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08:3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26题、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试卷、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爱国主义是(qū)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zhì)。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嗔(chēng)怪 襁(qiǎng)褓 妖娆(ráo) 浩浩汤汤(shāng)
B.狩(shòu)猎 黄晕(yùn) 豢(huàn)养 自惭形秽(suì)
C.箴(zhēn)言 瘦削(xiāo) 校(jiào)补 吹毛求疵(cī)
D.翘(qiáo)首 抽噎(yē) 荣膺(yīng) 气冲斗(dǒu)牛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疆阿勒泰是热门旅游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仆后继去欣赏那里的风光。
B.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
C.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了少数人附庸风雅的工具。
D.有些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是否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 答案是肯定的。②人的成长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③虽然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而且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④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B.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
欢树》等。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
D.《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2)蒹葭苍苍, 。(《蒹葭》)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描绘了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的朝暮之景。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 ,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出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根据用途,① ,其中花莲以观赏为主,子莲和藕莲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子莲和藕莲是上好的食材。荷花、荷叶、莲蓬、莲子等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比如荷花碱、荷叶碱等,具有止血生肌、清热解毒、安心提神等功效。400多年前,中药医典《本草纲目》就指出,荷花的叶子、莲子、莲须、莲梗、藕节等均可入药,② 。
8.口语交际。(2分)
“奔跑吧,小铁!”今年6月29日上午9点,大庆市“第二届家庭亲子酷跑大会”将在萨尔图区兰德湖公园激情开跑,现全城招募最酷家庭战队。小庆跃跃欲试,想要和家人一同参与此项盛会。请你帮他拟定家庭战队的名称及口号。要求:口号与名称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名称不超过6个字,口号不超过30字(标点符号占字数)。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5题。(本题7小题,19分)
【古诗词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巴山楚水”代指贬谪之地,“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表达了作者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运用嵇康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抒发自己被贬归来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与友人共勉之意。
D.这首七言律诗感情真挚,沉郁中颇见豪气。中间两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饬雅致,有音韵美。
10.白居易称赞颈联“神妙”,请从景、情、理三个角度赏析此联。(3分)
【古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③,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 一前621),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③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④氾南:氾(fán)水的南面,也属于郑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信未孚 孚:
(3)小大之狱 狱: (4)晋军函陵 军;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见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登轼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以其无礼于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且贰于楚也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选对一处给1分,选择超过两处不给分。( )( )(2分)
吾不能早用A子B今急而求子C是D寡人之过也
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一段叙述了战前的准备。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第二段中,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乙文第二段中,佚之狐在郑国危难时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正面表现佚之狐的善于识人与烛之武的能力不凡。
D.甲乙两篇选文中,曹刿虽是一介平民,烛之武虽一直未受重用,但二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行为,都体现他们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6~18题。(本题3小题,5分)
【材料一】
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是指具有人类形态和功能的智能机械体。它们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类人结构,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捕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类似于人类神经传导的功能,用伺服电机模拟人类关节运动。这些类人特性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不仅可以承担繁重危险的任务,还能通过交互协作成为人类得力助手。
从2016年起,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化进阶阶段。当前,人形机器人在环境理解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用化智能化进程正在加速。
(摘编自丁汉、陶波《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奥秘》,202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那么何为“具身智能”呢 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其核心理念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摘编自王志闯《何为“具身智能”》,2025年3月19日《学习时报》)
【材料三】
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动态适应能力。传统人工智能系统通常基于固定的规则或模型,而具身智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实时反应。它的这种动态适应特性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环境和任务是高度不确定的,智能体必须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决策并采取行动。
(摘编自张兴龙等《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2025年1月3日《解放军报》) 【材料四】
近日,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发布会举行。该操作系统拥有微内核架构、高实时确定性、分布式协同计算等核心技术,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据了解,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许多问题,提升续航能力。
(摘编自刘诗瑶《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进展》,2025年6月9日《人民日报》)
16.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通常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
