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温馨提示:相信自己,沉着应对,把握时间,深思静答。祝你成功!
毕业在即,学生会组织各社团以“韶华筑梦·笃行致远”为主题制作毕业纪念册,邀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一、基础知识(28分)
【设计封面】
1.美术社为毕业纪念册设计封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将主题“韶华筑梦·笃行致远”八个字用正楷或行书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形成专属于你自己的纪念册封面。(2分)
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
2.在封面设计过程中,有同学认为毕业册主题中的“筑”应改为“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右图《现代汉语字典》中的释义说明理由。(2分)
【书写序言】
文学社准备用古今诗文作为纪念册序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3.诗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qún B.qióng
4.给诗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1分)
A.戍 B.戌
5.请仿照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诗歌内容完整连贯。(2分)
6.请你将序言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10分)
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聆听诸葛亮“(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的教导,明志笃行;我们铭记孔子“学而不思则罔,(2) ”(《<论语>十二章》)的教诲,勤学善思;我们体会杜甫“(3)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的壮志,自信乐观;我们感受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4) ”(《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赤诚,敢于担当。我们懂得“(5) ,(6) ”的道理(请写出连续两句惜时的句子),珍惜时间。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我们感受王勃“(7)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珍惜友谊。我们写下“(9)
,(10) ”的美好祝愿(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祝福的句子),致敬我们最火热的青春。
【设计内容】
为了磨砺科学品质,涵养科学精神,科技社准备将“科技之光”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一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精神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大事年表
时间 年龄 主要事件
1911年12月11日 生子上海
1939年 28岁 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7年 36岁 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0年 39岁 要求回国,遭美国当局扣留关押,获释后遭软禁5年
1955年 44岁 冲破重重阻碍,带领全家回国
1956年 45岁 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60年 49岁 成功组织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实验
1966年 55岁 成功领导了用于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
1985年 74岁 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1年 80岁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9年10月31日 98岁 在北京逝世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探究:为感受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中的那些宇宙级中式浪漫,以下是同学们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梦天”和“问天”的命名及介绍语的评分比较。
航天器 中国空间站实验舱
图片
命名 梦天 问天
介绍语 在无垠的星海中,一首来自远古的诗篇,带着诗人心中的月宫幻梦,轻盈地悬浮于宇宙之间。每一次实验都是我们对宇宙的诗意告白。 一位伫立于星河之间的智者,书写着人类对未知的追问与渴望,是我们与宇宙对话的窗口。让每一次实验都成为对苍穹的深情叩问。
人工智能工具评分 梦天:8分 该名称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象征航天事业承载的民族复兴之梦。介绍语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强调科学探索的前瞻性与想象力。 问天:9分 该名称源自屈原《天问》,体现中华民族对宇宙的哲学思考,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精神。介绍语融合古典文学与现代航天的时空对话,暗含“向宇宙发问”的科研精神。
7.(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分)
(2)阅读【材料二】,你探究出的科学家精神: 。(2分)
8.(1)你同意【材料三】中人工智能工具的评分结果吗?请阐述理由。(2分)
(2)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命名的由来及含义,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深入探究?(2分)
9.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请写出你的青春宣言,收入你的纪念册。(2分)
二、阅读(42分)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诗文鉴赏社准备将“君子之风”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二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一)君子风骨(14分)
【文本一】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本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本三】
尚节亭记(节选)
刘基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①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②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释:①婉婉焉:柔美的样子。②中立;黄中立,人名。
10.【辨手法·析字义】(5分)
篇名 表现手法 描写对象 语句 方法及释义
《卜算子·咏梅》 (1) 梅 一任群芳妒 课内迁移法:野芳发而幽香芳:(3)
《爱莲说》 莲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成语借鉴法:多多益善 益:(4)
《尚节亭记》 (2) 而柯不改, 叶不易 查阅词典法:①容易②平和③改变④交换易:(5)
11.【赏文本·明内涵】(4分)三则文本所描写的对象不同,但都表现了君子的美好品质。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12.【识其物·探其意】(2分)
除了三则文本中所描写的对象,还有一些草木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请写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13.【悟精神·促成长】(3分)
请从三则文本中挑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作为你的座右铭,收入你的纪念册。
