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放学后,你打算说服父母一起出行。下面是你拟写的草稿,请进行修改。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都为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所zhèn撼:有苏轼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毛泽东的“千里波涛gǔn gǔn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今天学了《观潮》后,我也pàn望着能一览这天下第一潮的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爸妈妈,咱们可以去一趟盐官镇趁着中秋,一起登海塘大dī,看潮来 ① ,听潮声 ② ,感受天下第一潮的气势磅礴。
1.在拟写草稿时,你有几个字记得不太准确,在查找课本后,你补全了它。
zhèn( )撼 波涛gǔn gǔn( ) pàn( )望 大dī( )
【拓展训练】屹( )立 yóu( )如 zhú jiàn( )
人声dǐng fèi( )
2.经过思考,你决定把下面三个形容词中的( )放在①处,( )放在②处。
A.浩浩荡荡 B.震耳欲聋 C.山崩地裂
3.完成以后,你读了一遍,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进行修改。
二、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篱(lí) 朴素(pǔ) 慰藉(jí) B.绮丽(qí) 锄头(chú) 剥削(bō)
C.和谐(jiē) 应和(hè) 复杂(zá) D.附近(fù) 谈心(tán) 绘画(huì)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C.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夏日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昆虫在窃窃私语。
B.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C.联欢会上《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云霄。
D.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位同学在大声朗读课文。
三、填空题
7.先补全词语,再根据句意选填词语(填写序号)。
①窃窃( )( ) ②悄无( )( ) ③鸦雀( )( ) ④低( )细( )
(1)雪花带着冬爷爷的祝福,( )地降落在大地,世界一片银装素裹。
(2)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她俩趁老师不注意在下面( ) 。
(3)夜幕降临,喧闹的树林沉寂下来,月光洒落,此时的整个林子( )。
(4)园子里,鸟雀们在枝头放声高歌,花草们在风中( ),汇成一首美妙的春之曲。
四、句子训练
8.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改成“把”字句)
9.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缩写句子)
10.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转述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彩的九寨沟
①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的色彩。
②春天,山桃花、野李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青翠欲滴,其后,山峦丛林中红、黄、紫、白各色杜鹃花点缀其间,繁花似锦,充满生机。
③盛夏,这里成了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黛绿,绿得那样青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④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红褐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入冬,积雪使九寨沟变成银白色的世界,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
1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像要滴下来一样。( )
(2)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像锦绣一样绚丽多彩。( )
(3)交错纷杂但有条理。( )
(4)比喻户外的雪景素洁美丽。( )
12.这篇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
1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14.在不同的季节,九寨沟的色彩各有不同,春天 ,繁花似锦;夏天成了绿色的海洋;秋天 ,层林尽染;冬天 , 。
课外阅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5.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6.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大大咧咧
17.请用“ ”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18.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19.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
课外阅读。
五月的田野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炮挥一挥。啪——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④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里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嫩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22.本文主要写了五月乡村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23.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 ;描写的“香”有 。
24.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多选)( )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
C.用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六、书面表达
25.快乐作文。
题目:这里风景独好
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以“这里风景独好”为题,写一写你见过的风景好的地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答案 D D D
1. 震 滚滚 盼 堤 yì 犹 逐渐 鼎沸 2. A B 3.爸爸妈妈,咱们可以趁着中秋去一趟盐官镇。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字音。
解答时,先认真拼读音节,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写出正确的汉字,书写时要注意“震”“滚”“鼎”的笔画,做到正确、规范和美观即可。
屹(yì)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
C.山崩地裂: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
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潮来时,应选:浩浩荡荡,故①处选A;形容潮声,应选:震耳欲聋,故②处选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语序的颠倒。句中“去一趟盐官针”与“趁着中秋”的顺序颠倒,故互换一下。即:爸爸妈妈,咱们可以趁着中秋去一趟盐官镇。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