B.因为“具身智能”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所以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C.具身智能的核心理念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D.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以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
17.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1分)
18.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帮助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2分)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本题3小题,9分)
“文化出海”何以乘风破浪
①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中国好剧全球热播,《西游记》《琅琊榜》《人世间》等成为海外市场的“圈粉”利器;原创动漫重新“崛起”,《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先后入围被誉为“动画奥斯卡”的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国产游戏收获一众“洋粉丝”,国产网游《原神》《黑神话·悟空》等“引爆”全球,“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游戏人搏击未来的重要选择;中国书香飘向世界,科幻小说《三体》、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等畅销多国。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③“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更大功夫:
④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国产剧《三体》在国外某平台观看人数超400万,其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品“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的宏大气质。
⑤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10万多小时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叫好又叫座”。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影视跨境交易服务。
⑥三是育“水手”搏风浪。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
⑦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出海”是一场与未来角逐的远征。期待,在“文化出海”的这条路上,我们的电影、文学、动漫等产品能扬起一道道风帆,形成千帆竞发之势,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
(摘自“浙江在线”网站,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段就近年来“‘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的现实展开论述。
B.国产剧《三体》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
C.作者认为,“文化出海”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其中“育‘水手’搏风浪”最重要。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出海”“罗盘”“港湾”“水手”等词语,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20.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1.为了让文化更好地“出海”,可以有哪些方法 请结合文本回答。(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22~25题。(本题4小题,13分)
追 猎
贾月珍
①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
②尔罕抬起猎枪瞄向云雀。在10岁的孩子中,他的个子有点小,枪托不时磕碰着腿肚子。那是支老猎枪,枪托磨得油光锃亮,枪身上锈迹斑斑。(A)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
③“到了。”爷爷说。达尔罕看见前方树林中有座木屋,只是没有窗玻璃。
④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达尔罕从没见爷爷带着猎物回去。不过,爷爷的猎枪却一直保留着,就放在房子的梁上。达尔罕一直希望爷爷用它打只猎物回来,于是,这次就央求爷爷摘了下来,带它进山。
⑤爷爷忙着找纸把窗糊上。达尔罕一直抚摸着那支猎枪。
⑥爷爷招呼:“走吧。”
⑦达尔罕惊喜地问:“打猎吗?”
⑧“巡林。”爷爷说。
⑨太阳偏斜,巡视完,他们就回木屋了。吃完饭,他们躺在床上。屋子里漆黑一片,山风时而嗷的一声长鸣,像谁在吹哨子。突然,咔的一声响,达尔罕一激灵坐起来。爷爷也坐起来。他们一齐朝窗户看。窗户上的纸裂开了,一缕夜光打进来,撕裂的纸洞处,有双黑眼睛滴溜溜转。爷爷立刻打亮手电筒照去。黑眼睛迎着光,眯了起来,并没有逃。
⑩爷爷轻轻下床,朝那双眼睛走过去,快到窗户时,眼睛消失了。达尔罕跟在爷爷身后。 爷爷晃着手电筒在草中照了几次,又往树林深处照了照:“是狐狸。”
“狐狸!”达尔罕立刻精神一振,“我们去追吧!”
“早跑了。”爷爷说着,进屋又找了一张纸重新糊在窗户上。达尔罕叮嘱爷爷:“要是再来,一定抓住它。”
“这东西精明得很,肯定不再来了。”
达尔罕多希望那是一只没有记性的狐狸。
如他所愿,第二天,狐狸又来了,仍然是咔的一下把窗户纸抓开。达尔罕动作又慢了。第三天夜里,达尔罕一点也没睡着,瞪着窗棂。突然,木门刷刷响,是指甲抓挠而发出的声音。
“爷爷,狐狸挠门呢。”达尔罕握着枪的手出汗了。
爷爷起身,走到门口,侧耳细听。达尔罕兴奋地端起枪跟去,把手搭在扳机上。爷爷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夜色中,一只狐狸蹲坐在门口,喉咙里呜呜作响。达尔罕一个箭步冲过去,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
“啊,没有子弹!”达尔罕恼怒地大叫。就在扳机扣动的一瞬间,狐狸受到惊吓,掉头就跑。
“追!”爷爷说着就迈开步子。达尔罕也追上去,仍然紧紧握着那支枪。
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达尔罕和爷爷紧紧跟随。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
爷爷明白了:“它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
“跟去就知道了。”
跑了一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
“这小东西的嘴被箍住了。”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
“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
“好,我来抱。”达尔罕忙蹲下身,向小狐狸伸出手。(B)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
“你还是站远点吧。”爷爷说着抱着小狐狸离开。大狐狸一直跟随其后。达尔罕无精打采的,枪托磕碰腿肚子时,恨不得扔掉。
在爷爷救助小狐狸期间,大狐狸一直守在门口,一刻也不曾离开。小狐狸渐渐苏醒了,跑出去,紧紧偎依在大狐狸身边,然后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大狐狸跑进丛林里去了。
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
(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追猎”交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简洁凝练,有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本文开头描绘的山中美丽景色烘托了达尔罕进山时兴奋欢乐的心情。
C.本文第③段提到木屋没有窗玻璃,此细节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第④段“爷爷是护林员”的相关内容属于倒叙,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文章曲折有致。
23.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2分)
(1)A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生动表现出达尔罕对亲自使用猎枪打中猎物的向往。
(2)B处运用的描写手法是________,表现出大狐狸对达尔罕的不信任。
24.结尾处达尔罕“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2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主题的关键词是“爱”,有人认为是“自然”。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术课剪窗花时,红纸上跃动着奶奶教过的古老纹样;春节包饺子时,面团里揉进的是对阖家幸福的美好期盼;下围棋落子时,品悟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时,胸中激荡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传统文化,就这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成长,在少年的血脉里绵延。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答 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4分)
1.
