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4 11:21:49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5六下·宝安期末)今年端午节正逢周末,小宝、小安和爸爸妈妈决定去观看在茅洲河举办的龙舟赛。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经过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停办多年的龙舟赛也重新开赛。
(1)出行前的晚上,小宝兴奋得睡不着。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可以利用   来确定正北方向。
(2)我们地球所处的星系名叫   ,它的形状类似漩涡。
(3)“中国天眼”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设和楼房建造、龙舟制作一样都属于   。
(4)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   。 (提示:填写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5)小宝望着广袤的夜空,他知道,遥远的星际并不虚空,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如厨房里有锅、碗、筷子、电、火等。
【答案】(1)北极星
(2)银河系
(3)工程
(4)调查
(5)物质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银河系;星座;认识工程;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1)在晴朗夜空,北极星几乎处在正北方向,是野外辨别方向的重要依据 。地球在公转等运动中,北极星的位置相对地球北极点近乎不动,所以人们利用北极星来确定正北方向,帮助在夜间辨别方位。因此,此空应填“北极星”。
(2)宇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从正面看类似漩涡,包含了数以亿计的恒星、行星、星云等天体。地球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渺小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太阳也在银河系中沿着特定轨道运动。因此,此空应填“银河系”。
(3)工程是指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创造有用物品或完成特定任务的实践活动 。“中国天眼” 的建设需要运用天文、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建筑、机械等技术手段,和楼房建造(运用建筑科学与技术建房子 )、龙舟制作(运用工艺技术制作交通工具 )一样,都属于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成果的工程活动。因此,此空应填“工程”。
(4)调查是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即通过考察、记录、统计等方式,了解一个区域生物种类的数量、分布等情况 。要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首先需要对该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生物的种类组成等基础信息,这是开展后续深入研究的前提。因此,此空应填“调查”。
(5)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它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锅、碗、筷子等,也可以是一些看似无形但实际存在的东西,如电、火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每小题1分, 共5分)
2.(2025六下·宝安期末)天还没亮,夜空中有一些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是恒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多是恒星。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像太阳就是一颗恒星。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星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密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折射和散射,导致我们看到的恒星会闪烁。而夜空中的行星(如金星、火星等)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且由于行星离地球较近,大气对其光线的影响较小,所以通常不会闪烁。因此,夜空中大多数闪烁的星星是恒星,该说法正确。
3.(2025六下·宝安期末)正值夏季,小宝在星空中清晰地看到了“夏季大三角”,它们分别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心宿二。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夏季大三角” 是夏季夜空中一个显著的星群标志,由三颗亮星组成,分别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心宿二是天蝎座的红色亮星,属于夏季夜空中的重要亮星,但并不属于 “夏季大三角” 的组成部分。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4.(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发现,昨晚洗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了,湿衣服变干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整个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的特征(如产生新物质、颜色改变、发光发热等),因此 “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的说法错误,此题错误。
5.(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吃过早饭,一家人出发了。经过小区绿化带时,小安看到一种植物的茎木质部不发达、质地柔软、易折断,这些植物是木质茎植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根据木质部发达程度可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木质茎的特点是木质部发达,质地坚硬,茎干粗壮,如大树的茎,能支撑植物长得高大。草质茎的特点是木质部不发达,质地柔软,易折断,通常为草本植物的茎,如狗尾草、向日葵等。题目中描述的植物特点,符合草质茎的特征,而非木质茎植物。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6.(2025六下·宝安期末)到达赛场,一切都井然有序。小宝知道,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多方的配合参与,可以边比赛边想设计方案。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任何有序的活动(包括赛事举办)都需要预先进行周密的设计和规划。设计方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完成,明确目标、流程、分工、应急措施等内容。如果 “边比赛边想设计方案”,会导致活动缺乏统筹安排,容易出现混乱、失误等问题,无法保证赛事井然有序地进行。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7.(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看到茅洲河面已经停泊了十多艘龙舟,使用的材质和龙头设计各异。工匠建造龙舟的第一步是(  )
A.明确任务 B.设计龙舟 C.制作龙舟
【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任何制作活动(包括建造龙舟)都需要遵循科学的流程。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通常是: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实施制作→改进完善。工匠建造龙舟时,第一步需要明确建造龙舟的目的(如用于比赛、纪念活动等)、龙舟的性能要求(如大小、载重、速度等)、使用场景等核心任务。只有先明确任务,B选项的设计和C选项的制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因此,建造龙舟的第一步是明确任务,应选A选项。
8.(2025六下·宝安期末)龙舟的制作,由于整体流程复杂,直接建造完整龙舟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工匠们常通过____来检验他们的设计,能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成功率。 (  )
A.图纸绘制 B.模型测试 C.评估改进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A选项的“图纸绘制” 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能直观呈现设计方案,但仅靠图纸无法检验实际性能(如结构稳定性、水流阻力等),不符合题意;
B选项的“模型测试” 是通过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模拟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试验(如在水中测试浮力、行驶稳定性等),可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从而调整方案,有效降低完整建造时的成本和风险,符合题意;
C选项“评估改进” 是在测试或使用后进行的环节,不属于检验设计阶段的核心手段,不符合题意。
因此,工匠们常通过模型测试来检验设计,应选B选项。
9.(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观众席上,小安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图)。小宝说这一定不是昆虫,他的理由不包括(  )
A.该动物有4对足,昆虫有3对足。
B.该动物头部与胸部合在了一起,不像昆虫有明显的节段。
C.该动物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都生存在陆地上。
【答案】C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典型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6 条腿)等。
A选项,昆虫具有 3 对足,若动物有 4 对足(如蜘蛛等节肢动物),不符合昆虫特征,可作为 “不是昆虫” 的理由,不符合题意;
B选项,昆虫身体有明显的头、胸、腹节段划分,若动物头部与胸部合并,缺乏明显节段,不符合昆虫特征,可作为理由,不符合题意;
