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点拨+课堂探究: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点拨+课堂探究: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21 07:30:55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堂探究
能力点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
题型导引
这类问题的考查通常是列举一组性质或提供一段材料,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例1】下列性质,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能使森林发生火灾
B.能使钢铁生锈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
解析: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其余都是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C
变式训练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放入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1)物理性质: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答案:(1)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通常是固态 颜色是银白色
(2)能与水反应
能力点2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
题型导引
这类问题通常是通过一个事实或猜想考查科学探究的某个环节,或一个完整的过程。
【例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21·cn·jy·com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探究实验的某个环节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和应用。为了得到一个可靠的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采取的措施。“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是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变式训练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解析:科学探究的形式多样,但都应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处理。这里只需确定是否是盐酸,因此在了解酸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是最有效的探究方法。21cnjy.com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习题点拨
P21讨论与交流
物理变化
相关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相关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
酒精易挥发
炸药爆炸
炸药易剧烈燃烧
糖溶于水
糖易溶于水
纸片燃烧
纸片易燃烧
海水晒盐
水蒸发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产生气体
沥青凝固
沥青凝固点较高
樟脑球变小
樟脑易升华
课后习题答案
1.C 点拨:物质的颜色、状态、熔沸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度、硬度以及气味等,均是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有的属性,均为物理性质。而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毒性等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为化学性质。21cnjy.com
2.D 点拨:铜的导电性强弱,熔沸点高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成铜器,均不需要化学变化来实现,故A、B、C的表述均为其物理性质,只有D项生成铜绿需要化学变化来实现,体现其化学性质。www.21-cn-jy.com
3.(1)C (2)B (3)D (4)A
点拨:(1)描述水的颜色、状态和味道,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物理性质;(2)木条燃烧为化学变化过程;(3)木条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均为它们的化学性质;(4)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过程。2·1·c·n·j·y
4.科学探究是一项严谨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的活动,这一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维方法,对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或查阅有关资料→证实、修正或否定假设→得出合理的结论或答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合理即可。
练习题(一)(P27)
1.C 点拨:给试管加热不用垫石棉网。
2.D 点拨:樟脑丸在衣柜里消失,属于升华现象,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其余属于化学变化。
3.B 点拨:A错在滴管伸入试管内;C错在试管未横放,用镊子从上方直接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容易打碎试管底;D错在盖灯帽时,灯帽太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1)试管 量筒 酒精灯 药匙
(2)g d a f
点拨:取用粉末状药品时用药匙或者纸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量取液体用量筒,注意量取18.0
mL的液体最好用20.0
mL量程的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物体加热用酒精灯。21教育网
5.C 点拨:玻璃仪器存在厚薄不一的情况,直接给玻璃仪器加热容易使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导致破裂,因此可先预热,后集中加热。21·cn·jy·com
6.(1)B
(2)蜡烛的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3)外
(4)外焰
点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最先将火柴变黑,故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
7.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有:发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如蜡烛燃烧发光、放热;醋酸滴到大理石厨台上,有气泡冒出;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有沉淀产生等。以上实例均发生化学变化,但要注意有以上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煮水时有气泡不断冒出,泥浆放置一段时间,有沉淀生成,这些都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区分物质到底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最根本的依据还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