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A卷—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5·成都)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3.(2025·辽宁)如图,在矩形中,点在边上,,连接,若,,则的长为( )
A.1 B.5 C.2 D.
4.(2025·绥化)一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A.25 B.25 C.25 D.50
5.(2025·深圳)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EF折叠,使得点A与对角线的交点O重合,EF为折痕,则的值为( )
A. B. C. D.
6.(2025·湖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AB=3,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
A.6 B.9 C.12 D.18
7.(2025·德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至△EGF处,使EF恰好过边AB的中点D,连接CD,若CD=1,则GE= ( )
A.3 B.2 C.1 D.
8.(2024·武汉)小美同学按如下步骤作四边形:(1)画;(2)以点A为圆心,1个单位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B,D;(3)分别以点B,D为圆心,1个单位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4)连接,,.若,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9.(2024·济宁)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连接OE.若OE=3,则菱形的边长为( )
A.6 B.8 C.10 D.12
10.(2024·济南)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和F,作直线EF,再以点A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EF于点G(点G在正方形ABCD内部),连接DG并延长交BC于点K.若BK=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2025·黑龙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
12.(2025·湖北) 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2,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13.(2024·黑龙江)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菱形ABCD为正方形.
14.(2025·内蒙古自治区)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的长为,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15.(2025八下·阜宁月考)如图,将矩形纸片沿边折叠,使点在边中点处.若,则 .
16.(2023·雅安)如图,在中,.P为边上一动点,作于点D,于点E,则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2025·贵州)如图,在中,为对角线上的中点,连接,且,垂足为.延长至,使,连接,,且交于点.
(1)求证:是菱形;
(2)若,求的面积.
18.(2024·江西)如图,为菱形的对角线,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过点作的垂线;
(2)如图,点为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的平行线.
19.(2023·随州)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20.(2025九下·沛县月考)已知: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点E在的延长线上,连接.
(1)求证:;
(2)若,求证:.
21.(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图,的中线BD,CE交于点,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2)当BD=CE时,求证:是矩形.
22.(2025·安徽) 已知点 在正方形 ABCD 内,点 E 在边 AD 上,BE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
(1) 如图 1, 若 的延长线经过点 D, , 求 AB 的长;
(2) 如图 2, 点 F 是 的延长线与 CD 的交点,连接 .
(a) 求证: ;
(b) 如图 3, 设 AF, BE 相交于点 G, 连接, 若 , 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2021·北部湾)(1)(阅读理解)如图1, , 的面积与 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类比探究)问题①,如图2,在正方形 的右侧作等腰 , , ,连接 ,求 的面积.
解: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请将余下的求解步骤补充完整.
(3)(拓展应用)问题②,如图3,在正方形 的右侧作正方形 ,点 , , 在同一直线上, ,连接 , , ,直接写出 的面积.
24.(2025·吉林)【问题背景】在学行四边形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了有一个内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其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发现】如图①,在 ABCD中,∠A=60°,AB>AD,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E,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点D的对称点为点G.小组成员发现四边形DEGF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请判断该四边形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
(2)【探究证明】取图①中的边BC的中点M,点N在边AB上,且BN=BM,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点B的对称点为点H,连接FH,GN,如图②,求证: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探究提升】在图②中,四边形GFHN能否成为轴对称图形.如果能,直接写出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B: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C: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原说法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项判断解答即可.
2.【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3.【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B=3,AE=4,
∴∠A=∠D=90°,AD=BC,CD=AB=3,
∴,
∴BC=BE=5,
∴AD=BC=5,
∴DE=AD-AE=1,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再得到BC的长,推出AD的长,接着利用线段差求得D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E.
4.【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补角
【解析】【解答】解:已知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不妨设∠AOB= 60°,
在△AOB中,AO=BO=5,∠AOB= 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B=AO=5,
另一对角线夹角为180°-60°=120°(邻补角),
在△AOD中,AO=DO=5,∠AOD= 120°,
由勾股定理计算得AD=
∴矩形面积为ABxAD=5x 5= 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设对角线交点为O,则AO=BO=CO=DO= 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再利用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知: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同理:EO=FO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又
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
又
故答案为: D.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可得AEOF为正方形,可得AO=EF,即可得EF与GC的比值.
6.【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互相平分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四边形ABCD的周长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于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而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即四边形ABCD的周长等于边长AB的4倍.