C选项,“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生存在陆地上” 是很多动物(包括部分昆虫和非昆虫)的共同特点,无法作为区分是否为昆虫的依据,因此不属于 “不是昆虫” 的理由,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0.(2025六下·宝安期末)为了研究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面对不知名的生物,小安(  )
A.可以拍照画图记录
B.生物经常移动,可以不用记录
C.生物种类太多,可以选择性记录感兴趣的生物。
【答案】A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A选项,拍照和画图是记录生物的有效方式,能够保留生物的形态特征,便于后续识别和研究,符合科学调查的规范,符合题意;
B选项,“生物经常移动就不用记录” 是错误的,移动性是许多生物的特征,即使生物会移动,也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反映其在该区域的存在,否则会遗漏数据,影响研究的准确性,不符合题意;
C选项,“选择性记录感兴趣的生物” 会导致数据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不符合科学研究中客观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1.(2025六下·宝安期末)为了加固河堤处的树木,防止其被风吹倒或被水流冲走,以下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种植细长型树木
B.适当修剪植物的枝、叶
C.树干周围安装两三根木棍,搭建三角形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为加固河堤处的树木,需从增强树木稳定性、减少外界作用力(如风阻、水流冲击)等角度考虑采取的措施。
A选项“种植细长型树木” 不合理。细长型树木通常根系较浅、树干纤细,抗风能力和抗水流冲击能力较弱,更容易被风吹倒或被水流冲走,无法起到加固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倒伏风险,符合题意;
B选项“适当修剪植物的枝、叶” 合理。修剪枝叶可减少树木的受风面积,降低风对树木的作用力,从而增强其稳定性,不符合题意。
C选项“树干周围安装两三根木棍,搭建三角形结构” 合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木棍搭建的三角形结构能为树干提供支撑,有效增强树木的抗倒伏能力,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2.(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未禁放鞭炮时,龙舟竞渡前要燃放爆竹“请龙”,祈祷风调雨顺,生活安康。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鞭炮的外壳(用纸或黏土制作)因内部压力剧增而破裂
B.龙舟下水后,木制船体颜色变深
C.鞭炮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选项,鞭炮外壳因压力破裂,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选项,木制船体颜色变深,是木材吸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选项,鞭炮燃烧时,火药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伴随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3.(2025六下·宝安期末)鞭炮燃烧产生的一种气体与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一致。利用图示方法检验这种气体的性质,观察到底部的蜡烛先熄灭。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够流动 ②不能流动 ③比空气重 ④比空气轻 ⑤支持燃烧 ⑥不支持燃烧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鞭炮燃烧和蜡烛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题目中通过实验观察到 “底部的蜡烛先熄灭”,结合气体性质分析如下:
①能够流动:气体具有流动性,才能从容器中倒入烧杯并向下扩散,使底部蜡烛先接触到该气体,此说法正确;
②不能流动:与实验现象矛盾,气体若不能流动,无法扩散到蜡烛周围,此说法错误;
③比空气重:底部蜡烛先熄灭,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会先在底部聚集,此说法正确;
④比空气轻:若气体比空气轻,会向上飘散,顶部蜡烛应先熄灭,与实验现象矛盾,此说法错误;
⑤支持燃烧:蜡烛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此说法错误;
⑥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直接证明该气体无法支持燃烧,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⑥,应选B选项。
14.(2025六下·宝安期末)现场气氛热烈,有人甚至搬来梯子(如图)观赛。下列关于梯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足够坚固的材料造梯子,再大的重力也能承受。
B.梯子整体是上小下大的结构。
C.梯子的两根竖杆与横杆,形成三角形结构,有助于增加稳定性。
【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梯子的设计和使用需遵循力学原理和安全规范。
A选项,任何材料都有其承受重力的极限(即承重能力),超过材料的最大承重,即使材料坚固,也会发生损坏(如断裂),因此 “再大的重力也能承受” 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梯子通常设计为上小下大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重心,增强整体稳定性,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题意;
C选项,梯子的竖杆与横杆交叉连接时,会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能有效提高梯子的稳固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5.(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小安和爸爸妈妈报名参加了龙舟文化课堂。前往场馆的路边,有许多宣传板介绍各种动物。小安说可以用二歧分类法(如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哪组生物不符合该图分类(  )
A.①鲤鱼、②蜘蛛、③会飞、不会飞
B.①鸽子、②蝴蝶、③会飞、不会飞
C.①小狗、②蜈蚣、③有翅膀、没有翅膀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是依据生物的特征,每次将生物分为两类,依据单一特征区分。题中分类图的逻辑为:动物①是有脊椎动物;动物②是无脊椎、不是昆虫的动物;分类标准③是昆虫的分类标准,按此标准,苍蝇和蚂蚁属于不同的分类。
A选项,①鲤鱼: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 );②蜘蛛:无脊柱动物,且不是昆虫(符合 “动物②” );③“会飞、不会飞”:可作为昆虫的分类标准(如苍蝇会飞、蚂蚁不会飞 ),符合二歧分类逻辑,不符合题意;
B选项,①鸽子: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②蝴蝶:属于昆虫,但图中 “动物②” 不是昆虫,逻辑矛盾,符合题意;
C选项,①小狗: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 );②蜈蚣:无脊柱动物,且不是昆虫(符合 “动物②” );③“有翅膀、没有翅膀”:可作为昆虫的分类标准(如苍蝇有翅膀、蚂蚁无翅膀 ),符合二歧分类逻辑,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6.(2025六下·宝安期末)大家刷脸进入场馆,下列关于相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B.能够刷脸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脸型是唯一的。
C.小安和爸爸长得很像,他刷脸时可能出现爸爸的身份信息。
【答案】A
【知识点】遗传;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A选项,生物的遗传信息决定性状,但变异普遍存在,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会因环境等有细微差异。由于遗传变异,世界上个体性状(包括相貌)独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人,符合题意。
B选项,“相貌与遗传” 部分说明,相貌由多种特征(五官、轮廓等)共同决定,脸型只是其中一项。刷脸识别靠综合相貌特征(五官比例、皮肤纹理等),并非仅脸型,不符合题意;
C选项,遗传使亲子有相貌相似性,但 “生物的特征识别” 基于个体独特性,刷脸技术提取的是个人独有面部特征数据。小安和爸爸相貌像,但面部细节(如眼角皱纹、毛孔分布)不同,刷脸系统依独有特征识别,不会混淆身份,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7.(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和小安学会了包粽子,他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煮熟,只是体积变大了,是物理变化。
B.蒸锅中的水不断变成气泡冒出,是化学变化。
C.粽叶在高温蒸煮下从鲜绿色转为黄褐色,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选项,糯米煮熟过程中,淀粉等物质在高温下发生糊化等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不只是体积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蒸锅中水变成气泡冒出,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粽叶在高温蒸煮下,叶绿素等物质发生分解、变色等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导致颜色改变,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8.(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和小安合作制作龙舟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直接制作模型,不需要绘制设计图。
B.模型的承重能力是最关键的,可以不考虑材料成本。
C.配件的连接处要牢牢固定,使龙舟模型更加稳固。
【答案】C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A选项,绘制设计图是规划结构、尺寸、材料的关键步骤,能避免制作失误、提高效率,直接制作易出错返工,不符合题意;
B选项,工程实践需考虑 “限制条件”(如成本、材料获取),仅关注承重忽视成本不现实,合理制作应平衡功能与成本,不符合题意;
