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会认“塘、脑”等15个生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并运用“披、鼓、露、甩”等表示动作的词语,积累“脑袋、口袋”等词语。 3.能借助图画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任务单
任务一:单元导学: “大自然的秘密”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都包含了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知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它的秘密吧! 任务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①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②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认读下列词语 池塘 脑袋 黑灰色 哇 两条 教 捕食 迎接 阿姨 哪里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肚皮 鼓着 眼睛 孩子 跳动 3.并结合“自主预习卡”第3小题说一说,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 4..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概括回答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5.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思考问题: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分别找到了谁?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 任务三: 随文识字 感知成长 1.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2.交流问题。 (1)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 (2)小蝌蚪分别找到了谁? (3)“龟”字和“电”字进行对比识字。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借助图画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任务一(回顾课文)
任务一: 1..出示图,学生观察、讨论。 (1)朗读课文,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思考:小蝌蚪变成青蛙以后,是怎么行动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 任务二:学习表达,讲述故事 1借助图片讲故事。 2.学习使用恰当的动词。 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3.仿照样子说句子,示例: 任务三:课外阅读 表达交流 1.课外阅读小动物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 ,出示图片。 提示:可以从动物的外形,习性,性格等方面来讲述他的有趣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小动物的故事
【参考答案】
任务一: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小结:青蛙的生命开始于卵,卵受精后变成蝌蚪,蝌蚪长成幼蛙,最后长成成蛙……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这方面的书来读,相信你会懂得更多知识。
小结:青蛙的生命开始于卵,卵受精后变成蝌蚪,蝌蚪长成幼蛙,最后长成成蛙……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这方面的书来读,相信你会懂得更多知识。
任务二:学习表达,讲述故事
1借助图片讲故事。
我们可以这样讲:
学习任务 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学习方法 1、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
2、借助小蝌蚪身体变化过程
示例:池塘里有一群快活的小蝌蚪,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向小鲤鱼妈妈请教,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误将乌龟认成了自己的妈妈,经历一番波折后,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自己也变成了小青蛙。
2.学习使用恰当的动词。
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点拨:用这四个短语都是由一个动词加上一个词组构成的。
总结:巧妙准确的实使用动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具体同,同时也充分展现出所描写对账的特征情绪,情绪和品质,给人以真实感和生动感。本文抓住“蹲、披、露、顾”四个动词,对青蛙的外形进行刻画,生动的展现出青蛙鲜艳的外表和神气十足的神态。
说句子,示例:
披着一身洁白的外衣。
猪八戒鼓着圆滚滚的肚子。
大灰狼露出尖尖的牙齿。
牧羊人甩着长长的鞭子。
任务三:课外阅读 表达交流
1.课外阅读小动物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 ,出示图片。
提示:可以从动物的外形,习性,性格等方面来讲述他的有趣之处。
示例:我最喜欢长颈鹿,它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成年后的雄性长颈鹿高约6米。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皮肤上有网状花斑,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它晚上一般只睡两个小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 小蝌蚪找妈妈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塘、脑”等15个生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并运用“披、鼓、露、甩”等表示动作的词语,积累“脑袋、口袋”等词语。 3.能借助图画按顺序说清楚小青蛙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披、鼓、露、甩”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图画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任务一:单元导学
你知道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有什么?
回顾你读过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故事呢?
学生回顾课文:《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总结:大自然真奇妙(齐读儿歌)
大自然,真奇妙,好多秘密让你瞧。彩虹桥,挂天上,七种颜色很漂亮。
小雪花,轻轻飘,像个精灵在舞蹈。小雨点,落地下,像个调皮小娃娃。
小燕子,飞的低,告诉大家看天气。小蚂蚁,排排队,快快搬家把雨避。
萤火虫,闪闪亮,好像星星在游荡。小瓢虫,个子小,棉花姑娘对它笑。
小青蛙,呱呱叫,庄稼地里少不了。大自然,真奇妙,等着我们去寻找!
“大自然的秘密”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都包含了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知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它的秘密吧!