7.【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D是AB的中点,
∴AB=2CD=2,
由平移可得EG=AB=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到AB=2CD=2,然后根据平移解答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尺规作图得:AB=BC=DC=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
∴,
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作图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9.【答案】A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
∴AC⊥BD,
∴∠AOB=90°,
∴△AOB是直角三角形,
∵E为AB的中点,
∴OE是AB边的中线,
∴AB=2OE=2×3=6,
∴菱形的边长为6.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证得AC⊥BD,可推出△AOB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即可得到菱形的边长.
10.【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G,设EF交AB于点H,交CD于点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C,AB∥CD,∠DAB=∠B=∠C=∠ADC=90°,
由作图过程可得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H=BH,∠AHM=∠BHM=90°,
∴四边形AHMD与四边形BHMC都是矩形,
∴AD∥HM∥BC,BH=CM=AH=DM,HM=BC,
∴点G是DK的中点
∴GM是△DCK的中位线,
设GM=x,则CK=2x,
∴AB=BC=AD=2+2x,
∴AH=BH=x+1,
由作图知AG=AD=2x+2,
∴,
∴
∴,
解得x=,
∴,即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G,设EF交AB于点H,交CD于点M,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B=AD=BC,AB∥CD,∠DAB=∠B=∠C=∠D=90°,由作图过程可得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则可根据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出四边形AHMD与四边形BHMC都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得AD∥HM∥BC,BH=CM=AH=DM,HM=BC,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点G是DK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设GM=x,则CK=2x,推出AB=BC=AD=2+2x,AH=BH=x+1,由作图知AG=AD=x+1,由勾股定理表示出GH,进而再由线段和差表示出MH,最后根据MH=BC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11.【答案】AC⊥BD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添加AC⊥BD;根据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添加,即AB=BC(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AC⊥BD或AB=BC(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菱形不同的判定方法,可添加不同的条件AC⊥BD或AB=BC(答案不唯一)。
12.【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2,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2m
故答案为:2m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13.【答案】AC=B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在菱形的基础上进行正方形的判定,常见的考虑有,
①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如:∠ABC=90°;
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如:AC=BD,AO=BO等.
故答案为:AC=BD.
【分析】在菱形的基础上得出正方形的判定,可以从内角和对角线两个角度进行条件添加,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O=DO=, AC⊥BD,
在Rt中:AO=,
∵是的中点,EH∥AC,
∴EH=,OH=,
∵BF=3,
∴FO=BO-BF=8-3=5,
∴FH=5+4=9,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首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BO=DO=, AC⊥B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O的长度,进一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EH的长度,再结合题中已知条件求得FH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度。
15.【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矩形翻折模型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是中点,
∴,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
设,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中点定义可得,根据折叠得到,设,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值即可解题.
16.【答案】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PC,如图所示:
由勾股定理得,
∵,,,
∴四边形EPDC为矩形,
∴ED=PC,
∴当PC⊥BA时,此时PC最小,ED的值也最小,
∴,
代入数据解得,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PC,先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进而运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到ED=PC,从而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当PC⊥BA时,此时PC最小,ED的值也最小,再运用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17.【答案】(1)证明:∵为对角线上的中点,且,
∴垂直平分,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解:如图:
∵,
∴,
设
∴,
∵,
∴,
∴,
解得: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点 + 垂直 → 垂直平分 ),结合菱形判定(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证明结论.
(2)通过等腰三角形EB = EF,CE = CF的角关系,结合直角三角形BE⊥AC求角度;再利用菱形性质(边相等、平行 )和等边三角形判定,推导线段长度;最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18.【答案】(1)解:如图:
答:直线BD即为所求.
(2)解:方法一:
如图:连接CE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F//BC,
∴∠AFE=∠BCE,∠FAE=∠CBE,
又∵点E为AB中点,
∴AE=BE,
∴△AFE≌△BCE(AAS)
∴AF=BC.
∴四边形AFBC是平行四边形.
∴BF//AC.
故直线BF即为所求.
方法二:
如图:连接BD和CE,产生交点G,连接AG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点G为三角形各边中线的交点,
∴点O为BC边中点.
由方法一,可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BF//AC,
答:直线BF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作图-平行线;尺规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作过点B和D的直线,即得到所求作的直线;
(2)方法一:连接CE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四边形AFB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AC的平行线;
方法二:连接BD和CE,产生交点G,连接AG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即可根据方法一的思路得到AC的平行线.