(二)先生风范(17分)
【文本一】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
中国人可以说在不知不觉间都受过老子的影响,蔡先生也不例外,所以先生处事,常常持“水到渠成”的态度。不与人争功,不与事争时,别人性急了,先生常说“慢慢来”。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位才子,二十岁就中了举人,接连成了进士、翰林院编修。他酒量如海,才气磅礴。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翻着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但又过目不忘。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先生日常性情温和,如冬日暖阳般可爱,处事接物,恬淡从容。他语调平和,很少疾言厉色,但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尖锐。
他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中正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的重大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而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先生的引领下,科学与文学开始分庭抗礼,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开始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
——摘选自《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华文出版社),有删改
【文本二】
1931年,梅购琦正式出任清华校长,可谓就任于危难之际。
此后不到十年时间,清华大学便声名鹊起。
梅贻琦治校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同时,礼遇教师也是清华得以兴旺的重要因素。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最有影响的事例是对华罗庚的“三破格”: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梅贻琦破格录入清华大学;又破格从一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救,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并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救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校。
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但他在报告或讨论时,言语条理分明,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他常能一言解纠纷。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虽话少,却极富幽默感和人情味。
1937年,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奉命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期间,他凡事讲究民主,处理问题公正,并和众多教授一样贫寒。
一次,家中来客,夫人韩咏华只能上街摆地摊,卖掉子女幼时所穿的衣服,用换来的钱待客。民间还盛传这样一件趣事:西南联大办了一个教学质量高的附中,昆明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女儿、梅贻琦的小女儿都报考了这所学校。龙云的女儿没考上。曾给予联大许多支持的龙云,认为梅贻琦太不给面子,就派他的秘书长前去疏通。但秘书长不动,说:“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也未被录取。”龙云顿时气消。
在战乱频频、校务繁重、生活艰苦的环境下,梅贻琦呕心沥血,管理井井有条,创造出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其高风亮节广受赞誉,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
1946年9月,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任清华大学校长。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括了他与清华的不解之缘。由生到死,梅贻琦一生只干好这一件事:莫定了清华的校格,提升了清华的声望。
——摘选自梅玉荣《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有删改
14.阅读这两篇选文,梳理文章内容,说说在两位校长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5.这两篇选文语言或平实自然、或典雅凝练、或生动形象……试找出其中一处,结合相关词句或段落,加以赏析。(4分)
16.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对“大师”的理解。(4分)
17.走近这些伟人,我们既能回顾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能感受到个人和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请从革命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长征》中任意选择一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5分)
(三)(11分)
读书可以函养性情,启迪人生。阅读写作社准备将“读书启智”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三个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系统性阅读
袁振国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异常便捷,于是有许多人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而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不仅需要传统的阅读,而且需要长期系统的阅读,系统性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谓系统性阅读,是指有目标地持续性阅读,从而让人保持长期学习和阅读的状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际交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意志能力、审美能力等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持人文坚守的定力,而系统性阅读正是增强这些能力的强大力量。
②系统性阅读能拓展人生半径。《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 A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深山小院里提出了高瞻远瞩的“隆中对”,为什么?看看他屋子里堆满的书简就知道答案了。读破万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人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极其有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胸中如有丘壑,全是书装满的。毛泽东主席的雄才大略来自何方?实践斗争的经验固然重要,万卷图书绝对也是智慧的重要来源。一个人的天地有多大,心胸有多广,与他系统性阅读的程度息息相关。阅读的本质是以有限生命体验无限可能的过程。它不仅是信息的输入,更是认知重构、情感共鸣与实践创新的综合活动,是人生“圆规”的半径。
