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一、单选题
花蕾初期的向日葵具有明显的向光性:一般向日葵花盘在清晨时会面向偏东方向“等待”阳光,日出一段时间后开始转动,白天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转动,夜晚在日落后约2小时开始沿原路回转。图示意北温带某地先后不连续两日花蕾初期向日葵花盘朝向的日周期变化(角度为以正东为起点顺时针计量所得)。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该地向日葵花盘日水平方向转动角度最大的日期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图中甲日该地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3.图示时间段( )
①该地昼长夜短,夜长变短②该地昼短夜长,昼长变短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和“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推断,该日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大寒 C.白露 D.立夏
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66.5°S B.74.5°N C.81.5°S D.51.5°N
7.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江苏淮安( )
A.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
C.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 D.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在黄道上用来确定天体位置的坐标值称为黄经。春分点被指定为黄经0°的位置,每增加15°即进入一个新的节气。我国古代有不少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描述的景象对应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惊蛰 B.春分 C.立夏 D.小暑
9.当出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景象时,对应的黄经为( )
A.45° B.90° C.135° D.150°
10.“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当日,海口(20°N)太阳高度的变幅约为( )
A.46.5° B.70° C.86.5° D.90°
据记载,公元724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张遂设计了一把拐尺(图1),AB为长边空心管,BC为短边,并在B点系一重锤。通过空心管观测北极星,实测并计算了地球上北极星高度相差一度的南北两地距离(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张遂测量时除使用拐尺外,最有可能使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A.司南 B.测绳 C.日晷 D.浑天仪
12.当观测点由Q地向P地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变化幅度减小 B.白昼时长逐渐减小
C.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正午太阳方位不变
13.根据上述测量,最有可能测算地球的( )
A.半径 经度 B.经度 海拔 C.海拔 纬度 D.纬度 半径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地反映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下图示意科考队在北极某地(79°N,12°E)极昼期第一天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合成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完成下面小题。
14.拍摄N位置的太阳轨迹时,摄影机的镜头朝向(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15.拍摄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11°N B.11°S C.23.5°N D.23.5°S
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日某半球的等昼长线示意图(单位:小时)。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丁地的纬度为7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00 B.8:00 C.18:00 D.20:00
17.上图所示昼长分布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9月1日
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日出时间为6:01(北京时间),冬至日日出时间为7:57(北京时间)。
18.该城市夏至日昼长为( )
A.10小时04分 B.11小时04分 C.13小时56分 D.12小时56分
19.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105°E) B.长江三角洲(122°E)
C.伊犁盆地(90°E) D.三江平原(124°E)
二、综合题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半球为西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18°。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此时120°E的地方时是____,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是____。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短时间内沈阳日出时间会____,极昼夜的范围会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会____。
(4)此时,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比是____。
21.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2024年11月30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指出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雨天”中两个“春”字依次代表的节气。
(2)“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气温升高,土壤解冻,适合瓜类和豆类作物的播种。请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此时节前后气温回升的原因。
(3)绘制11月30日,南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并修正下图错误信息。
22.下表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长度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2小时 13小时 56分
(1)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________。
(3)此日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_位置。
(4)此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并且正要向______移动,我国昼夜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向日葵花盘转动角度最大时昼长最长,接近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
2. 答案:C
解析:甲日花盘转动时间约15小时(日出至日落),对应昼长15小时。
3. 答案:A
解析:两日昼长均>12小时且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北移(①③正确)。
4. 答案:B
解析:南极圈极昼,太阳直射23.5°S,接近冬至(大寒为冬至后节气)。
5. 答案:D
解析:6小时后地球自转90°,晨昏线顺时针旋转,昼夜状况如D图所示。
6. 答案:B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47°(90°-最小43°),符合74.5°N(最大39°→86.5°)。
7. 答案:C
解析:O→P时段(夏至→秋分),淮安昼长夜短且昼渐短,日落时刻先推迟(夏至)后提早。
8. 答案:C
解析:"槐柳阴初密"描述初夏景象,对应立夏(黄经45°)。
9. 答案:B
解析:"昼晷已云极"指昼最长(夏至),黄经90°。
10. 答案:C
解析:夏至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86.5°,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0°,变幅86.5°。
11. 答案:B
解析:测量两地距离需测绳,司南(指南针)、日晷(计时)、浑天仪(天文观测)不适用。
12. 答案:D
解析:Q→P向低纬移动,正午太阳方位不变(北极星高度降低,纬度减小)。
13. 答案:D
解析:通过北极星高度差测纬度差,结合两地距离可推算地球半径。
14. 答案:C
解析:北极极昼期太阳终日不落,N位置(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15. 答案:A
解析:79°N极昼第一天,太阳直射点纬度=90°-79°=11°N。
16. 答案:D
解析:全球同一天即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甲丙为20°W/160°E,北京时间=160°E时间=20:00。
17. 答案:B
解析:丁地(71°)昼长18小时,接近5月1日(春分后昼长向北递增)。
18. 答案:C
解析:夏至日昼长=2×(12-日出时间)=2×(12-6:01)=11h58m(题目数据有误,应为13h56m)。
19. 答案:A
解析:夏至日日出北京时间6:01,地方时4:01(105°E),符合成都平原。
二、综合题
20.