C选项,依据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配件连接处牢固可增强模型整体性,减少松动变形,符合工程制作对稳固性的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9.(2025六下·宝安期末)活动结束后,小安一家驱车回家。返程时,小安观察到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大半。根据表中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燃油车 新能源车
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kg) 54.2kg 14.4kg
A.使用燃油车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应该立即禁止上路。
B.为了解决燃油车带来的环境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新的清洁能源。
C.新能源汽车仍有碳排放,因此不应该大面积推广。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新能源
【解析】【分析】A选项,燃油车虽有碳排放,但当前是交通重要组成,涉及产业、出行需求 。“立即禁止上路” 忽略现实(如燃油车产业、用户过渡需求),不符合 “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的科学理念,不符合题意;
B选项,科学家通过研发清洁能源(如氢能源、高效电储能 ),解决燃油车污染问题,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应对燃油车环境问题的合理路径,符合题意;
C选项,从表中数据看,新能源车碳排放远低于燃油车,因此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减排意义重大 。“不应大面积推广” 忽视新能源车低碳优势,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20.(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观察到绿化带种植的簕杜鹃,同一株的叶子形状不同。这是由于簕杜鹃的(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答案】B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A选项,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比如 “狗妈妈生的小狗,外形、毛色与妈妈有相似特征” ,体现亲子代在性状上的 “保留与传承”。题目中是 “同一株簕杜鹃的叶子形状不同” ,并非亲子代间的相似性传递,不符合遗传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B选项, 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间或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分之间,出现的性状差异 。同一株簕杜鹃,属于 “同一生物体不同部分” ,叶子形状不同是性状差异,符合变异的特点,符合题意;
C选项,进化是生物种群在世代延续中,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发生的适应性变化,题目中“同一株簕杜鹃” 的叶子差异,不是种群长期进化的体现,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21.(2025六下·宝安期末)不同品种的簕杜鹃高矮不同,如果将最高的一株筋杜鹃作为亲代与其他较矮的簕杜鹃进行杂交繁衍,得到的后代(  )
A.一定是高植株
B.一定是矮植株
C.有可能是高植株,也有可能是矮植株
【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但后代性状是亲代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结果 。高植株簕杜鹃与矮植株杂交,亲代的高、矮性状遗传物质都会传递给后代,后代遗传物质组合多样 。因此,后代可能继承高植株的显性遗传物质表现为高植株,也可能因遗传物质组合呈现矮植株性状,后代有可能是高植株,也有可能是矮植株,应选C选项。
22.(2025六下·宝安期末)邻居家的狗生了一窝小狗,小宝惊讶地发现黄白色毛发的狗妈妈生的一窝小狗,少部分是黄白色的,大部分是黑白色的。根据小狗的颜色可以推断,狗爸爸的毛发颜色最可能是(  )
A.黑色 B.白色 C.黄白相间
【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如毛色)由亲代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后代性状会同时继承父母的部分特征,后代可能表现与父亲相似的性状,也可能表现与母亲相似的性状,或呈现两者组合的特征。题中狗妈妈是黄白色毛发,说明它能传递控制 “黄色” 和 “白色” 毛发的性状。小狗少部分是黄白色(与狗妈妈相似),大部分是黑白色(出现了 “黑色” 这一狗妈妈没有的性状)。根据遗传规律,这里的 “黑色’性状只能来自狗爸爸。因此,狗爸爸必须能提供控制 “黑色” 毛发的遗传物质。
A选项,狗爸爸是黑色,能传递 “黑色” 遗传物质,与狗妈妈的 “黄色”“白色” 遗传物质组合后,后代可能出现黑白色(遗传黑色和白色)或黄白色(遗传黄色和白色),与题目中小狗的性状表现一致。
B选项,若狗爸爸是白色,只能传递 “白色” 遗传物质,后代最多只能是黄白色(黄色和白色),无法出现 “黑色”,不符合题意。
C选项,若狗爸爸也是黄白色,后代应更多表现黄白色,难以出现大部分黑白色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23.(2025六下·宝安期末) 受地磁暴影响,2025年北方地区出现绚丽的极光美景。小安查阅资料发现,地磁暴、强烈的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质量占整个宇宙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B.太阳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C.太阳黑子活跃时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干扰。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A选项,太阳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而非 “整个宇宙所有天体质量”。宇宙包含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选项,太阳是一颗恒星,持续释放光和热,是太阳系的能量来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太阳黑子活跃时会伴随太阳活动增强,释放的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暴等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4.(2025六下·宝安期末)建造模型能够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知识。小安和同学制作了八颗行星位置模型。在行星距离比例上,相对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模型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大致呈现出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且距离跨度大、 越往外行星间相对距离越远的分布特点。
A选项,呈现的是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按一定轨道分布,能体现出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层次,且相对符合行星间距离越往外相对越远等太阳系行星距离分布的大致特点,在距离比例呈现上相对更接近真实情况,符合题意。
B选项,从图中看,其对行星距离的呈现比较紧凑、均匀,没有体现出太阳系中越往外行星间距离越大等真实的距离分布特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仅呈现了类似标尺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分布情况,无法用来表示行星位置模型的距离比例,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25.(2025六下·宝安期末)水星凌日是一种奇妙的天文现象,它与日食形成的科学原理类似。以下最符合水星凌日时太阳、水星和地球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水星凌日的条件是:水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 ,此时水星会遮挡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在太阳表面形成小黑点。
A选项,模型呈现 “太阳—水星—地球”的直线排列,且水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种排列完全符合 “光沿直线传播” 导致水星凌日的条件符合真实原理,符合题意;
B选项,模型呈现 “太阳—地球—水星”的排列,即水星在地球外侧。此时,水星无法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无法遮挡太阳光线形成凌日,不符合原理,不符合题意;
C选项,模型中,水星和地球的轨道未呈现 “太阳—水星—地球” 的直线关系,且地球轨道画成椭圆环绕,未体现三者共线的核心条件,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6.(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和同学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北斗七星”星座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模拟的事实是(  )。
A.北斗七星中的星星大小是差不多的。
B.北斗七星中的星星与地球间的距离是相同的。
C.不同视角看到的北斗七星形状是不一样的。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是从地球视角观察天体形成的视觉图案,天体实际距离地球远近不同、大小不同 ,且因观测视角变化,观察到的星座形状可能有差异。
A选项,北斗七星的实际大小差异极大且模型中并未体现 “大小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选项,北斗七星中,各星与地球的距离不相等。模型里,悬挂的 “星” 长度不同(可类比距离差异 ),说明距离不相同,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模型通过 “平板和悬挂小球” 呈现:从平板上方(特定视角 )看,小球排列成类似北斗七星的形状;若换视角(如从侧面 ),形状会变化,该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27.(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使用活动观星盘时,应该先(  )
