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三章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情分析】
标点符号在高职高考中是一个轮考的知识点,在能力等级上属于运用这一层次。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分值(3分)、形式、知识点稳定,都是以语句形式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2022年,这个考点轮空,没有考;2023年考查了分号、冒号、破折号、书名号、双引号等;2024年,考查了破折号、书名号、双引号、问号、冒号等;2025年考查了冒号、逗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等。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中规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间隔号和着重号)。考生要熟悉考纲规定的这15种常见的标点符号,并能熟练运用。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均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复习时应加强阅读,揣摩语气,归纳用法,不仅自己在写作时要正确运用,还要通过一定量的标点符号练习牢记正确用法。
【考纲解读】
一、常见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是表示说话的间歇、停顿、语气和语调的,是现代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了解文意。根据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即点号和标号。
点号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主要表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下面主要针对《考试说明》中需要考生正确掌握的标点符号分别加以说明。
【知识梳理】
点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冒号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连接号 间隔号 着重号
“” () —— …… 《》 · ﹒
(一)顿号的使用和辨析
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1.大并列与小并列。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小的并列词语用顿号,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2.概数与确数。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三四里路 十五六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第四、五组。
3.顿号的其他用法。
(1)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例: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2)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①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②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5)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6)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例:我们的院子里种了好多花,像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什么都有。
(7)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例: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有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二)逗号的使用与辨析
逗号: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例:①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②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这个小角色,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2)强调主语。
例: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例: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例:①怎么啦,你
②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5)谓语是主谓短语。
例: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放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面可有逗号。
例:①我曾想,蝴蝶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②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3.用在句首状语后。
例:①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②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4.用在独立语后。
例:①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②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5.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关联词语后是不必停顿的。(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如: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例:①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②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6.用在后置定语前。
例: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例: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斥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之间,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例: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
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0.用在次序语后面。
例: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分号的使用与辨析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例:①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②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例: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面可用分号。
例: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注意:用“,”也可。)
3.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强调的需要,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可用分号。
例: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③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4)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例: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四)问号的使用与辨析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1.连续问与选择问。
(1)连续问句,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要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例:①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②到底怎么办,(也可用“ ”)去还是不去
③亲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①这是临比赛前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②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2.陈述句与疑问句。
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即当一个问句作某一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整个句子不是问句,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是陈述句,不用问号。
例: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②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③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①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②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③“你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
(五)感叹号的使用与辨析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注意: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例: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感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例: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例:你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
(六)冒号的使用与辨析
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例:①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②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例:①记者在进行一些家庭采访时,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错。冒号只管到“做作业到深夜”,把“深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②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错。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③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错。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应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时候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变化。)
