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4 11: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弹力
1.如图6-2-1所示,拉弯的弓由于发生 而产生弹力。与之类似,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 力等都是弹力。
2.如图6-2-2所示,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发生形变后会对手产生弹力,这个力的方向与手的拉力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3.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将饼干捏成碎片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4.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并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知识点 2 弹簧测力计
5.如图 6-2-3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该弹簧测力计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 ,否则会使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6.如图6-2-4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A 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7.测一个大小约为8 N 的力时,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规格是 ( )
A.量程是0~6 N,分度值是0.1 N
B.量程是0~10 N,分度值是0.2 N
C.量程是0~20 N,分度值是 0.5 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能用
知识点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8.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6-2-5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是 N。
(2)如图乙所示,圆筒测力计每个色环刻度值为0.5 N,则手的拉力为 N。
(3)如图丙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的情境,存在的错误是:拉力方向与弹簧的 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4)如图丁所示,两同学各用2 N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B规律方法综合练 能力达标
9.如图6-2-6所示,一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的受力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茶杯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10.如图6-2-7 所示,a、b 两小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
11.如图6-2-8所示是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图A),然后慢慢拉弓(图B),将弓拉满后(图C)松手,箭疾驰飞出(图D)。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 )
图6-2-8
12.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测得弹簧原长为5cm ,当弹簧受到 5 N 的拉力时,弹簧伸长 0.5cm ,则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 7 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13.如图6-2-9所示,要测量对木块的水平拉力,测量前应先将弹簧测力计在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校零。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N,示数为 N。
14.如图6-2-10 所示,物块正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并拉伸弹簧,画出物块所受弹簧弹力的示意图。
15.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其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 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量程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用 0.75 N 的力拉该弹簧测力计挂钩时,弹簧将伸长 cm。
创新情境拓展练 素养提升
[科学思维]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制出如图(6-2-11所示图像,图像中只有 OA 段和OB 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他们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
第二节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弹性形变 支持(合理即可)
2. 相反 3. D 4. C
5. 0~5 N 0.2 N 不能 校零 大
6. 2.57. B
8. (1)0~5 2.8 (2)2.5 (3)轴线 (4)29. C 10. B 11. C 12. D13. 水平 0.2 3.4 14. 图略15. (1)0~1.5(2)0.2(3)1.516. 乙 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