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21 07: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功能材料的制造
B.“嫦娥二号”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
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酒精:王磊忘了盖上酒精灯的灯帽,我挥发了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关于氢气用途的叙述中,只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制备金属材料
B.充灌探空气球
C.作火箭高能燃料
D.制备盐酸
4.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5.小楠同学点燃一支蜡烛,请你说出点燃蜡烛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
A.只发生化学变化
B.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只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只能发生物理变化
6.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1)充分占有资料;(2)设计合理的方案;(3)明确实验目的;(4)进行科学实验;(5)充分准备器材。其设计正确的是(  )。
A.(3)(1)(4)(5)(2)
B.(3)(2)(1)(5)(4)
C.(3)(1)(2)(5)(4)
D.(1)(3)(2)(4)(5)
7.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8.下列选项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
A.食物腐败   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牛奶变酸
C.天然气燃烧  水结成冰
D.烧杯炸裂   火药爆炸
9.下图表示10
mL量筒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
mL,如果A刻度处为8
mL,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
A.7.1
mL
B.7.2
mL
C.7.3
mL
D.8.8
mL
10.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11.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
A.白色固体
B.调味品
C.易溶于水
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12.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
A.倒入废液缸
B.交回实验室集中处理
C.放回原试剂瓶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13.利用家中的杯子、玻璃墨水瓶、碗、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汤匙、饮料吸管、棉纱,进行家庭小实验时,即使经过加工改造,对下列实验室中的常见仪器也无法替代的是(  )。
A.②⑥
B.③⑦⑧
C.②③⑥
D.无法确定
14.如图下列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15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15.(1)写出图中各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D______,E______。
(2)用上图中仪器的字母代号回答:
①取粉末状药品时用________。
②能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
③取用少量液体试剂时用________。
④称量固体试剂的质量应使用________。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______。
(2)药匙取用一种固体粉末后未经擦拭又去取用另一种药品____________。
(3)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____________。
17.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在灾后防预工作中,常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剂。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11
℃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请你回答:
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写一条)。
18.如下图所示,蜡烛在燃烧时物质发生了如下变化,根据图中情景判断物质变化情况。(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属于________。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属于________。
(3)蜡烛中的棉线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的变化属于________。
19.甲、乙两位同学在争论量筒的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问题,甲同学说:使用量筒时如果没有平视,仰视使读取的数据比正确读数大,乙同学说:不对,仰视使读取的数据比正确读数小。为了说服对方,两人分别画了一个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你来做裁判,甲、乙两位同学谁的分析是对的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21题8分,22题14分,共22分)
21.小明和小亮同学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
(1)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焰心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同学做了以下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
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他们的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发现问题]蜡烛燃烧刚熄灭时总会产生白烟。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点拨:“嫦娥二号”轨道的设定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
2.答案:B 点拨:B描述的是铁生锈,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C、D变化后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答案:B 点拨: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密度小的性质。
4.答案:D 点拨: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试管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5.答案:B 点拨:点燃蜡烛时,固态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蜡受热先熔化成液态石蜡,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后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所以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6.答案:C 点拨: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一般是:
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占有资料→设计合理的方案→充分准备器材→进行科学实验。
7.答案:C 点拨:不能用一只酒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A错;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
g,B错;量取9.5
mL液体时,应选用10
mL的量筒,D错。
8.答案:C 点拨:B、D中前者都是物理变化,故排除B、D;A的后项也是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9.答案:B 点拨:量筒内下面刻度小,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刻度大;A与B刻度相差1
mL,且分成5等份,故最小分度值为0.2
mL;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7.2
mL。
10.答案:C 点拨: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与预测。
11.答案:B 点拨:调味品是食盐的用途,不属于食盐的性质。
12.答案:B 点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13.答案:A 点拨:杯子、碗可代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室中的烧杯;筷子可代替玻璃棒;饮料吸管可代替玻璃导管;玻璃墨水瓶和棉线可代替酒精灯;注射器可代替量筒、胶头滴管、漏斗。
14.答案:B 点拨:胶头滴管使用要注意竖直悬空。
15.
答案:(1)A.托盘天平 B.镊子 D.胶头滴管 E.药匙 (2)①E ②C ③D ④A
点拨: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只要熟练掌握仪器的用途便能正确解答。
16.答案:(1)造成试管破裂 (2)污染试剂 (3)标签可能被流出的液体腐蚀
点拨:试管外壁有水,会造成加热时试管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用药匙取一种固体粉末需擦拭干净后再去取用另一种药品,否则会污染其他试剂;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17.答案:见光易分解 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在11
℃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
点拨:根据题意,见光易分解属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性质;二氧化氯在常温下是一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在11
℃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以上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18.答案:(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
点拨: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中的棉线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9.答案:乙 读数时,应面对量筒有刻度的一侧
点拨:乙同学的分析是正确的,读数时应面对量筒有刻度的一侧且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0.答案:(1)硬度小 (2)金属钠颜色为银白色 (3)密度比水小 (4)熔点低
点拨: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钠的硬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切面呈银白色说明金属钠颜色为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比水小;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金属钠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21.答案:(1)远离火焰加热时间最长,外焰加热时间最短,温度最高 (2)酒精灯火焰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3)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点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火焰加热时间最长,外焰加热时间最短,温度最高。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说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炭化,故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中的外焰加热。
22.答案:(1)A 刚刚熄灭的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残余,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
(3)C AB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燃烧
点拨:题中已对问题作出了假设。分析三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设,如果A正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如果B正确,可以通过罩上干冷的玻璃片检验是否产生水蒸气来验证,如果C正确,可以去试着点燃。我们再来看题中给出的探究实验方案。(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验证假设A,但是他的做法欠考虑在“立即”两个字上,因为此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2)是验证白烟是否是水蒸气的,这个设计可以说明假设B不成立。假设C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如果是石蜡,那么不论固体大小都应具有可燃性,应该能被点燃,如果证明了这一点,也就否定了假设A和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