③系统性阅读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信息过载与算法操控的时代,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知道什么”,更在于“如何知道”;不仅在于获得一种肯定的答案,更在于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在信息爆炸与人工智能并行的时代,系统性阅读的独特价值在于:对抗思维惰性,在算法推荐的信息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虚实世界里保持平衡。通过持续的系统性阅读才能在主动对话中拥有独立学习、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的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让每一本书成为思维进阶的阶梯,个体得以在纷繁信息中锚定理性判断。 B
④系统性阅读能磨炼人的意志。系统性阅读对意志力的磨炼,本质上是将坚持内化为习惯的过程。 C 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会为保尔·柯察金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发着40度的高烧,咬紧牙关准备战备物资的钢铁精神热血沸腾;读过《基督山伯爵》的人一定会为主人公在四面环海的绝望牢房里不放弃希望,终究为自己被陷害报仇雪耻而增添勇气……系统性阅读本身就是极好的磨炼意志的过程:在即时满足盛行的人工智能时代,系统性阅读的“慢节奏”与“高投入”使其成为抵御浮躁、锻造心智的独特途径。
⑤系统性阅读能提升审美能力。文学作品无疑是最直接的审美对象。 D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阅读《史记》这样的作品,既是知识理性的获得,也是情感审美的收获。儿童通过从图像、文字到故事内容的系统化阅读,逐步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但这种长期积累并不限于文学,还涉及艺术、历史、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融合。系统性阅读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领域的审美联系。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有意识地解读文学作品,或通过系统阅读绘画史引发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均可扩展个体的审美领域。审美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滋养。通过系统性阅读,个体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喧嚣中寻得宁静,培养对平凡事物的诗意感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⑥总之,人工智能时代,系统性阅读的本质价值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因技术冲击更显珍贵。它既是抵御思维浅层化的“锚点”,也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能力之一。未来的关键并非“是否阅读”,而是“如何阅读”—通过人机协同,将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相结合,使系统性阅读成为个体在智能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终身成长的基石。
——选自《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18.请根据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论据,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份思维导图。(4分)
19.以下是一则事实论据,放在文中A、B、C、D哪处合适,并说明理由。(2分)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会为保尔·柯察金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发着40度的高烧,咬紧牙关准备战备物资的钢铁精神热血沸腾。
20.选文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人工智能时代你应该如何阅读 将你的感悟写进纪念册里。(3分)
三、写作(50分)
写作可以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纪念册的第四个板块“执笔抒怀”留给即将毕业的你,请你用自己的文字为中学学习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1.题一:阅读滋养青春生命,勤奋助力青春辉煌,友情润泽青春岁月……请以“把_____缝进青春的行囊”为题,写一篇文章。
2.题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习近平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纪念册的制作已经完成。希望这价纪念册能让你感受到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科技星火点燃双眸,君子品格铸就风骨,青春热血沸腾胸膛的力量。愿你们将个人微光聚为时代骄阳,努力绘就“韶华筑梦·笃行致远”的壮丽图景。
100
200
2025年青海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28分)
1.韶华筑梦·笃行致远 (韶华筑梦·笃行致远)
2.示例:不同意。“筑”有建筑、修建之意,“韶华筑梦”可理解为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去构建、打造梦想,形象地表达出在青春时期为梦想努力奋斗、逐步搭建梦想蓝图的过程;而“铸”主要意思是铸造,侧重于将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制成器物,多与金属器物相关,“铸梦”在表意上不如“筑梦”贴合在青春时光里逐步构建梦想这一情境,所以不应将“筑”改为“铸”。
3. B
4. A
5.示例: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或实验室里探索的目光)
6.(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思而不学则殆 (3)会当凌绝顶 (4)提携玉龙为君死
(5)(6)示例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示例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海内存知己 (8)天涯若比邻
(9)(10)示例一:愿你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示例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有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之意)
7.(1)建国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与科学家精神建设 。
(2)科学家精神有: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敬业精神 。
8.(1)同意。理由如下:
文化内涵:“问天”源自屈原的《天问》,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宇宙的哲学思考,更具历史厚重感;而“梦天”虽化用李贺的诗句,但“问天”更直接表达了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科学精神:“问天”的介绍语强调“与宇宙对话”“深情叩问”,更契合航天科研的探索本质,而“梦天”偏重诗意浪漫,科学寓意稍弱。
AI工具从文化传承、科学精神、语言表达等维度综合评判,“问天”9分、“梦天”8分符合逻辑,体现了命名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若持不同意观点,可结合“梦天”的诗意美、民族复兴象征等角度进行论述,但需逻辑自洽。)
(2)① 查阅文献;② 官方资料;③ 专家访谈;④ 媒体报道;⑤ 学术论文;⑥ 公众讨论。
9.示例: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从建国后大批科学家回国,到“两弹一星”精神闪耀,再到如今航天命名尽显中式浪漫,我深感科学精神的力量。钱学森冲破阻碍回国奉献,是吾辈楷模。我定以他们为灯塔,磨砺科学品质,涵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爱国奉献之精神,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让青春在为祖国科技事业奋斗中熠熠生辉!
