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4 16:1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改变了夏商时期“神”与“君”直接对话的二维结构天命观,认为人事胜过天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构建了一种以“德”为核心的新三维天命观(如下图)。以下最契合这种观念的是( )
(①代表“天”;②代表“民”;③代表“君”;④代表“德”)
A. “天人合一” B. “人定胜天” C. “为政以德” D. “敬天保民”
2. 秦朝由中央统一负责五岳祭祀;汉初,对恒山与泰山的祭祀,“天子祝官不领,遂废其祀”;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收回对恒山的祭祀权,至此“五岳皆在天子之郡”(如下图),重新恢复“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的局面。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C. 疆域范围逐渐扩大 D.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3. 魏晋玄学新风兴起于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永嘉之乱后,河洛名士南迁,笃守汉代学风的河北之学独领北朝经学;孝文帝时期,北方学风开始受到南朝影响;北朝末期,因南朝士人来到北方,南学北渐更加明显,但玄学在北朝终究不盛。玄学在北朝终究不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士族阶层支持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北方各族尚未交融 D. 受到佛道思想冲击
4. 唐德宗时期,杨炎提出两税法应“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而陆贽认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的认识( )
A. 意在改变征税的标准 B. 基于对赋税公平与效率的追求
C. 证实两税法无法实行 D. 有利于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5. 元代北方的散曲是宋词与北方各民族乐曲的综合产物,其在句式上可根据需要增添衬字;内容上运用大量方言、俚语,语言表现更加自由。这( )
A. 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B. 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
C. 得益于市民阶层的兴起 D. 受到了儒学复兴的影响
6. 下表为16~18世纪江南地区家庭收入模式。由下表可推知,当时江南地区( )
16世纪 18世纪
耕作 棉布纺织 耕作 棉布纺织
投入 土地(亩) 25 - 10 -
男性劳动时间 (日/每年) 275 25 217 83
女性劳动时间 (日/每年) 163 37 0 200
收入 (以等价粮食计算,石) 187 1.4 15.7 7.1
收入总计 (石) 20.1 22.8
A. 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提高 B. 工商业市镇不断兴起
C. 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7. 下图为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4~1895年的产销情况,据此可知( )
A. 早期现代化步履艰难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企业的自研能力提升 D. 洋务运动求富效果显著
8. 下表为1930年—1947年衡阳县(市)商会历届选举政治背景表。据此可知( )
时间 当选会首 当选方式 主要政治背景 所属派别
1930年 陈正言 商民推选 无 无
1934年 欧方莹 县党部扶持当选 县党部常委罗明德 乙派、团方
1938年 欧炳坤 县党部、县政府共同支持当选 县党部书记长万骊县长胡安悌 甲派、党方
1939年 欧炳坤 县党部扶持当选 县党部书记长钟少航 同上
1941年 杨镇球 商会乙派委员推选 无 团方
1942年 欧炳坤 市政府指定当选 市长赵君迈 党方
1947年 欧方莹 市三青团扶持当选 市三青团干事长邹仲刚 团方
A. 商会自治特征削弱 B. 商人政治觉悟提高 C. 官僚资本快速膨胀 D. 国民政府专制独裁
9. 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城有6家地主,共有地200多垧,1942—1943年典卖土地156垧,两户投资工业,3户投资商业,1户投资合作事业,1943年至1944年这6家地主经济收入中,工商业和合作事业的收入即占47.3%。这( )
A.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 B. 有利于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C. 改变了农村封建剥削的方式 D. 增强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韧性
10. 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置”。随着城市化,土地流转增加。2016年,中共中央提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及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变化( )
A. 推动了基层群众自治需要 B. 改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打破了传统城乡二元结构 D.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在中亚和西亚所见所闻:“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各国境内虽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语言,但希腊语的共同语(koine)成为各国使用最普遍的官方行政语言和外交语言,而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各族群精英阶层所奉行和追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B. 西亚文字源于希腊字母
C. 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D. 希腊文化取代亚洲文化
12. 中世纪前期,西欧农奴的生活十分困苦。一顿上好的饭食“通常由两道饭菜组成,一道是粥状的麦糊,一道是麦糊状的粥”。到13世纪,由于饥馑出现的次数大为减少,且饮食中增加了豆类,农奴变得强壮。这一变化缘于( )
A. 城市发展的影响 B. 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 美洲物种的传入 D. 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13. 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中期以来“(拉美民族国家构建)的障碍并非是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恰恰相反,障碍主要是这片大陆上国家间的文化相同性太过明显”。这表明该学者()
A. 强调拉美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B. 认为拉美原住民文化已经消亡
C. 主张加强拉美各国的文化交流 D. 正视殖民遗产造成的现实困境
14.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B. 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C.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D. 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
15. 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海外特别是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报纸、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这些举措意在( )
A. 反击苏联文化冲击 B. 积极推销美国文化 C. 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D. 推动全球文化繁荣