19.【答案】(1)证明:∵,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矩形中,,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解:矩形的面积为,
∴的面积为,
∴菱形的面积为.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CE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然后利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2)首先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然后求出△BCD的面积,结合点O为BD的中点可得△COD的面积,进而可得菱形OCED的面积.
20.【答案】(1)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在和中,
,
;
(2)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利用SAS证明即可;
(2)根据正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C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求出∠DCE的度数,即可得到结论.
(1)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
在和中,
,
;
(2)∵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
21.【答案】(1)∵BD为△ABC中线
∴E、D为AB、AC中点
∴
∵F、G为OB、OC中点
∴
∴
∴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的中线,交于点,
点是的重心,
,.
又点,分别是,的中点,
,,
.
,
.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先根据中线得到E、D为AB、AC中点,进而根据中位线得到,,等量代换得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2)先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得到,,再根据中点得到,,从而得到,再根据矩形的判定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2.【答案】(1)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又,
所以,从而,
又,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于是,,
故。
(2)解:(a) 证明:由题意知,,且 ,.
于是
.
所以 .
(b) 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
由题意知, M 为 BG 的中点.
又 ,所以 ,故 MN 是 的中位线,.
因为 ,
,且 ,
所以 ,故 ,即 E 为 AD 的中点.
又 ,所以 ,于是 .
同理可证 ,因此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设 ,则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则 ,于是 .
因此 ,所以 .
于是 ,所以 .
因此 .
故 .
由于 ,,所以 .
于是 ,.
由 (a) 知 ,从而 .
又 ,所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E=AE,BA'=BA,利用SSS可证得△EA'B'≌△EA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A'B的度数,由此可证得△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到A'E、DE的长,然后求出AB的长.
(2)(a)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证得BA=BA'=BC,同时可证得∠BAA'=∠BA'A,∠BCA'=∠BA'C,再求出∠AA'C的度数,然后求出∠CA'F的度数;(b)(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易证点M是BG的中点,同时可证得MN是△ABG的中位线,,利用SAS可证得△ABE≌△BC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点E为AD的中点;同理可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AG=A'G,由此可证得结论;(方法二)设 ,则 .,
23.【答案】(1)解:相等,在 和 中,分别作 , ,垂足分别为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又 , ,
.
(2)解: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在正方形 中, ,
∴ ,
∴ ,
∵ , ,
∴ ,
∵在正方形 中, ,
∴ ;
(3)②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3)② ,
过程如下:如解图3,连接CE,
∵在正方形 、正方形 中,
∴ ,
∴ ,
∴ ,
∵在正方形 中, , ,
∴ .
【分析】阅读理解:过点A作AE⊥l2,过点D作DF⊥l2,可证得∠AEF=∠DFC=90°,再证明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AE=DF;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证得△ABC和△DBC的面积相等.
类比探究:问题① 过点E作EF⊥CD于点F,连接AF,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EF∥AD,易证△ADE和△ADF的面积相等;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F=CD,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DF的面积,即可得到△ADE的面积;②如图3,连接CE,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BDC=∠FCE=45°,由CF∥BD,可证得△BDF的面积和△BDC的面积相等,再利用正方形的边长,可求出△BDC的面积,即可得到△BDF的面积.