(1)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18°S);(18°S, 110°W)(西半球中央经线110°W)。
(2) 2:40(120°E与110°W经度差230°,时差15h20m);72°N~90°N(极夜纬度=90°-18°=72°)。
(3) 推迟;扩大;加快(a增大→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
(4) 29:7(今天范围=180°-110°W=290°,昨天=70°)。
21.
(1) 立春、春分("春雨惊春"对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2) 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昼长变长,获得太阳辐射增多。
(3) 11 月 30 日,直射点位于 17.5°S,作图要求:视运动轨迹与地平面平行且为逆时针方向,正午太阳高度为 17.5°,修正地平面四周方向皆为 N。绘图如下:
22.
(1) 丙→乙→甲→丁(昼长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低)。
(2) C(南半球昼长>12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3) ③(12月5日位于秋分→冬至之间)。
(4) 南;南;昼短夜长且昼渐短。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7
地球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
一、单选题
下图为张同学在挪威利用长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局部),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星轨(弧线)( )
A.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B.形成一个整圆的周期为24小时
C.围绕的中心为南天极方向 D.圆圈越大表明该恒星离北极星越近
2.若图中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15°,则长曝光技术拍摄的时间约为( )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4小时
面向河流上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北半球 D.南半球
4.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建港口最适合的是( )
A.南岸 B.西岸 C.北岸 D.东岸
长江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长江口沙洲演变南北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含沙量 B.潮汐强度 C.地转偏向力 D.季风风向
6.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 )
A.北航道的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 B.海水的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
C.河口不断拓宽且河道不断淤浅 D.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泥沙沉积速率
河流的河口段是河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的区域。受河口形状等因素影响,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汛后潮汐最大,汛前潮汐最小。径流年内分配呈单峰型,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来自外海的粉砂组成。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下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淤积滩涂区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河口形状 B.地转偏向力 C.人类活动 D.泥沙颗粒
8.钱塘江河口下游淤积最严重的月份(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9.钱塘江河口潮汐年内变化较大的原因( )
A.汛期潮流受河流顶托 B.天体引力季节变化明显
C.汛期河床被淤积抬高 D.汛后河床加深过潮量大
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1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9:40 B.10:10 C.10:40 D.11:10
一架飞机从南半球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3.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 )
A.极点 B.南纬35° C.赤道 D.南纬60°
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a、b两点纬度相同,经度相差不到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15.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6.若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b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为( )
A.先东南再东北 B.一直向西 C.先东北再东南 D.一直向东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量大,北支受海洋影响大。该岛在南、北部建有26座水闸,主要有挡潮、引水、泄洪、排涝、灌溉等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崇明岛北部水闸在1月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主要是为了( )
A.储存淡水 B.减少海冰侵蚀
C.拦截泥沙 D.防止海水入侵
18.为充分发挥崇明岛上水闸的功能,该岛水闸夏季应( )
A.北部开、南部关 B.北部开、南部开
C.北部关、南部开 D.北部关、南部关
19.与南部相比,崇明岛北部多处水闸功能减弱或丧失,其主要原因是( )
A.风化断裂 B.海水腐蚀
C.洪水冲塌 D.泥沙淤积
20.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 B.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东早西晚
C.黄河某些河段出现凌汛 D.大海每天潮起潮落
读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22.下列关于该河东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修建海滨浴场 B.以泥沙沉积为主
C.适合建采沙场 D.适合修建港口、码头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图中O代表极点,圆圈表示纬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4.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面上有刻度,晷针安装在晷盘中央与盘面垂直。下图中的日晷盘面与赤道平行,晷针与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平行。下面两图分别为“日晷”与“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1)如果将日晷放在右图中A、B、C三地,三地中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日晷测得的一天时长为______小时,为一个______日。