16. 下图是1982年9月西方国家报刊上发表的时评漫画《法国经济之忧》。画面中,法国总统密特朗化身为一个厨师,他正在削洋葱,并把它们扔进一锅炖菜中去。洋葱上面写着“社会主义”( Socialist)和“希望”( Hopes)。可是,炖菜锅热气翻腾,洋葱的辣味刺激得密特朗泪如雨下。下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法国强化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失灵
B. 英法对欧洲秩序的重塑权展开争夺
C. 冷战思维作祟导致法国经济陷入困境
D.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 第17题18分, 第18题18分, 第19题16分, 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认为劳动是人性实现的障碍,是诸神对人的诅咒,是自由之外的事情,是低贱的劳作,是为生产生活必需品而进行的辛苦劳作。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随着欧洲的宗教改革,劳动的地位开始上升,积极劳动成为上帝挑拣选民的依据。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
——摘编自徐海红《马克思劳动思想研究述评》
材料二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十七年,劳动成为社会动员的主题,“爱劳动”构成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劳动光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后,劳动价值观的转变与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当时,个体利益得到彰显,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社会价值观由道德、政治主导向利益主导转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个人需求得到了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高涨,追求物质利益成为劳动者的正当而又重要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市场经济阶段,社会劳动价值观随之进一步发生变化。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主流价值观一直强调尊重劳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劳动者的价值。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劳动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主流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英国地方性科学社团兴起,在应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在伯明翰,一些科学家、实业家和工程师组织了一个名为“月光社”的社团,定期在成员家中集会并开展研究。下表为月光社部分成员的相关信息。
姓名 职业或身份 主要活动
马修·博尔顿 金属产品制造商 开办索霍工厂,进行蒸汽机实验
伊拉斯谟·达尔文(《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 家庭医生、科学家 进行医学实验,发表热学等方面的论文,撰写《植物园》
约西亚·韦奇伍德 陶器制造商、化学家 开办陶器厂,发表温度测量和化学等方面的论文
詹姆斯·瓦特 工程师、发明家 改良蒸汽机,进行热学实验,发明复写技术
法国战争和政治压制延迟了新世界对旧世界的正式替换,但是这个新学会提供了力量赢得战争,正是他们稳定了自己的世界。月光社代表了“其他学会”,提升了自己的位置。如果它仅在质量上异于其他地方性学会,那么它就应该得到更为透彻的研究,因为月光社堪称是19世纪英格兰的种子。
——改编自李斌《月光社的历史及其影响》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月光社堪称是 19世纪英格兰的种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大科学”模式与英国“月光社”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1863 年现代足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工业城市,最初是工厂工人和公学学生的娱乐活动。
1870年已经有39个俱乐部加入了英国足球协会,而这一时期主导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主体是中产阶级。
1883 年完全由工人阶级运动员组成的布莱克本奥林匹亚克斯队获得了英格兰足总杯比赛的冠军,象征着足球运动的中心向工人阶级转移。
19 世纪末,随着铁路网络的发展,足球比赛开始跨城市进行,职业联赛应运而生。
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美洲乌拉圭举行。
1934 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间,意大利国家队身着黑色球衣,被墨索里尼用作法西斯宣传工具。
1942年、1946年世界杯比赛因二战停办。
1953年匈牙利队6:3击败英格兰,被西方媒体称为“共产主义足球”的胜利。
1954年,世界杯比赛首次进行电视转播。
1974年,世界杯比赛出现首个官方赞助商,品牌合作重塑足球经济。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联合承办,这是世界杯首次在亚洲举办。
2010年世界杯由南非承办,这是世界杯首次在非洲举办。
——摘编自【英】莫瑞《世界足球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足球”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第六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ABB
6-10 CAADD
11-16 CBDCCA
二、非选择题:
17. 【答案】(1)变化:从认为劳动低贱、是诅咒惩罚到认可劳动的积极意义,认为劳动是快乐源泉、财富源泉、人类存在的方式。原因:宗教改革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推动;思想家的探索。
(2)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推动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后,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18.【答案】(1)月光社汇聚了科学家、实业家和工程师,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为19世纪英国的工业繁荣奠定了基础,其模式影响深远。
(2)差异:“大科学”模式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高;月光社是地方性科学社团,由成员自发组织,侧重应用科学和技术领域。原因:二战后科技发展的需要;国家间竞争的加剧;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和规模化。
19.【答案】示例: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1863年现代足球诞生于英国工业城市,最初是工厂工人和公学学生的娱乐活动,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19世纪末,随着铁路网络发展,足球比赛跨城市进行,职业联赛出现,体现了交通进步对体育发展的推动。
20世纪以来,足球运动逐渐国际化。1904年国际足联成立,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举办,促进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但足球也曾被政治利用,如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成为法西斯宣传工具,二战期间世界杯停办,反映了体育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二战后,足球运动进一步发展。1954年世界杯首次电视转播,扩大了影响力;1974年出现官方赞助商,推动了足球经济的发展。2002年、2010年世界杯分别在亚洲、非洲举办,体现了世界体育的多元化发展。足球运动的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