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基于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理解生命的相互依存性,认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体会生命系统的整体性与复杂性。 2.通过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原理的学习,感悟生命科学原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价值,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科学思维:1.分析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实例,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方法,辩证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2.在探究微生物发酵原理时,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理假设,尝试构建模型解释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发展创造性思维。 探究实践:1.参与制作酸奶、米酒等发酵食品的实践活动,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结果等科学探究全过程,提升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2.开展发酵产品在生活中应用的调查,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在团队协作中交流探究成果,锻炼科学探究与实践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1.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激发对生物学科的探索热情,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了解抗生素等微生物制品的合理使用,关注微生物相关的社会议题,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1.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实例,掌握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和有害作用。 2.学生通过探究食品生产和医药工业的案例,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原理。 3.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掌握制作发酵食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难点 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理解不同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发酵条件的控制。 2.学生通过资料研究与讨论,学会分析微生物在有机肥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部分微生物寄生于人体______或______引发疾病,像_________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寄生在人体淋巴细胞中,破坏淋巴细胞,致使人体免疫缺陷;细菌性痢疾由____________引发,多因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常见于夏季,儿童发病率较高,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烧、食欲不振等。
一些微生物虽不能寄生人体,但误食后会使人患病,如_________多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等粮食或制品上,部分菌株产生的黄曲霉素是______物质。此外,食用被某些______和______迅速繁殖而腐败的食物,也可能导致疾病。
______制作:原理是_________在温度适宜(20-30℃)且无氧条件下,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从而将液态牛奶转变为固态。类似原理制作的食品还有四川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制作:酒药中含根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在30℃左右,米饭在______作用下经发酵酿成米酒。期间,______、______和______将淀粉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把葡萄糖转化为______。
面酱:_________在制作过程中将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使其有甜味,将少量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赋予鲜味。
多数酵母菌富含_________,可提取供医药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由相应真菌产生,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由某些_________产生,抗生素对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治疗效果良好,但使用必须遵照医嘱,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同时,_________可用于防治家禽和家畜的某些疾病,但在家禽家畜饲养中过量使用,其肉、蛋、奶等产品对人类健康有害。
19世纪中期_________揭示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为发酵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工厂化生产产品,构成生物技术产业,如早期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_________。
_________: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学、农业等领域,如_________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__肥皂和润肤剂等。
食用_________:如柠檬酸、醋酸、乳酸等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柠檬酸以糖浆为原料经_________发酵生产,在水果饮料、糖果点心、果酱生产和水果保存等方面广泛应用。
_________:早期从动物内脏或植物中提取,现在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如洗衣粉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酿酒用的_________、果汁或葡萄酒加工用的_________等都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课中研学】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2.请描述你制作的酸奶的口味,为什么酸奶的口味和鲜牛奶不同
3.请举出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或饲料。
1.酒药对酿制米酒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与米饭混合均匀
2.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延长,味道会发生变化吗
3.你制作的米酒成功吗 根据你的经验,说出酿制米酒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列举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并举例说明其中两种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请分析说明,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3.调查你最感兴趣的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一种职业,如面包师、制药厂技术员、食品厂技术员、酿酒厂技术员等,了解该职业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表面;体内;艾滋病;痢疾杆菌。
2.黄曲霉;致癌;细菌;真菌。
3.酸奶;乳酸菌;泡菜;青贮饲料。
4.米酒;酒药;根霉;曲霉;毛霉;葡萄糖;酵母菌;酒精。
5.米曲霉;氨基酸。
6.维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放线菌;抗生素。
7.巴斯德;青霉素。
8.氨基酸;谷氨酸;味精;谷氨酸钠。
9.有机酸;黑曲霉。
10.酶制剂;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
【课堂练习】
1. 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列举及关系说明
有益微生物:①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使牛奶产乳酸变固态,营养易吸收;四川泡菜、青贮饲料也借助其发酵。②酵母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应用广,用于酿酒、制作馒头面包等,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让面包松软。
有害微生物:①痢疾杆菌:引发细菌性痢疾,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儿童发病率高,患者有腹泻腹痛等症状,因食用被污染食物患病。②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粮食及制品,部分菌株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危害人体健康。
2.“无废弃物农业”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无废弃物农业”有机肥料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关键分解作用。它们能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富含复杂有机物的有机物质,如细菌、真菌等分泌酶,将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简单糖类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分解产物一部分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部分成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经微生物发酵,有机物质变为肥沃有机肥,施入农田,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生长,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维持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面包师职业介绍
(1)主要工作内容:精确称量面粉、酵母、水、糖、盐、油脂等原料,不同面包原料配比有别,如全麦面包多含全麦面粉,甜面包多用糖和油脂。将称好的原料混合,经搅拌、揉面使面团达合适筋度,期间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把面团放适宜温湿度环境发酵,温度一般25-35℃,时间1-3小时,面包师定时观察判断发酵是否完成。发酵完成后,将面团分割整形制成面包坯,放入烤箱烘焙,根据面包大小和烤箱性能调整温度和时间,温度一般180-230℃,时间约15-30分钟,使面包表面金黄酥脆、内部松软。烘焙完成后,面包师检查面包外观、口感、味道,确保质量达标。
(2)职业特点:面包制作需掌握原料配比、面团处理等多种技巧,各环节影响面包品质,面包师需长期学习实践才能掌握。为保证面包新鲜度,面包师常凌晨或清晨工作,其工作时间与多数职业不同,需适应早起节奏。面包师可根据市场和创意开发新面包品种,结合水果等食材创造独特口味和造型,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在大型面包店或工厂,面包师需与采购、销售等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原料供应和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和反馈调整策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