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
一、文学常识。
本诗选自南朝梁(
)编(
)收录的(
)。
体裁:五言古体诗
二、字音字形。
迢迢(
)皎皎(
)纤纤(
)擢素手(
)札札(
)机杼(
)
泣涕(
)(
)一水间(
)脉脉(
)
三、翻译诗句,解释重点词语。
1、迢迢(
)牵牛星(
)
2、皎皎(
)河汉(
)
3、纤纤擢素手(
)
纤纤(
)
擢(
)素(
)
4、札札弄机杼(
)
弄(
)杼(
)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章(
)涕(
)零(
)
6、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几许(
)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间(
)脉脉(
)语(
)
四、诗句赏析。
1、主题。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3、“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悲痛情怀。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两句诗是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两岸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动的的写出了一个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
五、当堂检测。
1、《迢迢牵牛星》大量使用叠字,对人物进行刻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突出织女星的光辉,诗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
)极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织女的温柔的体态和气质;(
)织布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写银河水的清澈;(
)蕴含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总之,这些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中含有我国传说故事的诗句.是:(
)
写织女因思念牛郎而伤心落泪的句子是:(
)
形象地表现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
)
写出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故事(
)
渡荆门送别
一、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是屈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并称“李杜”。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山河惊,诗成鬼神泣。”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传世。本诗体裁:五言律诗。
二、翻译句子,解释重点词。
1、远(
)从(
)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野(
)大荒(
)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下(
)海楼(
)
4、仍(
)怜(
)
5、万里(
)
三、诗句赏析。
1、这首诗题目中的“送别”是写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诗人自己。
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荒流。”意思是: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
(1)这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
( http: / / www.21cnjy.com )、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辽阔,境界高远。烘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喜悦的心情。
(2)一个“随”字,化动为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都是描写长江景色的名句,李诗写乘舟急行的一刹那的感受,杜诗是写停留细看的感受,各有千秋。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1)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最富想象力的句子)
“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这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天空中云月瞬时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长江的近景和远景,与“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有气势,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与美感。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乘船的客人(诗人)依旧怜爱那江中的流水,因为这家乡的水陪伴他远行千里。
(1)这两句为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的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四、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作者离蜀到楚一路见到的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
春望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显示了唐由盛到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体裁:五律。
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
( http: / / www.21cnjy.com )57)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二、字音字形。
烽火(
)不胜簪(
)
三、翻译诗句,解释重点词。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时(
)恨别(
)惊(
)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烽火(
)家书(
)
连三月(
)抵万金(
)
抵(
)
4、白头搔更短(
)
白头(
)搔(
)短(
)
5、浑欲不胜簪(
)
浑(
)欲(
)不(
)胜(
)
簪(
)
四、诗句赏析。
1、题目中的“春”交代了写这首诗的季节,“望”到的是安史之乱中被叛军占领、劫掠的长安城一片破败的景象。
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草木深。”都城沦陷,一派残败的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未落入叛军之手);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花草树木照样长得繁密茂盛。“草木深”三字,表面是描写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悲怆感。
3、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增加了自己的伤感。(修辞:互文见义、拟人)
诗人将“花”“鸟”赋予人的感情,移情于物,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感受。(诗人在此还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愈悲,甚为绝妙。)
4、颈联“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这两句诗用对偶、借代的手法写出了战火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绵不断,此时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以及因战乱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
5、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思家者的具体形象:头发早就白了,而经过战乱的煎熬,变得越来越稀少,用手抓一抓,(发现)少得简直就插不住簪子了。(前两句是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五、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后,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文学常识。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历来广为传诵。
二、字音字形。
白草折(
)狐裘(
)锦衾薄(
)瀚海(
)阑干(
)
琵琶(
)(
)羌笛(
)辕门(
)风掣红旗(
)
三、翻译句子,解释字词。
1、白草(
)胡天(
)
2、珠帘(
)罗幕(
)
狐裘(
)锦衾(
)
3、角弓(
)控(
)
都护(
)
4、瀚海(
)阑干(
)
中军(
)辕门(
)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
)
四、诗句赏析。
1、第一层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情态;“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掠的情态;“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花喻冬雪的名句。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描写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大雪纷飞,笼罩四野,大大小小的树上都落满了雪花。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表现了边地风光的神奇壮丽,可见诗人胸襟开阔、心情舒畅。
2、第二层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
3、第三层写军中的环境和送别宴会的场面。
4、第四层写雪地送别。“山回路转不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5、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诗人用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在诗人心目中,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离别虽依依难舍,但不觉其缠绵。其气势磅礴,精神昂扬,色彩鲜明,风格别致,不愧为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
五、主题
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西江月
一、文学常识。
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以沉雄激越、慷慨纵横著称,但也不乏淡泊潇洒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西江月为词牌名。
二、翻译诗句,并解释字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别(
)听取(
)社林(
)
见(
)
三、诗句赏析。
1、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期经过黄沙岭路上写的,原有小引“夜行黄沙道中”。
2、词的上片描写了夏夜山道的景物(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也渗透了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感受。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蝉。”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是神来之笔。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名句)
名句理解: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
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不能不说是词人的创造。
5、“七八个星天外”暗示晴空已乌云密布,“两三点雨山前”表明阵雨即将来临。
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诗人有焦急到喜悦的心情,反映了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7、诗人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蛙声”,下片借“星、雨、茅店、路、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黄沙道怎样的感受?(闲适、喜悦)
四、主旨: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