遗迹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项桂冠。它是(  )
A.长城 B.故宫 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
5.(2021·福建省·3)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
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
6.(2022·江苏泰州·25)《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7.(2022·陕西(A卷)·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8.(2020·山东菏泽·1)下列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9.(2021·福建省·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10.(2020·广西百色·2)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1所示)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11.(2021·福建省·5)图3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12.(2021·山东聊城·3)《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
13.(2020·广西南宁北部湾·2)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统一货币 B.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 D.盐铁专卖
14.(2020·山东滨州·2)《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15.(2022·吉林·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6.(2020·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1)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2000多年前,它将中国与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紧密联系在起。它指的是(  )
A.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17.(2022·河南·5)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増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18.(2020·辽宁大连·2)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2·宁夏·3)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2022·广西河池·4)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佣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
21.(2021·山东济南·4)读下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22.(2021·重庆B卷·3)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3.(2020·江苏南通·19)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3可以用来研究(  )
图3 长安城平面图
A.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北朝民族交融状况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D.唐朝社会繁盛景象
24.(2022·山东菏泽·3)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如图)”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  )
背着货物的粟特人陶俑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5.(2020·湖北荆州·16)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26.(2022·山东滨州·5)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  )
A.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 B.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
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 D.北宋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
27.(2022·山东青岛·8)“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
28.(2022·湖北随州·8)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29.(2022·黑龙江大庆·8)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30.(2022·江苏泰州·29)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31.(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8)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32.(2022·云南昆明·5)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33.(2022·甘肃金昌·6)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
A.文化生活丰富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品经济繁荣 D.边界贸易兴旺
34.(2022·湖北恩施州·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35.(2022·江苏宿迁·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金与南宋的对峙
C.宋代商贸的繁荣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6.(2021·辽宁锦州·4)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仿形到计重货币,到宝泉货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的过程。纸币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  )
A.“交子” B.开元通宝 C.刀币 D.五铢钱
37.(2021·湖南郴州·4)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38.(2021·山东济南·5)《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末年上供钱物共计一千五百零三万(贯匹两),……仅两浙一路就占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九,若加上江东等五路,则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六。由此得出宋代(  )
A.江南地区开发 B.政治清明稳定 C.经济重心南移 D.中外交流频繁
39.(2021·江苏连云港·22)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当时(  )
A.改进了造纸术 B.农业生产发展
C.出现活字印刷术 D.商业贸易繁荣
40.(2021·湖北宜昌·26)宋朝时期。中国社会突出的现象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文化专制盛行
C.藩镇割据严重 D.诸侯王势力强大
41.(2021·湖北随州·2)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42.(2021·湖南株洲·3)“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43.(2021·湖北荆州·16)宋代市舶收入,977年为30万缗(音“民”,货币单位),978年为50万缗,1159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44.(2021·福建省·8)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45.(2021·山东烟台·6)大约一千年前,当货币还处于铸币支付时代时,中国就最早发明并开始使用纸币。如今,中国将再次成为推动货币改革的力量。在欧洲探讨是否应引入数字货币时,北京已经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出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纸币”发明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46.(2020·湖南岳阳·3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47.(2020·湖南永州·4)《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南通——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  )
A.城市街道整齐 B.建筑规模宏伟 C.客商往来不绝 D.商业贸易繁荣
48.(2020·贵州黔南·5)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北方财富增长 B.中央集权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生活繁荣
49.(2022·湖南衡阳·3)近年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可能看到(  )
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蹴鞠 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
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 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50.(2022·黑龙江鸡西·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51.(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16)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52.(2022·湖南株洲·18)下图描绘了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该传统节日是(  )
清代龙舟盛会图
A.重阳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清代龙舟盛会图
53.(2020·福建省·7)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54.(2022·四川资阳·5)如表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的发展概况表。该表反映出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
政治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军机处
经济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文化 《红楼梦》问世;京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
军事 戚继光抗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5.(2022·江苏苏州·4)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
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56.(2021·山东聊城·8)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57.(2022·山东聊城·9)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
58.(2022·湖南株洲·5)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形成大的商帮经营存款业务
59.(2021·内蒙古赤峰·6)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
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
60.(2021·四川眉山·16)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通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  )
A.源于新航路的开解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61.(2021·江苏南京·5)“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明清时期
62.(2021·福建省·11)表1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非选择题
63.(2022·山东青岛·41)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10分)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第二站【云游“国博”——提升民族自信】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单元 典型货币 简介
异曲同工 战国货币 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周圆函方 秦朝半两钱 半两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
