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边角边
第一章 三角形
苏科版数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1
2
3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并能利用这个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发展推理能力.
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情境
为一个三角形茶几配一块能与桌面完全重合的玻璃,需测量哪些量?
“只测一条边/一个角”“两条边/两个角”能否唯一确定三角形?
讨论交流
(2)只有一个角相等时
(1)只有一条边相等时
3cm
3cm
45
45
3cm
45
讨论交流
(3)三角形的两边对应相等时
5cm
5cm
3cm
3cm
(4)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时
45
30
45
30
讨论交流
(5)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时
3cm
3cm
30
30
结论:只有一个或两个条件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确定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呢?如何组合?
新知探究
1. 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剪才能使每个人得到的直角三角形都能够重合?
新知探究
2. 如图,给定△ABC,按下列作法,在透明纸上用直尺和圆规作△A'B'C′.
B
C
A
作法:
1.作∠MB'N =∠B;
2.在射线B'M、B'N上分别截取
A'B'=AB,B'C′=BC;
3.连接A'C′.
△A'B'C′即为所求作.
移动两个三角形,它们能否完全重合?说明什么?
新知探究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以上实践告诉我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个基本事实: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新知探究
\\
\
A
B
C
\\
\
A′
B′
C′
符号语言:
在△ABC和△A′B′C′ 中,如果
那么△ABC≌△A′B′C′ (SAS).
(必须是两边“夹角”)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A,B分别是线段OD,OC上的点,OC=OD,OA=OB.
求证:△OAC≌△OBD.
D
A
O
B
C
证明:在△OAC和△OBD中,
∴ △OAC≌△OBD (SAS).
典例分析
讨论:下图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画出对称轴吗?
D
A
O
B
C
典例分析
例2 如图,AB=AC,AD=AE,∠1=∠2.
求证:△ABD≌△ACE.
E
D
B
C
A
1
2
△ABD绕点A旋转后
可以与△ACE重合.
证明:∵∠1=∠2,
∴∠1+∠BAE=∠2+∠BAE(等式的性质).
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
∴ △ABD≌△ACE (SAS).
新知探究
我们知道,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那么,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B
A
C
D
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新知巩固
1. 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OA=OD,OB=OC.
求证:△OAB≌△ODC.
B
O
A
D
C
证明:在△OAB和△ODC中,
∴ △OAB≌△ODC (SAS).
新知巩固
2. 如图,点E,F在CD上,且CE=DF,AE=BF,AE∥BF.
求证:△AEC≌△BFD.
B
A
C
E
D
F
证明:∵AE∥BF,
∴∠AEC=∠B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EC和△BFD中,
∴ △AEC≌△BFD (SAS).
课堂小结
SAS判定
条件
两边+夹角
作图验证
应用
证明全等
避免“SSA”错误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