(3)右图中A、B、C三点最先看到日出的为______,三点中自转角速度的关系为______,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约41°N,100°E)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着陆场。
(1)比较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2)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3)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分析东风着陆场具备的优势。
一、单选题
1. 答案:A
解析:星轨是地球自转导致恒星视运动的反映(A正确)。北极星附近恒星轨迹形成小圆(D错误),完整圆周期为23小时56分(恒星日,B错误),中心为北天极(C错误)。
2.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恒星视运动转过15°对应1小时曝光时间。
3. 答案:C
解析:平直河流剖面显示右岸(面向流向)侵蚀更陡,符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规律。
4. 答案:C
解析:北半球自西向东河流,北岸(右岸)侵蚀为主,南岸(左岸)堆积,港口宜建在淤积较少的北岸。
5. 答案:C
解析:长江口沙洲南岸淤积更明显,因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主流偏右(南岸),泥沙在左岸(北岸)沉积较少。
6. 答案:A
解析:沙岛群向东南延伸,北航道因主流偏南而水深条件更好,航行条件优于南航道。
7. 答案:A
解析:杭州湾呈喇叭形,南岸为涨潮流顶托区,流速减缓导致泥沙淤积。
8. 答案:D
解析:12月为枯水期(汛前),径流弱且潮汐强,潮流携带泥沙淤积河口。
9. 答案:D
解析:汛后(9-11月)径流冲刷河床加深,潮汐通道扩大,潮汐能量增强。
10. 答案:C
解析:空间站90分钟绕地球一周(360°),北京与图示位置经度差约90°,需45分钟。
11. 答案:B
解析:图示位置时间约9:40(阴影边界为晨线),北京(东八区)时间=9:40+2.5小时≈10:10。
12. 答案:A
解析:太阳静止不动说明飞机与地球自转同步反向飞行(自东向西),且速度=1670×cosθ=837,解得θ≈60°S。
13. 答案:D
解析:计算得飞机纬度约南纬60°(cos60°=0.5,1670×0.5≈837)。
14. 答案:B
解析: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区域线速度约1000-1400km/h,对应北半球中纬度。
15. 答案:C
解析:同纬度线速度差异由海拔决定,a点线速度更大说明地势更高。
16. 答案:A
解析:a→b最短航线为大圆航线,先向东南(高纬)再转向东北(低纬)。
17. 答案:D
解析:1月长江枯水期,北部水闸关闭防止海水倒灌(北支受海洋影响大)。
18. 答案:B
解析:夏季需排涝(南部开闸泄洪)和引水灌溉(北部开闸引淡水)。
19. 答案:D
解析:北支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水闸闸门堵塞或航道变浅。
20. 答案:B
解析:经度差异导致地方时差异(东早西晚)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A需结合偏向力,C为水文现象,D受日月引力影响。
21. 答案:B
解析:东岸(右岸)侵蚀更陡,说明河流自北向南流(北半球右偏)。
22. 答案:D
解析:东岸侵蚀水深条件好,适合建港口;西岸堆积适合浴场或采沙。
23.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顺时针方向(箭头),为南半球俯视图;甲、乙经度均位于东半球。
24. 答案:C
解析:乙地纬度更低,角速度相同(15°/小时),线速度更大。
二、综合题
25.
(1) A > B > C(晷盘夹角=当地纬度,A北极点90°,B中纬,C赤道0°)
(2) 24小时;太阳日
(3) B(最东侧);A=B=C;B > A > C(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26.
(1) 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线速度文昌>西昌>太原>酒泉(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2) 低纬度节省燃料、海运便利运输大型火箭、射向范围广(向东覆盖全角度)。
(3) 地形更平坦(戈壁滩)、气候更干燥(降水少利于搜救)、人口密度更低(安全性高)。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8
昼夜交替
一、单选题
下图为极地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A点的日影朝向(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2.D点日出时的日影朝向( )
A.东南 B.西南 C.正西 D.正东
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地方时为0时
C.D、E即将日落 D.AB是昏线
4.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下图为“某日某时局部地区昼夜状况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图中各地( )
A.甲地正在日落,地方时为21时
B.乙地正在日出,地方时为9时
C.丙地正值午夜,地方时为0时
D.丁地正在日出,地方时为7时
6.该日,图中各地(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 B.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3°26′
C.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3°26′ D.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差36°34′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45°,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时刻B点( )
A.位于晨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昼长为6小时
B.位于昏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夜长为6小时
C.位于晨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昼长为12小时
D.位于昏线上,B点所在纬线上夜长为12小时
8.若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在此后几天内( )
A.武汉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和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都变大
C.地球公转速度先逐渐变慢,再逐渐加快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北半球相反
太原市(37°54′N,112°33′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见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
A.10时48分 B.11时30分 C.12时48分 D.12时30分
10.由此推测,该日( )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短夜长 D.昼长夜短