A.慰藉(jí)——jiè;
B.绮丽(qí)——qǐ;
C.和谐(jiē)——xié;
故答案选D。
5.D
【详解】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找出不同的一项。
A.本句把远处传来的响声比作“闷雷滚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本句把翻滚的白浪比作“水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本句把稻田比作“银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本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夸张化,“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D.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儿声音,形容非常安静。结合语境可知,句中教室里有一位同学在大声朗读课文,所以教室里是有声音的,所以加点词语运用不当。
故选D。
7. 私 语 声 息 无 声 声 语 ② ① ③ ④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① 窃窃私语:形容小声地私下里说话,声音极小,以免被人听见。
②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以至于不被察觉。
③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场合极其寂静。
④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地说话,声音轻柔细腻。
(1)结合语境及词义,描述雪花轻轻地降落在大地上的情景,要求一个表示无声或声音极小的词语。“悄无声息”恰好符合这一描述,因为雪花飘落的声音极小,几乎不被察觉。故选②。
(2)结合语境及词义,描述了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偷偷说话的情景,需要一个表示小声私下里说话的词语。“窃窃私语”准确地表达了她们的行为特征。 故选①。
(3)夜结合语境及词义,描述了夜晚树林从喧闹变得极其安静的情景,需要一个表示非常寂静、没有任何声响的词语。“鸦雀无声”恰好符合这一场景,强调了树林的寂静无声。 故选③。
(4)结合语境及词义,通过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雀的高歌和花草在风中轻柔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首春天的乐曲。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声音轻柔细腻的词语来描述花草的声音。“低声细语”恰好符合这一描述,强调了花草声音的轻柔与细腻。故选④。
8.那翠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眼睛明亮地照耀着。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把”字句。
结合“把”字句特点“谁把谁怎么样”,即“施事者把受事者怎么样”可知,本题“那翠绿的颜色”为施事者,“我们的眼睛”为受事者,“明亮地照耀着”为动作。故句子改写为:那翠绿的颜色,把我们的眼睛明亮地照耀着。
9.石头狮子蹲着。
【详解】这道题考查缩句能力。
缩句三步法:第一步,读懂原句的意思;
第二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去“枝叶”,留“主干”;
第三步,检查缩了之后的句子,意思是否改变。
“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去掉修饰语“庙门前的”,“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去掉修饰语“很威武很镇静地”。注意:“的”“地”前的词一般为修饰词,“得”后一般为补语,也要去掉。
10.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小明再迟到,他就一个人去。
【详解】考查改转述句。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1)去掉双引号和语气词;(2)把冒号改成逗号;(3)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或“她”;“我们”改为“他们” 或“ 她们 ”;把第二人称应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同时应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将把冒号改成逗号,删去双引号,将“你”改为“小明”,将“我”改为“他”,其余不变。
11. 青翠欲滴 繁花似锦 错落有致 银装素裹 12.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的色彩。 13.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 14. 青翠欲滴 万山红遍 晶莹洁白 银装素裹
【导语】这篇文章描绘了九寨沟四季景色的独特魅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其随季节变化的多彩风貌。短文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和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九寨沟之中。春季的青翠欲滴、夏季的绿色海洋、秋季的层林尽染、冬季的银装素裹,各个季节的景色均被生动地展现。文章不仅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丽,还通过这些描绘表达出对生命力和自然美的赞美。
1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短文第②自然段“春天,山桃花、野李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青翠欲滴”中“青翠欲滴”形容草木颜色青翠且好像要滴出水来的感觉,与题目中“形容草木茂盛润泽,颜色浓郁得好像要滴下来一样”的释义完全相符。故文中相应的词语是“青翠欲滴”。
(2)在短文第②自然段“山峦丛林中红、黄、紫、白各色杜鹃花点缀其间,繁花似锦,充满生机”中的“繁花似锦”指许多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如同锦绣般绚丽多彩,这与所给释义精准匹配,故文中相应的词语是“繁花似锦”。
(3)在短文第④自然段“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红褐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错落有致”指景物交错排列但又富有条理的状态,和题目中“交错纷杂但有条理”的释义一致,故文中相应的词语是“错落有致”。
(4)在短文第⑤自然段“入冬,积雪使九寨沟变成银白色的世界,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中的“银装素裹”指九寨沟被雪覆盖后的洁白、美丽景象,就像穿上了银色的衣服包裹起来一样,与“比喻户外的雪景素洁美丽”的释义相契合,故文中相应的词语是“银装素裹”。
1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通过阅读全文发现,文章第①自然段中“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的色彩”直接点明了九寨沟的莽莽林海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展现出瑰丽多样的色彩这一核心内容。第②自然段描述了春天时九寨沟林海随着山桃花、野李花等开放以及各种新叶、杜鹃花的点缀呈现出的多彩景象;第③自然段讲述了盛夏时林海呈现出的各种绿色,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景象;第④自然段写秋风起时,林海因各种不同颜色的树叶、野果等错落有致地分布而呈现出的富丽盛装景象;第⑤自然段描绘了入冬后,积雪覆盖下的九寨沟变成银白色世界,银装素裹的高雅景象。
