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解DNA、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知道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明确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认识到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影响性状表现,形成生命的物质性和遗传性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染色体、DNA、基因的组成和数量关系,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释生物体性状遗传的现象。 探究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探究性学习。 态度责任:认识到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意义,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染色体的组成、DNA与基因的关系,理解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学习难点 通过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以及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影响性状表现,明确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课前预习】
染色体相关知识
存在位置:位于细胞的_________中。
组成成分: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起______作用的是DNA。
数目与存在形式: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___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且通常______存在。
来源: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___方,一条来自___方。
实例:人的体细胞中有______条(______对)染色体;狗有78条(39对);水稻有24条(12对);果蝇有___条(___对)。
DNA是______状分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___个DNA分子。
DNA是____________的携带者。
______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______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与染色体一样,基因在体细胞中也______存在,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人类拥有的基因数目为20000~25000个;蛔虫约有18000个基因;果蝇约有13000个基因。
______通过指导_________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包含的______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______表现。
身体中每个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含有______的遗传物质,但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能将遗传信息______出来的基因______。
很多性状表现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中研学】
1.已知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结合人类体细胞23对染色体的情况,推测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2.如果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是成对存在的,可能会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1.分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这一表述,思考DNA和基因在数量上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什么意义?
2.既然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那是不是DNA上的所有片段都是基因呢?请说出你的观点和依据。
1.身体中每个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的基因表达不同,比如骨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尝试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这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2.以“天生惯用左手的孩子后天可变得惯用右手执笔”为例,小组合作探究:遗传物质和环境分别在这一性状改变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再列举2-3个类似的性状表现实例,说明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控制人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 )上。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染色体
2.下列有关基因、染色体、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性状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对数相等 B.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C.性状的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 D.染色体对数比基因数目多很多
3.同卵双生者长得几乎一样的原因是( )
A.细胞内所含基因几乎一样 B.来自相同的父母亲
C.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 D.体内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细胞核;DNA;蛋白质;遗传;体;成对;父;母;46;23;8;4。
2.长链;一。
3.遗传信息。
4.基因。
5.基因。
6.成对。
7.基因;蛋白质;遗传;性状。
8.相同;表达;不同。
9.遗传物质;环境。
【课堂练习】
1.D
2.C
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