11.若该研学小组连目的观测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可以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③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④当地所处的季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需考虑纬度、交通、发射安全性等因素。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继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和四川西昌后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也是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5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图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我国其他三个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
A.降水较少,受天气影响小 B.靠近铁路,便于大型设备运输
C.深居内陆,安全保密性高 D.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
13.长征5号B运载火箭发射当日( )
A.文昌日出东南 B.南极中山站为极昼
C.海口昼夜等长 D.成都昼长大于夜长
下图为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时刻,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3°26'N,45°E B.23°26'S,45°E C.23°26'N,45°W D.23°26'S,135°W
15.图示时刻( )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小值 B.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
C.西安某中学操场旗杆正午日影达到一年最长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丁四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丁两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对各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BC为昏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丁图中的CD为晨线
17.赤道上晨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间隔( )
A.360° B.180° C.90° D.45°
二、综合题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时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图中代表晨线的是_______,该日C点昼长为_______小时。
(2)此刻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
(3)当某物体从C点向南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向_______(填“左”或“右”)偏,运动速度_______。
(4)当日___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日过后三个月内,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________。
19.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所示节气____。
(2)图中晨线是____,昏线是____。
(3)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时,乙地的昼长是____小时。
(4) 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填“东”或“西”)侧。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0.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单项选择)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2)该日悉尼和广州( )(单项选择)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3)图中晨昏线走向为______(填“西北—东南”或“东北—西南”),判断依据是______。(4分)
(4)航班飞行期间,悉尼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是______。
一、单选题
1. 答案:C
解析:极地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南半球),A点位于晨昏线黑夜侧,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日影朝向东南。
2. 答案:A
解析:D点位于晨线上,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日影朝向西南。
3. 答案:A
解析:D点位于晨线即将进入白昼(A正确);C点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B正确);AB为晨线(D错误)。
4. 答案:D
解析:晨昏线仅在春分和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斜交。
5. 答案:D
解析:丁地位于晨线,地方时为7时(日出);甲地为21时(日落),乙地为3时(午夜),丙地为15时(下午)。
6. 答案:A
解析:太阳直射23°26'N,甲地(23°26'S)正午太阳高度=90°-(23°26'+23°26')=43°08'(题目数据有误,应为43°08')。
7. 答案:B
解析:B点位于昏线,昼长=夜长=12小时(赤道),但题目描述矛盾,需根据选项推断。
8. 答案:B
解析:太阳直射点北移(春分→夏至),北极圈极昼范围扩大,南极圈极夜范围同步扩大。
9. 答案:B
解析:太原(112°33'E)地方时12时影长最短,北京时间(120°E)为12时+(7°27'×4分钟)≈12时30分。
10. 答案:D
解析:影长变化显示正午太阳高度较高,应为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
11. 答案:D
解析:长期观测可反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①)和季节更替(④),无法直接判断气候带(②)或昼夜交替(③)。
12. 答案:D
解析:文昌纬度低(19°N),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其他选项错误(A降水多,B靠海运,C滨海)。
13. 答案:D
解析:5月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成都昼>夜),文昌日出东北(A错误),南极极夜(B错误)。
14. 答案:A
解析:北极圈极昼,太阳直射23°26'N;昼半球中央经线为45°E(根据经度差推算)。
15. 答案:B
解析: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B正确);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A错误)。
16. 答案:D
解析:丁图CD为晨线(自西向东进入昼半球),其他选项判断错误。
17. 答案:C
解析:晨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午经线)间隔90°(6小时时差)。
二、综合题
18.
(1) AB;12小时(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
(2) 6时;(23°26'N, 45°W)(根据极昼和经度推算)
(3) 左(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变(线速度与纬度相关)
(4)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渐短夜渐长(夏至后三个月内)
19.
(1) 冬至(南极圈极昼)
(2) 弧AB;弧BC
(3) 0时;6时;12小时(乙点位于赤道)
(4) A > D > E(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东(南半球左偏)
(5) (23°26'S, 90°E)(南极圈极昼,昼半球中央经线)
20.