例:①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能来给同学们上课了。(对)
②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争当三好学生。(错,去掉冒号)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
例: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
例: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错,去掉冒号。)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提示语插入到人物话语中间时,不能用冒号;提示语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例:①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②“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③“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子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7.在同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错。“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七)引号的使用与辨析
引号: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例: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例: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是直引还是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例:①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②他看她脸上泪涔涔的,便说:“你哭了 ”
③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 ”的标语。
(八)括号的使用和辨析
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注意: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或被补充的词语后。
例: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号除外)应省去。
例: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3)如果要在被解释或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后括号后面。
例: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2.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注意: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或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
例:懒,使人脾气大。(老舍《骆驼祥子》)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3)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加句末点号。
例: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②他培养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匙地用牛奶喂它。)
(九)破折号的使用与辨析
1.起解释说明前文、补充说明、承接的作用。
例:①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解释说明前者)
②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解释和补充说明)
2.话题转换、转折。
例:①“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广州 ”(话题转换)
②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表转折)
3.表说话的中断和语气的延长。
例:①“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语气的延长)
②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4.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5.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等。
例:半夜吃黄连——暗中叫苦
6.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例: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
(2)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3)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4)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例: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表提示下文)
②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表解释说明)
另外,“——”后的解释说明可去掉,而冒号后的提示则不可去掉。
(5)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但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并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
(十)省略号的使用与辨析
省略号:表示行文中省略了的话语。
1.引文的省略。
例:《通志略》里记载:“葡萄藤,传自西域……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中国始有。”
2.列举的省略,一般是列举三项后才用。
例:他打了许多野物皮子:狐狸、鹿、野猫……
3.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球迷高喊“加油!加油!……”
4.表示静默或思考。
例:①“你被父亲批评了吧 ”“……”他绯红了脸。
②“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只是埋头吸着烟。
5.表示特定成分虚缺。
例:“不但……而且……”是一组表递进的关联词。
6.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他手指前方,“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7.表示语言的中断或未完。
例:“我须把这些卖出去,然后去……”
8.表示意犹未尽。
例:当黑夜又一次来临的时候,我将用生命点燃微笑,为我远行的孤寂灵魂唱起最后的歌……
注意:(1)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时,相当于“等”或“等等”,所以不能同时出现。
例:他喜欢足球、篮球、跳远、百米跑……等。(错)
(2)“等”在表示总结列举诸项的数目时,不能与省略号互换。
例:领导认真听取了ɑ、b、c、d、e、f、ɡ等七位代表的发言。(对)
(3)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
例:“我……不行……了,请……你……”
(4)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可有可无的不保留,如果有助于表达文意,可酌情保留。一般来说,句末点号保留,顿号不保留,逗号和分号是否保留看需要,看是否有停顿。避免在省略号前后同时保留两个点号,或前或后只保留最需要的一个,前面保留了,后面就不要再保留,反之亦然。
(十一)书名号的使用与辨析
书名号: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例:“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荀子·劝学》
使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例: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不要忽视书名号。
例:资本论不是很长吗 你不也要读吗 (“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3)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例:①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②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二、解题技巧
高职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因此,正确解答这类试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2.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
3.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的意图和规律。
4.平时要重视总结、积累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使用情况及特点,并力求在运用中避免出现此类错误,要重视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解题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技巧:
(一)用图示法,确定引号内外的标点
【例1】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②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题第二个句号使用有误。用图示法表示为:
①“ 。”② ,“ 。”
第一个引号为①,引号内独立成句,故句号应在引号里;第二个引号为②,是放在句末的,如果这个引号内有句号,那么全句就没有了句末标点,所以,句号应在引号外。
(二)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
【例2】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①日本的东京、②法国的巴黎、③英国的伦敦、④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
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中国之间应是并列关系,它们在句中属于大的并列关系;各个国家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中国的北京、上海,也是并列关系,它们在句中属于小的并列关系。如果一味使用顿号,则层次不明;而在小并列关系之间用顿号,大并列关系之间用逗号,即把①②③④处的顿号改为逗号,就清晰多了。
【例3】 季羡林先生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
本句用了分号,可是,全句连一个逗号都没有,怎么能有分号的出现呢 应该将此处的分号改为逗号。
(三)用成分分析法,确定逗号、顿号
【例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新世纪头20年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句中作定语,它们之间必须用顿号,用逗号则割裂了它们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了。
【例5】 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馅大、皮薄、味香。
“馅大、皮薄、味香”在句中作补语,作补语的并列词组之间应该用逗号。
(四)用语意分析法,确定标点
【例6】 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
【例7】 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