2.答案:D
【解析】
A项,“嗔(chēng)怪”应读“chēn”;B项,“自惭形秽(suì)”应读“huì”;C项,“瘦削(xiāo)”应读“xuē”;D项全部正确。
3.答案:A
【解析】
A项,“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用在此处形容游客去旅游不恰当,使用错误;B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使用正确;C项,“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使用正确;D项,“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使用正确。
4.答案:D
【解析】
①句两面对一面,应在“肯定”前加“的”;②句主客颠倒,应是“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③句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应改为“但是”;④句没有语病。
5.答案:C
【解析】
C项,《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不是莫泊桑的,表述错误;A、B、D三项表述均正确。
6.(1) 两山排闼送青来(2) 白露为霜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化作春泥更护花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6)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7.①可将其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三类
②足见荷花药用价值之高(或“可见荷花全身都是宝” )
8.示例一:名称:铁人酷跑队
口号:传承铁人精神,全家酷跑向前冲!
示例二:家庭战队名称: 铁力勇
口号: 铁力同心,勇往直前!奔跑吧,小铁!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
9.答案:B
【解析】颔联运用嵇康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抒发的是自己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悲痛怅惘之情,并非“无限悲痛”,B项表述不准确。A、C、D三项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均正确。
10.答案示例:
景:沉舟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的前头万木争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
情: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通过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抒发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依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这一哲理蕴含在生动的景物描写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1.(1)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孚:使信服。
(3)狱:指诉讼事件,案件。(4)军:驻军,驻扎。
12.答案:C
【解析】
A项,“乃入见”中“乃”意思是“于是,就”;“去后乃至”中“乃”意思是“才”,二者含义、用法不同。B项,“登轼而望之”中“而”表顺承,可译为“然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表转折,可译为“却”,二者含义、用法不同。C项,“以其无礼于晋”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以”都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二者含义、用法相同。D项,“且贰于楚也”中“且”意思是“并且”;“年且九十”中“且”意思是“将近”,二者含义不同。
13.答案:B C
【解析】“吾不能早用子”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今急而求子”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所以断句为:吾不能早用子B今急而求子C是寡人之过也。
14.答案:C
【解析】乙文第二段中,佚之狐在郑国危难时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是从侧面表现佚之狐的善于识人与烛之武的能力不凡,并非正面表现,C项表述不正确。A、B、D三项表述均正确。
15.(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2)如果让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6~18题。(本题3小题,5分)
16.答案:B
【解析】B项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可知,“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的标志,而不是因为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A、C、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相符。
17.答案:作比较
【解析】材料三画横线句子将“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和“具身智能”进行对比,突出了具身智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的特点,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18.答案:①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不仅可以承担繁重危险的任务,还能通过交互协作成为人类得力助手;②具身智能具有动态适应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实时反应,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③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许多问题,提升续航能力,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本题3小题,9分)
19.答案:C
【解析】C项“其中‘育“水手”搏风浪’最重要”表述错误,文中第④ - ⑥段分别从看“罗盘”识方向、建“港湾”助远航、育“水手”搏风浪三个方面阐述“文化出海”可下功夫的方面,但并没有提及哪一方面最重要。A、B、D三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均正确。
20.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将大量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上线“十诺云平台”提供全方位线上影视跨境交易服务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建‘港湾’助远航”这一观点,即建设相关合作区等能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进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1.答案:①看“罗盘”识方向:识别各国文化需求的共通之处与差异,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②建“港湾”助远航:建设如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等,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如提供发行授权、跨境交易服务等。③育“水手”搏风浪:开展相关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出海”,为文化“出海”提供多方面支持。