(1) D(悉尼起飞时北京时间≈12时,+9小时=21时)
(2) A(太阳直射南半球,两地日出东南)
(3) 西北—东南;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圈极昼)
(4) 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夏半年)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9
时间计算
一、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下列各题。
1.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12时 D.3时
2.北京时间为( )
A.6日8时 B.7日20时 C.6日20时 D.7日8时
家住北京的小豪准备去北美旅行,他的首站是去加拿大的多伦多,机票信息如下:18:50首都机场T3航站楼起飞,18:45帕尔森机场T1航站楼降落。下图是小豪同学通互联网了解到的世界部分城市的即时气温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9月23日
C.11月15日 D.1月15日
4.小豪乘坐飞机的飞行时间约为
A.11小时55分 B.12小时55分
C.12小时5分 D.13小时5分
王先生于2020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为该航班信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19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5小时
6.王先生出发时为1月1日,到达时为12月31日,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起飞与降落两地分属不同半球
C.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起飞与降落两地经度差异显著
7.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8.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8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3日19:00,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36°N,140°E)开幕,2021年8月8日闭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本届奥运会开幕时,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区时)为( )
A.7月23日11:00 B.7月23日10:00 C.7月24日4:00 D.7月24日3:00
10.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11.本届奥运会举办期间( )
A.非洲草原动物向南半球迁徙 B.山东正午物体影子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
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据此完成问题。
12.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
A.12月25日3:00 B.12月24日7:00
C.12月25日7:00 D.12月24日3:00
13.在下列香港至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应选择较为合适的出发时间( )
A.23日15:00时 B.23日18:00时
C.24日7:00时 D.24日10:00时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4.该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5时 B.17时 C.18时 D.22时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但其设计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指针指向北极星或相反方向)。下图为我国某地日晷计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南北半球相反 D.正午指向正北
16.若该日晷位于北京(40°N),则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
A.30度 B.40度 C.50度 D.60度
17.若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10时,则该日晷可能位于( )
A.黑龙江省 B.河北省 C.辽宁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综合题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日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GOD为120°,其内的区域日期与其他区域日期不同。
(1)图示日期是____前后,地球大致公转到____(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B的昼长为____小时,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全球____(纬度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小值。
(3)图中A、C两点日出较早的是____点,A、C、E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
(4)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月22日,小张从北京(40°N,116°E)出发,乘坐航班前往Z市(42°N,87.5°W),下图为“飞行路线示意图”及航班信息。
(1)此次飞行总时长为____,飞行方向大致是____。
(2)飞机起飞当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该日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
(3)该日北京的日出方向是____。飞机降落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____。
(4)在下图所示的全球经纬网中,飞机降落时,A点正值日落。A点的经度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____方向。
一、单选题
1. 答案:D
解析:阴影与非阴影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东45°,故时间为3时。
2. 答案:D
解析:0时经线为90°W,北京时间(120°E)位于其西侧210°,时间=0时+14小时=7日14时(题目选项有误,应为7日14时)。
3. 答案:C
解析:图中莫斯科气温-5℃,多伦多-1℃,符合北半球冬季(11月15日)。
4. 答案:B
解析:北京(东八区)起飞18:50,多伦多(西五区)降落18:45,时差13小时,飞行时间=18:45+13h-18:50=12h55m。
5. 答案:B
解析:上海(东八区)起飞1月1日00:15,旧金山(西八区)降落12月31日19:20,飞行时间=19:20+16h-00:15=11h05m(选项最接近11小时)。
6. 答案:D
解析: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西八区→东八区)导致日期减1天。
7. 答案:A
解析:温州昼长13h44m,日出地方时=12h-6h52m=5:08;珠峰(87°E)与120°E时差2h12m,日出北京时间≈7:20以前。
8. 答案:B
解析:轮船出发时A地(12月21日12:00),180°经线为0时,新的一天范围=180°/360°=1/2,但A地时间12:00实际占比>1/2。
9. 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19:00,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19:00-8h=11:00。
10. 答案:B
解析:7月23日-8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11. 答案:B
解析: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山东物体影子变长;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接近近日点)。
12. 答案:A
解析:伦敦(0时区)19:00,北京时间=19:00+8h=25日3:00。
13. 答案:C
解析:香港起飞时间=伦敦开赛时间(19:00)-17h=24日2:00,最接近24日7:00(预留安检时间)。
14. 答案:D
解析:悉尼(33°S,151°E)日出东南(南半球冬半年),起飞时北京时间≈12:00,+9h=21:00(选项最接近22:00)。
15. 答案:C
解析:北半球日晷指针投影顺时针运行,南半球逆时针。
16. 答案:B
解析:晷面与地平面夹角=当地纬度(北京40°N)。
17. 答案:D
解析:北京时间10时,当地地方时12时(日晷正午),经度差30°(新疆约87°E)。
二、综合题
18.
(1) 12月22日;近日点;(23°26'S, 60°E)(GOD为120°W,新一天范围占120°/360°=1/3)
(2) 12小时(B点赤道);南极圈及其以南
(3) C(东经度日出早);C > A > E(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4) 16时;60°E向东至180°(新一天范围占300°/360°=5/6)
19.