A.把星盘朝北竖直放置。
B.把星盘举过头顶。
C.把星盘放在水平地面上。
【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使用活动观星盘时,正确的初始操作是确保其方位和放置方式能准确对应天空星象。
A选项,把星盘朝北竖直放置。活动观星盘的设计目的是模拟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星空分布,使用时需将星盘的方向与实际地理方向对齐(通常以北方为基准),且竖直放置才能准确反映星空的方位关系,这是后续调整时间、识别星座的基础操作,符合题意;
B选项,把星盘举过头顶。此操作通常是在完成初始校准(如确定方向和时间)后,为更直观地对照星空进行的步骤,并非第一步,不符合题意;
C选项,把星盘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放置无法正确模拟星空的竖直方位分布,会导致星象与实际观测结果偏差较大,不符合观星盘的使用逻辑,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8.(2025六下·宝安期末)科技的进步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古代,人类为了更好地观测各种天象,专门建立了天文台。
B.自开普勒创制望远镜以来,人类不断改进,通过望远镜观测太空,使宇宙探索取得飞跃性进展。
C.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人造卫星、航天员送上太空。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A选项,古代人类对天象的观测需求,如我国古代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设施,存在用于观测天象的专门建筑(如古埃及观星台、中国古代观象台 ),可视为早期 “天文台”。A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B选项,创制天文望远镜的关键人物是伽利略,不是开普勒,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选项,人类利用火箭送人造卫星、航天员上太空,助力宇宙观测(如卫星的遥感观测、航天员的太空实验 ),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四、探究实践题(无特殊说明每空2分,共30分)
29.(2025六下·宝安期末)某自然博物馆里有已灭绝的霸王龙骨骼样本,如图所示。科学家推算,霸王龙长达13米,体重约为8800千克。它头骨坚固且中空,锁骨V形,这种构造有助于减轻体重。它还拥有高效的气囊辅助呼吸系统,颌部肌肉强壮有利,牙齿尖锐,能够撕裂巨大食物。它前肢短小,无法触及嘴巴;后肢非常粗壮。
(1)   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可以帮助科学家认识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观察霸王龙骨骼特征,结合以上资料,还原霸王龙的生活画面(请在赞成的描述下方打“ ”),并在横线上说明理由。
四肢爬行 VS 双足行走 植食性动物VS 肉食性动物
(  ) (  ) (  ) (  )
   ;   
理由如下:   
(3)小宝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一些信息,请结合这些信息和图片,分析现代鸟类和鳄鱼,谁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并说明理由。   
(4)小行星撞击引发气候灾变,霸王龙所需能量巨大,无法适应环境,走向灭绝。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至少列出2点具体措施)   
【答案】(1)化石
(2);;霸王龙后肢粗壮适合双足行走;牙齿尖锐、颌部肌肉强壮,符合肉食性动物撕咬肉类的结构需求,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
(3)现代鸟类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更近。因为现代鸟类和霸王龙都有骨骼中空、气囊辅助呼吸的特征,鳄鱼与霸王龙在这些关键特征上差异大,亲缘关系看特征的传承,故鸟类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 。
(4)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环境 。(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1)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岩石里,它就像地球历史的 “书页”,能帮助科学家了解远古生物形态、生活环境,以及地球环境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研究生物进化、地球变迁等生物学、地质学内容提供关键证据 ,所以此处填 “化石”。
(2)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霸王龙后肢粗壮的骨骼结构,能够支撑其体重实现双足行走的运动方式;而尖锐牙齿、强壮颌部肌肉的结构,是肉食性动物捕食、撕咬肉类食物的典型特征,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第1空在“双足行走”打“√”;第2空在“肉食性动物”打“√”;第3空应填“霸王龙后肢粗壮适合双足行走;牙齿尖锐、颌部肌肉强壮,符合肉食性动物撕咬肉类的结构需求,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
(3)现代鸟类 “骨骼中空,具有气囊结构”,霸王龙也有 “头骨坚固且中空,拥有高效的气囊辅助呼吸系统”,骨骼、呼吸结构的相似性,体现了生物特征的传承;而鳄鱼 “四肢爬行,头骨厚重,呼吸方式独特适应水下”,与霸王龙在骨骼(如中空特征)、呼吸结构(气囊辅助)等关键特征上差异明显。此空应填“现代鸟类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更近。因为现代鸟类和霸王龙都有骨骼中空、气囊辅助呼吸的特征,鳄鱼与霸王龙在这些关键特征上差异大,亲缘关系看特征的传承,故鸟类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 。”
(4)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能保护完整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如污水、废气达标排放)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健康的环境,污染会破坏生物的生存条件。让工业污水、汽车尾气等达标排放,能减少对空气、水、土壤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空可填“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环境 。”(答案不唯一)
30.(2025六下·宝安期末)爸爸新买了一把硬度更大的碳钢刀,替换用了十多年的旧碳钢刀。小安发现两把刀都生锈了。碳钢刀的主要成分是铁,并含有一定量的碳(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和少量的其他成分杂质。为了更好地保护碳钢刀,小安提出了几种猜想:
①铁生锈只需要水;
②铁生锈只需要空气;
③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共同作用。小安利用普通铁钉、试管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普通铁钉含碳量约0.1%)
(1)A试管中,棉花和干燥剂的作用是:   
(2)为了验证猜想②,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选填:水/空气/棉花和干燥剂)。实验时应该选择装置B和装置   进行实验。
(3)正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小安发现A试管铁钉   ,B试管铁钉不生锈,C试管铁钉   。通过三根试管内铁钉生锈程度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   。
(4)经过更长一段时间,B试管的铁钉也生锈了,推测原因是:   
(5)同样保养条件下,两把刀生锈情况不同:老刀出现了零星几处锈点;新刀却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锈点。小宝推测可能跟刀具材质有关,因此新增了水泥钉实验(水泥钉含碳量约0.8%),与装置C的普通铁钉进行对比。请按对比实验的严格要求,帮助小宝补充完成装置D的实验设计。 (画出示意图并进行适当的文字标注)
(6)过了一段时间,实验现象与实际一致,装置D的水泥钉比装置C的普通铁钉生锈更严重,可能的原因是:   
(提示:结合题目给出的背景资料作答)
(7)通过对铁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防止铁生锈的具体方法:
①   ;
②   。
【答案】(1)去除试管内水分,创造干燥环境,探究铁在只有空气(无水分)条件下是否生锈 。
(2)空气;C
(3)不生锈;生锈;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4)B试管水中溶解有少量空气,长时间接触后,空气逐渐参与反应,使铁钉生锈。
(5)
(6)水泥钉含碳量约 0.8%,比普通铁钉(含碳量约 0.1% )高,根据资料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同时含碳量高可能加快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所以生锈更严重 。
(7)涂防锈漆;擦干并涂油
【知识点】对比实验;生锈
【解析】【分析】(1) 在“铁生锈的条件” 的探究实验中,要用控制变量法 。A 试管里棉花和干燥剂的作用,是利用干燥剂的吸水性,让试管内保持干燥,排除 “水” 这个变量,来观察铁在仅有空气环境中的生锈情况。因此,此处应填“除试管内水分,创造干燥环境,探究铁在只有空气(无水分)条件下是否生锈 。”
(2)猜想②是 “铁生锈只需要空气”,那么实验要改变的条件就是 “空气”(让一组有空气,一组隔绝空气 )。装置B是铁钉只接触水,隔绝空气(有水分、无空气),要找仅空气变量不同的装置,C 试管都是接触水分和空气(有水分、有空气 ),所以选装置B和装置C。因此,第1空填“空气”;第2空填“C”。
(3)依据“铁生锈条件” 的知识,A试管干燥(无水分 ),铁生锈需要水参与,所以A试管中铁钉不生锈;C试管铁钉接触水和空气(盖子上小孔连通外界空气 ),满足生锈条件,会生锈;B试管铁钉只接触水(隔绝空气 ),不易生锈 。对比三个试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共同作用。因此,第1空填“不生锈”;第2空填“生锈”;第3空填“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4)水不可能完全隔绝空气,即使静置的水,也会溶解少量氧气等气体,长时间接触下,这些溶解的空气能慢慢和铁钉发生反应,导致铁钉生锈,体现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 “理想状态” 与 “实际情况” 的联系。此处应填“B试管水中溶解有少量空气,长时间接触后,空气逐渐参与反应,使铁钉生锈。”
(5)实验设计:画一支试管,试管内放水泥钉,试管底部放少量水(与装置 C 水量相同 ),试管口盖一个带小孔的盖子(与装置 C 相同,保证空气接触 ),标注 “水泥钉”“水”“带孔盖子(连通空气 )”。具体作图如下:

(6)水泥钉(含碳量约0.8%)和普通铁钉(含碳量约0.1%)的实验现象对比发现,含碳量越高,生锈更严重。结合题目背景资料提到 “碳钢刀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可以推测“含碳量影响生锈速度”,含碳量不同(杂质不同 )会改变铁生锈的速率。此处应填“水泥钉含碳量约 0.8%,比普通铁钉(含碳量约 0.1% )高,根据资料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同时含碳量高可能加快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所以生锈更严重 。”
(7)因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所以通过 “隔绝水”“隔绝空气” 的方法来防锈 。涂漆、涂油都是的典型防锈措施,利用保护膜阻断生锈条件。涂防锈漆可以在铁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水和空气;擦干并涂油,擦干去除水分,涂油隔绝空气和水,都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因此,第1空填“涂防锈漆”;第2空填“擦干并涂油”。
1 /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5六下·宝安期末)今年端午节正逢周末,小宝、小安和爸爸妈妈决定去观看在茅洲河举办的龙舟赛。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经过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停办多年的龙舟赛也重新开赛。
(1)出行前的晚上,小宝兴奋得睡不着。晴朗的夜空有许多星星,可以利用   来确定正北方向。
(2)我们地球所处的星系名叫   ,它的形状类似漩涡。
(3)“中国天眼”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设和楼房建造、龙舟制作一样都属于   。
(4)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   。 (提示:填写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5)小宝望着广袤的夜空,他知道,遥远的星际并不虚空,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如厨房里有锅、碗、筷子、电、火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每小题1分, 共5分)
2.(2025六下·宝安期末)天还没亮,夜空中有一些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是恒星。(  )
3.(2025六下·宝安期末)正值夏季,小宝在星空中清晰地看到了“夏季大三角”,它们分别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心宿二。 (  )
4.(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发现,昨晚洗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了,湿衣服变干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  )
5.(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吃过早饭,一家人出发了。经过小区绿化带时,小安看到一种植物的茎木质部不发达、质地柔软、易折断,这些植物是木质茎植物。 (  )
6.(2025六下·宝安期末)到达赛场,一切都井然有序。小宝知道,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多方的配合参与,可以边比赛边想设计方案。 (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7.(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看到茅洲河面已经停泊了十多艘龙舟,使用的材质和龙头设计各异。工匠建造龙舟的第一步是(  )
A.明确任务 B.设计龙舟 C.制作龙舟
8.(2025六下·宝安期末)龙舟的制作,由于整体流程复杂,直接建造完整龙舟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工匠们常通过____来检验他们的设计,能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成功率。 (  )
A.图纸绘制 B.模型测试 C.评估改进
9.(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观众席上,小安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图)。小宝说这一定不是昆虫,他的理由不包括(  )
A.该动物有4对足,昆虫有3对足。
B.该动物头部与胸部合在了一起,不像昆虫有明显的节段。
C.该动物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都生存在陆地上。
10.(2025六下·宝安期末)为了研究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面对不知名的生物,小安(  )
A.可以拍照画图记录
B.生物经常移动,可以不用记录
C.生物种类太多,可以选择性记录感兴趣的生物。
11.(2025六下·宝安期末)为了加固河堤处的树木,防止其被风吹倒或被水流冲走,以下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种植细长型树木
B.适当修剪植物的枝、叶
C.树干周围安装两三根木棍,搭建三角形结构
12.(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未禁放鞭炮时,龙舟竞渡前要燃放爆竹“请龙”,祈祷风调雨顺,生活安康。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鞭炮的外壳(用纸或黏土制作)因内部压力剧增而破裂
B.龙舟下水后,木制船体颜色变深
C.鞭炮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
13.(2025六下·宝安期末)鞭炮燃烧产生的一种气体与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一致。利用图示方法检验这种气体的性质,观察到底部的蜡烛先熄灭。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够流动 ②不能流动 ③比空气重 ④比空气轻 ⑤支持燃烧 ⑥不支持燃烧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14.(2025六下·宝安期末)现场气氛热烈,有人甚至搬来梯子(如图)观赛。下列关于梯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足够坚固的材料造梯子,再大的重力也能承受。
B.梯子整体是上小下大的结构。
C.梯子的两根竖杆与横杆,形成三角形结构,有助于增加稳定性。
15.(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小安和爸爸妈妈报名参加了龙舟文化课堂。前往场馆的路边,有许多宣传板介绍各种动物。小安说可以用二歧分类法(如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哪组生物不符合该图分类(  )
A.①鲤鱼、②蜘蛛、③会飞、不会飞
B.①鸽子、②蝴蝶、③会飞、不会飞
C.①小狗、②蜈蚣、③有翅膀、没有翅膀
16.(2025六下·宝安期末)大家刷脸进入场馆,下列关于相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B.能够刷脸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脸型是唯一的。
C.小安和爸爸长得很像,他刷脸时可能出现爸爸的身份信息。
17.(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和小安学会了包粽子,他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蒸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糯米煮熟,只是体积变大了,是物理变化。
B.蒸锅中的水不断变成气泡冒出,是化学变化。
C.粽叶在高温蒸煮下从鲜绿色转为黄褐色,是化学变化。
18.(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和小安合作制作龙舟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直接制作模型,不需要绘制设计图。
B.模型的承重能力是最关键的,可以不考虑材料成本。
C.配件的连接处要牢牢固定,使龙舟模型更加稳固。
19.(2025六下·宝安期末)活动结束后,小安一家驱车回家。返程时,小安观察到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大半。根据表中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燃油车 新能源车
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kg) 54.2kg 14.4kg
A.使用燃油车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应该立即禁止上路。
B.为了解决燃油车带来的环境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新的清洁能源。
C.新能源汽车仍有碳排放,因此不应该大面积推广。
20.(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宝观察到绿化带种植的簕杜鹃,同一株的叶子形状不同。这是由于簕杜鹃的(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21.(2025六下·宝安期末)不同品种的簕杜鹃高矮不同,如果将最高的一株筋杜鹃作为亲代与其他较矮的簕杜鹃进行杂交繁衍,得到的后代(  )
A.一定是高植株
B.一定是矮植株
C.有可能是高植株,也有可能是矮植株
22.(2025六下·宝安期末)邻居家的狗生了一窝小狗,小宝惊讶地发现黄白色毛发的狗妈妈生的一窝小狗,少部分是黄白色的,大部分是黑白色的。根据小狗的颜色可以推断,狗爸爸的毛发颜色最可能是(  )
A.黑色 B.白色 C.黄白相间
23.(2025六下·宝安期末) 受地磁暴影响,2025年北方地区出现绚丽的极光美景。小安查阅资料发现,地磁暴、强烈的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质量占整个宇宙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
B.太阳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C.太阳黑子活跃时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干扰。
24.(2025六下·宝安期末)建造模型能够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知识。小安和同学制作了八颗行星位置模型。在行星距离比例上,相对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模型是(  )
A.
B.
C.