(四)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22~25题。(本题4小题,13分)
22.答案:D
【解析】D项“第④段‘爷爷是护林员’的相关内容属于倒叙”表述错误。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第④段只是在正常叙述过程中对爷爷的身份进行补充说明,属于插叙,并非倒叙。A、B、C三项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均正确。
23.(1)答案:比喻
【解析】A处“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将子弹比作火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达尔罕对亲自使用猎枪打中猎物的向往。
(2)答案:神态描写
【解析】B处“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虎视眈眈”“恐惧”是对大狐狸神态的描写,表现出大狐狸对达尔罕的不信任。
24.答案:①从情节上看,与前文达尔罕一直希望用猎枪打猎以及央求爷爷带猎枪进山等情节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这一情节表明达尔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渴望打猎到放弃打猎,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题上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发读者对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思考。
25.示例一:我同意主题关键词是“爱”。
①从爷爷的角度看,爷爷作为护林员,保护山林中的动物,在发现小狐狸被饮料瓶箍住嘴时,及时救助,体现了爷爷对动物的爱;②从达尔罕的角度看,达尔罕一开始渴望用猎枪打猎,但在看到爷爷救助小狐狸以及大狐狸对小狐狸的守护后,他放弃了打猎的想法,把枪挂到房梁上,这体现了他对动物的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③从狐狸的角度看,大狐狸在小狐狸遇到危险时,积极寻求帮助,并一直守护在小狐狸身边,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子之爱。所以这篇小说的主题关键词是“爱”。
示例二:我同意主题关键词是“自然”。
①小说描绘了深秋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晴空、云雀飞翔等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②爷爷作为护林员,守护着山林,达尔罕和爷爷在山林中巡林、与狐狸相遇等情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③小说通过达尔罕从渴望打猎到放弃打猎的转变,传达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这篇小说的主题关键词是“自然”。
三、作文(50分)
26.传统之韵,伴我成长
当美术课上的红纸在剪刀下幻化成精美的窗花,当春节时饺子的香气弥漫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当围棋棋子在棋盘上奏响智慧的乐章,当古诗文中的豪情壮志在胸中激荡……我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如潺潺溪流,悄然融入我的生活,滋养着我的心灵,陪伴我不断成长。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便是春节。每到这时,奶奶总会拿出那把磨得发亮的剪刀和一张张鲜艳的红纸,教我剪窗花。奶奶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灵动地在红纸上穿梭,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喜鹊或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便跃然纸上。我则在一旁瞪大眼睛,满心好奇与崇拜,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有模有样地学起来。虽然剪出的作品歪歪扭扭,但奶奶总是笑着夸我聪明。那些剪好的窗花被贴在窗户上,在冬日的暖阳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春节包饺子也是我家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面、擀皮、包馅,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妈妈会一边包饺子一边给我讲饺子的寓意,说它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我认真地听着,把对阖家幸福的期盼都揉进了面团里。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上一口,那鲜美的味道在口中散开,温暖了全身,也让我懂得了家的温馨与团聚的珍贵。传统文化就在这一个个饺子中,传递着亲情的温度,让我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愈发深厚。闲暇时光,我喜欢坐在窗前,摆上一盘围棋,与自己对弈或与棋友切磋。围棋,这一古老的艺术,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哲理。每落下一子,都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眼前的得失,又要谋划长远的布局。在对弈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智者对话,感受着他们“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围棋教会了我沉稳与冷静,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从容不迫,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策。
而古诗文,则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当我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胸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仿佛自己也能像李白一样,勇敢地追逐梦想,不畏艰难险阻;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被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打动,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感。古诗文就像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人生哲理,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它以独特的方式融入我的生活,让我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勇敢追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它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见证我的成长与蜕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