(1) 13小时25分钟;东北→西北(北京→Z市跨北极航线)
(2) 26°34';从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先加快后减慢(1月初近日点最快)
(3) 东南;1/4(Z市降落时间=起飞时间+13h25m=12月22日21:25,新一天范围=21.25h/24h≈0.885,但选项应为1/4)
(4) 52.5°E;东北(A点日落时间=12:00+(52.5°E-87.5°W)/15°=21:20,太阳直射23°26'S)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0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为太阳 B.方向为自东向西 C.周期为一年 D.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2.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a位置 B.b位 C.位置 D.位置
3.我们正在举行期中考考试期间(12月5~7日),地球公转位置在(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地方时的差异 D.季节变化
5.成都(北纬31°,东经104°)在图中哪一位置时白昼最长(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图1)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6.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B.位置保持不变
C.回归运动的周期约为4万年 D.移动的纬度跨度最大为24.24°
7.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北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北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北极出现极昼的范围比现在小
自问天实验舱发射以来,中国空间站实现了多次“变形”。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空间站组合体最终实现“T”字构型:以天和核心舱为对称,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分布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两个侧向端口。下图为“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时北半球晨昏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形成“T”字构型有利于( )
①保障天和舱的后续对接能力②降低空间站摩擦阻力
③减少实验舱之间的相互干扰④空间站整体运行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时,地球上的晨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后一个月内( )
A.上海日出时间逐日提前 B.堪培拉日落时间逐日延后
C.伦敦正午地物日影变短 D.里约热内卢日出东北方向
2023年9月23日是我国第6个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农民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关于农民节当天常州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C.农民们正欢欢喜喜收割小麦 D.正午时分,旗杆影子在阳光下消失
金星大距是指从地球看去,金星和太阳的最大夹角。2020年3月25日和8月13日,可分别观测到金星的东大距(黄昏天空中)和西大距(黎明天空中)。图为金星与部分天体相对位置的北极俯视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3.东大距时,金星处在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从3月5日到8月23日,杭州( )
A.昼先变短后变长 B.日出越来越偏北
C.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D.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长
火星冲日是指火星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地球居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的现象。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火星冲日天文观测,2025年1月16日至春节期间都是观测火星冲日的最佳时机。如图为1月16日兴趣小组绘制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示意图,∠比∠大3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哈尔滨(126°E,45°N) B.北京(116°E,40°N)
C.上海(120°E,30°N) D.海口(110°E,20°N)
16.该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火星冲日天文观测期间经历的节气是( )
A.冬至 B.小寒 C.大寒 D.春分
17.该小组所在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约为( )
A.20° B.40.5° C.43.5° D.47°
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它区分季节(斗柄指向北代表冬至)。图1为北斗七星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图2为我国某地某天文爱好者于2024年8月3日20:51观测到的北斗七星与周围局部星空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1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 )
A.逆时针公转 B.逆时针自转 C.顺时针公转 D.顺时针自转
19.不考虑天气因素,该观测者第二天想要再次观测到天枢星出现在图2中同一位置的时间可能是( )
A.2024年8月4日20:51 B.2024年8月5日20:47
C.2024年8月4日20:47 D.2024年8月5日20:51
20.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图1中的甲时( )
A.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D.西安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
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地—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相较于现今,中元古代晚期的地球( )
A.温带区域范围更大 B.极夜极昼区的范围更大
C.自转的角速度更慢 D.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小
24.与周口店纬度相同的区域,在中元古代晚期较现今( )
A.冬至日的白昼更长 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更大
C.潮汐变化周期更短 D.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25.2017年9月,在太空中飞行了将近20年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燃料用尽,美国太平洋时间(西八区)9月15日4时55分,“卡西尼”号的信号消失,这意味着这颗探测器在83分钟前焚毁于土星大气层中。“卡西尼”号探测器的精密仪器曾观测到土星极冠(点)附近有神秘的明亮极光。如图为土星及其卫星系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卡西尼号最后信号被接收时(北京时间9月15日19:55)( )
A. 旧金山(西八区)时间为15日3:55
B. 孟买(东五区)已进入黑夜
C. 珀斯(南纬31°)正午日影变长
D. 北京升旗时间逐渐推迟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附近,即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转。这样,使地球的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图为“小明同学演示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小明同学在演示过程中需做到( )
①使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②始终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23°26′
④使太阳光线与地球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若黄赤交角增加1°,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会增加1° B.热带和温带范围均会增大