25.(2025六下·宝安期末)水星凌日是一种奇妙的天文现象,它与日食形成的科学原理类似。以下最符合水星凌日时太阳、水星和地球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26.(2025六下·宝安期末)小安和同学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北斗七星”星座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模拟的事实是(  )。
A.北斗七星中的星星大小是差不多的。
B.北斗七星中的星星与地球间的距离是相同的。
C.不同视角看到的北斗七星形状是不一样的。
27.(2025六下·宝安期末)在使用活动观星盘时,应该先(  )
A.把星盘朝北竖直放置。
B.把星盘举过头顶。
C.把星盘放在水平地面上。
28.(2025六下·宝安期末)科技的进步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古代,人类为了更好地观测各种天象,专门建立了天文台。
B.自开普勒创制望远镜以来,人类不断改进,通过望远镜观测太空,使宇宙探索取得飞跃性进展。
C.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人造卫星、航天员送上太空。
四、探究实践题(无特殊说明每空2分,共30分)
29.(2025六下·宝安期末)某自然博物馆里有已灭绝的霸王龙骨骼样本,如图所示。科学家推算,霸王龙长达13米,体重约为8800千克。它头骨坚固且中空,锁骨V形,这种构造有助于减轻体重。它还拥有高效的气囊辅助呼吸系统,颌部肌肉强壮有利,牙齿尖锐,能够撕裂巨大食物。它前肢短小,无法触及嘴巴;后肢非常粗壮。
(1)   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可以帮助科学家认识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观察霸王龙骨骼特征,结合以上资料,还原霸王龙的生活画面(请在赞成的描述下方打“ ”),并在横线上说明理由。
四肢爬行 VS 双足行走 植食性动物VS 肉食性动物
(  ) (  ) (  ) (  )
   ;   
理由如下:   
(3)小宝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一些信息,请结合这些信息和图片,分析现代鸟类和鳄鱼,谁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并说明理由。   
(4)小行星撞击引发气候灾变,霸王龙所需能量巨大,无法适应环境,走向灭绝。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至少列出2点具体措施)   
30.(2025六下·宝安期末)爸爸新买了一把硬度更大的碳钢刀,替换用了十多年的旧碳钢刀。小安发现两把刀都生锈了。碳钢刀的主要成分是铁,并含有一定量的碳(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和少量的其他成分杂质。为了更好地保护碳钢刀,小安提出了几种猜想:
①铁生锈只需要水;
②铁生锈只需要空气;
③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共同作用。小安利用普通铁钉、试管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普通铁钉含碳量约0.1%)
(1)A试管中,棉花和干燥剂的作用是:   
(2)为了验证猜想②,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选填:水/空气/棉花和干燥剂)。实验时应该选择装置B和装置   进行实验。
(3)正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小安发现A试管铁钉   ,B试管铁钉不生锈,C试管铁钉   。通过三根试管内铁钉生锈程度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   。
(4)经过更长一段时间,B试管的铁钉也生锈了,推测原因是:   
(5)同样保养条件下,两把刀生锈情况不同:老刀出现了零星几处锈点;新刀却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锈点。小宝推测可能跟刀具材质有关,因此新增了水泥钉实验(水泥钉含碳量约0.8%),与装置C的普通铁钉进行对比。请按对比实验的严格要求,帮助小宝补充完成装置D的实验设计。 (画出示意图并进行适当的文字标注)
(6)过了一段时间,实验现象与实际一致,装置D的水泥钉比装置C的普通铁钉生锈更严重,可能的原因是:   
(提示:结合题目给出的背景资料作答)
(7)通过对铁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防止铁生锈的具体方法:
①   ;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北极星
(2)银河系
(3)工程
(4)调查
(5)物质
【知识点】观察、比较物体的特征;银河系;星座;认识工程;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1)在晴朗夜空,北极星几乎处在正北方向,是野外辨别方向的重要依据 。地球在公转等运动中,北极星的位置相对地球北极点近乎不动,所以人们利用北极星来确定正北方向,帮助在夜间辨别方位。因此,此空应填“北极星”。
(2)宇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从正面看类似漩涡,包含了数以亿计的恒星、行星、星云等天体。地球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渺小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太阳也在银河系中沿着特定轨道运动。因此,此空应填“银河系”。
(3)工程是指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创造有用物品或完成特定任务的实践活动 。“中国天眼” 的建设需要运用天文、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建筑、机械等技术手段,和楼房建造(运用建筑科学与技术建房子 )、龙舟制作(运用工艺技术制作交通工具 )一样,都属于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成果的工程活动。因此,此空应填“工程”。
(4)调查是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即通过考察、记录、统计等方式,了解一个区域生物种类的数量、分布等情况 。要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首先需要对该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掌握生物的种类组成等基础信息,这是开展后续深入研究的前提。因此,此空应填“调查”。
(5)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它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锅、碗、筷子等,也可以是一些看似无形但实际存在的东西,如电、火等。
2.【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多是恒星。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像太阳就是一颗恒星。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星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密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折射和散射,导致我们看到的恒星会闪烁。而夜空中的行星(如金星、火星等)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且由于行星离地球较近,大气对其光线的影响较小,所以通常不会闪烁。因此,夜空中大多数闪烁的星星是恒星,该说法正确。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夏季大三角” 是夏季夜空中一个显著的星群标志,由三颗亮星组成,分别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心宿二是天蝎座的红色亮星,属于夏季夜空中的重要亮星,但并不属于 “夏季大三角” 的组成部分。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4.【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则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分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整个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的特征(如产生新物质、颜色改变、发光发热等),因此 “既是物理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的说法错误,此题错误。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根据木质部发达程度可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木质茎的特点是木质部发达,质地坚硬,茎干粗壮,如大树的茎,能支撑植物长得高大。草质茎的特点是木质部不发达,质地柔软,易折断,通常为草本植物的茎,如狗尾草、向日葵等。题目中描述的植物特点,符合草质茎的特征,而非木质茎植物。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6.【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任何有序的活动(包括赛事举办)都需要预先进行周密的设计和规划。设计方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需要在活动开始前完成,明确目标、流程、分工、应急措施等内容。如果 “边比赛边想设计方案”,会导致活动缺乏统筹安排,容易出现混乱、失误等问题,无法保证赛事井然有序地进行。因此,此题说法错误。
7.【答案】A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任何制作活动(包括建造龙舟)都需要遵循科学的流程。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通常是: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实施制作→改进完善。工匠建造龙舟时,第一步需要明确建造龙舟的目的(如用于比赛、纪念活动等)、龙舟的性能要求(如大小、载重、速度等)、使用场景等核心任务。只有先明确任务,B选项的设计和C选项的制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因此,建造龙舟的第一步是明确任务,应选A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A选项的“图纸绘制” 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能直观呈现设计方案,但仅靠图纸无法检验实际性能(如结构稳定性、水流阻力等),不符合题意;
B选项的“模型测试” 是通过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模拟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试验(如在水中测试浮力、行驶稳定性等),可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从而调整方案,有效降低完整建造时的成本和风险,符合题意;
C选项“评估改进” 是在测试或使用后进行的环节,不属于检验设计阶段的核心手段,不符合题意。
因此,工匠们常通过模型测试来检验设计,应选B选项。
9.【答案】C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昆虫的典型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6 条腿)等。
A选项,昆虫具有 3 对足,若动物有 4 对足(如蜘蛛等节肢动物),不符合昆虫特征,可作为 “不是昆虫” 的理由,不符合题意;
