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09: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走近英雄人物 传承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准备展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系列展板,要求各班同学从书本、生活中寻找素材,推荐“我心中不朽的英雄”。有的同学在阅读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后深受感触,力推辛弃疾入选。请你依据这篇课文,参与展板设计,彰显人物风采,帮助同学们感受古代民族英雄的品格。
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刘劭(三国魏)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他气吞六合,横空万古。世人称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人中之杰
北伐
在苟且的时代里做一场英雄梦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永遇乐》。
词中之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本研读
思哪些古人?
忆哪些古事?
抒怎样情怀?
英雄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对英雄业绩的仰慕,对英雄大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2.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英雄人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告诉南宋统治者英雄大业事在人为。
历史人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历史事件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英雄人物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个渴望建功、主张抗金、清醒远见、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老将军形象。
请思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上一篇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怀古诗,也都是豪放派词人写的,从情感内容角度思考,它们在豪放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苏轼更加乐观,而辛弃疾更加悲壮。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是北宋内部政治斗争,虽接连被贬,最终仍幸免一死;而辛弃疾身处南宋,他悲伤的不仅是个人的遭遇、国家内部的政治,还有异族的入侵和国土的沦丧。苏轼是个人仕途的陨灭,故而可以不执著。辛弃疾却是个人报国无门的愤懑加上了深重的无力收复河山的悲情。
“走近英雄人物 传承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准备展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系列展板,要求各班同学从书本、生活中寻找素材,推荐“我心中不朽的英雄”。有的同学在阅读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后深受感触,力推辛弃疾入选。请你依据这篇课文,参与展板设计,彰显人物风采,帮助同学们感受古代民族英雄的品格。
小组合作 完成设计
作业延伸
“走近英雄人物 传承民族精神”系列活动总结:写一篇400字文学短评,探究辛弃疾精神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