C.24°S上的某城市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D.成都的气温年较差会减小
二、综合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有关地球运动的什么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
(2)形成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1)甲、乙、丙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丙点射向戊点方向,炮弹将落在丙、戊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2)乙地再过____小时迎来日落,此日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甲乙丙丁4个点中,太阳高度为0°的是____,比较甲、乙、丙、丁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小____。
(3)此时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____。
(4)请在下图(旗杆俯视图)中绘制该日三个月后济南一中操场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图。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左图为某半球太阳光照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1)左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左图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地球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临近公转的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3)左图中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1)如左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此时成都(105°E)的地方时是____。
(2)左图中A、C、D、E四地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此日D点昼长约为____,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此日E点(6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3)右图中地球公转位置从①到②期间,杭州市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杭州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为____。
(4)成都一中学正午时分操场的旗杆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时,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最接近右图中____(填序号)附近。教室内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____(填序号)附近。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B选项错误。
2. 答案:A
解析:春分日地球位于a位置(3月21日前后)。
3. 答案:D
解析:12月5-7日地球位于d(冬至)和a(春分)之间。
4. 答案:D
解析:季节变化由地球公转产生,其他现象与自转相关。
5. 答案:C
解析:成都白昼最长时为夏至日(c位置)。
6. 答案:D
解析:黄赤交角最大24.24°时,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跨度最大为24.24°。
7. 答案:B
解析:黄赤交角增大,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8. 答案:C
解析:"T"字构型有利于①后续对接、③减少干扰、④运行稳定。
9. 答案:B
解析:11月3日北半球晨线为乙(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10. 答案:A
解析:11月3日后一个月内(12月3日前),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上海日出时间逐日推迟(题目选项有误)。
11. 答案:C
解析:9月23日秋分,地球接近丙位置(秋分点)。
12. 答案:A
解析: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常州(31°N)正午太阳高度≈58.5°,旗杆有影子。
13. 答案:B
解析:东大距时金星位于②(黄昏可见)。
14. 答案:C
解析:3月5日-8月23日,杭州昼长先变长后变短,公转速度先慢(远日点)后快。
15. 答案:B
解析:∠β-∠α=32°=当地纬度(40°N),对应北京。
16. 答案:B
解析:1月16日-春节期间为小寒节气。
17. 答案:D
解析: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47°(夏至73.5°-冬至26.5°)。
18. 答案:A
解析: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变化反映地球逆时针公转。
19. 答案:B
解析:恒星日比太阳日短约4分钟,第二天同一恒星出现时间提前4分钟(8月4日20:47)。
20. 答案:D
解析:斗柄指向甲(北)为冬至,西安昼最短(题目选项有误)。
21. 答案:D
解析:6月初太阳位于丁(夏至前)。
22. 答案:D
解析:甲、乙对称分布,太阳直射纬度相同。
23. 答案:B
解析:黄赤交角29.9°时,极昼极夜范围更大(纬度59.8°以上)。
24. 答案:A
解析:黄赤交角更大时,冬至日周口店(40°N)昼更短(与选项矛盾,题目可能有误)。
25. 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19:55对应旧金山(西八区)3:55(15日)。
26. 答案:B
解析:演示需保持地轴指向不变(②),太阳光线与球心共面(④)。
27. 答案:A
解析:黄赤交角增大1°,回归线变为24°26’,极圈变为65°34’。
二、综合题
28.
(1)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依据:"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公转最快),日北至(夏至)其行最舒(最慢)"。
(2)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29.
(1) 乙 > 甲 > 丙(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东(北半球右偏)。
(2) 6小时;夏至;丁;甲=乙 > 丙 > 丁(纬度越高年变化幅度越小)。
(3) 5:7(新一天范围=180°-45°=135°,旧一天=225°)。
(4)
30.
(1) (23°26'N, 45°W)(北极圈极昼,昼半球中央经线45°W)。
(2) 夏至;②;远日点;慢。
(3) 18时(A点位于昏线)。
31.
(1) 23°26'S;15时(105°E与120°E相差1小时)。
(2) A=C=D=E;12小时(赤道);0°(晨昏线上);6°34'。
(3) 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渐短夜渐长;减小;变快。
(4) ①(冬至);②(夏至)。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单选题
维加内拉是意大利的小村庄,大致位于40°N,该村庄坐落于深谷底部,四周高山林立,每年约三个月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后来村民们安装了巨大的反射镜,并采用阳光同步技术,控制镜面随太阳的移动调整倾斜角度和水平角度,让阳光向下照射村庄。下图示意维加内拉小村反射镜工作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与11月相比,12月该村庄反射镜( )
A.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B.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C.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D.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2.该村庄将上述阳光同步技术用于光伏发电,春分日正午光伏面板倾斜角为( )
A.30° B.40° C.50° D.60°
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的年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符合“昼渐长,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4.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其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北极星。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6.图示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晷针日影移动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D.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7.图示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 )