一纸千金 元朝中统元宝交钞 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统--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顶峰。这一时期的纸币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近代纸币的雏形。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珠方共享一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名 片 姓名:苏哈尔之狮 出生时间: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 家乡:中国 现居住地:阿曼苏丹国国家博物馆 经历: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1分)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2分)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2分)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2分)
64.(2020·重庆A卷·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到封建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旅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关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
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材料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式并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接照协议,进藏部队先后进驻西藏各个国防重镇,结来了西藏边境线上长期有边无防的历史。根据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央西藏工委和驻藏部队实行生产自给,解决军需民用,大力兴建公路、机场、水利、工厂、农场等,先后组织13批1000多人次到内地参观访问,增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站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共同发展进步创造了基本前提。
——摘编自黄慧《历史抉择奠定发展进步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什么能“应运而生”。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建成后发挥了哪些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2分)
(3)综上,对你有何启示。(1分)
65.(2021·山东泰安·16)(10分)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2)图一是战国时期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图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分别指出两个水利工程起到的重大作用。(2分)
材料三
(3)依次指出图三、图四货币的发行朝代。图五与图三、图四货币相比,在流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3分)
(4)周平、李大龙著述的《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指出:“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阅读表格内容,归纳元朝、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3分)
66.(2022·山东烟台·26)(17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诸子 学派 思想
墨子 墨家 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孟子 儒家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故曰:“仁者无敌。”
荀子 儒家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韩非子 法家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并概括诸子的思想主张。(5分)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4分)
【经济发达】
材料三
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 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4分)
【科技领先】
材料四
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目录(节选)
第十章 世界领先的科技与科学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从雕版到活字 第二节 火药、指南针与航海术 第三节 医药学与养生术 第四节 天文、地理与数学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来中国古代“世界领先的科技”产生的影响。(任选两节,每节限答一例)(4分)
67.(2021·天津市·24)(16分)下图均来自课本,课本是座博物馆,蕴含丰富历史,凝聚民族力量。
下图所示为秦兵马俑。通过兵马俑,人们能感受到当年强大的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气势。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谁?(3分)统一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3分)
下图所示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浓郁的异国情调体现了民族交往的缩影。
(2)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3分)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的称号是什么(3分)
下图为《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3)下图描绘了哪个朝代的兴盛景象?(2分)除了课本,还有很多的历史学习资源,请举一例。(2分)
68.(2021·广西贺州·1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対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贡献。(6分)
69.(2021·山东菏泽·21)秦朝、汉朝、元朝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3)据材料三回答,元朝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区划制度?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元朝为管理B处设立了什么机构?
70.(2021·浙江台州·8)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户(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南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摘编于《中国史纲要》
(1)材料一中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折射出这段时期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71.(2021·江苏扬州·2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的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3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2分)
72.(2022·西藏·21)(16分)“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具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以实行粮食税,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写出图中农具的名称。(1分)说明它的功能。(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联在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2分)简述该措施对苏联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2分)说明它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3分)
73.(2022·内蒙古包头·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如图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宋代蹴鞠铜镜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3分)
74.(2021·浙江衢州·8)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上图中A和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75.(2020·湖南长沙·13)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图一唐朝长安城 图二北宋东京城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76.(2022·江苏无锡·24)(6分)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
材料二
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摘编)
材料三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1分)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还有哪一项发明。(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1分)
(5)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学者们对宋朝历史形象的认识。(1分)
77.(2022·浙江金华·22)(12分)两宋韵千古,雅俗竞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美】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史料三则
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材料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1)根据历史背景判断材料中的平民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实现“社会地位升迁”。(2分)
(2)请指出材料二图文史料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4分)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78.(2020·广西桂林·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瓦肆早的五更头回就上演“小杂剧”,迟来的就看不到;不论风雨寒暑,勾栏里看客之多,日日如此;“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南宋也有勾栏瓦市“于茶中作夜场”。当时的里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得紧,就塞给他一—点钱,让去听说书。
——虞云国《水浒寻宋》
材料二
民国早期北京的公园大多由皇家花园、祭祀场所以及紫禁城自身这些旧日的皇家禁地转变而来,……1913年10月,清皇室将社稷坛转交政府之后,已经是新一届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正式提议将社稷坛改造成一座公园。……中央人民公园于1914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开放。
——董玥《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
材料三
伴随着城市的飞速成长,过度拥挤……等问题都摊到当局者的政事议程上。……1848年催生了(英国)工人阶级住房条件调查皇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使市政当局为“劳工阶层”建立新住房的措施提供了立法保障。
——约翰·伦尼·肖特《城市秩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宋代城市的特点。(不能照抄原文,2分)请列举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宋朝大都市。(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皇室“社稷坛”成为“中央人民公园”体现出怎样的社会变迁?(2分)“中华民国国庆日”的确定,是因为哪个事件?(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城市“飞速成长”的经济背景和主要表现。(2分)“皇家委员会”的工作有什么作用?(不能照抄原文,1分)
(4)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可以从上述历史中获得什么借鉴?(1分)
79.(2020·山东济宁·23)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史料实证】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中说:“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1)请任举一例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证明材料中的观点。(2分)
【时空观念】
(2)某班准备赴图中标注地点开展“走访革命胜迹·感悟党的初心”研学之旅。请任选一个地点,写出该地点发生的一个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发生时间。(2分)
【家国情怀】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以“弥天大勇”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2分)
【唯物史观】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石座铜碑一面刻着:“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死于此地。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碑的另一面则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麦哲伦。(2分)
【历史解释】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5)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