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4 13: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井冈翠竹的特点,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 了解井冈翠竹所承载的红色记忆,赏析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3. 体悟井冈精神的深刻内涵,并能将其转化为自我激励的动力源泉,培育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洞悉井冈翠竹所承载的红色记忆,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翠竹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1.出示驱动性任务:
征集令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举办“感悟井冈山精神,点燃新时代之火”主题活动。博物馆计划在活动时送出一些“井冈山毛竹”纪念币,现邀广大网友一起设计。
有意向者请将纪念币设计稿发至博物馆邮箱。期待您的参与,共同为红色传承添彩!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传部
2025年4月19日
思维风暴:以“橘子洲纪念币”为例,明确纪念币的构成可分为“配图”、“配文”和“配色”。
2. 活动一:寻竹之形,定画面主体模样
你会怎么构思作为主体的竹子图案?阅读课文1-4段,划出文中描写“竹”的句子,寻找灵感。
预设:
毛竹的特点:一望无垠,郁郁苍苍,修直挺拔,多姿多彩。
3.活动二:寻竹之魂,赋画面名字配图
小组合作,聚焦课文5-13段,说说你们准备给你们的竹子命名为井冈 竹,并准备添加 配图。
示例:我们组的竹子名为井冈多功能竹,课文第5自然段写到,“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这里运用排比,写出了井冈毛竹的作用之大,使用功能之多。我准备再加上碗、罐、扁担等配图,突出毛竹功用之多。
预设1:我们组的竹子名为奉献竹,课文第10段写到,“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毛竹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奉献的心理。
预设2:我们组的竹子名为奔赴竹,课文12段写到,“他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作者精选动词“穿”“钻”“挤”等,突出了毛竹奔赴速度之快,突出了它们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奉献的心理。我准备再加上一些高楼大厦作为配图,突出其奔赴的目的地。
预设3:我们组的竹子名为革命竹,课文6段写到,“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这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毛竹是勇挑重担的革命竹。我会再加上扁担配图,突出它这一特点。
预设4:我们组的竹子名为坚贞不屈竹,课文8段写到,“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顶真,描绘出了竹子生生不息的状态。我会再加上火、刀等配图,突出竹子生存环境之难。
教师总结:所以井冈山的毛竹是压不到的、烧不光的。压不到的烧不光的,仅仅只有毛竹吗?
4.活动三:寻竹之韵,绘画面构图颜色
学生根据平板推文,了解写作背景,体会红军生活的艰辛。并通过朗读课文第6段重点句子体会井冈山人的乐观、坚韧,并为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做铺垫。
(1)文章这样看似在写竹,其实在写人的句子还有吗?请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这种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手法叫托物言志。
(2)色彩能传达神韵,设计好的纪念币还需要配色,你心中有想法了吗?
预设:
扁担——红色,联想到革命与热血;
翠竹——绿色,象征翠竹所代表的顽强生命力。
背景——红色,象征着井冈山人民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与无私的奉献精神。
背景——金色,象征着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带给人们的力量。
总结:色彩与情感的交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视觉效果的呈现上,更在于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的艺术世界。
5.活动四:小组合作,完成纪念币设计以及构思解说。
总结:同学们的井冈翠竹纪念币设计充满创意与巧思,每一枚作品都像是一扇窗,让我们透过它看到了井冈山精神的光芒。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学习中,像竹子一样扎根知识、在风雨中挺直脊梁。记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远是青春的最亮底色。
作业设计
1.完善小组的纪念币设计图,并根据评分量表对其他组作品打分。
2.阅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朱德《井冈山(六首)》,陈毅《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等,加深自己对井冈山革命传统的认识。