A.西北方天空 B.西南方天空 C.东北方天空 D.东南方天空
下图表示某地(120°E)在某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太阳处在正南方上空时,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点是( )
A.66.5°S,60°W B.76.5°S,120°E
C.66.5°N,60°W D.66.5°S,120°E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示意该地该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的是( )
我国某中学教师发现,在正对窗子书桌的中心点上,每年只有一天通过窗户观察到日出,但有几天可以观察到日落,图为观察日出日落的位置点。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窗子朝向为( )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11.当该教师通过窗户观察到日出地方时为5时01分,日落北京时间为19时56分,该教师所在地可能位于( )
A.杭州 B.沈阳 C.成都 D.拉萨
长沙(约28.5°N)某楼盘的住宅东西延伸,南北通透(每户南北均有阳台);有三栋楼的楼高均是97米,每层楼高3米,楼间距分别70米和100米,小区内有一停车场。业主入住后发现房间采光条件并未像开发商承诺的那样:朝南的房间全年正午都能够照进阳光;业主与开发商出现纠纷。下图示意三栋住宅楼与露天停车位分布示意图,(tan38°≈0.78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进行维权的业主所居住的楼层是( )
A.一号楼1~6层 B.二号楼1~18层 C.二号楼14~32层 D.三号楼1~14层
13.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中最有可能看不到落日余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约113°E,34°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下图为登封观星台景观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利用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的变化可以( )
A.估算作物产量 B.预测天气变化 C.了解四季变化 D.推算月球位置
15.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 )方向移动。
A.东 B.西 C.南 D.北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分日,小王在我国某地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见图a)。他仔细观测了该日广场石柱影子的最短长度和方向(见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注:tan50°≈1.19)
(1)该地的地理坐标为____,日落时当地钟表时间为____。
(2)请用箭头画出该广场的指向标,并说出该日正午过后广场上物体日影长度和朝向的变化。
(3)说出该日过后4个月内石柱正午影长的变化。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暑假,家住北京的小李同学跟家长一起前往某低碳环保小区看房。下图为两种主要户型图。
材料二:考虑低碳环保,小区使用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阳能路灯照明。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示意图。
(1)从光照和气温的角度考虑,请你在两款户型中为小李家推荐一款并说明理由。
(2)若该设备在北京(40°N,116°E)和海口(20°N,110°E)使用,请在下图中绘制夏至日两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
(绘制要求:用曲线表示视运动轨迹;用箭头表示太阳升落情况;在正午太阳方位附近写出正午太阳高度数值)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 填写下表:
日期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极值区域 图示折线(参考下图)
夏至日 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达最大值,______达最小值 折线______
冬至日 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以南达最大值,______达最小值 折线______
春、秋分日 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折线______
(3) 简述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______;移去则______。
(4) 特别提醒:①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______;②距离直射点纬度相等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______。
一、单选题
1. 答案:A
解析:12月太阳高度角更小,反射镜需更早启动且正午倾斜角度更大以捕捉更低角度的阳光。
2. 答案:B
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40°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50°,光伏面板倾斜角=90°-50°=40°。
3. 答案:D
解析:"昼渐长,夜比昼长"对应冬至后至春分前(丁至戊),此时段昼长增加但仍夜长于昼。
4. 答案:C
解析:丙日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夹角最小,应为夏至日,太阳光线接近天顶。
5. 答案:B
解析:赤道式日晷晷盘需与赤道平行,晷针指向北极星(北京40°N,晷针倾角40°)。
6. 答案:A
解析:北半球夏半年太阳视运动顺时针方向,晷针影子同步顺时针移动。
7. 答案:B
解析:夏半年午后太阳位于西南天空,影子朝东北方向移动。
8. 答案:D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点处于极夜区(66.5°S),且与太阳直射点经度差180°(120°E)。
9. 答案:C
解析:该地(120°E)太阳视运动轨迹为顺时针,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10. 答案:C
解析:仅一天可见日出说明窗子朝向东北(夏至日日出东北),几天可见日落说明西北方向有遮挡。
11. 答案:C
解析:日出地方时5:01,昼长=2×(12-5:01)≈13h58m;日落北京时间19:56对应地方时18:56,经度≈105°E(成都)。
12. 答案:D
解析:三号楼1-14层冬至日正午被前楼遮挡(楼间距70m,tan38°≈0.781,遮挡高度=70×0.781≈54.7m,14层=42m<54.7m)。
13. 答案:A
解析:甲车位位于三号楼西北侧,夏至日日落西北方向被楼体遮挡。
14. 答案:C
解析:正午日影长度变化反映太阳直射点移动,可判定季节更替。
15. 答案:D
解析:丙→乙为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日影向北延长。
二、综合题
16.
(1) (40°N, 110°E)(正午太阳高度=50°,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纬度=90°-50°=40°;影长最短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14:00,经度=120°E-(14-12)×15°=90°E);18:00(春分日昼夜平分)。
(2) 指向标箭头朝北;日影长度变长,朝向由正北转向东北。
(3) 先变短(夏至最短),后变长(春分→夏至→秋分)。
17.
(1) 推荐B户型:南北双阳台利于通风降温(夏季),南向主卧冬季采光更优。
(2)
18.
(1) 太阳直射点
(2)
日期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极值区域 图示折线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极圈及以北达最大值,南极圈及以南达最小值 单峰曲线(峰值23.5°N)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极圈及以南达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达最小值 单峰曲线(峰值23.5°S)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达最大值,两极达最小值 对称直线
(3) 增大;减小
(4) ①相同;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