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很能说明问题:同样的结构,但在不同的环境中,所用的标点就不同。【例6】必须用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例7】则必须使用书名号,因为这是一部电影。
(五)用拟答语判断逗号、问号
【例8】 你是懦弱地等待 还是勇敢地应对呢
【例9】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 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在给【例8】拟答语时,我们只要选择其一,或等待,或应对,就可以了。在给【例9】拟答时,则不能这样简单,而是每一句都得回答。这也就是说【例8】是选择问句,仅仅是一句话,一句话的中间不能用问号,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而【例9】是多重问句(连续问),各自独立,所以第一个逗号和第二个逗号都应改为问号。
(六)主动画句号,品评冒号的用法
【例10】 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②“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从“两个时代”看,句号应加在②处,既然②处用了逗号,说明与后面还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后面的内容又不是“提示”的内容,所以,①处的冒号用错了。
【例题1】 (202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B.广东音乐早期的合奏,多用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称为《五架头》,又叫《硬弓组合》。
C.集市上,牛肉丸、卤鹅、豆花、甘草水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品尝。
D.那里并非真的缺少土地,但在许多地方,真正的土地——至少是真正可以耕作的土地——严重缺乏。
【典例精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冒号使用错误,“说”在中间时,引用语在两边,应该用逗号。B项书名号使用错误,“五架头”“硬弓组合”是音乐演奏组合的名称,应该用引号。C项省略号使用错误,“等”和省略号表意重复,应该删去省略号。
【例题2】 (202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本来是自然的一分子,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自然——鸟、花、树等人类的朋友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B.赵昌平是中国诗会的知名专家,著有《唐诗三百首全解》《孟子:匡世的真言》《赵昌平自选集》等著作。
C.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余光中先生自谓:“右手为诗,左手为文”,还说诗歌是他文学的“轻工业”,散文是“重工业”。
D.为什么称他为著名作家 因为他写出了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为什么又认为他是伟大作家 因为他写出了能够影响全人类的伟大作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的冒号多余。
【例题3】 (202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跟爸爸一块聊天,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着溪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风儿吹过树林,她喜欢。
B.中国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复兴。
C.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3个舱段,将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前面三个“她喜欢,”之后逗号改成分号,是并列分句;B项中冒号不能管到句尾,去掉冒号,改成破折号;D项书名号用错,应为双引号。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真高兴海堤这么坚固,”他对自己说:“这片美丽的土地不会受到海水的破坏。”
B.经理让秘书把开会的文件准备好,并打听客户乘坐的列车什么时候到站 以便提前做好接站工作。
C.我现在还能想象出她的音容笑貌——身材适中,皮肤白皙,黑黑的眼睛总含着笑意,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的。
D.按照中医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在异常情况下,风又是一种致病的因素。
【对点训练】
【答案】C
【解析】A项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跟“,”,而不是“:”;
B项打听的内容为陈述句,“ ”应改为“,”;
D项“六气”是专有名词,此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 是当前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B.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质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 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
C.“说得好”!他满意地挥了一下手,回转过身子,把手臂搭在小李的肩膀上,“发展足球事业,要靠你们这一代咯!”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答案】B
【解析】A项问号使用不当;
C项第一个叹号应放在引号内;
D项省略号后不能再用标点符号。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汉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 还是学生的资质有缺点。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 ”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答案】D
【解析】A项因是概数连用,因此去掉顿号;
B项是选择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应改为问号;
C项后双引号应用在括号前面。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B.开春以来,各地接连暴发流感疫情,卫生部门的一些专家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怕;二是不要掉以轻心;三是不要相信谣言。
C.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张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滨江道。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品味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答案】B
【解析】A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C项“明天下午再说”后面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
D项课程名称不应使用书名号。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官员在主题报告中对《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的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
D.人走茶凉伤感吗 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
【答案】C
【解析】A项书名号里的逗号改间隔号;
B项去掉破折号;
D项冒号管不到最后,分号改句号。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给朱自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 课文是怎样紧扣着《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的
【答案】A
【解析】B项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C项括号应放在“斑斑”之后、逗号之前;
D项两个书名号改为引号。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孩累积效应释放后,生育率变动幅度有多大,稳定在什么水平,在新的政策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育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培安坦言,这还需要监测观察,希望人口学界、科研单位继续跟踪分析。
B.两个调查组均由10个单位组成,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银监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C.“听说猪肉当天就可以卖完,不会造成积压。为了生存,我选择卖猪肉。”陆步轩称:“‘猪肉倌’是个易学难精的行业,一开始刀工不好,把肉和骨头切得乱七八糟,像被狗咬似的。”
D.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
【答案】B
【解析】A项第二、三个逗号改为问号;
C项冒号改为逗号;
D项括号前的句号应放在括号后。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郑杨说,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下的企业跨境融资方案,基本实现了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起利用的目标。
B.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C.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过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 ”
D.新建的公园里有牡丹、玫瑰、荷花、郁金香……等十几种花卉。
【答案】A
【解析】B项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C项陈述语气,把冒号、双引号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D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用,去掉其中一个。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感人形象——保姆大堰河。
C.“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表露了李克强总理要为民尽忠尽职尽责的决心。
D.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答案】B
【解析】A项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所以改为“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
C项是引用之语作为文章的一部分,要把引号内的句号去掉;
D项约数不用顿号,把顿号去掉。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严以修身”置于首位,进一步突出了严以修身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作风标尺的重要地位。
B.“不!不!你误会了!”他解释着,“我不是残疾人, 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说着,他踢踢腿给老奶奶看,车上的人都笑了。
C.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 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D.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因为专题名不能用书名号;
B项第一个感叹号改为逗号;
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选择问句末才用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