B选项,昆虫身体有明显的头、胸、腹节段划分,若动物头部与胸部合并,缺乏明显节段,不符合昆虫特征,可作为理由,不符合题意;
C选项,“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生存在陆地上” 是很多动物(包括部分昆虫和非昆虫)的共同特点,无法作为区分是否为昆虫的依据,因此不属于 “不是昆虫” 的理由,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0.【答案】A
【知识点】调查校园生物
【解析】【分析】A选项,拍照和画图是记录生物的有效方式,能够保留生物的形态特征,便于后续识别和研究,符合科学调查的规范,符合题意;
B选项,“生物经常移动就不用记录” 是错误的,移动性是许多生物的特征,即使生物会移动,也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反映其在该区域的存在,否则会遗漏数据,影响研究的准确性,不符合题意;
C选项,“选择性记录感兴趣的生物” 会导致数据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不符合科学研究中客观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1.【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为加固河堤处的树木,需从增强树木稳定性、减少外界作用力(如风阻、水流冲击)等角度考虑采取的措施。
A选项“种植细长型树木” 不合理。细长型树木通常根系较浅、树干纤细,抗风能力和抗水流冲击能力较弱,更容易被风吹倒或被水流冲走,无法起到加固效果,反而可能增加倒伏风险,符合题意;
B选项“适当修剪植物的枝、叶” 合理。修剪枝叶可减少树木的受风面积,降低风对树木的作用力,从而增强其稳定性,不符合题意。
C选项“树干周围安装两三根木棍,搭建三角形结构” 合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木棍搭建的三角形结构能为树干提供支撑,有效增强树木的抗倒伏能力,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选项,鞭炮外壳因压力破裂,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选项,木制船体颜色变深,是木材吸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选项,鞭炮燃烧时,火药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伴随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
【解析】【分析】鞭炮燃烧和蜡烛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题目中通过实验观察到 “底部的蜡烛先熄灭”,结合气体性质分析如下:
①能够流动:气体具有流动性,才能从容器中倒入烧杯并向下扩散,使底部蜡烛先接触到该气体,此说法正确;
②不能流动:与实验现象矛盾,气体若不能流动,无法扩散到蜡烛周围,此说法错误;
③比空气重:底部蜡烛先熄灭,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会先在底部聚集,此说法正确;
④比空气轻:若气体比空气轻,会向上飘散,顶部蜡烛应先熄灭,与实验现象矛盾,此说法错误;
⑤支持燃烧:蜡烛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此说法错误;
⑥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直接证明该气体无法支持燃烧,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⑥,应选B选项。
14.【答案】A
【知识点】框架结构
【解析】【分析】梯子的设计和使用需遵循力学原理和安全规范。
A选项,任何材料都有其承受重力的极限(即承重能力),超过材料的最大承重,即使材料坚固,也会发生损坏(如断裂),因此 “再大的重力也能承受” 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梯子通常设计为上小下大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增大底部支撑面积,降低重心,增强整体稳定性,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题意;
C选项,梯子的竖杆与横杆交叉连接时,会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能有效提高梯子的稳固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二歧分类法是依据生物的特征,每次将生物分为两类,依据单一特征区分。题中分类图的逻辑为:动物①是有脊椎动物;动物②是无脊椎、不是昆虫的动物;分类标准③是昆虫的分类标准,按此标准,苍蝇和蚂蚁属于不同的分类。
A选项,①鲤鱼: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 );②蜘蛛:无脊柱动物,且不是昆虫(符合 “动物②” );③“会飞、不会飞”:可作为昆虫的分类标准(如苍蝇会飞、蚂蚁不会飞 ),符合二歧分类逻辑,不符合题意;
B选项,①鸽子: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②蝴蝶:属于昆虫,但图中 “动物②” 不是昆虫,逻辑矛盾,符合题意;
C选项,①小狗:有脊柱动物(符合 “动物①” );②蜈蚣:无脊柱动物,且不是昆虫(符合 “动物②” );③“有翅膀、没有翅膀”:可作为昆虫的分类标准(如苍蝇有翅膀、蚂蚁无翅膀 ),符合二歧分类逻辑,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6.【答案】A
【知识点】遗传;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A选项,生物的遗传信息决定性状,但变异普遍存在,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会因环境等有细微差异。由于遗传变异,世界上个体性状(包括相貌)独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人,符合题意。
B选项,“相貌与遗传” 部分说明,相貌由多种特征(五官、轮廓等)共同决定,脸型只是其中一项。刷脸识别靠综合相貌特征(五官比例、皮肤纹理等),并非仅脸型,不符合题意;
C选项,遗传使亲子有相貌相似性,但 “生物的特征识别” 基于个体独特性,刷脸技术提取的是个人独有面部特征数据。小安和爸爸相貌像,但面部细节(如眼角皱纹、毛孔分布)不同,刷脸系统依独有特征识别,不会混淆身份,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选项,糯米煮熟过程中,淀粉等物质在高温下发生糊化等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不只是体积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蒸锅中水变成气泡冒出,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粽叶在高温蒸煮下,叶绿素等物质发生分解、变色等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导致颜色改变,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8.【答案】C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A选项,绘制设计图是规划结构、尺寸、材料的关键步骤,能避免制作失误、提高效率,直接制作易出错返工,不符合题意;
B选项,工程实践需考虑 “限制条件”(如成本、材料获取),仅关注承重忽视成本不现实,合理制作应平衡功能与成本,不符合题意;
C选项,依据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配件连接处牢固可增强模型整体性,减少松动变形,符合工程制作对稳固性的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9.【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新能源
【解析】【分析】A选项,燃油车虽有碳排放,但当前是交通重要组成,涉及产业、出行需求 。“立即禁止上路” 忽略现实(如燃油车产业、用户过渡需求),不符合 “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的科学理念,不符合题意;
B选项,科学家通过研发清洁能源(如氢能源、高效电储能 ),解决燃油车污染问题,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应对燃油车环境问题的合理路径,符合题意;
C选项,从表中数据看,新能源车碳排放远低于燃油车,因此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减排意义重大 。“不应大面积推广” 忽视新能源车低碳优势,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20.【答案】B
【知识点】变异
【解析】【分析】A选项,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比如 “狗妈妈生的小狗,外形、毛色与妈妈有相似特征” ,体现亲子代在性状上的 “保留与传承”。题目中是 “同一株簕杜鹃的叶子形状不同” ,并非亲子代间的相似性传递,不符合遗传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B选项, 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间或同一生物个体不同部分之间,出现的性状差异 。同一株簕杜鹃,属于 “同一生物体不同部分” ,叶子形状不同是性状差异,符合变异的特点,符合题意;
C选项,进化是生物种群在世代延续中,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发生的适应性变化,题目中“同一株簕杜鹃” 的叶子差异,不是种群长期进化的体现,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21.【答案】C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但后代性状是亲代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结果 。高植株簕杜鹃与矮植株杂交,亲代的高、矮性状遗传物质都会传递给后代,后代遗传物质组合多样 。因此,后代可能继承高植株的显性遗传物质表现为高植株,也可能因遗传物质组合呈现矮植株性状,后代有可能是高植株,也有可能是矮植株,应选C选项。
22.【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如毛色)由亲代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后代性状会同时继承父母的部分特征,后代可能表现与父亲相似的性状,也可能表现与母亲相似的性状,或呈现两者组合的特征。题中狗妈妈是黄白色毛发,说明它能传递控制 “黄色” 和 “白色” 毛发的性状。小狗少部分是黄白色(与狗妈妈相似),大部分是黑白色(出现了 “黑色” 这一狗妈妈没有的性状)。根据遗传规律,这里的 “黑色’性状只能来自狗爸爸。因此,狗爸爸必须能提供控制 “黑色” 毛发的遗传物质。
A选项,狗爸爸是黑色,能传递 “黑色” 遗传物质,与狗妈妈的 “黄色”“白色” 遗传物质组合后,后代可能出现黑白色(遗传黑色和白色)或黄白色(遗传黄色和白色),与题目中小狗的性状表现一致。
B选项,若狗爸爸是白色,只能传递 “白色” 遗传物质,后代最多只能是黄白色(黄色和白色),无法出现 “黑色”,不符合题意。
C选项,若狗爸爸也是黄白色,后代应更多表现黄白色,难以出现大部分黑白色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23.【答案】A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A选项,太阳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而非 “整个宇宙所有天体质量”。宇宙包含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选项,太阳是一颗恒星,持续释放光和热,是太阳系的能量来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选项,太阳黑子活跃时会伴随太阳活动增强,释放的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暴等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4.【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它们与太阳的距离大致呈现出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且距离跨度大、 越往外行星间相对距离越远的分布特点。