二、阅读(42分)
(一)君子风骨(14分)
10.(1)托物言志 (2)竹 (3)花 (4)更加 (5)③
11.《卜算子·咏梅》——梅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放,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象征君子坚贞不屈、坚守本心的品格。(1分)
《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象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的品格。(1分)
《尚节亭记》——竹“柔体虚中”却“不为风雨摧折”,历经寒暑而“柯不改,叶不易”,象征君子柔韧有节、坚守气节的品格。(1分)
共同点:三者均以物喻人,赞美君子在逆境中保持高洁、不屈不挠的精神。(1分)
12.示例:松柏。松柏四季常青,在寒冷的冬天依然挺立,不畏严寒,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君子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品质相似。
13.文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处:《爱莲说》
作为座右铭的理由: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的高洁形象。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不良环境,这句话提醒我要像莲花一样,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不被外界的污浊所影响,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二)先生风范
14.北京大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在蔡元培先生主持下,北京大学开始一连串重大改革。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开始根据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
清华大学蓬勃发展的原因:梅贻琦治校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推行通才教育;礼遇教师,重视人才,如对华罗庚“三破格”;为人重实干,处理问题公正民主,高风亮节。
15.示例一(平实自然):文本二“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但他在报告或讨论时,言语条理分明,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他常能一言解纠纷。”此句语言平实自然,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勾勒出梅贻琦寡言却条理清晰、善于解决问题的形象特点,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性格特质。
示例二(典雅凝练):文本一“他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中正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这段话用词典雅,“雅洁”“中正平和”“谦抑”等词语凝练地概括出蔡元培先生的气质与品格,展现出其高雅的精神境界。
示例三(生动形象):文本一“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翻着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但又过目不忘。”此句运用动作描写,“伸出”“迅速翻着”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蔡元培先生读书时的状态,突出其才气磅礴、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16.结合两则文本,谈谈你对“大师”的理解。(4分)
① 学识渊博,思想深远:如蔡元培“才华横溢,见解精辟”,梅贻琦推行通才教育,体现大师的学术高度。(1分)
② 人格高尚,引领风气:蔡元培“虚怀若谷”,梅贻琦“寡言君子”,他们以德服人,成为师生楷模。(1分)
③ 勇于创新,推动变革:蔡元培改革北大,梅贻琦破格用人,大师不拘泥传统,敢于开拓。(1分)
④ 心系家国,担当使命:在战乱中坚守教育,如梅贻琦管理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体现大师的社会责任感。(1分)
17.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在西安事变中,他亲赴西安,与各方进行谈判协商,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冷静的头脑,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他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示例二(《红岩》中的江姐):江姐是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在渣滓洞监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当她看到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挂在城楼上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她迅速控制住情绪,继续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她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崇高精神,她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示例三(《长征》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是长征中的核心领袖,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长征途中,他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引领红军走出困境,保存了革命力量,将个人命运与红军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伟大的领袖风范和革命精神。
(三)(11分)
三、
19.这则事实论据放在文中C处合适。
理由:该论据讲述了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的钢铁精神,与第④段论述的“系统性阅读能磨炼人的意志”这一观点相契合,通过保尔·柯察金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系统性阅读对磨炼意志的作用,所以放在C处恰当。
20.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诸葛亮在深山小院提出“隆中对”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系统性阅读能拓展人生半径”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1.示例: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会进行系统性阅读。首先,明确阅读目标,制定持续性的阅读计划,让自己保持长期学习和阅读的状态。比如,我计划每月阅读一本经典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不盲目接受信息,保持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与书中观点对话,拥有独立学习、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再者,把系统性阅读当作磨炼意志的过程,克服浮躁,坚持阅读。最后,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提升审美能力,在喧嚣中寻得宁静,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写作(50分)22.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