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下列选项中,能使牛奶变成酸奶的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大肠杆菌
制作米酒需要加入酒曲。酒曲中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霉菌
将糯米与酒曲搅拌均匀后装入容器,随后对容器的处理方式是( )
A.打开容器放置在温暖处 B.盖好容器放置在温暖处
C.打开容器放置在寒冷处 D.盖好容器放置在寒冷处
生物学项目组在家制作酸奶,结果有的酸味不够,有的酸味过重。初步推测,主要原因是控温不佳、发酵时长把握不准。项目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改进了发酵设备,明确了发酵标准,进一步开展了实践活动,并撰写了活动报告。请你帮助项目组完善以下活动报告。
活动名称 探究制作酸奶的最短发酵时长
主要原料 纯牛奶、酸奶发酵剂(该发酵剂适宜的发酵温度为40~42℃)
主要菌种 ①_______ 所属类群 细菌
设备改进 使用可控温的酸奶机发酵; 使用pH传感器全程监测pH变化(pH表示酸碱度,其范围在0~14之间,pH=7为中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发酵标准 酸奶的最佳pH范围为4.2~4.5
实验步骤 步骤1:将1L纯牛奶煮沸,倒入洁净的酸奶机内,立即加入1小包酸奶发酵剂并充分搅匀; 步骤2:连接pH传感器,并将酸奶机温度设定为40℃; 步骤3:盖上盖子,密闭发酵12h。
实验结果 pH无明显变化,牛奶不凝固,实验失败。
原因分析 ②_______ (实验步骤中有一处错误导致失败,请指出并解释原因)
改进后的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③据图分析,在40℃条件下,本实验使用该发酵剂制作酸奶,最短发酵时长是______小时。为防止酸奶过酸,制成后的酸奶可放入冰箱冷藏,其原理是低温可_______菌种的发酵。
深入探究 ④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_______对酸奶发酵时长的影响。
甜醅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是用燕麦或莜麦通过酒曲发酵制成,在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青霉 C.甲烷菌 D.曲霉
下列微生物与其在发酵技术(工程)中的应用配对,错误的是( )
A.制作馒头——酵母菌 B.提取青霉素——青霉菌
C.制作酸奶——乳酸菌 D.酿制葡萄酒——毛霉菌
馕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 )
A. B. C. D.
某兴趣小组探究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厨余垃圾的降解效果(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7天的降解率
甲 无微生物 5%
乙 酵母菌 12%
丙 乳酸菌 8%
丁 酵母菌+乳酸菌 25%
A.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作用的降解效果优于单一菌种
B.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中降解效果一定比无氧环境下更好
C.乳酸菌降解能力比酵母菌强
D.所有微生物均能降解厨余垃圾
四川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代表之一,其制作过程如下。
①蔬菜和泡菜坛洗净、晾干。 ②制泡菜水:锅中烧开水,放入盐、冰糖、花椒、八角等煮沸几分钟后关火,冷却。 ③密封发酵:把蔬菜放入坛中,加泡菜水没过蔬菜,盖上盖子,坛沿内注入清水密封。
(1)泡菜发酵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根据制作过程判断该菌来自于______。
(2)泡菜坛独有的“水封”设计创造的______条件,以及该菌产生的大量乳酸能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其它多种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泡菜的发酵和保存。
(3)泡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食用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为探究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在上述泡菜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结果的分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为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对喜爱食用泡菜的重庆市民,请你从制作和食用方面给他们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乳酸菌;②.牛奶煮沸后立即加入酸奶发酵剂,温度过高将乳酸菌烫死;③.8;④.抑制;⑤.乳酸菌种类/纯牛奶品牌
5.A
6.D
7.C
8.A
9.(1)①.乳酸菌;②.蔬菜表面;
(2)①.无氧;②.抑制
(3)①.选用新鲜蔬菜和优质盐,腌制前对蔬菜进行水煮、暴晒等操作,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②.食用泡菜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因为维生素C可以极大降低亚硝胺的含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