A选项,呈现的是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按一定轨道分布,能体现出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层次,且相对符合行星间距离越往外相对越远等太阳系行星距离分布的大致特点,在距离比例呈现上相对更接近真实情况,符合题意。
B选项,从图中看,其对行星距离的呈现比较紧凑、均匀,没有体现出太阳系中越往外行星间距离越大等真实的距离分布特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仅呈现了类似标尺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分布情况,无法用来表示行星位置模型的距离比例,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2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水星凌日的条件是:水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 ,此时水星会遮挡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在太阳表面形成小黑点。
A选项,模型呈现 “太阳—水星—地球”的直线排列,且水星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种排列完全符合 “光沿直线传播” 导致水星凌日的条件符合真实原理,符合题意;
B选项,模型呈现 “太阳—地球—水星”的排列,即水星在地球外侧。此时,水星无法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无法遮挡太阳光线形成凌日,不符合原理,不符合题意;
C选项,模型中,水星和地球的轨道未呈现 “太阳—水星—地球” 的直线关系,且地球轨道画成椭圆环绕,未体现三者共线的核心条件,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6.【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是从地球视角观察天体形成的视觉图案,天体实际距离地球远近不同、大小不同 ,且因观测视角变化,观察到的星座形状可能有差异。
A选项,北斗七星的实际大小差异极大且模型中并未体现 “大小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选项,北斗七星中,各星与地球的距离不相等。模型里,悬挂的 “星” 长度不同(可类比距离差异 ),说明距离不相同,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模型通过 “平板和悬挂小球” 呈现:从平板上方(特定视角 )看,小球排列成类似北斗七星的形状;若换视角(如从侧面 ),形状会变化,该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27.【答案】A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使用活动观星盘时,正确的初始操作是确保其方位和放置方式能准确对应天空星象。
A选项,把星盘朝北竖直放置。活动观星盘的设计目的是模拟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星空分布,使用时需将星盘的方向与实际地理方向对齐(通常以北方为基准),且竖直放置才能准确反映星空的方位关系,这是后续调整时间、识别星座的基础操作,符合题意;
B选项,把星盘举过头顶。此操作通常是在完成初始校准(如确定方向和时间)后,为更直观地对照星空进行的步骤,并非第一步,不符合题意;
C选项,把星盘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放置无法正确模拟星空的竖直方位分布,会导致星象与实际观测结果偏差较大,不符合观星盘的使用逻辑,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28.【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A选项,古代人类对天象的观测需求,如我国古代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设施,存在用于观测天象的专门建筑(如古埃及观星台、中国古代观象台 ),可视为早期 “天文台”。A选项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
B选项,创制天文望远镜的关键人物是伽利略,不是开普勒,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选项,人类利用火箭送人造卫星、航天员上太空,助力宇宙观测(如卫星的遥感观测、航天员的太空实验 ),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29.【答案】(1)化石
(2);;霸王龙后肢粗壮适合双足行走;牙齿尖锐、颌部肌肉强壮,符合肉食性动物撕咬肉类的结构需求,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
(3)现代鸟类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更近。因为现代鸟类和霸王龙都有骨骼中空、气囊辅助呼吸的特征,鳄鱼与霸王龙在这些关键特征上差异大,亲缘关系看特征的传承,故鸟类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 。
(4)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环境 。(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进化论;化石
【解析】【分析】(1)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岩石里,它就像地球历史的 “书页”,能帮助科学家了解远古生物形态、生活环境,以及地球环境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研究生物进化、地球变迁等生物学、地质学内容提供关键证据 ,所以此处填 “化石”。
(2)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霸王龙后肢粗壮的骨骼结构,能够支撑其体重实现双足行走的运动方式;而尖锐牙齿、强壮颌部肌肉的结构,是肉食性动物捕食、撕咬肉类食物的典型特征,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第1空在“双足行走”打“√”;第2空在“肉食性动物”打“√”;第3空应填“霸王龙后肢粗壮适合双足行走;牙齿尖锐、颌部肌肉强壮,符合肉食性动物撕咬肉类的结构需求,所以霸王龙是双足行走的肉食性动物。”
(3)现代鸟类 “骨骼中空,具有气囊结构”,霸王龙也有 “头骨坚固且中空,拥有高效的气囊辅助呼吸系统”,骨骼、呼吸结构的相似性,体现了生物特征的传承;而鳄鱼 “四肢爬行,头骨厚重,呼吸方式独特适应水下”,与霸王龙在骨骼(如中空特征)、呼吸结构(气囊辅助)等关键特征上差异明显。此空应填“现代鸟类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更近。因为现代鸟类和霸王龙都有骨骼中空、气囊辅助呼吸的特征,鳄鱼与霸王龙在这些关键特征上差异大,亲缘关系看特征的传承,故鸟类与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更近 。”
(4)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能保护完整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如污水、废气达标排放)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健康的环境,污染会破坏生物的生存条件。让工业污水、汽车尾气等达标排放,能减少对空气、水、土壤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空可填“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环境 。”(答案不唯一)
30.【答案】(1)去除试管内水分,创造干燥环境,探究铁在只有空气(无水分)条件下是否生锈 。
(2)空气;C
(3)不生锈;生锈;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4)B试管水中溶解有少量空气,长时间接触后,空气逐渐参与反应,使铁钉生锈。
(5)
(6)水泥钉含碳量约 0.8%,比普通铁钉(含碳量约 0.1% )高,根据资料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同时含碳量高可能加快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所以生锈更严重 。
(7)涂防锈漆;擦干并涂油
【知识点】对比实验;生锈
【解析】【分析】(1) 在“铁生锈的条件” 的探究实验中,要用控制变量法 。A 试管里棉花和干燥剂的作用,是利用干燥剂的吸水性,让试管内保持干燥,排除 “水” 这个变量,来观察铁在仅有空气环境中的生锈情况。因此,此处应填“除试管内水分,创造干燥环境,探究铁在只有空气(无水分)条件下是否生锈 。”
(2)猜想②是 “铁生锈只需要空气”,那么实验要改变的条件就是 “空气”(让一组有空气,一组隔绝空气 )。装置B是铁钉只接触水,隔绝空气(有水分、无空气),要找仅空气变量不同的装置,C 试管都是接触水分和空气(有水分、有空气 ),所以选装置B和装置C。因此,第1空填“空气”;第2空填“C”。
(3)依据“铁生锈条件” 的知识,A试管干燥(无水分 ),铁生锈需要水参与,所以A试管中铁钉不生锈;C试管铁钉接触水和空气(盖子上小孔连通外界空气 ),满足生锈条件,会生锈;B试管铁钉只接触水(隔绝空气 ),不易生锈 。对比三个试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共同作用。因此,第1空填“不生锈”;第2空填“生锈”;第3空填“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4)水不可能完全隔绝空气,即使静置的水,也会溶解少量氧气等气体,长时间接触下,这些溶解的空气能慢慢和铁钉发生反应,导致铁钉生锈,体现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 “理想状态” 与 “实际情况” 的联系。此处应填“B试管水中溶解有少量空气,长时间接触后,空气逐渐参与反应,使铁钉生锈。”
(5)实验设计:画一支试管,试管内放水泥钉,试管底部放少量水(与装置 C 水量相同 ),试管口盖一个带小孔的盖子(与装置 C 相同,保证空气接触 ),标注 “水泥钉”“水”“带孔盖子(连通空气 )”。具体作图如下:

(6)水泥钉(含碳量约0.8%)和普通铁钉(含碳量约0.1%)的实验现象对比发现,含碳量越高,生锈更严重。结合题目背景资料提到 “碳钢刀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可以推测“含碳量影响生锈速度”,含碳量不同(杂质不同 )会改变铁生锈的速率。此处应填“水泥钉含碳量约 0.8%,比普通铁钉(含碳量约 0.1% )高,根据资料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同时含碳量高可能加快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所以生锈更严重 。”
(7)因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所以通过 “隔绝水”“隔绝空气” 的方法来防锈 。涂漆、涂油都是的典型防锈措施,利用保护膜阻断生锈条件。涂防锈漆可以在铁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水和空气;擦干并涂油,擦干去除水分,涂油隔绝空气和水,都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因此,第1空填“涂防锈漆”;第2空填“擦干并涂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