24.【答案】(1)解:四边形DEGF是菱形,理由如下:
∵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
∴DE=GE,DF=GF,
∵DF=DE,
∴GE=DE=DF=GF,
∴四边形DEGF是菱形;
(2)证明:如图:
∵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
∴BN=HN,BM=HM,
∵BN=BM,
∴HN=BN=BM=HM,
∴四边形BMHN是菱形,
∴NH∥BC,
∵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
∴DEAD,BM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BM,AD∥NH,
∵四边形DEGF是菱形,
∴DE=FG,FG∥AD,
∴FG=DE=BM=HN,FG∥NH,
∴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解:四边形GFHN能成为轴对称图形,理由如下:
由【探究证明】知,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
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过G作GK⊥AB于K,过E作ET⊥AB于T,如图:
∵∠A=60°,
∴∠AET=30°,
∴ATAE,
设AT=x,则AE=2x,
∴ETx=GK,
∵E为AD中点,
∴AD=2AE=4x,DE=AE=2x,
∵四边形DEGF是菱形,
∴EG=DE=2x=TK,
∵四边形GFHN是矩形,
∴∠GNH=90°,
∴∠GNK=180°﹣∠GNH﹣∠HNB=180°﹣90°﹣60°=30°,
∴KNGKx=3x,
∵BN=BMBCAD=2x,
∴AB=AT+TK+KN+BN=x+2x+3x+2x=8x,
∴;
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如图:
设AD=y,则DE=DF=EG=GF=BN=BM=HM=NHy,
∵四边形GFHN是菱形,
∴GF=FH=NH=GNy,
∵EG∥CD∥AB,GF∥AD,
∴四边形AEGW是平行四边形,∠GWN=∠A=60°,
∴AW=EGy,GW=AEy,
∴GW=GN,
∴△GWN是等边三角形,
∴WN=GWy,
∴AB=AW+WN+BNyyyy,
∴;
综上所述,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时,的值为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探究发现】由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即知DE =GE, DF=GF, 而DF =DE, 故GE=DE=DF=GF, 从而四边形DEGF是菱形;
【探究证明】同【探究发现】可知四边形BMHN是菱形,有NH∥BC,而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DE =BM,AD∥NH,又DE=FG,FG∥AD,故FG=DE=BM=HN,FGIINH, 从而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提升】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 过G作GK⊥AB于K, 过E作ET⊥AB于T, 设AT =x, 则AE =2x, 可得AD=2AE =4x, DE =AE =2x, 求出AB=AT+TK+KN+BN =x+2x+3x+2x=8x,即可得到比值;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 设AD= y, 求出 ,即可得到比值.
1 / 1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A卷—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5·成都)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B: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C: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是真命题,不符合题意;
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原说法是假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逐项判断解答即可.
2.(2025·自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边长为5,边在轴上..若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正方形.则点的坐标为( )
A.(-3,5) B.(5,-3) C.(-2,5) D.(5,-2)
【答案】A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B边在y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正方形 A'B'C'D'.
∴AB=BC=A'B'=B'C'=C'D'=5,A'B'在x轴上,A'B'//C'D',
∵B(0,-2),
∴B'(2,0),C'(2,5),
∴D'(-3,5),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方形与旋转可得A'B'在x轴上,A'B'//CD',结合B(0,-2),可得B'(2,0),C'(2,5),进一步可得答案.
3.(2025·辽宁)如图,在矩形中,点在边上,,连接,若,,则的长为( )
A.1 B.5 C.2 D.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B=3,AE=4,
∴∠A=∠D=90°,AD=BC,CD=AB=3,
∴,
∴BC=BE=5,
∴AD=BC=5,
∴DE=AD-AE=1,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再得到BC的长,推出AD的长,接着利用线段差求得D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E.
4.(2025·绥化)一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A.25 B.25 C.25 D.50
【答案】B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补角
【解析】【解答】解:已知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不妨设∠AOB= 60°,
在△AOB中,AO=BO=5,∠AOB= 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B=AO=5,
另一对角线夹角为180°-60°=120°(邻补角),
在△AOD中,AO=DO=5,∠AOD= 120°,
由勾股定理计算得AD=
∴矩形面积为ABxAD=5x 5= 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设对角线交点为O,则AO=BO=CO=DO= 5,利用勾股定理计算AD=,再利用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5.(2025·深圳)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EF折叠,使得点A与对角线的交点O重合,EF为折痕,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知: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同理:EO=FO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又
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
又
故答案为: D.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可得AEOF为正方形,可得AO=EF,即可得EF与GC的比值.
6.(2025·湖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AB=3,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
A.6 B.9 C.12 D.18
【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互相平分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四边形ABCD的周长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于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而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即四边形ABCD的周长等于边长AB的4倍.
7.(2025·德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沿CB方向向右平移至△EGF处,使EF恰好过边AB的中点D,连接CD,若CD=1,则GE= ( )
A.3 B.2 C.1 D.
【答案】B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点D是AB的中点,
∴AB=2CD=2,
由平移可得EG=AB=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到AB=2CD=2,然后根据平移解答即可.
