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理解人体免疫系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增强对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以维持稳态的认识。 2.从分子与细胞水平,阐述抗原与抗体的作用机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1.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实例,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两者的特点与区别。 2.基于抗原抗体的相关知识,通过演绎推理,解释免疫反应在生活中的现象。 探究实践: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免疫现象,如伤口感染后愈合过程等,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1.认识到免疫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主动维护自身免疫健康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了解我国在免疫规划及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关注公共卫生安全,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通过对比分析,明确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案例讲解和过程剖析,掌握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学习难点 1.通过模型演示和实例分析,理解特异性免疫中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2.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并引导分析,准确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其中的表现。
【课前预习】
非特异性免疫:
定义: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点:先天就有,并非病原体侵染后才产生。
内容: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能阻止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当病原体侵入引发炎症时,白细胞会从毛细血管钻出吞噬病原体;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
定义: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的免疫方式。
特点: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后获得,不能遗传,对诱发的抗原有特异性。有的可获得持久免疫,如人类对天花的免疫力可维持终生;有的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如人类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一般只维持1~2年。
抗原是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水痘病毒等。
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会产生大量抗体。
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自身产生的异常细胞,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规划
定义: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作用: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我国“四苗”常规预防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疫苗原理:用人工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预防特定传染病。
我国在宋真宗时期发明人痘接种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免疫预防方法,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预防天花开辟了有效途径,在世界医学史上意义重大。1796年英国人詹纳试用牛痘接种成功,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我国,因更安全逐渐取代人痘法。
艾滋病
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感染人体后引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源传播(如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吸毒者共用污染的注射用具等)、母婴传播(携带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预防措施:加强性教育,控制性传播;开展社会教育,严禁吸毒;严格检查管理血液与血液制品,避免输血传播;意外接触HIV后,最好在24h内预防性用药;患艾滋病的母亲所生婴儿应在6h内服用抗病毒药物,采用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和特效疫苗。
【课中研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经常与各种病原体接触,但并不经常生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许多同学在小时候都患过水痘,以后就不再患水痘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将下列实例与免疫类型连线。
皮肤的屏障作用 特异性免疫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发炎反应
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非特异性免疫
2.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 向家长了解除“四苗”之外,你是否还注射过其他疫苗,以及这些疫苗分别预防什么疾病。
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部分结核分枝杆菌会被气管中的黏液粘住,随纤毛的摆动上移到咽部而被咳出体外,但仍有一部分结核分枝杆菌最终可到达肺部。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肺结核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
(2)进入肺泡的结核分枝杆菌会被白细胞吞噬。呼吸道中的黏液、纤毛,以及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都可对肺结核起到免疫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性免疫。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性免疫。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多种;先天;皮肤;黏膜;白细胞;溶菌酶。
2.抗原;抗体;特异性;外来;不能;特异性;持久;流感病毒。
3.抗原
4.抗体;大量。
5.防御;外来侵害物质;异常细胞。
6.免疫规划;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
7.灭活;减毒;抗体。
8.人痘;最早;牛痘。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血源;母婴;24;6;无;特效。
【课堂练习】
1.皮肤的屏障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发炎反应——非特异性免疫
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特异性免疫
2.合理即可。
3.(1)结核分枝杆菌。
(2)非特异;特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