由此可知,短文第②自然段到第⑤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①自然段中提到的“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色彩”这一内容展开详细描述的。故这篇短文是围绕“九寨沟的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的色彩”这句话写的。
13.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第②自然段“春天,山桃花、野李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青翠欲滴。”这句话中,“吐艳”一词赋予了山桃花和野李花以人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竞相开放的美景。是拟人句。
第④自然段“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林海”是自然界中的森林,属于非人的事物。“换上了富丽的盛装”这一动作是赋予了“林海”人的行为特点,就好像林海像人一样能够主动更换衣服,穿上华丽的盛装来迎接秋风,形象地描绘出秋风起时林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景象,使其更具生动性和画面感,是拟人句。
1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春天,山桃花、野李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青翠欲滴”可知,春天九寨沟的色彩是青翠欲滴。
通过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秋风起时,林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红褐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知,秋天九寨沟的色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通过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入冬,积雪使九寨沟变成银白色的世界,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可知,冬天九寨沟的色彩是晶莹洁白,银装素裹。
15.五月的槐乡 16.红彤彤 黄澄澄 黑乎乎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热热闹闹 17.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8.B 19.对五月槐乡的热爱之情。 20.示例:五月的槐花太美了,似瑞雪初降,如玉雕的圆球,我要用相机拍下来,把美景留在心里。
【解析】15.本题考查拟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五月槐乡的槐花美、槐花香、槐花甜,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以及对槐乡的喜爱,所以,标题可以拟为《五月的槐乡》。
16.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白茫茫”是“ABB”式的词语,类似结构的词语还有热乎乎、白花花、绿油油等;
“大大咧咧”是“AABB”式的词语,类似结构的词语还有快快乐乐、明明白白、轰轰烈烈等。
17.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文中“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句话描写了槐花的香味。
18.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选B
1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写了五月槐乡的槐花美、槐花香、槐花甜,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以及对槐乡的喜爱。
20.考查文章主旨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五月槐乡的热爱之情。认真阅读文章,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槐花之美,槐乡之美,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槐乡的喜爱和赞美即可。
示例:如果我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我会说:“槐花太美了,槐乡太美了,真想永远生活在这里。”
21. 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2. 美丽的田野 快乐 23. 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荚散发的清香 24.ABCDE
【解析】21.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从第1段的“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可以找出。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从第4段的“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嫩草,放进竹篮里。”可以找出。
22.本题考查了内容的整体把握。
本文主要写了五月乡村麦浪滚滚、豆荚青青的丰收景象,以及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忙碌而欢乐的田园生活。通过描绘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放牧家禽、采摘嫩草等生动场景,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与孩子们的天真无邪。
23. 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
从第1段“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可知,文中描写的“色”有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描写的“香”有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的清香。
24.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
从第2段的“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第3段的“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第4段的“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里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鲜嫩的青草呢!”“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可知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在田野里睡觉。故选ABCDE。
25.示例:
这里风景独好
没有泰山的巍峨,没有长城的壮丽,也没有黄果树瀑布的豪迈……我们学校校园最美。
每天一进校园就看到美丽的小花园。小花园右手边是一棵高大的榕树,郁郁葱葱,像一柄绿色的大伞。榕树底下凉快极了,在酷暑难当的盛夏,它可是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中间是一棵菠萝蜜树。每到五月份,树上就长出一个个淡黄色的花苞。暑假过后,只见菠萝蜜树上就长出一个个比足球还大的菠萝蜜。左手边也是一棵高大榕树,它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四层楼那么高,像一个绿色的卫兵在保护我们的安全。树下还有一些石桌石椅,供人们休息、学习、工作。每天早晨,院子里传来哥哥姐姐们的朗朗书声。中午,院子里飘来泡面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傍晚时,院子里热闹非凡,有的你追我赶,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聊天……
我们校园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这里风景独好!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