8.(2024·武汉)小美同学按如下步骤作四边形:(1)画;(2)以点A为圆心,1个单位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B,D;(3)分别以点B,D为圆心,1个单位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4)连接,,.若,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尺规作图得:AB=BC=DC=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
∴,
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作图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9.(2024·济宁)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连接OE.若OE=3,则菱形的边长为( )
A.6 B.8 C.10 D.12
【答案】A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
∴AC⊥BD,
∴∠AOB=90°,
∴△AOB是直角三角形,
∵E为AB的中点,
∴OE是AB边的中线,
∴AB=2OE=2×3=6,
∴菱形的边长为6.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证得AC⊥BD,可推出△AOB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即可得到菱形的边长.
10.(2024·济南)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和F,作直线EF,再以点A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EF于点G(点G在正方形ABCD内部),连接DG并延长交BC于点K.若BK=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G,设EF交AB于点H,交CD于点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C,AB∥CD,∠DAB=∠B=∠C=∠ADC=90°,
由作图过程可得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H=BH,∠AHM=∠BHM=90°,
∴四边形AHMD与四边形BHMC都是矩形,
∴AD∥HM∥BC,BH=CM=AH=DM,HM=BC,
∴点G是DK的中点
∴GM是△DCK的中位线,
设GM=x,则CK=2x,
∴AB=BC=AD=2+2x,
∴AH=BH=x+1,
由作图知AG=AD=2x+2,
∴,
∴
∴,
解得x=,
∴,即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G,设EF交AB于点H,交CD于点M,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B=AD=BC,AB∥CD,∠DAB=∠B=∠C=∠D=90°,由作图过程可得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则可根据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出四边形AHMD与四边形BHMC都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得AD∥HM∥BC,BH=CM=AH=DM,HM=BC,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点G是DK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设GM=x,则CK=2x,推出AB=BC=AD=2+2x,AH=BH=x+1,由作图知AG=AD=x+1,由勾股定理表示出GH,进而再由线段和差表示出MH,最后根据MH=BC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从而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2025·黑龙江)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
【答案】AC⊥BD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添加AC⊥BD;根据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添加,即AB=BC(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AC⊥BD或AB=BC(答案不唯一).
【分析】根据菱形不同的判定方法,可添加不同的条件AC⊥BD或AB=BC(答案不唯一)。
12.(2025·湖北) 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2,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个矩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2,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2m
故答案为:2m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13.(2024·黑龙江)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菱形ABCD为正方形.
【答案】AC=BD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在菱形的基础上进行正方形的判定,常见的考虑有,
①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如:∠ABC=90°;
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如:AC=BD,AO=BO等.
故答案为:AC=BD.
【分析】在菱形的基础上得出正方形的判定,可以从内角和对角线两个角度进行条件添加,言之有理即可.
14.(2025·内蒙古自治区)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的长为,是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O=DO=, AC⊥BD,
在Rt中:AO=,
∵是的中点,EH∥AC,
∴EH=,OH=,
∵BF=3,
∴FO=BO-BF=8-3=5,
∴FH=5+4=9,
∴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过点E作EH∥AC交BD于点H,首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BO=DO=, AC⊥B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O的长度,进一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EH的长度,再结合题中已知条件求得FH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度。
15.(2025八下·阜宁月考)如图,将矩形纸片沿边折叠,使点在边中点处.若,则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矩形翻折模型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矩形,
∴,
∵是中点,
∴,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
设,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中点定义可得,根据折叠得到,设,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值即可解题.
16.(2023·雅安)如图,在中,.P为边上一动点,作于点D,于点E,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PC,如图所示:
由勾股定理得,
∵,,,
∴四边形EPDC为矩形,
∴ED=PC,
∴当PC⊥BA时,此时PC最小,ED的值也最小,
∴,
代入数据解得,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PC,先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进而运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到ED=PC,从而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当PC⊥BA时,此时PC最小,ED的值也最小,再运用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2025·贵州)如图,在中,为对角线上的中点,连接,且,垂足为.延长至,使,连接,,且交于点.
(1)求证:是菱形;
(2)若,求的面积.
【答案】(1)证明:∵为对角线上的中点,且,
∴垂直平分,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解:如图:
∵,
∴,
设
∴,
∵,
∴,
∴,
解得: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点 + 垂直 → 垂直平分 ),结合菱形判定(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证明结论.
(2)通过等腰三角形EB = EF,CE = CF的角关系,结合直角三角形BE⊥AC求角度;再利用菱形性质(边相等、平行 )和等边三角形判定,推导线段长度;最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18.(2024·江西)如图,为菱形的对角线,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过点作的垂线;
(2)如图,点为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的平行线.
