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4 17: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定位体现的观点是( )
A.环保经济对立 B.人地关系协调 C.经济发展优先 D.区域差异互补
2.下列对我国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B.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C.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海南岛 D.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下列山脉既是南北走向,又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的是( )
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贺兰山脉 D.横断山脉
随着季节的变化,为引导同学们探究我国入春的地理奥秘,李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2024年3月初全国入春进程图,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仍乍暖还寒,体感上依旧寒冷。下图示意3月6日全国入春进程。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
5.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6.下列地区处于“乍暖还寒”的是(  )
A.四川东部 B.湖南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
7.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有关长江水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横断山区 B.流经三级阶梯
C.位于热带区域 D.注入黄海海域
8.我国下列河流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
A.额尔齐斯河 B.雅鲁藏布江 C.塔里木河 D.黄河
9.黄河下游出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导致地面下沉
B.沿岸居民不断向河中倾倒垃圾
C.两岸支流多,水量大,导致河面上升
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沉积,导致河床升高
李老师展示了一段资料: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该天文观测台已于2024年11月建成。下面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以及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云贵高原
D.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11.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12.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尘天气较多 B.雨季长,晴天少
C.基础设施较差 D.地势起伏较大
紧接着社团同学把目光转向长江三峡。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三峡的魅力,第二组的同学找到了下面的材料。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关于长江沿岸地理风貌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据此完成13~15题。
13.“两岸连山”的“山”指(  )
A.唐古拉山 B.巫山
C.雪峰山 D.横断山
14.“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分别反映三峡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小,流速快
B.有夏汛,含沙量大
C.流量小,有结冰期
D.有夏汛,流速快
15.据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三峡河段最适合发展(  )
A.旅游 B.灌溉
C.航运 D.养殖
16.下列农业区,主要依靠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是( )
①宁夏平原②河套平原③天山山麓④祁连山山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读黄河含沙量统计图判断下列河段含沙量最大的是( )
A.源头一兰州 B.兰州一青铜峡 C.青铜峡一河口 D.河口—陕州
18.图为我国第一长河,关于发源地和注入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巴颜喀拉山脉②东海 B.①巴颜喀拉山脉②黄海
C.①唐古拉山脉②东海 D.①唐古拉山脉②黄海
19.读长江流域水系图,以下有关长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长度最长
B.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宜昌—湖口河段
C.上游段水土流失严重
D.干支流大部分有结冰期
20.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关于下图四个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中有著名的岛屿 B.乙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湖水流入长江
C.丙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境内 D.丁是巢湖,位于安徽省境内
某地理小组同学查找中华鲟相关资料时发现: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和近海。经专家研究,中华鲟在大海中生活,因其产卵时水温需在20 ℃以下,会在产卵期向河流上游移动,完成繁殖。读长江流域图,完成21~22题。
21.长江(  )
A.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干流大部分河段都有结冰期
C.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D.下游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22.小组成员发现中华鲟产卵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横断山区河段,原因可能是该地(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河段微生物种类丰富
C.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D.地处内陆,天敌较少
中华鲟是长江中特有的江海洄游产卵型鱼类,但自1988年12月葛洲坝全部竣工以来,中华鲟数量锐减。加上长江流域生活着众多的人口,造成长江水体污染和栖息地减少,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繁忙的航运也对中华鲟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导致万余尾中华鲟锐减至不足百尾。读图,完成23~25题。
23.葛洲坝位于(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源头
24.最初建造葛洲坝的目的是(  )
①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②改善下游航运条件
③向周边及下游输电 ④提高河流下游水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葛洲坝建成后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是(  )
①大坝阻断洄游 ②水体污染
③船只航运 ④河流灌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探索接近尾声,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我国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了一道综合探究题。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资料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资料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个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
(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27.读下图中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以“诗词中的河流”为主题,对中国的河流进行解读。
(1)《长歌行》中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推测诗中的“百川”主要位于我国 (内流区/外流区);因为我国地势 ,诗中所指河流的流向最可能是 。
(2)诗句①②均是描述长江的诗句:
诗句①描述的是长江的 (上/中/下)游,长江该河段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是 ;诗句②描述的是长江的 (上/中/下)游,长江该河段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是 。
(3)诗句③反映出黄河该河段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原因是黄河这一河段流经的黄土高原存在严重的 (环境问题),请分析这一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至少写2项)。
28、项目主题:长江流域古文化遗址调查研究
项目背景:近年来,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一次次震撼世人,将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址推上热搜,成都某中学地理社团计划开展 “长江流域古文化遗址调查研究” 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搜集信息
长江流域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沿线11个省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85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52项。
1)请说出长江流域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

任务二:分析探究
古文化遗址的形成与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长江流域文化遗址众多,其见证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2)从河流的角度推测长江流域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原因。
任务三:成果展示
目前长江流域文化遗产存在上中下游保护不均衡,活化利用多元化开发存在痛点,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
(3) (开放性设问)请你为长江流域文化遗址的开发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
1-5BBDCA 6-10BBADD 11-15ABBDA 16-20ADCCC 21-25CABAA
26、(1)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2)对河流的影响:很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
(3)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4)农业: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等。采矿业:山区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交通运输业: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等。旅游业: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
27.(1) 外流区 西高东低 自西向东
(2) 上 水能开发 中 航运
(3) 含沙量大 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8.(1)分布不均,主要沿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河流可以为沿岸提供农业灌溉水源;满足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为渔业发展提供条件;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广阔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种。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动文化遗址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