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四节文言断句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职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四节文言断句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16:0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断句
【考情分析】
2024年起,文言阅读的第二题发生变化,第一次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用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分值3分,2025年延续了这种考查方式。尽管难度不算大,但考生失分情况还是比较严重,考生们平时复习一定要多加训练。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题”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也直接考查考生的古文基本功底。考查的能力层级为C。以前只在普高的考试中出现过,2024年高职高考第一次考查,2025年也出现了这种题型,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考纲解读】
在我国的古代典籍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读书时,会用笔把语段一句句点断,一般是在上面画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逐句盖上。在一句话的末尾断开,就叫作“句”,在一句话内部停顿的地方断开,就叫“读”。准确断句,是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基础。
2024年、2025年考题是要求考生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所选句子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设四处停顿考查,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其中有两处考生因为容易理解错误导致停顿错误。
考生们在平时的文言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语感训练,注意文言表达的常见形式,在掌握常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基础上,提高断句理解能力。在做文言断句题时,可以注意以下技巧:
【知识梳理】
1.联系语境通文意。关注上下文,大体了解文段意思,初步把握人物、事件、观点等要素,根据语境推断出断句部分的大意。
2.关注标志语句。如对话、重要名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方式等标志性语言。
(1)名词断句法。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2)虚词断句法。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常见的有:
①句尾词如“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等后可断句。
②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③句首时间词,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④疑问语气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⑤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⑥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3)对话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4)修辞断句法。排比、对偶、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修辞特点进行断句。另外,文言文中,也多用偶句、骈句,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5)特殊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已成为断句的显性标志,我们可以据此来断句。
3.“排同聚异”找关键。找出选项中的相异点,两两分组,相同断句点多的为一组,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意思、语法、标志等,采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
4.突破难点定选项。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从而得出答案。
【例题1】 (202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原文见(二)一词多义例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
B.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
C.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
D.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根据语意推断,正确的断句应为: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而”表顺承,“遂辞而行”意思是“于是告别(母亲)出发”,应该单独成句;“三废车中”意思是“在车里跌倒多次”;“其”是代词,是“他的”的意思,
“曰”表示说话,很明显“其仆曰”单独成句。
【典例精析】
【例题2】 (202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原文见(二)一词多义例题2]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卿先朝/旧人号为知礼/朕知之/旧矣太府之言/乃如是诚有之乎
B.卿先朝/旧人号为知礼/朕知之旧矣/太府之言乃如是/诚有之乎
C.卿先朝旧人/号为知礼/朕知之/旧矣太府之言/乃如是诚有之乎
D.卿先朝旧人/号为知礼/朕知之旧矣/太府之言乃如是/诚有之乎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通读全文,抓住名词、代词“卿、朕、太府”了解人物关系,关注对话情景,把握文章内容,推出答案。
【例题3】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乎!……”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C.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结合后面的时间名词“方今之时”,推出“始、三年之后”是庖丁介绍的成长阶段,大概就能推出答案了。
【例题4】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A.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B.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C.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D.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通读文段,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动词“捉” “扑”及事物发展顺序,了解文意,大概推出答案。
对“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B.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C.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同类比较】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找出文中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大概猜测要表达的意思,推出答案B。
1.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对点训练】
【答案】C 
【解析】从句尾语气词和句式关系判断。
2.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A.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
B.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
C.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
D.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
【答案】A 
【解析】通读文段大意,根据虚词断句法以及对话关系,推断答案。
3.对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答案】A 
【解析】通读整段文字,把握大意,然后根据句中虚词特点,大致就能推出答案。
4.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A.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 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
B.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 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
C.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 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
D.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 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
【答案】B 
【解析】根据人物关系和文段内容推断。
5.对“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C.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答案】B 
【解析】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6.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两百里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两百里
B.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两百里
C.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两百里
D.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两百里
【答案】B 
【解析】理清段中人物关系,根据文段意思及对话断句法推之。
7.试着给下面的文言故事断句。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案】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试着给下面的文言小故事断句。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答案】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9.试着给下面的文言故事断句。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答案】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试着给下面的文言故事断句。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答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