【答案】(1)解:如图:
答:直线BD即为所求.
(2)解:方法一:
如图:连接CE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F//BC,
∴∠AFE=∠BCE,∠FAE=∠CBE,
又∵点E为AB中点,
∴AE=BE,
∴△AFE≌△BCE(AAS)
∴AF=BC.
∴四边形AFBC是平行四边形.
∴BF//AC.
故直线BF即为所求.
方法二:
如图:连接BD和CE,产生交点G,连接AG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点G为三角形各边中线的交点,
∴点O为BC边中点.
由方法一,可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BF//AC,
答:直线BF即为所求.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作图-平行线;尺规作图-垂线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作过点B和D的直线,即得到所求作的直线;
(2)方法一:连接CE并延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四边形AFB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AC的平行线;
方法二:连接BD和CE,产生交点G,连接AG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即可根据方法一的思路得到AC的平行线.
19.(2023·随州)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证明:∵,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矩形中,,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解:矩形的面积为,
∴的面积为,
∴菱形的面积为.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CE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然后利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2)首先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然后求出△BCD的面积,结合点O为BD的中点可得△COD的面积,进而可得菱形OCED的面积.
20.(2025九下·沛县月考)已知: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点E在的延长线上,连接.
(1)求证:;
(2)若,求证:.
【答案】(1)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在和中,
,
;
(2)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利用SAS证明即可;
(2)根据正方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C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求出∠DCE的度数,即可得到结论.
(1)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
,
在和中,
,
;
(2)∵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
21.(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图,的中线BD,CE交于点,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2)当BD=CE时,求证:是矩形.
【答案】(1)∵BD为△ABC中线
∴E、D为AB、AC中点
∴
∵F、G为OB、OC中点
∴
∴
∴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的中线,交于点,
点是的重心,
,.
又点,分别是,的中点,
,,
.
,
.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重心及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先根据中线得到E、D为AB、AC中点,进而根据中位线得到,,等量代换得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2)先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得到,,再根据中点得到,,从而得到,再根据矩形的判定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2.(2025·安徽) 已知点 在正方形 ABCD 内,点 E 在边 AD 上,BE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
(1) 如图 1, 若 的延长线经过点 D, , 求 AB 的长;
(2) 如图 2, 点 F 是 的延长线与 CD 的交点,连接 .
(a) 求证: ;
(b) 如图 3, 设 AF, BE 相交于点 G, 连接, 若 , 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又,
所以,从而,
又,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于是,,
故。
(2)解:(a) 证明:由题意知,,且 ,.
于是
.
所以 .
(b) 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
由题意知, M 为 BG 的中点.
又 ,所以 ,故 MN 是 的中位线,.
因为 ,
,且 ,
所以 ,故 ,即 E 为 AD 的中点.
又 ,所以 ,于是 .
同理可证 ,因此 .
所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设 ,则 .
因为 ,所以 .
又因为 ,.则 ,于是 .
因此 ,所以 .
于是 ,所以 .
因此 .
故 .
由于 ,,所以 .
于是 ,.
由 (a) 知 ,从而 .
又 ,所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E=AE,BA'=BA,利用SSS可证得△EA'B'≌△EA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A'B的度数,由此可证得△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到A'E、DE的长,然后求出AB的长.
(2)(a)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证得BA=BA'=BC,同时可证得∠BAA'=∠BA'A,∠BCA'=∠BA'C,再求出∠AA'C的度数,然后求出∠CA'F的度数;(b)(方法一)作 交 BG 于点 M, 交 AB 于点 N,易证点M是BG的中点,同时可证得MN是△ABG的中位线,,利用SAS可证得△ABE≌△BC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由此可推出点E为AD的中点;同理可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D=AG=A'G,由此可证得结论;(方法二)设 ,则 .,
23.(2021·北部湾)(1)(阅读理解)如图1, , 的面积与 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类比探究)问题①,如图2,在正方形 的右侧作等腰 , , ,连接 ,求 的面积.
解: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请将余下的求解步骤补充完整.
(3)(拓展应用)问题②,如图3,在正方形 的右侧作正方形 ,点 , , 在同一直线上, ,连接 , , ,直接写出 的面积.
【答案】(1)解:相等,在 和 中,分别作 , ,垂足分别为 , .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又 , ,
.