任务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①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②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读下列词语并结合“自主预习卡”第3小题说一说,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
池塘 脑袋 黑灰色 哇 两条 教 捕食 迎接 阿姨 哪里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肚皮 鼓着 眼睛 孩子 跳动
3.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生活在池塘里。
(学生认读“池塘”,结合字的偏旁部首、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池塘”的意思,即周围是土的蓄水的坑。)
(2)概括回答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
(学生认读生字“脑、袋、灰”。)
(3)抓住“甩”这个动作,体会小蝌蚪的可爱,演一演甩着尾巴的样子。
(4)再读第1自然段,读出小蝌蚪快活的样子。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思考问题: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分别找到了谁?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提示学生碰到不会读的字先拼拼音,解决不了再请教同学、老师。)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任务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6.交流问题。
(1)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三次)
(2)小蝌蚪分别找到了谁?
出示“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学生认读生字“阿、姨、龟”
“龟”字和“电”字进行对比识字。
(3)观察图片,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任务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作业设计: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给家人或同伴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 乌龟 大青蛙 捉害虫)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体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
长长的尾巴 不见了 青蛙
1(共28张PPT)
1.小蝌蚪找妈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一课时
单元主题:神秘地大自然
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秘密”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包含了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知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产生阅读科学童话、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1.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2. 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 。
棉花姑娘的病只有七星瓢虫才能治。
动物的尾巴各有作用。小鱼用尾巴可以拨水呢!
蚂蚁会预报天气,蚂蚁搬家说明要下雨了。
回顾你读过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故事呢?
大自然真奇妙(齐读儿歌)
大自然,真奇妙,好多秘密让你瞧。
彩虹桥,挂天上,七种颜色很漂亮。
小雪花,轻轻飘,像个精灵在舞蹈。
小雨点,落地下,像个调皮小娃娃。
小燕子,飞的低,告诉大家看天气。
小蚂蚁,排排队,快快搬家把雨避。
萤火虫,闪闪亮,好像星星在游荡。
小瓢虫,个子小,棉花姑娘对它笑。
小青蛙,呱呱叫,庄稼地里少不了。
大自然,真奇妙,等着我们去寻找!
亲爱的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自然王国,你瞧,池塘里很热闹啊!动物们正举行亲子游泳比赛呢!
可是,小蝌蚪的妈妈没来,小蝌蚪很着急……
课文朗读
池塘 脑 袋 黑灰色 哇 两条
教 捕食 迎接 阿姨 哪里
tánɡ
nǎo dài
huī
wā
liǎnɡ
jiāo
bǔ
yínɡ
ā yí
nǎ
读一读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肚皮
鼓着 眼睛 孩子 跳动
kuān
ɡuī
dǐnɡ
pī
dù pí
ɡǔ
yǎn jinɡ
hái
tiào
读一读
教
jiāo
jiào
(教书)
(教室)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认真地读课文。
多音字
轻声读课文,结合“自主预习卡”第3小题说一说,课文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
自主预习卡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 ”出本课会认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再给下列汉字注音。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3.根据课文内容,读一读,连一连。
雪白的 脑袋
大大的 身子
黑灰色的 肚皮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问题: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分别找到了谁?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来。
整体感知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小蝌蚪
鲤鱼
乌龟
青蛙
小蝌蚪共找了三次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快活
甩着
游来游去
一群
大大的脑袋
nǎo dɑi
长长的尾巴
wěi bɑ
黑灰色的身子
huī
shēn zi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生字我会写
liǎng
书写指导:横不要写太长,里面的两点,不要写成捺。
部首:一
音序:L
结构: 独体
两
两条 两半
组词
爸爸今天买了两条鱼。
造句
生字指导
nǎ
书写指导:口写得小些,撇要写得舒展。
部首:口
音序:N
结构: 左右
哪
哪里 哪边
组词
我不知道妈妈去哪里了。
造句
生字指导
kuān
书写指导:第二笔是点,第三笔是横折钩。
部首:宀
音序:K
结构: 上下
宽
宽敞 宽广
组词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
造句
生字指导
pí
部首:皮
音序:P
结构: 独体
皮
肚皮 牛皮
组词
爸爸买了一双新皮鞋。
造句
生字指导
书写指导:第一笔是横钩,捺要写得舒展。
hái
部首:子
音序:H
结构: 左右
孩
孩子 小孩
组词
叔叔家有两个孩子
造句
生字指导
书写指导:子的第三笔横换成提,最后一笔是点。
朗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课文解读
快活
甩着
游来游去
一群
一群:
表数量,用于成群的人或动物。文中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
人 群
一群小蝌蚪
羊 群
甩着鞭子
牛甩着尾巴
甩,这里指小蝌蚪摆动尾巴。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快活
游来游去
说明小蝌蚪很高兴,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里有 小蝌蚪,大大的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试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文段补充完整。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