(2)解: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在正方形 中, ,
∴ ,
∴ ,
∵ , ,
∴ ,
∵在正方形 中, ,
∴ ;
(3)②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3)② ,
过程如下:如解图3,连接CE,
∵在正方形 、正方形 中,
∴ ,
∴ ,
∴ ,
∵在正方形 中, , ,
∴ .
【分析】阅读理解:过点A作AE⊥l2,过点D作DF⊥l2,可证得∠AEF=∠DFC=90°,再证明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AE=DF;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证得△ABC和△DBC的面积相等.
类比探究:问题① 过点E作EF⊥CD于点F,连接AF,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EF∥AD,易证△ADE和△ADF的面积相等;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DF=CD,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DF的面积,即可得到△ADE的面积;②如图3,连接CE,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BDC=∠FCE=45°,由CF∥BD,可证得△BDF的面积和△BDC的面积相等,再利用正方形的边长,可求出△BDC的面积,即可得到△BDF的面积.
24.(2025·吉林)【问题背景】在学行四边形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了有一个内角为60°的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其探究过程如下:
(1)【探究发现】如图①,在 ABCD中,∠A=60°,AB>AD,E为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E,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点D的对称点为点G.小组成员发现四边形DEGF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请判断该四边形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
(2)【探究证明】取图①中的边BC的中点M,点N在边AB上,且BN=BM,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点B的对称点为点H,连接FH,GN,如图②,求证: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探究提升】在图②中,四边形GFHN能否成为轴对称图形.如果能,直接写出的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四边形DEGF是菱形,理由如下:
∵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
∴DE=GE,DF=GF,
∵DF=DE,
∴GE=DE=DF=GF,
∴四边形DEGF是菱形;
(2)证明:如图:
∵将△BMN沿MN翻折得到△HMN,
∴BN=HN,BM=HM,
∵BN=BM,
∴HN=BN=BM=HM,
∴四边形BMHN是菱形,
∴NH∥BC,
∵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
∴DEAD,BM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E=BM,AD∥NH,
∵四边形DEGF是菱形,
∴DE=FG,FG∥AD,
∴FG=DE=BM=HN,FG∥NH,
∴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3)解:四边形GFHN能成为轴对称图形,理由如下:
由【探究证明】知,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
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过G作GK⊥AB于K,过E作ET⊥AB于T,如图:
∵∠A=60°,
∴∠AET=30°,
∴ATAE,
设AT=x,则AE=2x,
∴ETx=GK,
∵E为AD中点,
∴AD=2AE=4x,DE=AE=2x,
∵四边形DEGF是菱形,
∴EG=DE=2x=TK,
∵四边形GFHN是矩形,
∴∠GNH=90°,
∴∠GNK=180°﹣∠GNH﹣∠HNB=180°﹣90°﹣60°=30°,
∴KNGKx=3x,
∵BN=BMBCAD=2x,
∴AB=AT+TK+KN+BN=x+2x+3x+2x=8x,
∴;
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如图:
设AD=y,则DE=DF=EG=GF=BN=BM=HM=NHy,
∵四边形GFHN是菱形,
∴GF=FH=NH=GNy,
∵EG∥CD∥AB,GF∥AD,
∴四边形AEGW是平行四边形,∠GWN=∠A=60°,
∴AW=EGy,GW=AEy,
∴GW=GN,
∴△GWN是等边三角形,
∴WN=GWy,
∴AB=AW+WN+BNyyyy,
∴;
综上所述,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时,的值为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分析】【探究发现】由将△DEF沿EF翻折得到△GEF,即知DE =GE, DF=GF, 而DF =DE, 故GE=DE=DF=GF, 从而四边形DEGF是菱形;
【探究证明】同【探究发现】可知四边形BMHN是菱形,有NH∥BC,而E为边AD的中点,M为边BC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DE =BM,AD∥NH,又DE=FG,FG∥AD,故FG=DE=BM=HN,FGIINH, 从而四边形GFHN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提升】若四边形GFHN为轴对称图形,则四边形GFHN是矩形或菱形,当四边形GFHN是矩形时, 过G作GK⊥AB于K, 过E作ET⊥AB于T, 设AT =x, 则AE =2x, 可得AD=2AE =4x, DE =AE =2x, 求出AB=AT+TK+KN+BN =x+2x+3x+2x=8x,即可得到比值;当四边形GFHN是菱形时,延长FG交AB于W, 设AD= y, 求出 ,即可得到比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